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逝总是不知不觉,当一切都归于平淡的时候,马缨丹按部就班的上班,过着家和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骁勇和程诚在各个楼盘之间穿梭,忙着验房和监理;百果整天根据公司的要求设计着各种服饰;石萧早九晚五的上着班;石默凭借着优异的考试成绩和以前上各种补习班的获奖证书,以及大方得体的面试,成功的考进了骁晓学校;骁晓期末考试成绩中等,不好不坏。
马缨丹还是希望女儿的成绩能好一点,拿着素质报告那一天,她问骁晓,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么?骁晓说满意,至少比平时考试好了许多。
马缨丹很是无语,但骁晓就是这样,平时考试啊、作业啊都不甚理想,但月考和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可以的。骁晓说,她老师都说她很神啊,说平时作业做不好,小测验也不好,考试还可以。其实马缨丹知道是孩子粗心,要是认真做,肯定没问题的,所以啊,这个并不奇怪。
这天,马缨丹想起很久没跟小唐联系了,就给她打了个电话。小唐很忙,跟马缨丹说:马姐,我有点忙,一会打给你啊。
过来很久,小唐打电话过来,说她刚才在开会,她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了,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小唐还告诉马缨丹,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在学习公司的营销知识和其他部门的相关事宜,她说她希望自己尽量对公司熟悉一点,这也是马缨丹曾经教她的。
马缨丹确实觉得小唐是个不错的孩子,聪明、透彻,智商和情商都高,真可说的上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马缨丹也接触过很多小年青,有的由于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摔的养大,长大了骄横跋扈,自私自利,根本就不知道为他人着想,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既想要工资高又想要耍的好,每到一家公司,都被人嫌弃;还有的眼里没有事情,领导说一句动一下,不安排就耍手机、玩电脑,慢慢的领导觉得用他还不如自己动手,于是就懒得管了,任其自由,最后实习期都过不了……所以啊,马缨丹真是很欣赏小唐的。
小唐还告诉马缨丹,她准备要小孩了,或许在许多人眼里,她正是事业的上升期,要小孩不合算,但小唐觉得,工作跟家庭相比,在她的心里家庭永远比工作重要。小唐的老公计划让她生两个,小唐也同意了,并且她也有跟她老板说起过生小孩的事,老板也谅解,并且许诺不会因为她生小孩而解聘她,只要她把工作安排好。
马缨丹觉得小唐不但人好,运气也好,遇到了一个不错的老板。她真心的祝福小唐能事事如愿。
过了几天,樱子打电话来,让马缨丹晚上过去一趟,说有事情跟她商量。下班后马缨丹匆匆的赶过去,樱子正在陪着楚小云做作业,马缨丹问什么事,这么急?
樱子说,她想把店盘出去,不做了。马缨丹很奇怪,做的好好的,怎么就不做了呢?
樱子说:好什么啊,一年到头累的半死,还没剩几分钱。上次回老家,听村长说村里好几户人家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很便宜,并且那些地她都看了,是上好的庄稼地,她想承包过来,种杨梅。
马缨丹的老家和樱子的老家很近,这几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他们那一辈起,稍年轻一点的不管男女,都背井离乡,到城市里去打工,家里就只有老人和小孩。有的在外打工挣钱了,就在城里买房,然后把父母小孩都接到城里,因此家里就只剩空空的房屋了。
马缨丹父母的村里,只有几户人家还有人,并且要么只有一个老人,要么只有一对老人,孩子都到城里上学去了。村里的土地更是荒芜的厉害,到处长满杂草,马缨丹看着那么好的良田荒芜着,很是心疼,但真要她去承包来做经济作物,她还是有些胆怯,毕竟没有经验。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好这个市场,纷纷到农村去租地,然后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比如花椒、柑橘、杨梅、藕、或者养鱼等等,于是有的村民就搭伙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收几百元的租金。
樱子说的这个,马缨丹也觉得还是可以一试的。
樱子告诉她,之所以叫她来商量,是因为她想和马缨丹合伙做,因为她没有那么多的钱。樱子饭馆挣得钱并不多,现在她手头只有一万多点,给了农民承包的费用,就没有钱再干别的了。
马缨丹觉得也是可以的,但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杨梅的栽植技术,有没有专门的技术员?二是杨梅的销售渠道,种出来了真的能卖出去么?
