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800000095

第95章 祖孙之情

第101节祖孙之情

最让母亲生气的是,整天无事可干的奶奶不仅不帮母亲照看我,还幸灾乐祸地看她的笑话。而现在又突然多了一个孩子,母亲认为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能活活累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哩。奶奶的出现,正好刺激了她的脾气,见奶奶问她怎么办,她当即就说:怎么办?处理掉算了!然后,又说,拿尿盆来!奶奶居然真的取来尿盆,放在炕上。母亲二话没说,抓起正在哭泣的女婴就按了进去,还连滚带爬下了炕,从水瓮里舀了几瓢水,倒入盆里。

就这样,在与奶奶的赌气中,母亲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扼杀在了襁褓之中,我的第一个小妹妹,在出世之后还未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的模样,就悲惨地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不明白,当年的母亲怎么能下得了这样的狠手,狠到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忍心扼杀。我更不明白,与母亲关系不睦的奶奶当时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去保护并挽救这个幼小的孙女。多年以后,又有了一个女儿的母亲,跟我提起这件事时说,当时如果奶奶能主动提出帮她照看孩子,她是绝对不会那样做的。

可见,她们婆媳之间的矛盾尖锐到了何种程度,尖锐到了婆婆宁愿亲眼看着媳妇杀死孙女,都不愿出手相救。救人很容易,只需要一句话,只需要奶奶说一声“我帮你照看孩子”,一个无辜而幼小的生命也许就能幸免于难。也许正因为这件事,母亲和奶奶之间结下了永远都难以解开的死结,积下了一辈子都无法和解的矛盾。

多年以后,我听说旧时的婆婆非常厉害,在媳妇面前是说一不二的权威,但奶奶所处的时代正是婆婆们的权威日薄西山而媳妇们的地位如日中天的时代,一个是不甘心失去权威,一个渴望得到地位,这样,矛盾就在所难免。

关于奶奶对母亲的不好,母亲跟我说的最多,街坊邻居也偶尔向我提过,还从大姑那里听到过一些,大姑说奶奶非常厉害,生气的时候连眉毛都能立起来。奶奶不是大姑的亲妈,奶奶是在爷爷第一个女人去世之后嫁来的,奶奶来时,大姑才刚刚十来岁。奶奶是大姑的后妈,是非常严厉的后妈,这让大姑每每说起奶奶,都心有余悸,大姑说她小时候一见奶奶发脾气,就吓得一尿一裤子。

我虚五岁的时候,弟弟出世了。也就在这年冬天,爷爷去世了,此时的奶奶才五十岁左右。五岁的我,或多或少有了一点记忆,时隔多年,我脑子里仍残存着一些那个时候的片断。爷爷去世前一两年,已病得相当厉害了,病中的老人极度痛苦,常常不分昼夜地喊着:“我怎呀?我怎呀?我怎呀?”爷爷去世之后,来帮忙料理丧事的人很多,小小的三间屋子被挤得满满的,院子里进进出出的全都是人。

我们那地方的风俗,人死后要停放七天才出殡。爷爷的棺材停放在堂屋里边靠近后墙的地方。周围摆满了纸扎,有纸房、纸车,纸做的金山、银山,纸钱纸币,等等。出嫁多年的大姑回来了,一进门就扑在棺材上,哭得谁都拉不起。大姑嫁到了一座大城市,丈夫是一个矿工。家里人,父亲、二叔,还有姑姑也不时哭哭泣泣。而只有四五岁的我,根本不懂得家里出了这样一件令人伤心欲绝的事情。面对这热闹而纷乱的场面,我居然乐得又蹦又跳。出殡那天,甚至还闹出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说什么也不穿又粗又难看的白孝服,不给爷爷扛引魂幡。而扛引魂幡是长孙责无旁贷的差事。不穿白孝服是因为孝服不是用毛毕基或的卡之类我心目中认为高档的布料做的。我的幼稚与顽皮,让众人感到又好玩又好笑。后来,在众口一词的哄骗下,才穿上了孝服,跑出去为爷爷送葬。

爷爷去世了,父母也早已与奶奶分家过日子,这下奶奶就不得不独撑门户,领着二叔和姑姑生活。二叔时已二十上下,在生产队里,已算一个全劳力。姑姑还未成年,在本村的学校读书。爷爷的去世,使奶奶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成了大问题。奶奶说,自己养活自己吧。很快,姑姑退学了,到生产队里顶了半个劳力。爷爷的去世之所以对一家人的生活影响那么大,是由他在世时的地位决定的。爷爷在解放前,是村里仅有的一个读书人,知书达理,待人宽厚,性格、脾气都很好,深得乡邻们好评。

