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槐树下,那个男生,那个我来不及认识的男生。
黑板上,是他写下的名字。
字还挺漂亮,看样子应该是下了点功夫的吧。
“哦,还以为是《寻秦记》的‘秦。”
“这种姓氏比较少见,他们老家哪里的?“
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人们都是长期驻扎在此繁衍生息,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很多有头没尾的见识都是从电视里学的。
”我还以为读tan呢。”
这个男生太实诚了,又不是什么光耀门楣的好事,干吗着急跳出来自黑,难不成还以为他单纯的同学们们会他一根直肠子走到底而点赞!
“你也太次了吧,连这字都不认识。”
看吧,招来嘲讽了吧。说这话的男生倒表现得很坦然,我更怀疑他说了大话。
······
男生的脑子还真如书上所说,比我们女生发育得晚些,竟抓着表面的东西深究,还讨论得一波比一波热。
“覃向阳,人如其名。“
”我说这几天连续晴朗,原来真的是‘阳光’来了“
“他好像小说里的男主角,忧郁不失阳光“。
”好想快点和他认识,好想和他同桌。“
女生们公然抒发着好感之情,女生独有的娇羞在这一刻被抛之脑后。
“你们都别傻了,”说想和覃向阳同桌的女生的同桌发言了:”学期已过半突然转来,必有什么隐情。是欠了高利贷还是被仇家追杀不得而知。前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了一桩强奸少女案,推测凶手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公安局下达了通缉令,还没逮到。咱班新转来的学生,谁也不知道他底细,别说我没提醒你们这帮用脚趾头思考的女生,在不清楚他底细之前,最好离他远点。“
”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点道理。你们想啊,刚上初一,和同学们都认识了,怎么可能突然转学,来到完全陌生的学校呢?完全不合常理。“
“该不会和某些女生留下了什么风流史,被家长和学校知道,无脸混下去·····”
这名男生眼放贼光,想法肯定很龌龊。
“光看长相最肤浅。忘记亲爱的老师从小就教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了?”
”知道陈世美吧,他相貌不比姓覃的差,人品怎样不用我多做介绍吧。“
“都长成这样了,说他规规矩矩,谁会相信。”附和得真好,同穿一条裤子。
男生见到自己喜欢的女生花痴别的男生所产生的妒忌比我想象中的还大。
一帮女生集体讨伐。
“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酸,鄙视你。”
”你抽空也去趟韩国吧,最近韩国电视剧很火,里面的哥哥们帅得人神共愤,你找个好医生说不定也能换张脸回来。我们就挺你了。“
”谁说男生肚里能撑船的,我看连艘纸船都装不下,还指望纸船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你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吧,明明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卖弄文学修为也得有这本事吧。“一个男生抓住漏洞得意反驳道。
”你的修为真高,高的连宰相是男的都不知道。”
课堂上很久没有这般争执不休了,而新来的转学生·····
容颜,真的有一股莫名的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像我们这些仅限于从电视里看到倾城之貌的人来说就更显特殊了。
“早自习呢,被学校领导抓住,扣了流动红旗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再吵我登记名字了,有什么后果你们知道。“
班长和纪律委员都是男生,班里的其他官衔都是虚差,唯有班长和纪律委员握有“生杀大权”,颇有一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风范。
班长是从小学开始成绩一直独领风骚、幼儿园时期就觊觎我美色的李源波。他给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两个鼻洞下挂两条兑水牛奶鼻涕上,那两条欲断不断的鼻涕,或被他‘嗖’地一声,缩回老巢或伸出舌头如同嘴角沾了冰淇淋美滋滋一舔,送到嘴里,然后就看到他喉咙处一放一收。即使他早已蜕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另全校半数少女神往的少年,我却还是对他将擦鼻涕的纸巾扔我身上耿耿于怀。
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他打太极。为了让他继续借我作业抄,考试时尽量安排我座他附近,我不得已对这份懵懂的爱恋装无辜。装了那么年,也是装出了心得:既不能完全浇灭他的小火苗,也不能给他太多希望。尤其是不能对不起我那可爱的一直暗恋李源波的闺蜜——廖嘉怡。
我们能成为闺蜜,是因为李源波,确切地说,是因为我一定不会喜欢李源波。
我一直致力于“浇灌嘉嘉和李源波之间友谊之花”,使之很自然地开花、结果,直到这朵花悄然更名为“爱情之花”。
也许,若干年后,他们真的走到一起。世上少了两个单身汉,多了一对比翼鸳鸯。
这份苦心,这种大爱,他什么时候才能懂。
之所以称之为暗恋,的确是除了我和嘉嘉,谁都不知道,包括李源波本人,有一个人面对他时脸红心跳了那么久,他完全不知情,像块木头。亏他还被老师称赞头脑灵活,超前发育,简直有辱师命。
而每当他对我的关心,主动辅导我作业,帮我打扫卫生,她都看在眼里。我像是在受刑,是受嘉嘉不让我说的刑。虽然嘉嘉并没有生我气,但我看得出她很难受很压抑。
纪律委员是温锦荣,是“官场新星”。他是所有班干部包括课代表在内最没资格的。试卷一片叉不说,还是有名的“打架王”,(我们小学就是同学)连其他任课老师都很诧异班主任为何挑了他当班干部。当时我们集体怀疑班主任要么就是脑心被开水烫了,要么就是被温锦荣堵在放学路上,拳脚相逼或是直接绑架了她女儿要挟她,(公布他为纪律委员之前,易霖筱筱称病连续请假一周)才迫不得已让温锦荣“当官加袍”,成为“朝廷二品大员。”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在温锦荣的管理下,我们班的纪律确实比刚开学好了很多。任课老师也由最初的拍案叫绝变成和颜悦色,他试卷上远远高于及格线的分数也足以证明他要站正确队伍,做正确事情的决心。
班主任英明之处在此。文能安邦,论成绩,谁人不服李源波;武能定国,拼武力,无人能及温锦荣。一文一武,成了帮助班主任稳固朝纲的左膀右臂。
到底是班主任亲手调教出来的,动不动就说集体荣誉感,洗脑洗得真彻底。戳到软肋,刚刚还兴致勃勃讨论着的同学们,霎时鸦雀无声,大家纷纷抽出语文书,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