樱子说这个她已经想好了,技术员村里有,因为政府很支持现在这种土地流转,并且已经研究过,村里的土地和当地的气候种植杨梅是没问题的。杨梅苗子供货商有专门的技术员培训,在村里找个人去培训了,然后指导别的农民种植就行。
樱子本来想一边开店一边种杨梅,但大楚虽然厨艺还是不错的,但很多毛病还是改不了,比如大手大脚啊,比如不那么干净啊等等,一年下来,店里还是没怎么赚钱,所以就干脆把店盘出去,大楚就在农村种杨梅,她就在城里带孩子读书。
马缨丹觉得樱子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杨梅并不是一种上就能结果的,再说了,结果了能卖出去才能赚钱啊。樱子说她想搏一把。她想好了,杨梅或许第一年不能赚钱,但可以把杨梅林子圈起来,养土鸡土鸭,这个就快啊。
樱子的这个想法马缨丹其实也想过,现在市场上的鸡鸭抗生素超标,激素超标,很多大人都不敢给孩子吃,但不吃也不行,因此现在老家农村养的鸡鸭都很抢手,鸡蛋鸭蛋价格都比城里的高出许多。虽然如此,但马缨丹还是有很多的担忧。中国人的信任危机现在是越演越烈,随着各种造假手段的越来越高明,很多人连对农村小户人家饲养的家禽都不放心了,如果大规模的投入,最后销路成了问题,那就亏大了。
但樱子还是相信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认真做,不参假,还是会有市场的。马缨丹也希望如此。但这样下来,整个的投入就有些超预算了。樱子说她现在没钱,马缨丹如果有钱,可以选择借给她或者参股的方式。
马缨丹也没多少钱,但她还是选择入股吧,她想如果樱子失败了,她也跟着承担一部分,要不然,樱子就亏大了。她跟骁勇商量,想把家里的积蓄拿一部分支持樱子。骁勇其实也看好农村的租地市场,但也是有些担心销路问题,不过考虑再三,骁勇还是同意了。
马缨丹跟百果说,希望她也加入一股,因为算来算去,马缨丹出资三万,樱子只有一万,还是差一两万,如果百果愿意加入,就投一些钱过来,这样樱子好操作些。百果是百分百愿意的,她自己正好还有两万,就答应出资两万。
钱是凑齐了,但股份怎么分呢?马缨丹出资最多,但樱子出力最多。三个女人商量半天,觉得樱子还是应该占大头,樱子占百分之五十,马缨丹占百分之三十,百果百分之二十。
其实马缨丹和百果都不是很在意回报的,她们觉得如果樱子这个肯定能成功,他们愿意借钱给樱子,樱子赚钱了,还本金给他们就行了,以后樱子赚的钱,还是她自己的。但想到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没有经验,马樱丹和百果都不希望樱子损失太多,所以还是入股的好。好闺蜜,就该这样的。
樱子就着手她的杨梅梦,一切都按预想的那样,老家是丘陵地区,樱子承包了一个小山丘,几十亩地,全部种上杨梅。在杨梅林子旁边修了鸡舍鸭舍,还有一口小池塘,里面放养些鲫鱼、鲤鱼、草鱼等鱼苗。马缨丹和百果去看了,真真的山清水秀,世外桃源啊。
马缨丹跟樱子说:说起来我们都是农村人,但我们几岁就开始读书,然后一直在外面,对于饲养家禽和栽植果木,甚至鱼塘管理,我们都一无所知,现在既然做了,就要积极面对,要认真学习。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鸡鸭的养殖问题,不要以为放养的鸡鸭就不会生病,鸡瘟、白痢等等疾病随时都可能发生,一旦发生,鸡苗就会成片死亡。所以,我们都需要学习,你最好能找个养鸡场学习一下,你看怎么样?我爸本来是兽医,我打电话问过他,愿不愿意做我们这个小农场的技术员,老爷子是答应了,但只是答应给家禽看病,不做技术指导,因为他也不会。所以这些技术,我们都必须学。
樱子觉得马缨丹说的有理,其实她也很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她说她会去买很多相关的书籍来看,马缨丹倒是觉得不必买很多,专业的书籍可以到城里图书馆借,不过相关的杂志还是可以订一些的。
马缨丹说:我是学植物出生的,植物方面的知识上手比较快,杨梅的病虫害等问题我来研究,不过书本的知识点未必有现实的经验管用,所以还是有机会要去杨梅苗子供货商那里去学习学习。
百果不是学农的,在农村也呆的少,她说她也只有多关注相关信息,她对这个都太外行了。
其实有了这个果园马缨丹很开心,她喜欢农村,喜欢农村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喜欢农村的绿意盎然。既然有了这么个果园,怎么着也要把它办成功才是。她心里盘算着,不管明年怎么样,只要她有点存款,她就要在杨梅院子里选一块平地,盖两层砖瓦房,作为农家乐,大楚本来就是大厨,将来这个农家乐吃的喝的都是自家院子产的,一定是个不错的休闲场所。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就未必如愿,马缨丹现在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学习,学习家禽饲养技术,学习杨梅栽培技术,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实际则是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实践。就拿鸡的饲养来说吧,每天必须要观察鸡的动态,包括吃食状况、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等,因为果园是大楚在管理,马缨丹让樱子告诉大楚,必须每天观察记录,但大楚人有些懒,再加上杂事多,而放养的鸡要观察就要满院子的跑,所以大楚就记录的少。
