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昆仑,华美再现。重塑后金庸时代武侠之魂!”——《信报》
“这是部用古数学知识组织起来的武侠小说,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一看就不可收,是一部直想一气读完的小说,读后有无穷的想象空间,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武侠蓬勃发展的年代时,也许会将《昆仑》和一九五八年金庸《射雕英雄传》的出现相比。”——《东方日报》
武侠征文大赛评委之一的古龙,在得知《昆仑》的作者是个少年时,也曾惊愕,后称赞道:“承金庸之风,并有所突破的武侠新经典”,并且开玩笑说,“希望华英雄能后浪推前浪,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连金庸也公开表示:“武侠之魂不死,江湖后继有人矣!”
《明报》报道:“在《昆仑》中,华英雄为我们展现了他的宏大叙事能力和广博知识面,从江南到塞北,再到蜀中,最后到襄阳,一路为读者娓娓道来,井然有序,大体上不见紊乱,这份功力不能不让人佩服,浑然想不到作者仅仅是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
在华英雄笔下,梁萧一直在斗争,有为生存斗争的,有为尊严斗争的。与萧千绝斗,更多的可以看作是为父仇而斗;而与云殊斗,更多的应该是为少年人的那种自尊而斗。而这种斗争也成为全篇的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梁萧与云殊可以说是一对天生的敌人。”
当然,《昆仑》也不是没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为守护襄阳,可歌可泣。《昆仑》中,梁萧却是为助元攻襄阳,违背其父遗愿,简直将金庸的大义颠覆。
但是仔细研究之下,就会发现梁萧此举也有其合情合理之处。
梁萧自幼失去父母,又经历多重磨难,未能培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依靠直觉来处理问题。参军只是为了保护和照顾被强迫从军的几个好友,真正让他助元军征战襄阳是因为他无辜的义妹遭义军掳走后毫无人性的毒打险被杀害,再加上有身边的好友死在南宋人之手这令梁萧对整个宋军产生的仇恨彻底趋于水火不容之势。
如果当时你是个宋人,宋军对老百姓的残害也未见得比元军更少,那么你该何去何从?
梁萧并非爱好杀戮,他只是凭着一种简单的直觉进行战争。而在看到襄阳如同人间地狱的惨状,梁萧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无关乎宋元,他给整个天下带来了无穷的杀戮和痛苦。
……
《昆仑》本来就热,《明报晚报》的编辑又借助这次颁奖,在这个热度之上再添一把火,把晚报的销量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度——七万份。
这份销量相对于此时犹如一潭死水的武侠市场,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在连载《昆仑》之前,明报晚报销量顶多两万份,金庸都有将其取消的打算,如今当真是一本书救一份报。
再次来到明报大楼,华英雄从金庸手中领取了五十万的现金大奖,并且接受了一下《明报》的采访。表示偶像是古龙,金庸更像个不苟言笑的长者,遗憾未能见一见风流倜傥的古龙。
金庸笑道:“古龙就是个酒鬼,你见了他只能跟他喝酒,风流倜傥是学不到的。”
华英雄交上了《昆仑》的所有后期稿件,同时递上了一本新书开篇。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数月之前的籍籍无名。人们对他新书的期待度甚至比《昆仑》高一些,究竟是流星还是恒星,就看能否继续神奇了。
金庸看到封面上一个大大的《诛仙》二字,心里颇为好奇。待看到几篇之后,就忍不住惊讶了,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好一篇《诛仙》。我原以为是要写武侠,没想到英雄你竟然是要延续还珠楼主的仙侠小说?”
华英雄道:“谈不上延续,借鉴有之,许多设定都是单独的。这只是我个人臆想,究竟能否入得读者法眼,还要看后续市场反映。”
金庸笑道:“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你小小年纪就文笔老辣,格局更是不羁与流派,矢志创新。这份创新求变的精神,当真让老一辈人汗颜。我看,你这本《诛仙》足可以开宗立派了。我原本还担心你自《昆仑》之后,再拿不出这样的作品,现在才知道你是胸有成竹。放心,连我都看得入迷,读者只会更喜欢,这本《诛仙》我们明报要了。”
“查先生过奖了。”
华英雄欣慰道:“如此我们来谈谈正事吧,请恕晚辈冒昧,这次《明报》要想连载《诛仙》恐怕要加价了。”
金庸一愣,很快就想到可能,“有其他报社向你约稿了?”
华英雄点头,也不隐瞒,诚恳又带着歉意道:“《东方日报》肯支付我千字两百元的稿费,如果销量好还会再加。查先生是知道我的,家里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在等着吃饭,实在缺钱养家。我不得不先小人后君子了,如果《明报》肯给我180的价格,我也不会投奔《东方日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这个年龄卖萌卖小是信手拈来。
“千字两百?”
金庸这下子为难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刚刚捧起来的新星去投奔其他报社。但华英雄已经将话讲明,他的实情也的确如此,双方又没有合约限定说不能投稿其他报社,就连倪匡、亦舒等不也在其他报纸上投过稿吗。如果有人肯给倪匡开价200,估计他也会心动的。
易地而处,也实在不好说些什么背叛的话。
如今香江稿费最高的倪匡,也只千字180元。千字180元已经到顶了,从《明报》角度看,是断然没有再加价的可能。倪匡这样已经名声远播、声明如日中天的“大家”,和金庸还是很好的朋友,他如果想要加价,最后也被金庸用信给逼得噤若寒蝉。
特别是这个年代,阶级分明,连《明报月刊》这样高水准的学术性刊物,大学讲师级投稿,都是千字80,教授级投考,也才千字100到150。
华英雄放着千字200的香港第一高价不拿,只要他开价180就肯留在《明报》,说实话已经仁至义尽了。
从生意角度上看,给180的价格华英雄还真是担得起,他一本小说就挽救了一份濒临倒闭的报纸,这一点连倪匡也比不上。可给一个新人这样的高价,对其他人又该怎么办?这是一个连动的反应。
他是要将《明报》当成一项生意来做的,不得不全盘考虑。
综合考虑后,不得不遗憾的放弃连载《诛仙》,“真有些遗憾,我恐怕给不了那么高的价格。你也不要有心里压力,只希望你名声在外之后还能有合作的可能。”
华英雄心里微微歉意,道:“我答应查先生,下一本书无论外界开价多少,我都选在《明报》连载。”
“好好。”金庸心中阴郁去了不少,“这么说,你连下下一本书也在考虑了?”
“是。”华英雄又掏出一叠稿件递给他道:“这是架空历史向的小说,偏重历史更多与武侠,而且小说篇幅可能较大,我还在列大纲中,目前只暂时写了个开头。查先生有时间,还望斧正指点。”
“何谓架空历史?”
“就是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上发挥想象。可能与史实有较大出入,也算是另起一片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