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赵充国又上书说:“羌人五万兵马现在已经有十之八九都或杀或投降,逃跑的只有四千兵马,罕羌首领表示要杀先零羌的首领杨玉,于是我请求退兵不战。”当年秋天,杨玉果然被部下所杀,其部余下四千多人也归降了汉朝。
赵充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屯田之策,让汉朝用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利益。“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就是孙子认为的用兵最高的境界。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有时候像王霸和赵充国一样仅仅不战并不能得到好的战略效果,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要用强大的威慑力,使敌人自行退去或者不敢进攻。
强大的威慑力,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打击手段和震慑对方,进而摧垮对方的意志,让他迅速绝望,从而丧失信心和抵抗,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以实现预期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投了两枚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就是典型的威慑战例。
在南怀瑾先生看来,震慑战略可以说是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战略目标的军事谋略的最高境界。在其运用中,我们用到的往往是“攻心”“夺气”的心理战争。这就像两个人打架之前气势不能败下来,以必胜的气势压垮对手从而取得胜利一样。“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想要让对手不攻自破,说白了就是延伸运用“震慑”战略思想。其实,“震慑”这种古老的战术是我国发明的,它并不源于西方国家。《孙子兵法》中“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追求的就是在保全敌我双方的前提下,实现让敌人臣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的商战中,与其打恶意的价格战,还不如实行“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战术,也就是说企业想占领市场份额,有时候不是非打价格战不可,更多情况下,你要想的是自身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取得自己的市场份额。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不是击败对手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曾经说过:“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我们做怎样的权变策略,都应当针对局势,顺应局势。而孙子兵法中对“势”的解释是这样的:“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南怀瑾先生指出,这里所说的“势”并不是简单的势力,而是一种态势、一种大情况。在机会稀少的今天,谁能因利制权,谁就可以借势成事。
《易经》中提到“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其实这和古代兵法中所提到的“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交近攻”是一致的。远交近攻是一种因利而制权的谋略。这种方法大到邦国邻交、军事战争,小到经商、生活,无一不有其具体的体现。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就是:我们要抓住眼前的机会,凭借有利的情况来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局面。这是势者,因利而制权的一方面,而更高一层的谋略就是先顺势、借势,再造势。
《战国策?燕策二》中记载了一件事情:
战国末年,齐国国力日渐强大,因此对燕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这时苏秦就对燕昭王分析局势说:“这两天齐国向南攻破了楚国,向西又打败了秦国。驱用韩、魏之后和燕赵之众,就像甩甩鞭子赶车一样轻松。这时如果齐国要攻打燕国,就算有五个燕国也不是对手。大王为什么不派秘密使节和游士到齐国游说,让齐国去攻打别的国家?这样一来齐国的军队必然会被削弱,而民众也会疲于奔命,时间一长齐国自然衰败,而燕国就可以永远无患了。”燕王听后,觉得苏秦的话十分有理,于是说:“给我五年的时间,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苏秦听后回道:“我可以为你争取到十年的时间。”燕王一听十分高兴。于是给苏秦车马五十乘,让他出使齐国。
于是苏秦来到齐国,他见到齐王说:“现在大王已经南破楚,西败秦,驱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但一个有作为的君王,就一定要诛暴正乱,攻讨那些无道的不义之君。宋王箭射天神,竹打地神,又造诸侯的像放在厕所里,拉起它们的双臂,弹打它们的鼻子。这可以说是全天下最不道、最不义的作为了。但大王却不去讨伐他,这就是大王不能声名远播的主要原因。而且宋国地处中原,那里的城镇都十分富庶,而且与齐相邻。大王从燕国得到百里的贫地也不如占富庶的宋地十里啊。既出名又得利的事大王何乐不为呢?”齐王听了苏秦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而且十分高兴,于是他开始努力攻打国力强大的宋国。齐国历经三次作战,终于把宋国灭亡。
