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时,丫头通过补课接触了许多城市学生,通过上培训班培养了舞蹈基础和音乐素养。
初中开学第一天,一个班级上台自我介绍。
丫头早在补课时认识了这个班级的一半同学,上台很自然的开始自我介绍: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我叫余斯芽,熟悉我的人可以叫我丫头。我来自大山里面,以后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
迎来一片掌声。
丫头的同桌是一个未见过面的高个女生,丫头回到座位时,这个女生冲丫头打了声招呼:很想认识你!丫头!
从此这个同桌慢慢融入丫头的生活,因为脸型,和其姓氏“鞠”,丫头给了这个同桌一个外号:小橘子。
小橘子同样有几年的乡下生活经历,所以总能找到话题和丫头聊天。
久而久之,丫头慢慢习惯了这个大城市的第一个好朋友。
丫头忘不了小子,但期待和渴望充盈了脑海,融入城市的生活,跟随城市的节奏,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感知城市的优良教育,丰富的知识熏陶。
除了新鲜,关键是妈妈的谆谆教导,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妈妈三年前,在职进修了硕士学位。
如今妈妈辛苦工作之余,一直专注丫头的理论学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
更多时候,妈妈也在参与再学习,再改造的氛围里面。
丫头自然也乐在其中。
开学的头一个月,丫头的日程安排得满打满算,妥妥当当的。
周末偶尔有个下午,或是周六或是周日,是丫头的自由活动时间,全看妈妈的口吻。
这时候,丫头忽然闲下来,是最要命的。满脑子都是小子的样子,小子的场景。
丫头把这些状况隐瞒了。
按照妈妈的意思:当下别胡思乱想,学习为主,巩固基础,德智体美,缺一不可。
一切都还美好,没有大的出入。
第二个月,小橘子照样喜欢和丫头聊天,有次聊着聊着,小橘子问:丫头,我能不能去你家玩?
丫头迟疑了下:噢,我得问问我妈妈。
小橘子嘟囔着:我真的很想去你家,看看!
丫头不太乐意:我家比较小,不好玩的。
小橘子软磨硬泡:没关系,我家也小,下次请你去我家玩儿啊!
丫头松了语气:我回去和我妈商量吧!
小橘子暗自得意。
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丫头在地铁上冒出了些感慨:是啊,记得开学后的前一个礼拜,妈妈会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现在我竟然就习惯了一个人。家里没有邻居,住正对面也不认识,楼上楼下都不怎么打招呼。没有人到家里来,我也没到过别人家里。难怪,这么些年,妈妈习惯了独立自强!
丫头回到家,发呆等着妈妈下班。
妈妈回来了,丫头给妈妈泡了杯咖啡,妈妈给了丫头一个亲切的微笑。
丫头开了口:妈妈,跟你说件事儿。
妈妈给了个眼神:嗯什么事儿?
丫头:我有个同学,是我同桌。她想来家里玩儿,行吗?
妈妈思虑了一下:可以是可以。嗯,这样,以前妈妈没考虑过这方面,妈妈先问你,你的同桌跟你关系怎么样?
丫头回答:嗯,挺好的。算是我来这里的第一个朋友。
妈妈继续问:她的个性如何?
丫头答:热情大方,经常塞给我许多零食,当然我没吃过,但后来她送了我一块很可爱的橡皮擦,我很喜欢,就收下了。
妈妈觉得诧异:哦?那个橡皮擦给我看看。
丫头翻开书包,打开文具盒,拿出橡皮擦。
妈妈看了看,微笑起来:丫头啊,妈妈告诉你,不要随便收取别人的东西,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城市不比乡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施舍。
丫头沉默不说话。
妈妈话锋一转:但你这位同桌还不错,妈妈想认识下!
丫头瞬间开心起来,抱着妈妈亲了一下。
丫头继续补充道:妈妈,我那个同桌我叫她小橘子,她说,下次邀请我去她家玩儿!
妈妈点点头:嗯好,先联系她周日上午过来玩好了。
丫头接过妈妈给的手机,拨通了小橘子家人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