爷爷从成年起,一直到去世,始终都是村里的保管,几乎一辈子都执掌着全村人的粮袋子。爷爷的保管经历跨跃了四五十年,经历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人入侵时期,解放后,又继续做着保管,一直到去世。父亲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心里老是想不明白,爷爷究竟是凭什么做了一辈子保管,为什么国民党用他,日本人用他,解放以后我们党还用他?更让我不解的是,爷爷的经历如此复杂,一生却从未卷入政治风波,包括让多少人谈之色变的****动乱。这使我不由地佩服他的智慧,我想他一定是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他有机会脱农皮从政,出路一定会更好。

还有,我想爷爷肯定是个善良的人,一辈子都没得罪过人,才没人抓他的“辫子”。母亲虽与奶奶不和,但从未说过爷爷一句坏话,甚至还多次跟我说“你爷爷那老汉是个好人”。听奶奶说,爷爷胆小,虽说一辈子当保管,掌管着那么大的粮库,却很少为自己谋私,即便谋,也仅限于让家里人吃饱,除此之外,家里不会多存一粒粮。爷爷当了一辈子保管,从没干过重活、苦活,庇护得奶奶都不用在生产队干重活、苦活。几十年来,爷爷靠自己做保管,始终让全家人吃得饱,穿得暖,即使是在让国人一想起就心痛的六O年,全家人都没饿过肚子。正因为这样,爷爷的去世才给奶奶一家人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我对爷爷的记忆不是太多,除上面介绍的之外,再有的就是爷爷老戴一顶旧毡帽,走路时背抄着个手,裤腰带上挂着一大串或黄或白的钥匙。每逢下雨太多的时候,他就到院子里插个扫帚。据说,一插扫帚,天就不下雨了,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究竟起了作用没有,我就不记得了。爷爷去世之后,二叔已长大成人,但从小缺乏锻炼的二叔经不起田间地头的重活,便想找机会干些轻的。一家人想来想去,觉得接爷爷的保管之位是最佳选择,但这很难,因为二叔成年的那个年代,村里的读书人、识字人已很多了,根本轮不上他。

再说,爷爷一辈子都是个农民,哪有让子女接班的资格。接班是端公家饭碗端到退休的人才有的待遇啊。但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为了破这个例,父亲和二叔兄弟俩便到大队一次次地申请,说是申请,实际上是软磨硬缠,甚至有闹事的成份。结果自然不言自明,肯定是又一次次地被拒绝。那个时候,每个村子都有从上面派来的下乡干部,既然是上面派来的,自然就对村里的大事与大队支书一样具有发言权。在支书面前磨不下结果后,兄弟俩又磨到了驻村干部名下,一二再再二三地磨嘴,直把下乡干部磨得又烦又火。但尽管这样,二叔的接班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

可就在这个时候,二叔出事了,在为生产队打井时,被失去控制的搅架杆砸在了小腹上,砸成了重伤。二叔因工负伤,在县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剪掉了好几米肠子,差点丢了性命。出院后,二叔一点重活也不能干了。有了这个筹码,兄弟俩抓住机会,跟下乡干部和大队干部拼命大闹了几次,终于为二叔争下了保管之职。

二叔伤好不久,就结了婚,娶的是本村的媳妇。二叔结婚后,我们一家人不得不搬出了与奶奶一起居住了几年的那个院子,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的余房中,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这种日子过了好几年,期间还辗转搬了好几次家,饱尝了居无定所之苦。不过,自搬出来之后,奶奶和母亲也因此就失去了正面交锋的机会,但两人的矛盾表面上烟消云散,但心里都根深蒂固地牢牢记着。

二叔的媳妇,即我的二婶,是本村人,自然在过门之前就与奶奶认识。过门之后,奶奶待她很好,方方面面都由着她,且把当年与母亲分家之时竭力争取到的东西都悉数主动献上,以博二媳妇的欢心。奶奶逢人便说:我的二媳妇呀,伶牙俐齿,眉清目秀,比大媳妇强多了,肯定能与我处好,我以后呀,就靠二儿子、二媳妇了。农村天小地小,什么都藏不住,这话很快就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母亲自然很生气,但生气归生气,又不能发作,更不能****质对。

不过,奶奶的眼睛看偏了,话也说得有点太早。二婶过门不久,就对奶奶表现出了一直深藏于内心的厌烦,经常没事找事与二叔吵架、打架,让奶奶夹在中间受气。

这种情形在姑姑出嫁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姑姑出嫁时,男方给了奶奶一些财礼,具体给了多少,依我现在的记忆,大概就是个一千来元。那个时候的人,经济能力至多如此。这笔钱除办婚宴花费了一少部分之外,其余所剩大约就是个七八百元。当然,这钱自然留在了奶奶手里。本来,父亲和二叔已经说好,这点钱谁也不能碰,须全部留给奶奶养老。

