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政挺着凸出的鸡胸,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这个重担暂时还不用让他扛着,他的妈妈和二爹主持着一切。他的小宇宙不用立即爆发,他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慢慢来吧!他不想闲着,他要继续了解他的家底。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路线,以发动战争攻城略地为天职,这个国家一直奉行大鱼吃小鱼的原则,把自己吃成了一条肥鱼。从商鞅在秦国发布第一条法令,到阿政做秦王已经过去了112年,这100多年以来,秦国已经占据了当时中国的二分之一的疆土,成为可以随时欺负东方诸侯的西方恶霸。(这个名字不好听,但却是事实!)
这时的秦国和楚、韩、魏、赵4个国家接壤,秦国在西南已经吞并了巴蜀、汉中,在东南越过宛地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都,在这里设置了新省份南郡;在北方攻占了上郡以东的地区,占有了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东部的疆土扩展至荥阳,消灭了小东周和小西周,设立了三川郡,这时秦国的土地面积,也是一大块重要的财富。
秦国的财富还有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所有物质成果,包括土地上生活的人民,这是最重要的部分;秦国有打击限制商人的发展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国的商业也不可阻挡的发展起来,并参与到战国时代的商业发展大潮中。
秦国连年打仗,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它不仅把国内的物质资源应用到了极致,而且也把国外资源用到了极致,它从东方世界攫取了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这个时候不仅秦国的大商人们,还有东方世界的大商人们,都挤破头趁着战国的乱局,大大的发一笔战争财,而秦国绝不会将这些商人拒之门外,他要利用这些商人得到它需要的一切。
秦国不断扩大着疆土,需要在新占领的地区派遣官吏和军队管理,强大集权的中央控制着整个国家的每个角落。它的管理机构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而且要坚强有力。随着战争的进行,秦国更加趋向于国际化,它长期出现较大的人才缺口,它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国内的人才远远不足,这时就必须从国外引进人才,这也是秦国政治用人的一道奇特的景观,也渐渐成为这个国家政治的一贯传统。
吕不韦就是外国人才的杰出代表,也是各国留秦门客的领袖,他在秦国担任相国,号称文信侯,是秦王的二爹,名下有洛阳10万户的食邑,家里供养门客3000多人,佣人10000多人,这是秦国给这个最杰出代表的待遇!
我们可以想象,其他的被起用的外国人才的待遇,也不会太差,这就是秦国引来天下人才的王道,因为这里能够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能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新生活,不为贫穷所困,也不会受人嘲笑!
吕不韦的一个人,要养活1万多人,这些人每天的餐饮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其他的开销,比如给门客添置棉衣、改善生活什么的,所以吕不韦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力,能够有效的开拓财源,而且他的流动资金也要充足!一句话,这货必须是个款爷,而且还必须是个政治大鳄,必然就玩不转!
这3000多门客,一些人通过吕不韦的推荐,能够在政府中担任官职,这是他们投靠吕不韦的一个重要目的。而吕不韦供养这些门客,这固然有炫耀自己很牛叉的想法,他一直拿自己和战国四君子相比较,这4个大咖也都养过3000门客。
除了这个没什么水平的炫耀目的之外,吕不韦更在乎的是这些门客的智慧,他们要能够解决当前世界存在的重大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吕不韦在秦国站的稳,也能让秦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明显的,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统一天下!
这时强大的秦国,已经把消灭东方提上了议事日程,吕不韦当然要赶上这个潮流,走在时代的最前面!此时吕氏集团的一份指导性的内部刊物《吕氏春秋》正在酝酿,很快就要横空出世,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也是战国时代的世界名著。
少年秦王还没有感受到政治斗争的紧迫,他以为在秦国生活工作的人,都毫无疑问应该由他控制,这些人都要无条件的服从秦王。这无疑是个孩子的幼稚想法,他还要接受政治的摧残和教育,最后才能学会怎样控制这个国家。最后,这个少年将无比清晰的认识到,那些真正被他控制的资源,才是他的家底。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阿政很快被“打脸”了,坐在秦王的座位上,吕不韦说了算,回到自己的宫里,老妈说了算,他发现自己这个秦王就是一个摆设!他没有任何发言权,他只要不说话就是一个好秦王,其他的事就不要瞎操心了。
阿政的课程也不能耽搁,原本吕不韦有教导阿政的任务,这是阿政的爸爸拜托他的,但是他平时实在太忙,除了秦国一摊子大小事,他还兼任《吕氏春秋》的总编,每天回到家里还要审稿,这些工作加起来真是够呛!
他要给秦王找一个家庭教师,这个老师要学问高、人品好,最重要的是,这个老师必须是他的门客,这样才不会把秦王带到“邪道”上,这样最稳妥。历史告诉我们,国王的教育不能放松,把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都倾斜到新国王身上也值得,谁让人家生来命好呢?
苦谁家的孩子也不能苦了秦王,穷谁家的教育也不能穷了秦王的教育。当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用,即使是千古一帝,也不用这么铺张浪费。
吕不韦一直在考虑这个人选问题,这段时间阿政没什么事儿,就开始“放羊”了,整天在偌大的宫殿里闲逛。阿政要招揽一批自己人,这些人要绝对的服从他,他必须开始这项工作了,一切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阿政到宫中的马厩里玩耍,发现了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这个少年能识文断字而且篆字写的好,对秦国的法律也很熟悉,能够背诵大段大段的法律条文,在马厩养马期间还在努力学习法律。
秦王在马厩里发现他,就随便询问他马匹的情况,少年对这些马匹的资料非常清楚,何时出生、每天的食量多少、受过哪些训练、参加过哪些仪式、是否受伤等等,这让阿政很欣慰,这个少年就是赵高。
秦王发现赵高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平时对他非常亲切,去马厩看过他几次。赵高对秦王说起了自己家里的情况,秦王从小也经历过苦难,对赵高的不幸表示同情,派人给他送过几本法律书籍,让他用心努力好好学习,等待国家的召唤。
秦王的家庭老师来了,他要继续开始新的学生时代了,这个老师是吕不韦的门客李斯,学问高、人品也不错,大家都这么说!好吧!现在开始上课吧!这一段时间没有上课,秦王有点野了,坐下来听课觉的浑身难受,他真想回马厩跟赵高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