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的逐客令是下了,而且也确实驱逐了一些外国人,那些政治审查没通过的、行踪比较诡秘的、隐藏不够好的都被驱逐了,剩下的是受牵连失去工作的外国人,也有一些生意人,他们都骂郑大叔砸了他们的饭碗。整个咸阳城车马嘈杂,这次驱逐门客的动静不小,连秦王身边的小李同志(李斯)也要赶走。小李好不容易才在秦国站稳脚跟,快50岁的人了,命运还是这么坎坷,他不想走,打死也不离开秦国!
各国的门客抛家弃子到秦国找工作,赔了老本要弄个一官半职,现在没有过几天好日子,一纸逐客令让他们把饭碗全都砸了,他们想不通!这些门客们也有自己的工会,也选出了自己的最高代表,秦王最相信最重用的就是领袖,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任人宰割。
这些门客们遍布秦国政府机关的各个部门,他们的等级根据官职来划分,低等级的门客则往高阶的客卿门下投靠,成为这些人的智囊,这样就像众星捧月一样,创造了一个超级强大的客卿大本营,这个大本营又围在秦王周围捧这个秦国唯一的太阳,让高高在上的秦王发光发热,把光明和热量洒到每个人心里,把暴力和法律推广到每个角落。
这些客卿手中虽然有职权,但是他们的权力都像是一条腿走路的人,没有秦王这个大Boss支持,他们什么都做不成。他们知道逐客令是宗室党撺掇秦王做的糊涂决定,这群秦王本家向来想要夺取权力,就是智商太低才没得手(这是硬伤!),现在又利用秦王权威借刀杀人削弱客卿势力,他们岂能不知?宗室党利用秦王发布了逐客令,客卿们要利用秦王叫停逐客令,只能利用他们的嘴说服秦王。
玩政治的人向来推崇商业智慧,能够获利的时候就应该尽可能维持和扩大所获!吕不韦就是一个例子,各国留秦工作的客卿也是一样,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手中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种生活,现在要从他们手里夺权,真是像割他他肉一样,你割他的一刀,他能拿出跟你拼命的决心。现在这一刀已经开始切到他们身上了,这一刀下来不是想给他留个伤疤,而是想让他大出血,他们怎么可能任人宰割?逐客令?就凭秦国的这群无脑的宗室大臣就想赶走他们,简直是痴人说梦!他们这群人也打理不了秦国的一摊子事,为了在秦国的美好生活,必须争取秦王!
他们首先就找到了一个秦王信任的人,而且这个人也必须是个外来人才,让阿政看清自己的处境,不要冒冒失失的做这么重大的决定,不要听信宗室党的话,那些人心怀鬼胎惦记着秦王的位置,这是心知肚明不用明说。阿政刚开始正式上班,需要一大批的人才辅助,也需要一大批的业务员帮助处理日常事务,秦国这么大的国家,拓展业务必不可少的就是外来人才,怎么能够那么任性就驱逐门客呢?
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吕不韦让李斯给秦王上了一篇《谏逐客令》,秦王看过以后觉的真是文如其人,文章举例典型精炼,说理透彻明白,真是一篇值得放到床头经常阅读的好文章,阿政给他打了100分。阿政紧急叫停逐客令,可是如何安抚自家爷们呢?聪明的阿政让人将这篇“满分作文”抄写几份送给自家爷们看,宗室党们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智商碾压。秦王的态度已经明确了,立即叫停逐客令!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根棍子一样,对着这群宗室党就是一顿棒喝,硬是把他们打老实了。
阿政要顺坡下驴,顺水推舟纳了李斯的意见,仿佛逐客令的撤销完全取决于李斯的一纸文书,但就像逐客令的出台一样,这不过是一个障眼法而已,逐客令是必然要失败的,这项决议的撤销不取决于李斯,不取决于客卿势力,甚至不取决于阿政,而是取决于最广大的秦国人民的意志,也只有人民的意志才不会被这种障眼法所迷惑。
秦国是一个代表整个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集团,每个秦人都能从这个大集团获得政治和经济红利,但是秦人只是这个集团的所有者,他们并不擅长打理这个大集团,随着秦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和东方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它需要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口,于是各国宾客就鱼贯而入,争取在这里实现就业。
这些人好比是经理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接受过教育,多数参与过本国的政治生活,这些素质为他们在秦国立足奠定了基础。当时的东方世界贵族普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掌握着几乎全部国家资源,苦学多年的士人的政治提升空间狭窄,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处境和实践政治理想,大量的宾客一路向西进入秦国,有的进入秦国的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投到权贵府中做门客,最不济的则有沦入酒馆打工者,他们都期待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这群人中不乏远离家人亲朋,远赴秦国追求梦想的士人,转眼间年华逝去,带着两鬓白发返回故里的人。但是,在战国时代只有秦国,能为这些人提供一个真正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理想。
秦国利用这些追求功利的宾客,确立了择优录取的选人标准,保证了录用人才的质量,而且秦国只提供就业平台不负责人才培训,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成本,将资源用来提供更为优越的就业环境,使各国士人趋之若鹜,争相到秦国谋取一官半职。
宾客和秦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与秦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一致的,随着秦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都会为宾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需求缺口不会因为一纸逐客令立即扭转,反而会使秦国的统一事业遭遇重大挫折,这就是摆在秦国面前的真实状况,为了统一事业,秦国不应该仅仅利用自己的资源,而是要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是设置更多的限制,而是开放更多的禁区,将人才的吸收和资源的运用紧密的结合起来。所以,大量利用宾客是整个秦国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某个君王的个人意志,那些显名于诸侯的顶级客卿如张仪、范雎者,只是众多留秦宾客的代表而已。
逐客令只是一次高层内争的外露,刚刚开始就在客卿势力的策划打击下,迅速走向了失败。客卿势力这一手打退了秦王本家的攻势,他们会变本加厉的扩大权势,毕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这些人满眼放光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小跑前进!
阿政召见了李斯,恢复了他的官职,问他想不想升职加薪,李斯俯伏在地说,自己要为秦王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阿政阴郁的脸上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从此提升了李斯的信任等级,不久李斯的政绩考核上就出现了一条评语,“小李是个好同志”,就这样李斯升职做了廷尉掌管秦国的邢狱,李斯渐渐成长为留秦宾客的一个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