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政继续翻看着沉重的书简,从一行行的篆文中发现了一个小伙子的大梦想,他的心中也燃起了一把烈火,就这么读了下去。公元前362年,嬴渠梁接班做了秦君,这个棒小伙刚刚21岁,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准备大干一场!
这个时候,东方有6个强国,同时有6个强悍的国君,其中三个还自封为王,他们是齐威王、魏惠王、楚宣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这一帮子人哪一个也不是善茬,整天都打别人的主意,占不了大国的便宜,就欺负小国家。另外在淮水、泗水之间散落着10多个小国家,不用说,这些国家都是待宰的羔羊,但是仍然面对阳光乐观的生活着!
秦国与魏、楚接壤,魏国占有河西地区,而且从郑县(今陕西华县)沿着洛河修筑长城防御秦人,封锁了秦国东出的路线;楚国占有汉中与秦国相邻,而且占有南方的巴地和黔中,堵住了秦国向南发展的道路。
东方诸国把秦国当成野蛮国家,从不邀请它参加中原的盛宴,几百年都是这样,大家已经习惯没有秦人参与的日子,也不把它放在眼里。他们在荒蛮地区开拓疆土的好成绩,在中原农耕文明看来,不过是得了一块鸟不拉屎的荒地,根本没法种粮食,还要浪费人力筑城防守,结果是花大力气干了傻事!
东方世界的蔑视让嬴渠梁很受刺激,这个棒小伙一定要打开局面,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让诸侯们都睁大眼睛,看看西北爷们的雄风,想的很好,但是秦国始终是一个被捆缚的国家,它成天憋着出不去,都快要生病了!
着急归着急,做事情还是要耐着性子一件件的做!小伙子首先做了一些充满人情味的好事,比如给民众一些政策优惠、增加孤儿和烈士家属的低保、关心烈士后代、替寡妇挑水等等,然后开始动员民众参军,申明赏罚的纪律。
做完这些工作后,他深感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苦于手底下没有足够的后备人才,这样慢吞吞的前进,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什么时候才能赶超东方国家?
他在秦国发布一道求贤令,承诺无论是谁,只要能出主意让秦国强大,他就让这人做大官,还要分裂疆土赏赐人。这一道命令在秦国的烂泥墙上贴的到处都是,他觉的宣传力度不够,就托一些商人和间谍们到东方的大城市,再多贴几个小广告增大广告效应。
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都比较完善,这样的小广告随贴随撕,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宦游在外的士人看到,这些人也是半信半疑,多半不甘心舍弃在繁华城市漂泊的生活,不愿意到落后的秦国谋求稳定工作定居上班。这个广告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应,怎么办?小伙子很着急。
打工仔都想找一份好工作,人才都想找一个干事业的老板。嬴渠梁知道没有梧桐树招不来凤凰,他要不整出一点动静,让秦国在东方世界露露脸,也不可能找来真正的人才。战国时代,一个美女到歌舞酒肆就可以让人熟知,千金之家要懂得炫富才能吸引眼球,一个国家最便捷的露脸机会就是发动战争!对!发动战争!
这个聪敏的小伙子发动战争的动机是单纯的,他要招引可以共事的工作伙伴!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跟魏国开战向东围攻陕城,向西进攻斩杀了西戎獂王,战斗进行的干脆利落,各国的广播电台都转发了这样一则快讯。
就这样刚做国君的嬴渠梁,一开始就打了个漂亮仗,让东方世界也看到了这样一个肌肉丰满、活力十足的棒小伙,大家都开始议论这位秦国新君,觉的这小伙子不错,是个杠杠的西北爷们!这时一个33岁的男子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决定到秦国走一趟。
这个男人降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祖先是卫国公室流落在魏国的庶出公子,卫国大本营已经跟他们家关系不大,已经停发了好几代人的年终分红,即使是爷们见面,也要翻着家谱才知道是一家人,没办法,家族树太大,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他们家的生活条件一般,能够供的起这个孩子的教育费用。他长大后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特别痴迷于读书,吃饭在读书、走路在读书、上厕所在读书,广泛研究各家学说,他的爸爸看出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就偷偷攒下一笔钱,留着给他开家书店谋个生路。
爸爸把心里的想法说了,他告诉爸爸自己读书多年,才知道天下的书大多数都是垃圾,除了能搞乱人的思想,什么狗屁作用都没有,这世上只有法律书籍(刑名之学)才值得深入学习和实践,能够解决天下的问题。
他用那笔钱购买了法律书籍,从此窝在竹简中数年不出,最后老爸年老多病供应不起这个家庭,他到魏国相国公孙痤府上做了一名门客,谋了一个中庶子的职务领取工资养家。这个工作相当于相国的秘书,平时就待在相国身边,大事小事交代后立即就办。小伙子工作认真负责,而且爱学好问,很快相国和同事们都开始为他点赞,他从来都是微微一笑。
后来,老相国病危向魏王推荐他做相国,魏王说“痤货别闹,商鞅不过是个无名小辈。”相国让他杀了商鞅,以免商鞅到其他国家做官对魏国不利,魏王表面上答应了他,心里却想说“这货老的昏头了,为什么要逼我杀人?”