但由于二叔娶二婶所欠的外债还没有还完,二婶就自然而然地打起了这笔钱的主意,并专门有针对性地跟二叔又打了几架。打架的结果是,二叔依了二婶,开始向奶奶要钱,但奶奶无意给他们。原因是,我父亲娶我母亲所欠的债还没有还完,而且父亲一直坚持谁娶媳妇谁还钱的原则,从来没向奶奶要过。依奶奶的本意,可能是想在两个儿子之间搞平衡,谁也不给,这样不偏不倚,显得公平。但志在必得的二婶哪肯善罢甘休,开始更加频繁地跟二叔打架,逼着二叔向奶奶要钱。

经过多次针锋相对几近白热化的格斗,二叔终被二婶彻底拿下,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二婶百依百顺、言听计从,成了百分之百的妻管严。二婶一闹腾,二叔便乘机跟奶奶闹,最终的结果是,工于心计的二婶如愿以偿,得到了这笔钱。但得到钱之后的二婶并未对奶奶表现出丝毫感激,接下来又跟二叔打架了。打架的目的是想撵奶奶走,嫌老婆子碍手碍脚。在这件事情上,二叔的态度与二婶的无异,完全印证了那句哩语:娶了媳妇忘了娘。伤了老心的奶奶终于明白,这个自己曾逢人即夸的二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的二儿子又是怎样一个人。

还没撵走奶奶,二叔家就出了一件大事。二叔的儿子快周岁时,在炕上玩耍,摔了一跤,摔成了脑震荡,瞬间就不省人事了。这下二叔、二婶慌了神,在众人的建议下,二叔连夜抱着儿子跑到了省人民医院,心慌意乱、疼爱孙子的奶奶也跟了去。在省城医院,二叔为孩子看了三个月病,奶奶也陪着整整伺候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奶奶给二叔做饭,给小孙子一口一口地喂饭,清洗衣物,端屎倒尿,又劳累又操心,累成了一把骨头。之后,二叔领着日渐康服的儿子回家了,奶奶也跟了回来。但劳苦功高、付出多多的奶奶,丝毫没有得到二叔二婶的感激和尊重,两人又开始打架,想办法撵奶奶走。奶奶这下明白,自己在二儿子家真是一天也没法呆了。

此时,我父亲和母亲刚好建起了新房,一家人终于结束了那种借房度日的漂泊日子。我家的新房就建在奶奶的老房子前,两处院子只隔着一条窄窄的街巷。新房有三间正房,但院子很大,是五间房的地皮。无处可走的奶奶,很自然地想起了大儿子,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与母亲关系不睦,使她无法向我父亲张这个口,但实在没地方呆,不张也得张。对奶奶与母亲两人之间的矛盾与积怨,父亲也心知肚明,他不便做主,只好陪着小心与母亲商量。但万没料到,母亲居然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

很快,这对一直以来以冤家相见的婆媳又住在了一个屋檐下,居住格局与原来在老院时完全一样。三间正房中,奶奶一人独住西屋,我们一家人住东屋。母亲同意让奶奶搬来居住,不仅出乎众人所料,也让奶奶完全没有想到。让奶奶更没想到的是,她搬来以后,母亲对她特别好,好像忘记了以前的恩怨,忘记了曾对她的伤害。多年以后,在谈到这件事时,母亲说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奶奶知道谁是好人,让一村人、一世界人知道谁是好人,二媳妇越是对奶奶不好,她才越对奶奶好。

奶奶跟我们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母亲始终对她很好,无论吃喝,无论言语,从没有为难过她,尽管那个时候,刚刚建起新房的一家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好时难处,好的出乎意料时也不易适应。搬到我家之后的奶奶,就处于这种好得让她无法适应的状态之中。生动的现实,以另一种面目与姿态,彻底改变了她对我母亲的看法,也使她对曾有过的伤害母亲的行为愧疚不已、深感不安,也让她越来越无所适从。这样,当我的那位本家二爷去世之后,奶奶从我家搬走就成了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农村人的院子对照,二爷爷留下的这处院子并不大,只有三间房的地皮,正房才一间,且又低又陋,又土又旧,但难得的是,满院长着高大茂密的芦苇,每年可以用它来编织好多炕席。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源源不断的收获,那个时候的农村,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人们收入水平极低,生活水平更低,几乎家家户户的炕上都铺着用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

