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嬴政当上秦王,东方世界都不看好这个小孩,都盘算着如何使坏搞垮秦国。拳头打在谁身上谁知道疼,常年挨揍的韩王第一个站出来,打不过秦国只能背后使坏,这一次他要玩谍战。于是,韩王召集了大臣挑灯夜战,终于策划好这次谍战的行动方案,派使者劝说秦王上马一个水利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经济上疲惫拖垮秦国,引诱不服从秦王者发动叛乱,然后诸侯联合出兵一举灭秦。
不得不说,韩王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剧作家,也是一个热心的导演,这个戏应该在剧情设置上更加细致,同时要多国投资才能启动,但是韩国常年受欺负,他这个王当得太窝囊,他已经不能等了。韩国提供剧本创意及前期筹划,由强大秦国出资赞助,韩王当仁不让的担任总导演,这个垃圾电影开拍了,片名就叫《整死秦国的水利工程》。后来因为这个水利工程时间跨度近10年,而且秦国发现主演是个间谍,发生了一些纠纷,秦国单方面把电影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片名改为《整死你的那10年》。
谁来做这个间谍呢?韩王找来了韩国顶级的水利工程师郑国,这个人是个技术控,根本没有做间谍的天分,这个郑国敦厚老实,平时不爱多说废话,如果讨论水利工程的事情,他能和你谈3天不吃不喝。他是那种搁那都让人觉的可靠的老实人,不会偷奸耍滑,也不会暗中使坏的人。韩王自负自己是间谍战专家,一眼就看上了郑国,告诉郑国到秦国修水渠不要偷工减料,要尽可能多的动用民力,秦国不缺劳动力和钱财,郑国都答应了。
郑国接到的任务就这么多,他也受过几天的间谍培训,但因为实在打不起兴趣,就认真学习了间谍知识手册,专心致志的听完讲解然后忘光了。老郑多年来搞水利工作,也学会了一些应付上级的小伎俩,只要不耽误他搞水利,对领导扯淡的话都是全神贯注的听,时不时的还点头表示赞同,满足领导的小虚荣,但是从来都是听完就忘完了。他玩这一手好多年,至今还没有失手过,但他毕竟是一个技术人才,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这一次他要到秦国搞水利,一路上跟着马车晃晃悠悠,他看的都是洛水到秦国的山川地貌,把做间谍的事情忘的也差不多了。(做一个有技术的间谍真的很难!)
郑国见到秦王后,当着满朝官员口若悬河说了好几个小时,为他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秦国的水利专家们都恨的牙痒痒,也恨自己个个都是猪头,从来没有想过连接泾水到洛水灌溉土地,使关中平原成为粮仓。秦王和大臣们都被这个技术控征服了,秦王想到每年将增加更多的赋税收入,大臣们想到自己的封地马上就能长出成堆的粮食,心里那个美啊!这样的工程必须同意,水利工程项目上马了。
工程开工后,郑国的职业病就犯了,他只能担任一种角色,就是水工,水电工都干不了,更别说间谍了。他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中,每天带着秦国的水利专家们到野外勘探,心里害怕那天使坏,偷着修改测量数据被人发现,所以一直没敢搞动作,当然小动作也没敢搞。郑国白天的时候就东奔西走的工作,晚上休息时就会想起“韩导演”(韩王)交代的间谍任务,常常睡眠不好心情更不好,只有工作时才无忧无虑,就这样自己吓自己度过了几个月,他已经有预约心理治疗师的需要了。
郑国这一干就干了近10年头,由于缺少间谍搞破坏的天分,还有自己水利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另外他把这个水渠当作自己的作品,他不忍心将自己心血和智慧作为政治把戏的筹码,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的干工作。
后来秦国政局变动,秦王击败了吕不韦、嫪毐成为大Boss,而这个水利项目是吕不韦执政时期的产物。秦王要清理吕不韦的势力,所以经常派人来调查这个郑国,郑大叔本来就是一个不入流的间谍,这些年秦国自家事多才没有发现他,现在秦王上台了要烧3把火,看来自己是藏不住了,心里整天提心吊胆。
郑国在搞测量的时候,经常有秦国官员来视察工作,有的是秦王派来的,有的是自发来的,这些人在关中平原都有封地,他们在地图上指出自家封地的位置,都想让水渠靠自己的封地近些,将来取水灌溉农田也方便。郑国开始还耐着性子接待领导,后来这样的人一拨接一拨,他的颈椎病也出来了。做间谍很辛苦,接待领导更辛苦,他要安静的工作,拒绝接见视察工作的领导,领导们回去跟大Boss这么一说,问题来了,这个郑国同志有问题啊?
秦国立即运作起设立在各国的谍报系统,尤其调查了韩王的行动。不查不知道,一查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这位憨厚老实的郑大叔是间谍!他已经在秦国潜伏近10年!这段新闻被曝光后,这个秦国一片哗然,大叔太坏了!没有安全感的秦王气急败坏,下令立即抓住它投入监狱,郑大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年轻的秦王是个正直的少年,他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提审了郑大叔,大家都说杀了这个坏大叔,杀了这个间谍,这帮人的杀人热情实在让人动容,秦王也忍不住吼了两嗓子。人们常常在群体行为中迷失自我,而被狂热的激情控制,就像洪水卷入漩涡一样。
年轻的秦王也容易被激情控制,但这是短暂的,他很快就挣脱了。人们都想杀郑国,但是还没有问他想不想死呢?秦王认为不应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该冤枉一个好人,应该给郑国一个自我申辩的机会。郑国不想死,但也知道想活下来也很难,就豁出去坦白交代吧,争取宽大处理!郑国隐瞒了一些情节,说自己做间谍到秦国修水渠,只是为了在经济和民力上拖住秦国,使之没有余力攻打韩国,而且再一次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征服了秦王,水渠一旦修好,不过使韩国多存活几年,但是秦国却能获得消灭东方的资本(万世之功)。大家掰着手指算了一回帐,年轻的秦王算的是天下帐,大臣们算自己能得的好处,最后统一了处理结果:郑大叔是个好同志,我们祝福他健康的活着,继续主持水利工程建设。
从此,郑大叔在工地上工作时,总会发现有人像望夫石一样盯着他,360°无死角的监视着他,每个民工都像秦王派来的间谍。郑国死里逃生再也不敢打做间谍的念头了,一心扑在了工作上,他知道工程一旦出现问题,自己还是免不了一死,技术过硬的郑国就是敢闯敢干,死到临头也没什么可怕的,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水利工程终于结束了!这条长达300多里的水渠将泾水引向了洛水,这条水渠横贯关中平原灌溉田地4万多顷(史记),被后人称为郑国渠。泾河水的泥沙含量较大,漫灌关中平原的盐碱地时,富含肥力的泥沙就覆盖盐碱地上,达到了改良土质的目的,加之当时雨量较为充足,使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大增,平均亩产达到六石四斗,大大超出了黄河中流域的平均亩产(一石五斗)。这条耗10年的水利工程,转眼间使800里秦川成为沃野粮仓,秦国很快就收回了投资成本,而且积累起消灭六国的物质基础,直到秦国覆灭汉代休养生息,郑国渠仍然持续产生效益长达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