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君知道爸爸的糗事,也明白他的难处,正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秦昭王的这本经也难念,而且他用了大半生才念懂这本经!
秦昭王嬴稷19岁时做了秦王,按照秦国公室的传统,他要到22岁才能亲政,所以大小事都由他的叔叔樗里疾和妈妈决定,他只是一个听话的秦王。7年后樗里疾去世,他也已经“亲政”4年了,但事实情况是,他的妈妈操纵着一切。
这个女人非常严厉,嬴稷一直受到她的严格管教,这给嬴稷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在他成年后,他仍然习惯于听从妈妈,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嬴稷,在秉性上显的怯懦和软弱,他本来并没有想过做秦王,但命运却将他推向了历史的大舞台。
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嬴稷的一生都要扮演秦王这个角色,这个担子过于沉重了,他告诉自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这样,他坚持了很多年,他深信自己的所有行动,是任何一个秦王都应该做的,是有利于秦国人民的,这是他的工作!
这个小伙子,从一开始就被强势的老妈管理着,他是一个好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好儿子,他在老妈面前一直很孝顺,而且他在情感上依赖妈妈。他执政早期的重大决策,幕后的操纵者都是妈妈,他只是负责批准执行!
樗里疾死后,在妈妈的指导下,秦王疏远了旧的的宗室势力,这时虎妈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安排自己的弟弟魏冉先做了将军,后来又做了相国,让秦昭王的弟弟泾阳君、华阳君进入权力核心,这几个人带领秦国的士兵,出去打了胜仗,立即就被提升爵位、配房子、配地、配奴婢,他们的地位在秦国不容置疑,而且还都是秦王的亲人,但这些人,甚至包括秦王都明白,一切要听命于虎妈!
这样的日子似乎过的很惬意,对于这个晚熟的国王而言,一家人围在虎妈身边,不是什么坏事!秦国的对外战争打的很得意,每年都能从东方世界获得战争红利,割诸侯的地、纳诸侯的财,一切很顺利!
秦王的一帮子亲戚,不仅把持着朝廷的大权,还有意的限制秦王与东方人才的交流,不高兴说客进入秦国,更不会为秦王推荐人才,而且不遗余力的给这些人贴标签,污蔑这些人都是想搞乱秦国的间谍,不可以信任!
错误的观念先入为主,正确的认识就无法立足,秦王被填鸭式教育了多年,不能呼吸外来的空气,他真的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些说客不可信任,而且本能的厌恶他们。不得不说,历史上很少有明君,因为要成为明君的确不容易!
秦国积极发动对外战争的同时,秦王把内政当作自己主要的活动区域,因为他要为打仗的将士们提供物质,服装、武器、粮草、马匹等等,这些后勤供应都要随时到位,秦王处理这些问题得心应手。
他温顺的性格,使他天生善于处理复杂繁冗的国家细务,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秦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公务员队伍非常廉洁高效,社会环境稳定健康有序,为秦国发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提供了有效保障,对国家政治的全面考察和实践,使他认识到人民和物质储备,才是秦国强大武力的真正源泉。
那帮爱炫耀吹捧的将军们,包括他的舅舅魏冉,甚至战神白起,只是正确的运用了国家提供的这些资源而已,这是军事人员的本职工作,就像嬴稷要做一个合格的秦王,这是工作自身的要求,根本不值得炫耀!
尽管秦王想到了这一层,但是他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不去炫耀!秦国发动的对外战争,频繁的取得胜利,使他的荣誉感迅速飙升,他的个人崇拜心理也膨胀了,他才是秦王,而且是唯一的秦王!他要掌握权力,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个小伙子了,已经步入了中老年的行列,如果不是天生寿命长远,恐怕掌握权力也只能是个梦想!
一个人魏国人偷偷溜到了秦国,这个人是范雎,他通过近臣见到了秦王。他对秦王描述了东方世界对秦国的时政评论,舅舅魏冉领着秦国的士兵跟齐国开战,只为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弟弟们轮番做将军,他们的领地广阔,拥有的财富甚至超过了国家,而且虎妈庇护着他们,这些人谁都碰不得,这是国家的不幸,会给国王带来危险,请一定要注意哦!
秦王的脸色变了,陷入了沉思!范雎又添油加醋的渲染了一番,说东方世界的人都说秦王的一帮子亲戚把持秦国大权,而秦王不过是个傀儡,又列举了一些东方世界的例子,重臣们掌握国家大权残害国王的极端事例,有被杀的国王、有被饿死的国王、还有被抽筋的国王,实在是惨不忍睹!
这些惨剧,都是因为国王失去了权力!这一下就戳到秦王的痛处了,原来他这个秦王根本不合格,尤其是在控制权力上,他做的太不够了,埋藏在秦王心中的欲望催促他必须行动!他要做一个合格的国王,不能让自己死的太惨!
他没有浪费时间,立即就开始了行动!他不再像个孩子一样,啥事都问妈妈,然后让他的舅舅和弟弟都到自己的封地去,不要再待在咸阳大本营,这样就把这些人的权力夺了过来!他的舅舅到离开秦国时,查验车队携带的财物,让秦王大吃了一惊,魏老头的的财货比秦王宫殿里的还多!原来东方世界的时政评论都是真的!
这是范雎利用秦王挤走外戚和宗室的一次成功案例,秦王真正掌握了权力,范雎也为东方士人开拓了事业的坦途,秦国来了一次权力大调整,东方说客们在秦国形成了一股就业狂潮,实力大大增强了。
秦王成为了秦国第一号人物,挑起了整个的重担!没过多久,因为跟赵国争夺上党郡的缘故,发起了长平之战,这一战使赵国减员40多万,秦国也损失很大;战胜后又开始了邯郸之围,最终拼死抗争的赵国,联合魏楚两国打败了秦国,这几次战争的规模和死亡人数都是空前的,秦国的实力也受到了严重消耗。
秦王经此大败,深知秦国面临的危局,继续向东方世界开战,发动一些小规模战争,这些战争成功掩饰了颓丧的国家状况,没有给诸侯们合纵打击秦国的机会!这时候秦王再一次清醒的认识到,人民和物质储备才是秦国强大武力的真正源泉。
结束邯郸围攻战的当年,秦国几乎被打空了,人力物力都严重亏损!强烈的危机感让他寝食难安,长期的精神压力破坏了他的健康,他只有一个想法,为秦国开拓财源!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发展蜀地的农业经济!
公元前256年,秦王任命水利专家李冰担任蜀郡太守,让他把蜀地的农业经济作为主要工作,用心用力的抓起来!李冰考察蜀地全境后,发动当地的人民和士兵,主持上马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这其中就包括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工程,这些工程还没有全部完成,秦王就在忧虑中去世了,李冰也因忧劳成疾不幸离世,但水利工程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些水利工程使蜀地变成了“天府之国”,成为秦国的粮仓!
讲到这里,阿政和爷爷都沉默了,是啊,做国王并不容易,那就像一本难念的经,要用尽心力才行!他们或许也想到了,2000多年过去了,都江堰仍然造福着蜀地人民,这真是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爷孙俩看着远方,仿佛时空铺展出了绝妙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