可见,二爷爷留下的房子虽不值钱,但院子里一年一茬的芦苇倒是一笔活钱。这满院的芦苇在每年冬天收割后,可以织将近二十块席子,每块席子可卖八九元钱。夏天的时候,还可以采集一茬苇叶,苇叶是端午节包粽子的必需品,每年可卖个三四十元。这样,这个院子每年就有二百元左右的经济收入,这是一项相当可观的收入,足可以让一户农家衣食无忧地过一个肥肥的年。

既然二叔和父亲兄弟俩共同打发了二爷爷,那么这笔财产性收入也理应归他们两人。事实也是如此,二叔和父亲轮流采集苇子,一年一轮换,但每年的苇叶收入则全归奶奶,由奶奶自采自卖,挣个小钱。

奶奶搬来后的第二年,父亲和二叔在小院里又建了一间新房,新房子紧贴着原先的旧房子,作为旧房子的堂屋,既能在冬天为旧房子遮挡风寒,又能为奶奶存放些米面或柴炭之类的杂物。奶奶在这里住下之后,不计前嫌的母亲不时让我和弟弟,以及后来出生并逐渐长大的妹妹,来看望奶奶,送些蔬菜,送些吃的,这让奶奶更加感动,也让她在我母亲面前更加愧疚。

从此,奶奶逢人就说大媳妇的好处。在我离家求学或工作之后,这项工作就由弟弟和妹妹两人坚持了下来。这个幽静的小院不仅成为奶奶的栖身之所,也成为我和弟弟、妹妹时常光顾的地方。尤其是在夏天,当满院芦苇青翠碧绿、遮天蔽日之时,我就更喜欢来了。奶奶很喜欢我,从小就喜欢。

在我的记忆中,几个孙子之间,她最喜欢我,也许是因为我是长孙的缘故吧。这种喜欢无论在她与我母亲相处得好还是不好时,都始终没有打过折扣。不得不说,有关奶奶与我母亲之间的不睦,我真的连一次都没有目睹过,因为她们二人关系紧张时,我还很小,还没有任何记忆,而当我开始有记忆时,她俩已分开居住,并有所改善了,我的所有关于奶奶对我母亲不好的概念与印象都来于间接。

奶奶对我的关爱,在我模模糊糊有记忆时,有两件小事印象最深,至今让我难忘,两件事情都发生在一家人住在旧院时。一次,家里其他人都不在了,只有我和奶奶。奶奶把我叫进她的西屋,说要给我吃大米,边说边取来一个大碗放在炕上,接着在碗里倒了半碗玉米面做成的块垒蛋蛋,之后又滴进去几滴胡麻油,然后夹进去一筷子腌菜,最后用开水一冲,就做好了。在热气腾腾的开水中,腌菜漂起来了,朵朵油花漂起来了,淡淡的香味也漂起来了。奶奶端起碗递给我,说,快吃大米。我兴奋极了,一手端着碗,一手用筷子使劲地往嘴里拨着,边吃边喝,香得连头都抬不起来。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相,奶奶直乐得眉开眼笑。这也是我记忆中最初的大米概念。

十来岁以后,当我第一次吃到货真价实的大米时,才知道奶奶当年给我吃的不是大米,至多算是“仿大米”,但我觉得,那顿山寨版的“仿大米”,比真大米还好吃,还香。我的邻村,是一个叫北周的大集镇,镇上有全乡(那时叫公社)最大的供销社,供销社不仅卖服装鞋帽、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也卖各种杂七杂八的五金用品,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个小饭店。

一次,奶奶领着我到供销社照顾东西来了(我们那地方管来商店买东西叫照顾)。奶奶照顾完东西之后,就把我领到了小饭店。我记得,那个饭店当时并没有别的顾客,只有我和奶奶两人。奶奶从小窗买了一碗凉粉,端给了我。哎呀,那凉粉那个好吃呀!又香又辣,把我的食欲撑得简直无边无际了,我高兴得又吃又喝,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很快就把一碗凉粉吃了个精光,吃得肚大腰圆,寸步难行。回家的路上,我走走停停,歇了好几次。奶奶领着我的小手,边走边跟我说着话,我想有我这个伴同行,她一定觉得好热闹、好满足啊!

