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省城明山已万家灯火了,张龙依旧坐在环城河边的石凳上。这环城河在古时候是护城河,解放后60年代被政府毁城墙修马路改造成了环城公园。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都建了桥,扩大了原有的城市范围。有的地方就直接填了,只留几个大涵洞,让原本的护城河水流动起来,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一些生动。
张龙仍坐在那里发呆,眼前多姿多彩的景观灯,小汽车的车头灯,马路边上的路灯,甚至高楼大厦里的日光灯,都发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光来。而这些却没有让张龙觉得亮堂,一大早就起来了,路边买了两个摊贩的烧饼,就着昨夜装在矿泉水瓶里的冷白开,张龙胡乱的将这早餐塞进肚子里。他准时准点的走到了明山市人才市场门口,张龙确实是舍不得那两块钱的公交车费,因为直到现在都没找到工作,没有收入,而自己又不愿意再找爸妈要生活费,因此能省就省点,尽量熬到找到工作为止。而走走路,也可以让脑子清醒清醒,顺带着还能锻炼锻炼,虽然自己租住的小平房离市人才市场有近4公里的距离。
自从从明山工业大学毕业后,张龙已投出了几百封简历,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学校出来后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茫然所措,现实在一点一点吞噬着张龙。正好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市场化,将大学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取消了大学生分配制度,实行双轨制,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虽然指导员在大三时就已提醒大家国家的政策,但是没有亲身经历大家都体会不到政策的影响力有多大,有关系有背景的都早已托人找关系安排好了工作,对于像自己这样的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只有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去寻找一份工作。
眼看着九月份就要过去了,今年春节比较早,来年的一月下旬就春节了。张龙不想一无所获的回家,去面对两鬓斑白的爸妈。张老汉就这一个儿子,他和老伴俩为了让孩子走出农村,不再像自己一样狗刨式的在田里从早到晚,从张龙进入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叨叨着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考大学,跳出农门。老两口省吃俭用,积攒着从土里抠出来的钱,就是为了孩子上大学。张龙这小子也算争气,虽说成绩从未名列前茅,但也从未掉出班级前十五,就这样一路到了高考,也算正常发挥,考出个比本科线多八十多分的成绩。填写志愿时,班里很多男孩都选择了外省市的高校,说是可以涨涨见识,拓宽视野,其实有些是想脱离父母的管辖范围,从此再也没有人在耳朵后面叨叨不休了。可张龙没有填写外省市的高校,只填了几个本市的高校,他也不是不想出去看看走走,但是一想到父母就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了,他觉得这个成绩本市高校肯定能上,这样就可以节假日时回家帮帮忙,陪陪爸妈。
“哔哔哔,哔哔哔”,腰间的中文BP机响了起来。这个高档东西还是张龙大四时帮人发传单攒钱买的,就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张龙抬起头看看周围,发现距离自己大概几百米的地方有个公用电话,他起身走过去,插进电话卡,拨通了BP机上的号码。
“张龙,你在哪里?好几天没你声音了,跑哪潇洒去了啊?”,
听筒里震耳欲聋的大嗓门就是张龙的死党肖雷,这个肖雷精瘦精瘦的,和他的嗓门完全不在一个档位上,他的嗓门在宿舍楼层,在班级,甚至在建筑系里都是小有名气的。
“有事吗?雷子”
“也没什么事,感觉有点想你了,哈哈。。。”
“你下班了吗?”
“刚下班,你在哪?我去找你,咱俩喝两杯。”
“那你到我住的地方找我吧。”
张龙挂了电话,摇了摇头,仿佛要把烦恼甩出脑袋似的。“好吧,收拾心情今晚跟雷子一醉方休”,他喃喃自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