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上课一般不点名,但点名不一般。不一般之处在于,只要他点名,但你不在的话,那你就进入他的黑名单,在你的名字下面作个标记。他的课有可能不让你及格。
作为合同法的专家,他是在站稳讲台,获得了教授职称以后,又去读的博士。“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时常有捉襟见肘乃至黔驴技穷的感觉。这种感觉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因而法学理论功底欠扎实直接相关。”(见其法学博士论文)师从公丕祥先生。
其实在他严历的面孔下面有一颗菩萨般的慈悲心肠。此所谓:刀子嘴,豆腐心是也。
他不仅对学生批评严肃,不留情面;抨击时弊也毫不手软。大学教授应该是社会的良知,尤其是文科类教授,如同站在航船上的航标灯。
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提到当前正红的一个人,他脱口而出地说道:此人在学界是****,没人理他的。
讲这话需要胆量和勇气、豪气以及底气。因为你底气足,有资本,同时你也必须有勇气才不屑一顾、才豪气干云。
黄老师上课声如洪钟,充满激情,不拖泥带水。最关键的是从来不用PPT,他戏说PPT就是骗骗他。他上课吸引我的不仅是课堂讲解,还有板书。看到他的板书我就石化了:颜筋柳骨,飘洒飞扬。字如其人。其实老师上课的质量决定学生手机的流量。很多老师上课用课件,也会讲得很好,但学生就会有一种依赖心理,我可以把课件拷走,那么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分心,专心玩手机了。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可以把课件拷走,但拷走后也就完事,有几个能看的?
南师大老师板书的水平到文学院老师发挥了极致。有一名吴新江老师的板书被称为“胡小石”体,下了课同学们都舍不得擦黑板,更有甚者拿着手机,直接对黑板上板书拍照。“听课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最好的课堂必然是师生思维乃至情感的美妙融通。所以上课时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电子化’。回归板书是调动师生课堂教学的一个积极手段。课堂上,人是目的,其它的一切都是手段,都得服从人。”(南师大文学院长骆冬青)
他第一节课就给大家提出了成长的6P要决:purpose目标(篮球框的设计规则,相对高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程度);passion:激情、热情。全力以赴;perseverance:坚忍不拔;plasticit:可塑性、社会适应性;partmership:协同、合作;perfect:完美。
他经常在课堂上讲得民法者得司考,得合同法者得民法。民法是真正的母法。
讲到合同法诚信原则,他列举了犹太人对契约的信奉到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他们一方面不可能做不履行契约的事,而另一方面,由于对契约十分谙熟与精通,他们并不像别人所想像的,会被契约束缚手脚,反倒是常常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娴熟老到,让契约成为自己的帮手。
黄老师讲了一个犹太人圣经的《塔木德》里的一个故事。具体是关于1元的牛和1000元的鸡的故事。
有一个犹太人牵着一头牛、带着一只鸡去到集市上卖。他的计划是牛卖1000元、鸡卖1元。途中,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这个犹太人在心里祈祷:老天啊,如果雨立刻停下,我到集市上牛只卖一元钱。没想到他祈祷刚完,雨真的停了。
他是不是真的就这样傻,把祈祷当真?到集市上把牛作一元钱卖掉呢?
如果是中国人,可能早就把祈祷的事丢在了哇爪国去了。谁当真呢?这是当今中国诚信缺失的表现。
这个犹太人是怎么做的呢?
他到集市上后,在牛身上真的挂起了一块牌子,上标:此牛一元钱。
立即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看,此人莫非脑子进水了?他对前来买牛的人说明了价钱如此低的原因,并且坚持说此牛只卖一元。但是,如果你要买此牛必须附带一条件:就是必须买这只鸡。
而这只鸡卖1000元。
犹太人聪明之处。在通常情况下,懂得变通法律。既能从形式上遵守,同时也不改变自己原有的活动方式。
作为省公务员考试出题者,黄老师坚持了几年,后来就婉拒了。因为他发现很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官场后反而丧失了以前的锐气和朝气。以至于埋没了人才。
他要我们更多地去独立思考,要有批判精神。要多阅读经典名篇,多用批判眼光审视现成的结论,不盲从和迷信所谓的权威;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
他说台湾学者每天读书学习在10小时以上,读书最能锻炼人的心志,他希望大家能克服困难,拥抱工作学习等前进道路上的磨难。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说他自己是忠贞的坚定的布尔什维克。
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