同类推荐
  • 不许你注定一人

    不许你注定一人

    不许你注定一人永远供你去抱紧一生中百样可能爱上你是种缘分
  • 一块骨头引发的惨案

    一块骨头引发的惨案

    他只是去茶水间接了杯咖啡,然后就在一个诡异的地方听了一段诡异的话,遇到了一个诡异的……魔族?然后,俩人上天入地,走江湖,闯深渊,访精灵,找矮人,居然日久生了情!双双殒落,真是一个悲剧的故事T^T
  • 不曾离去

    不曾离去

    我所写的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我构思这么一个故事很久了。文中有许多不专业之处,望包涵
  • 来而非往

    来而非往

    新手上路,现代文,可能更新较慢,但绝对保证质量
  • 被梦惊扰的生活

    被梦惊扰的生活

    繁忙的午后,孤单的王铮铎遇到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庄烟,并且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她。然而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开朗的庄烟,其实是一个内心无助的忧伤的人。刻骨铭心的初恋,始终让她难忘。她终于接受了他,但新的问题却纠缠着他们。。。。。。
热门推荐
  • 36计成功

    36计成功

    本书就是一本一步到位的成功指南,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成功人士的研究,总结出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谋略、规律和理论,并具体地从36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成功技巧来获得成功。本书收集了大量的成功实践指南和技巧,以及未成功者需要了解的成功规律和理论,读了本书相信我们这些未成功者也会成功,因为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 某幻想的无限之旅

    某幻想的无限之旅

    作为一个烂大街的穿越者,某人光荣的分尸过黑恶势力丘比,揍过魔王拯救世界,但某人志不在此,他渴求无限的精彩,只追逐平凡的故乡,但无限的归途之中,伴随着他越发强大,能够轻易的处理各种麻烦,他骤然发现,事情开始变得不太对劲...
  •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这是一个三观不正坏脾气暴力女被迫成为好事做尽五讲四美十全十美大家闺秀的血泪史故事。男猪是个身份高贵且表面风流倜傥但内在却乌漆嘛黑还能跟女主同流合污的人……狼?表面上温柔娴静十全十美的大家闺秀应惜弱,实际上却是个靠着吃鬼为生不人不妖的怪物,她这虚伪的面纱,竟然由那个自称到太平城来安养身体的纨绔子弟安思意被戳破了……安思意自己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他的灵丹妙药竟然正好就是那个怪病缠身的应惜弱?日行一善捡回来的小婴儿居然是个刀枪不入杀人于无形奉行日行一杀的怪物杀手——哎哟喂,这到底是不是言情小说女主角该有的遭遇啊?不过呢,唔,谢天谢地,装B装二的无聊日子总算过完啦!XD
  • 异世神戒

    异世神戒

    从岚月帝国一个小小的四方城走出来的孱弱少年。一人一兽一黄昏,一剑一杖一乾坤!携灵剑、持法杖,下九幽,破修罗,大战幽冥神殿。轮回出,风云变;法杖起,荡乾坤!叱咤风云莫道悔,主宰天地我为尊。
  • 天之毒

    天之毒

    天外有片天,名为大明天。大明天有流毒,一个叫日天也可以日天的人,便要逆天斩流毒。
  • 青春是场美好的梦

    青春是场美好的梦

    在一所中学,有着群正值青春的少年,他们各自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青春。
  • 十美图

    十美图

    天地如牢,万物皆囚,谁人可得真自由?百年人生,千年修道,不死不灭怎可得!神女有剑,十美成图,你可知道何为魔?一魔开天,二魔辟地,三魔共抗天地仇!
  • 乾斩神拔

    乾斩神拔

    武学,是每个男儿心中永远的梦,在故事里的异界大陆中,各种武功,奇门圣法,飞檐走壁,都不再是幻想,这里有热血的故事,有甜美的爱情,有惊心动魄的瞬间,有痴迷痴醉的武学,主人公乐正龙,为了有三餐的温饱而进入军营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开启了对大陆武学的追求,乐正龙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与机遇?斩和拔又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在这里本作者希望能在写作之余,为众多辛勤的学子和上班族带来闲暇的欢乐时光,愿大家能看的愉悦。——绿茶铁观音
  • 梅祈寒尽暖梨韵

    梅祈寒尽暖梨韵

    梅花只能在刺骨寒风中盛开,这是梨花理解不了的痛苦。可是,她偏生就懂他。她是开国先帝的掌上明珠,是如今圣上最宠爱的侄女,是太子最疼爱的妹妹,她是大宸朝身份尊贵无比的定凉显贵公主。他是国破家亡,藏身于勾栏瓦院的皇子,是以卖笑为生的乐伶,是低到尘土里去的奴仆。她清楚他的野心,却毫不在乎;他夺走她的一切,她也心甘情愿;她爱他入骨,却从不让他知晓。长逸,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你身边了,你还会记得我吗。
  • 只剩下我们

    只剩下我们

    根据游戏《美国末日》改编,当瘟疫散漫全球。末日时代来临,每一个人将怎样面对,当人类没有了一切道德约束,还怎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