但由于齐国灭了宋国,所以中原诸侯对齐国都感觉到恐惧和怨恨。这时燕国趁机和齐国绝交了,并联合天下各国一起伐齐。终于在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兵共同伐齐。五国联盟大军长驱直入,攻下了齐国国都临淄在内的70座城池。而齐国从此一蹶不振,燕国却从此威震四方。
所谓“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燕国根据当时局势首先从顺应齐国强大自己弱小这一局势出发定下战略,并借齐国急于向外扩张、称霸的心理,诱其犯下严重的错误,从而削弱齐国国力,并为燕国的崛起造势。燕国的这种谋略可以说是因利制权、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其顺势、借势、造势可以说是三位一体,从某个角度来说,顺势、借势是完成造势的根本条件。
燕国与其与强大的齐国对抗,不如从谋略上削弱齐国的国力。而齐国之所以中计就是因为它错误地分析了自己的利害关系而去攻打强大的宋国。由此可见,造势的核心就是“利”。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孙子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刘勰说:“情致异飞,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由此可见,所谓造势就是要在敌我双方已经形成的局势中,立刻调动自己的力量和条件,并用“利”去调动对方,通过调动自己和对方的利害,给自己在动态变化中创造有利的因势。
众所周知,当一个企业鲜为人知,它的活动不被人理解时,因势而造势就是打开企业成长之路最具效应的谋略。一个新企业、新产品,当他知名度小时,企业要通过造势以提高知名度。但当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或者一个知名品牌,虽然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势,但还要继续造势以图自己走得更远。实力本身就是一股强势,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举例来说:一家企业搬家,如果它们只是平平地搬动,那就是十分平常的事情,除了自己企业,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但如果企业借搬家一事,在客户和市场群中造了势,那就有可能引起强大轰动的效应。这就是因势而造势的成果。
企业发展要有势。当一家企业已经有势的时候就要用势;如果一家企业已经弱势了,那它就要操势;如果一家企业基本没有势,那它就要借势;当一家企业无势也不会借势、用势、操势时,那它的正常运营就一定会有事。
我们就借势来说。借势可以说是许多中小企业运用得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做法。许多行业对小企业来说想要谈大业务很难。面对一桩买卖,双方可能都会对彼此的势力做一番考察,然后再决定谈判的时间和地点,许许多多企业借用大公司的办公地点来谈客户,甚至有人干脆借别人整个公司谈业务,当业务谈成后在自己的公司操作。这种商业操作手段现在已经被很多人用到,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因利而势也。
对虚假借势风,这里我们不加以评论,但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多人因造势成功,做起事业来如鱼得水。一位优秀的保险业务员,他获得重要奖项时就会请好友来签名祝贺,然后把这件事登在保险媒体上,以后他到客户那里就会把这些资料拿出来为自己造势。孟子云:“乘势者,集蓄势、御势、造势、借势之大乘。随心所欲谓之乘势!”
古代一个卖马的人有一匹千里马,但在马市上等了三天也没把马卖出。没办法他只好找伯乐帮忙。伯乐一看真是匹千里马,于是爽快地答应帮忙。第二天,马市交易正忙时,伯乐就走到千里马旁边,左看右看,观察了好一阵子,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而伯乐刚走,就有很多买主围过来,并有人出高价把那匹千里马买走了。
卖马人借伯乐会相马的名声为自己的马造势,从而达到卖马的目的。由此可见,造势就是顺应当时局势,进而主观能动地创造自己有利局势的动态过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话相当高明,大到国家、政府,小到企业、个人,都可以运用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很多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如曹操、诸葛亮、孙子等人在造势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而造势也已经成为一位出色战略家的智慧和艺术的标准。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其意不言而喻,诡诈之道是用兵打仗不可缺少的方法,诡诈就是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迷惑、欺骗敌人。计谋,是典型的心理战术的运用,更是兵家所讲的虚实变化的生活化运用。《孙子?计篇》中对兵家的诡道做了这样的说明:“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意思是说在用兵打仗时,明明能打却装成不能打。本来要打了,反而装作不想打。如果有攻打近处的想法,就要先做出攻打远处的架势;如果有攻打远处的想法,就要先做出攻打近处的声势。而且还可以用利去引诱敌人,从而让他产生混乱然后攻打他。如果敌人力量太充实,就要防备他。如果敌人兵力太强大,就不要与他正面交锋,尽量用挑逗的方法把敌人激怒,从而让他失去理智;表现出自己的弱小,会让敌人骄横。如果敌人已经休整好兵马,就要攻心为上,搅得他不得安宁,让他产生疲劳感。如果敌人内部和睦,就要想方设法离间他们。
