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和小子一起迈入县城第一小学校门。
无数个乡下同伴艳羡不已。
丫头感觉到县城发展中的状态。
宽阔的马路,整齐的店面,同向的高楼,定时的红绿灯。
小子说:我还不习惯。
丫头经常拍拍小子的头,说:大城市的繁华迟早要来临的。
小子呆萌着眼,回:丫头,我总是眷恋着那片山,那条河,那幽深的峡谷,我怕离开它们。
丫头挠挠头,应:小子,我也是。
一年级的丫头和小子因为比同龄人小,经常被其他坏同学捉弄。
小子总是奋不顾身的保护着丫头,结果丫头也勇往直前的反抗,久而久之,丫头姐姐的身份反而被彰显。
小子傻笑:丫头,你又打不过他们。
丫头得意的笑:他们不屑于打女孩子。
小子反问:男女什么时候有区别的呢?
丫头思考了下:从大人们开始的。
二年级的丫头和小子逐渐适应小学校园的活泼生动,多姿多彩。
打弹珠,打画片,打纸拍,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跳大神,跨步跳远,进城守关。
这些小孩子的乐趣,百玩不厌。
丫头和小子因为经常一起琢磨这些游戏而玩得溜,都不大愿意再和差劲的他们玩了。
丫头说:小子,我只喜欢和你玩儿,不管玩什么。
小子回:丫头,我就喜欢你只喜欢和我玩儿,嘿嘿。
没想到,三年级刚开学,小子的父亲上山砍柴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深坑,手指摔错位了,大腿摔骨折了,腰椎摔移位了,卧床不能起。
小子忍着眼泪对父亲说:爸爸,我不上学了,我来照顾您。
父亲深切地说:儿子啊,你不上学,怎么考大学?
小子无奈申请回山村小学,边上学边照顾父亲。
丫头心急不舍,害怕孤单,跟外婆说,也回山村读书。
外婆摇摇头,说:你妈妈不会同意的!再说,小子父亲这边我会经常过去帮着照顾,等他恢复了,小子照样回县城小学。
丫头苦着脸去小子家,凝视着小子说:小子,我多想留下来,和你一起上学,一起照顾你爸爸!
小子摆摆头:丫头,你要知道,这是任性的事情,大人们会安排好这些。
丫头急了:难道我们不能自己做决定吗?我们只是小孩?
小子摸摸丫头的头:丫头,我们离大人很接近了。
小子和丫头分开上学。
所谓山村小学就一座瓦房,分隔成两间小教室,一间各两个年级,只有四年级,坐落于一片竹林子里,就那么二十几个各村同学,一位外村老师。
蚊子,苍蝇,蜘蛛,甲虫,常常爬行暴露在教室地面上,墙面上,屋顶上。
各村同学们经常过来和小子说话,向他了解县城H县城小学的事情。
小子偶尔答一句,格格不入又难以言表,一放学便赶回家照料父亲。
小子家里申请了家庭贫困补助,却久久得不到回复。
周边邻居偶尔过来帮忙,有东西的给点东西,有力的出力。
丫头很不习惯没有小子在的班级,上课老走神。
老师听说过小子的家事,找丫头谈心,丫头缄默不语。
丫头一放学,坐上外婆的电动车,到家后就往小子家里去。
丫头看见小子在帮父亲煮药,便坐在旁边不说话。
小子擦擦脸上的汗水,过来和丫头搭腔:怎么了,学校有人欺负你了?
丫头摇摇头:我习惯了你坐在同一个教室。
小子笑了:丫头,你得学会自律,学会交,新朋友。
丫头别过头去:我自律得很,至于新朋友嘛,无所谓。
小子乐了:你总是这么高傲!不觉得孤单吗?
丫头正过脸来:有你在,我从不觉得孤单。
小子低下头:每个家庭都有本难念的经,我有这样一个家庭,不能总陪伴着你。
丫头笑:没关系,我过来陪你就好了。
丫头说着就到屋外头拾捡柴火去了。
小子心里的苦哀忽然掠过一丝庆幸。
丫头进门把柴火递给小子,问:你爸爸怎么掉进那个深坑的呢?
小子犹豫了下:说出来怕吓到你。
丫头睁大了眼睛,然后恢复淡定:你说吧,我不怕!
小子继续说:我爸爸跟我说,他当时看到了妈妈。
丫头吃了一惊:怎么会?什么意思?
小子欲言又止:算了,不愿告诉你,这事情比较复杂。
丫头来了好奇心,但又害怕其中的结果,就没再问下去。
之后的日子里,丫头最大的兴致就是上完课去小子家陪小子和他父亲。
小子最大的兴致就是放学等着丫头过来,以及照料逐渐康复的父亲。
小子家的猪和羊经常挨饿,每次都是小子起早赶着羊上山坡放一个小时,贪黑割一大筐猪笼草来。
丫头不做作业的时候,有时陪着小子放羊,满青草坡上奔跑,有时陪着小子割猪笼草,在山沟沟里头上蹿下跳。
最开心的是,逐渐康复的父亲经常给小子和丫头讲外面的故事,唱外面的歌曲。
小子、丫头听得津津有味。
小子喂父亲的药,丫头给小子父亲按摩。
偶尔外婆过来,送些营养品,带些小零食。
小子和小子父亲一开始坚决不要,好在丫头经常来陪伴,小子默默收下了。
有两次周末,丫头跟着小子去山村小学参观时,吓了一跳,教室后面有两座坟,竹林深处有多座荒坟。
丫头胆子挺大,看了看教室后面坟墓的墓碑,年份比较古老,是清朝时期的。
丫头坐进教室试着体验山村小学的氛围,小子说:老师很认真,但是课本很落后。
丫头翻过小子的课本,很旧很旧,都是捐赠过来的。
丫头问小子:一个教室两个年级怎么上课?
小子答:两个年级各分一排坐,轮流各听一节课。
丫头疑惑:那不是有两个年级总有一节课是用来自习的?
小子笑:是啊,课时很浪费的。
丫头也笑:挺好的,上课不紧凑,学生没那么累。
小子回:老师挺累的,本来学生也累,但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没那么高。
丫头笑:那你学习跟得上吗?
小子笑:跟不上也得跟,不是有你吗?
一晃半年过去了,小子的父亲恢复得很好,基本可以下地干活了。
小子又辗转被送到县城小学,依然多亏丫头妈妈。
小子和丫头再坐同桌时,两个人欢欣雀跃。
丫头知道小子耽误了半年学习,所以私下总监督小子做习题。
好在小子这半年也没懈怠,该学的也学上了。
补了一段时间的课,丫头和小子又重新一起回到班级前三名。
妈妈放了心,原本总担心丫头不思上进,怕因为小子影响了学习成绩。
妈妈曾不止一次的说过:丫头,你学习一定要名列前茅!初中我会带你转学到大城市里去。
丫头也一再强调:等过完我完整的童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