《东方日报》千金买马骨,看似花了大价钱,可买到的何止是马骨简直是龙骨。《诛仙》连载一周时间,读者来信来电就打破创刊以来的记录。原本还在九万徘徊的报纸销量,已经轻轻松松突破十万,无论办公白领、市井懒汉,谈论的话题都绕不开最新哪两本火热的小说。
《诛仙》的大火,实在出乎预料。听说连倪匡都动了心思,开始重新翻阅起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打算跟风写一本仙侠小说。
华英雄的武侠仙侠小说备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不少眼热的报社的编辑一个个都行动了起来,开专栏请他在上面写稿。
华英雄对于那些报社的请求并没有轻易答应,专栏就算了,毕竟年龄是硬伤。
他这个年龄,说太深奥的话会适得其反。人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他们大人都无法理解的道理,你一个小屁孩却在这卖弄才学,不是刻意招嫌吗?
说的话太轻松浅显了,同样会招黑。
总之祸从口出,说的多,就会莫名其妙的得罪人,不如不说。
但全回绝了也不行,他需要保持发声,与媒体搞好关系总是好的。
既然那些报社都原意刊登有关他的东西,何妨写几部推理小说或者言情小说去试一试,社会精英人士自诩高人一等,看不惯武侠快餐,那定然会对推理小说感兴趣。而且推理小说容易产生铁杆粉丝,在改编影视剧市场也十分受欢迎。
女性观众对武侠无爱,那就来本言情小说。言情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大多都是几十万,鲜少有超过一百万字的,写起来快出版快拿钱也快。况且言情小说号称女人的鸦片,读言情小说的人的数量可一点都不比读武侠小说的人少。女性粉丝可不是谁都能有的,以后他大可在金庸古龙面前炫耀,“我是女粉丝最多的人”。
定下计划,他的时间一下子紧张起来。
加紧更新《诛仙》之余,也在思虑该写哪本小说,何况还有一本《锦衣夜行》在筹备着。
华英雄执笔,半晌没有落下,良久写下“长生不老”四字。
讲一个面貌年轻其实已经35岁的港大历史系教授陈长生在工作了十年后,毅然选择了辞职,同事们前来送行并纷纷表示不解,故事由此而拉开帷幕。
看似简陋的房屋内,唐伯虎的画、汉代的八面汉剑、史前的石斧装饰其中,历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等一众知识渊博之人齐聚于内,自称经历14000年岁月的陈长生脱口而出一部缩略版的人类文明史,让这场最后的聚会也从单纯送别演化成了一次颠覆传统的学术激辩,并借此考验着观众的思辨能力。
华萌萌在他脚边上转悠,两岁的娃娃最是躁动,对什么都感兴趣,却无法专注。偏偏你想教育都难,只能顺着她的兴趣。
“铃铃~~”
门铃声响起,华英雄喊道:“萌萌,去开门。”
“哦。”
不用他喊,萌萌就已经迫不及待跑出去。
来到门口,她努力的抬起头,就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正弯着腰笑眯眯的看着她,这女人容貌并不算绝美,但气质出众,淡然若菊,笑起来更是温和,天生自带好感光环。身上穿着白色的半袖长裙,头发很长,在脑后攀成一圈,从她修长的脖颈看过去,就仿佛一轮黑色的丝盘。
华萌萌仰着头眉毛簇起,“姐姐,你找我师兄吗。”
“姐姐?小家伙你真可爱,应该叫我阿姨。”那女人蹲下身,双手抱在膝盖上,一双月牙眼,笑起来眼睛都快没了。
华萌萌努力的眨着眼睛,很萌很天真的说道,“师兄说了,见到漂亮女人都要叫姐姐,阿姨在RB叫做欧巴桑,不怎么好听,除了在RB其他地方都不可以轻易叫别人欧巴桑。”
女人更乐了,笑道:“你师兄真厉害,连日语都知道。”
华萌萌道:“姐姐,你夸师兄厉害,为什么不夸萌萌聪明?”
“是是,萌萌也很聪明可爱。”女人笑嘻嘻在她脸蛋上轻轻一刮,“我是来找你师兄的,他在家吗?”
华萌萌一起身立刻撒着欢往房间里跑去,“师兄,快救命,有人要抓走萌萌。”
那女人先是一愣,随即哭笑不得的笑骂了一声,“这个小家伙,真是个鬼精灵。”
正巧华英雄走了出来,先抱起华萌萌才将目光转向来人,“请问你是?”
“果然好年轻,好靓仔。”那女人见到她,先是惊喜的欢叫一声,随后发觉自己失态,才红着脸走过来,“你好华先生,我叫李师师,是你的书迷,能帮我签个名吗?”说完,不知道从哪里抽出一本书来,正是才印刷出版的《昆仑》。
华英雄扫了一眼,面色不变,笑道:“多谢你喜欢我的书,来者是客,请进来喝杯茶吧。我想你能找到我这里,应该不会只想让我给你签个名?”
李师师笑着跟进来,自我介绍道:“我是天天日报的编辑,想向您邀稿,我好不容易才争取过来的机会。”又递来一张名片,印刷比较粗糙,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天天日报》的名字,后面是编辑李师师。
“天天日报?”华英雄不置可否,“我对你们报社了解不多,可以介绍一下吗?”
李师师大喜,不过她也怕惹得对方嫌烦,强压住自己激动的情绪,但是说话依旧有些不稳定,“当然,当然。我们天天日报是由港岛名士韦基泽先生与1960年创办,目前主要在港澳地区销售,销量没有《明报》《东方日报》那么大,但也有六七万份……”她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全是好听的。
华英雄也不打断,还偶尔问几个问题,笑着给她倒上一杯茶,“二天堂药厂韦氏的名声,我还是听过的。不知贵报怎么会想到要找我邀稿。”
李师师笑道:“香港报社圈子里,现在谁还不知道华先生的才名,这次我们报社是带有很大诚意过来的,以千字两百元的价格邀请华先生驻站开专栏。”她一脸认真的竖起两根手指头。
华英雄点点头道:“果然很有诚意,这么说来,贵报社要出售转手的传闻都是真的?”说着,将一份《成报》放在桌面上,那一版一角刊登着的,正是关于《天天日报》所有人韦氏药厂陷入困境,欲出手《天天日报》缓解经济压力的新闻。
李师师脸色骤变,唰的站了起来,道:“华先生这是什么意思?我可是带着诚意过来的。”
最近报社内部的确陷入易主的传闻之中,员工有些动荡不安。她过来其实也就是碰碰运气,整个香港都知道华英雄的小说畅销,邀稿何其之多,就算排队也轮不到《天天日报》。所以才肯开出天价,希望能得到他的投稿。
只是没想到一见面,就被华英雄直接刺痛伤患处,不变色才怪。
“李小姐不要误会,我没有其他意思。”华英雄笑着安抚道:“为何不耐心听一听呢,也许对你而言还是好事。不知贵报出售的对象落实了吗,也许我可以接手。”
“什么?”李师师这下惊愕更大,“你要买我们《天天日报》?”
华英雄很坦白的承认道:“是有这个想法,不知李小姐在报社内部担任何职,可否代为联系韦先生。如果这桩生意成了,以后我们兴许还要共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