南怀瑾指出,这些都是孙子所讲的诡道应用。而这里所谓的能与不能、用与不用、远和近、亲和离、东和西等实际上都是相对统一的。每场战争的情况都十分复杂,而其所表现的本质和现象有时是矛盾的。这就要求领导者们会利用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性、复杂性而施展兵法的虚实互换从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效果。
古今中外无数的战役都是成功地运用诡道从而取得胜利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若没有诈降、火攻等奇术;城濮之战中晋军若没有退避三舍、扬尘设伏等诈计;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若没有声东击西袭白马,丢弃辎重斩文丑……许许多多的战争都是成功运用诡道从而取得胜利的。
孙子兵法用在军事上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研究,并写下影响深远的著作。但孙子的兵法、手段却不是只能用在军事上,我们最先说的赌,实际上也是兵法诡道的一种。善赌的人为自己有好的牌运,设法让牌感受自己的强大,从而让自己得到的牌越来越好,进而成为赢家的过程就是兵家诡道在生活中的活化运用。
所以今天我们不从战争、历史、战役的角度来看兵法,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看孙子对于人们要怎样生活、如何做事所提出的方法和手段。
一位计算机博士应聘了许多家公司都没被录取。几经失败的他决定收起所有学历证明,以本科生的身份去求职。没过多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取为程序输入员。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但博士还是努力地工作着。没过多久,老板就发现博士的水平不但高于一般的程序输入员,甚至还能看出计算机程序上的错误。于是找他谈话,这时博士拿出他的学士证明。老板很快给他换了一个与他大学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但没过多久,老板又发现博士在工作的时间可以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独到见解,远比一般大学生高明多了。这时博士拿出自己的硕士证明。于是老板又给他提升了。但老板渐渐发现他比一般的硕士还高明,于是又找他谈话,而这时博士亮出自己的博士身份。从此以后老板更加重用他了。
博士的求职与发展可以说正是诡道以实示虚的典型生活手段。现在许多人总是相信自己能力出众、才华过人,但对于公司来说,你的才华他看不到,这时你不妨先假装自己一无所长,然后在关键时刻再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这正是一种迂回曲折达到目的的方法。这就像一个性格活泼好动的经理,为了有成熟管理人员的样子而穿正式西装一样。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而这些方法、手段实际上就是兵家的诡道。
有三个著名演员应邀到一个剧场同台演出,他们向剧场经理提出同样的要求,即在海报上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否则他们将退出演出。
三名演员同台献艺的消息早已传出,不可能改为个人专场演出,何况这几位演员都是走红明星,得罪哪一个都对剧场经营不利,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剧场经理略经思索之后,就满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演出那天,三位演员到剧场一看,海报不是一般的平面形式,而是一个不断转动的大灯笼,三个演员的名字都写在灯笼上,三人的名字转圈出现,谁都可以说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于是三位演员皆大欢喜地参加了演出。
我们常说做人难、做事难。的确,我们为了得到必要的生存资源就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参与竞争。如果做人、做事学会像“兵家诡道”一样,做到时而实、时而虚,时而远、时而近,时而能、时而不能,做到随意转化,那不管你做什么事都会轻而易举、事半功倍。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讲:“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南怀瑾认为,此话乃是孙武“权诈之兵”的精髓,是战术选择的总纲领。
公元196年,孙策为解江东后顾之忧,达到集中兵力与曹操作战的目的,他必须先要解决固陵的王朗,但孙策军遭到太守王朗的顽强抵抗,几次进攻都未果。这时,叔父孙静向孙策献计:“固陵防御不易攻克,但这里向南数十里处有一条小路,我们先攻那里,这样就会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我愿意领队当先锋。”孙策听从了孙静的建议,先做出主力仍然留在原处的假象,然后在夜里从查渎迂回到王郎的侧后,突然发起进攻。结果王朗兵败而逃,会稽一带尽归江东孙氏所有。
由此可见,在双方作战时,在对手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用他想不到的方式进行突然打击,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到巨大的效果。而实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战略关键在于一个“奇”字。用一句话阐述被历代兵家视为珍宝、推崇备至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战略就是要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抓住对方思想空白地带,用逆向思维的用兵手段去攻击敌人的要害,才能收获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