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7年,唐代宗李豫大历十二年,距离安史之乱的结束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这一年秋天,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李正己上报朝廷:东瀛光仁天皇派遣使团进贡我大唐。
这李正己本是高句丽人,趁安史之乱发迹,经过十余年的争斗,最终成为平州、卢州、淄州、青州四镇节度使。当以佐伯今毛人为正使的东瀛遣唐使登陆之后,此人即刻派人迎接到了自己的大本营齐州。
这齐州本是春秋战国时代,齐国首府。经历千年之后,齐州依靠其盐铁产业以及商贾云集的优势,其齐鲁大地核心地位并未消减。
遣唐使佐伯今毛人将装有光仁天皇的国书纯金宝匣以及盖有天皇印章的通关文牒。这通关文牒相当于现代的护照,只是整个使团仅有这一本通关文牒而已。
李正己一一查验了之后,这就将遣唐使团安置在他的节度使府的外宅之内。这外宅本为李正己的私宅。按照唐朝礼制,官员经过沿途官府的时候,都是住在驿站,并有当地官府派兵保护的。但这李正己最是会讨好上差大人,这才将自己的私宅奉上。
等到安顿好遣唐使团等人之后,李正己召集了他的一群师爷开始谋划。张师爷道:“区区东瀛使团,也没什么紧要之处,不如上报朝廷,这就打发了他们。”王师爷道:“非也,非也。东瀛之地,虽是小国,但也是番外之人。我李唐乃礼仪之邦,切莫让东瀛小丑笑话我们大帅小气了。”徐师爷道:“诸位,我以为,接送使团本是小事,但是若是能乘机派出人员久驻京师,岂不是美事。”
几位师爷在议事厅争议不断,李正己仔细想了想之后,这就命令书记官起草奏章,上表朝廷汇报东瀛使团之事。
代宗皇帝大悦,即令检校礼部尚书并东都留守蒋涣,率领三千禁军赶奔河南道迎接使团至长安。并令礼部尚书李承昭代表朝廷负责一应接待事宜。
东都留守是名义上的朝中二品大员,礼部尚书是正三品,掌握实权的朝中大员。皇帝之所以派出这样的高官,那是因为这是安史之乱之后,东瀛第一次派出使团。
东都留守蒋涣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怠慢,与礼部尚书李承昭商量了之后,这就点齐了三千禁军,日夜兼程的赶到了齐州城。这边李承昭按照礼制,上报了接待规格之后,皇帝下旨以此接待。李承昭这就加紧准备,不表。
李正己早就得知蒋涣率领的禁军到了,也不敢怠慢,早就将府衙以及附近州县的官吏布置在齐州西门外。而他自己则在得到军士报告之后,这就亲自将蒋涣迎进了齐州城。两个人都是朝中大员,一番客气之后,李正己这就托蒋涣将自己今年的朝贡上缴朝廷。蒋涣也不糊涂,知道是怎么回事,忙道:“节度使大人放心,皇帝对你还是非常信任的。”李正己这就面向西面拱手道:“我主英明!”
到了次日,蒋涣这就带着遣唐使团出发,缓缓赶奔长安城。按理说,东都洛阳也是必经之地,蒋涣理应让使团在洛阳歇脚。然而,身为东都留守的蒋涣,却是直接绕过了洛阳城。皇帝闻报,心中大喜。
使团行了一个半月之后,这才到了长安城。蒋涣与礼部尚书李承昭完成交接之后,这就回过洛阳,继续值守东都去了。
这李承昭将东瀛使团安置在金庭馆驿之后,这就上报了朝廷。代宗皇帝见了奏折和东瀛进贡的礼单之后,这就选了遣唐使团正使面圣的日子。
这一日,皇城鼓号喧天,锣鼓齐鸣。佐伯今毛人正使在礼部尚书李承昭的带领下,这就到了皇帝御前。
佐伯今毛人参拜了皇帝之后,这就递上了光仁天皇的国书。内容大致就是:听说最近贵国遇到了点麻烦,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如今贵国麻烦过去了,我们这就派出使臣,欲与贵国永结友好。反正就是这些套话,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国书乃是光仁天皇亲自用汉语说书写的。仅仅是这一点,足见唐朝国力之强盛。
代宗皇帝在值班太监宣读完东瀛国书之后,这就让太监将皇帝给光仁天皇的诏书宣读了一番。读完之后,照例做了赏赐,这就算完成皇家接待的事宜。待到使团准备起行归国之后,照例会写上表章上陈给皇帝,这个时候皇帝就派太子代劳了。
话说这东瀛遣唐使团有一人名为小野石根,此人乃是这次使团的副使。这个小野石根虽然是副使,但是实际上是佐伯今毛人的贴身保镖,专职负责保护正使安全的。
如今递交了国书,整个使团都在鸿胪寺的严密保护之下,小野石根这就要离开。佐伯今毛人知道此人乃是东瀛大名的顶尖忍者,不敢得罪此人,这就向礼部尚书李承昭提出了要求。李承昭一听东瀛武者要游历江湖,知道事情非同小可,这就上报了朝廷。皇帝有心看看东瀛武术与我华夏武术孰优孰劣,这就颁下谕旨,通令全国。
话说这小野石根得到许可之后,这就辞别了使团,自己继续在长安城转悠,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待那小野石根走了数日之后,使团的另一个副使大神末足也告别了佐伯今毛人。
此人倒是很快离开了长安城,继续向东而行。过了几日,江湖上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小野石根转悠了几日之后,这就赶奔安西侯府,递上了拜帖。这安西侯不是旁人,正是关西大刀善通背的高足杨毅。然而,小野石根的拜帖却是要拜见安西侯夫人华文秀的。
原来那华文秀在柳如烟的撮合下,这就下嫁给了杨毅。杨毅跟着郭子仪东征西讨,这才拜官封侯。
杨毅一见这拜帖,心中就颇为疑惑。想我这夫人虽然也是江湖人,但是这十年来却是并未离开过侯府半步。如今这东瀛使者拜访,却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