有一天樱子告诉马缨丹,说鸡死了好几只。樱子说着很生气,说大楚根本就不记录每天鸡鸭的情况,最初只是一只鸡死了,但粗心的大楚都不知道,后来陆续死了好几只,才引起大楚的注意,这才仔细观察,发觉好多鸡都不对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
马缨丹让樱子不要着急,这种情况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我们都没经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樱子特意回家了一趟,仔细观察了鸡的症状,根据以往小时候父母养鸡曾经得到过的经验,樱子发现鸡的粪便是白的,并且在拉稀,樱子觉得可能是白痢。马缨丹这边已经通知她爸爸去了果园,带上必备的药品。
马父观察的结果真的如樱子所料,配点药给樱子,让她把所有病鸡都喂药。马父查看果园,觉得应该是果园里喂鸡的水不太干净引起的,让大楚把水换成清水,每天都要换,还有鸡舍要保持干净,干燥,不能潮湿,这样应该就没多大问题了。
没过几天,樱子说鸡的病好了,但马父告诉马樱丹,不要大意,因为鸡是散养的,很多工作都要仔细些,让大楚要观察仔细了,因为他觉得散养的鸡很容易生蛔虫等寄生虫,长了寄生虫的鸡就不长肉,容易得病。马樱丹把父亲的嘱咐一一告诉樱子,看来养鸡鸭不是件容易的事。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樱丹明白了很多养殖学问。马樱丹有时候感叹,隔行如隔山,不学习永远不知道,家禽养殖有那么多的学问。通过学习,马樱丹还发现,因为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缺乏,受网络很多伪科学的诱导,以及食品造假的恐惧,使我们对于这些农产品有很多的误解。
比如就拿鸡来讲,鸡吃五谷杂粮,跟人一样,怎么可能不生病?但生病了,给予安全剂量内的国家允许的药品,鸡就能健康起来。马樱丹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家禽生病了,父亲都会及时准确的给药。但后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人发现,在饲料里加入抗生素和激素,喂养的家禽就不会生病,并且还长得很好,所以饲料就卖的很好。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家禽体内抗生素和激素超标,人食用后体内抗生素和激素跟着超标,因此造成一定的恐慌。
再后来,商家就开始宣扬土货:土鸡、土鸭、土鸡蛋、土鸭蛋等等,一宣扬土货就说粮食喂养,没有饲料,从未喂过抗生素、激素等等药品。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导,家禽是血肉之躯,吃五谷杂粮,怎么可能不生病?生病了就扔了么?不可能,家禽就跟人一样,生病了要看医生,要吃药,还要打针,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啊。
所以啊,不管土货也好,养殖场圈养的也好,只要是正常喂养,正常生长,别动不动就给些药吃,预防生病,或者给些激素,促使其快速生长,都应该是安全的。
有一次马樱丹和百果还有樱子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商量以后销售的时候是不是要给客户普及一下这些常识,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的结论还是不要的好,因为谁会信呢?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喂养,就问心无愧。现在农村粮食挺便宜的,特别是玉米、红薯等,马樱丹让大楚去多多备些,以免有一天家禽会断粮。
马樱丹经常想,关于什么是土货,什么是健康的农产品,国家要是能给个标准,给个定义就好啦,要是我们在县城就能有权威的检验机构,给出权威的结论:这些鸡,没有抗生素和激素,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那些鸡,抗生素超标,或者激素超标,不能食用……那该多好!要是那样的话,马樱丹觉得,自家养的鸡鸭,估计再贵都有人买,那样养殖起来才带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