本来魏王顺路看望公孙痤,想让人都知道他是个体恤下属的好领导,没想到老相国生着病还不忘杀人的事儿,魏王也不想摊上无故杀人的人命官司,虽然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留下杀人的恶名也不太好,就趁着“痤货”犯病的间隙,脚底抹油直接溜了!
商鞅本来也想在魏国做一个超级大官,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在魏国能出任国相的不是魏王自家的爷们,就是那些名满天下的士人,才华有余而名气不足的商鞅不甘心在体制下浪费生命,他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走了!一路向西!一路上,他碰到马车时就搭顺风车,没车时就步行,遇上大雨就到农民家里避雨,天黑后也在农民家里借宿,他的双眼观察着秦国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用一双文明世界的眼睛看着这个半文明国度中人民的生存状态,他看清楚了这个国家的落后,也看到这里人民的朴实强悍。
他最不能接受的是这里的农民,一家老少都挤在一起睡觉,他一路上投宿民家时,就常常被挤得很难受,而且打呼噜的打呼噜,起夜的起夜,搅的人心不安!更可耻的是,这种习惯是野蛮民族残留的家族共同居住的习惯,这样大家都没有隐私,平时也是矛盾不断。
商鞅一路上看到数次人民内部矛盾的激烈处理方式——打架斗殴,这些农民为了争地边子(就是农民耕地的边界纠纷)常常开战,而且往往从两个人的斗争,发展成两个家族,甚至两个村,更甚至两个乡相互对立斗争。
每次商鞅碰上打架斗殴的人,他就找个土坡或爬在树上,俯视这群半文明人类的战斗,在秦国叫私斗,这种风气非常普遍。他觉的这些人很有意思,但心中很厌恶这种事情,觉的必须加以纠正,他知道半野蛮的秦人必须用最严厉的方法加以教化。
他走了一路想了一路,变法的方案已经初步在心中酝酿,这时他决定快点赶路到达秦都栎阳,他已经很多天没有吃饱饭了。来到栎阳后,他风尘仆仆直奔“招贤办”(全称:秦国招聘贤良人才办公室),直接找到办公室主任景监,他们刚开始聊了几句,正好赶上了饭点。他们边吃边聊,中间商鞅添了好几次饭,景监惊叹于他的饭量,更为他的侃侃而谈的风度所倾倒,这样的人才一定要马上推荐给国君!来人!烧一锅洗澡水!准备一身换洗衣服!
就这样,这对好搭档开始了第一次会面!33岁的商鞅经过多年官场的历练,他早已看透了诸侯们沽名钓誉假装招聘人才的鬼把戏,也能收敛起自己狂热的变法雄心,他要看看,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要干一番大事业,是不是值得自己全身心的服务,奉献杰出才智和一腔热血,他设计好了所有的桥段,大喊了一声“action”,谈话就开始了。
第一次会谈,商鞅说的很带劲,秦孝公一直打瞌睡。
地点:秦宫一角
人物:秦君、景监、商鞅
秦君:这都是什么人才,全说废话。
景监:为什么说废话?
商鞅:我跟秦君谈论帝王之道,他没什么兴趣。(微微一笑)
第二次会谈,商鞅说的很带劲,秦孝公很不爽。
地点:秦宫一角
人物:秦君、景监、商鞅
秦君:小景,我无语了。
景监:小鞅,你把国君怎么了?
商鞅:我对他讲说王道,他听不进去。(微微一笑)
景监准备为商鞅安排一次奢华的烛光晚餐,开一瓶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秦酒,等吃完最后的晚餐打发他回国,让他永远从自己眼前消失,商鞅请求立即召开第三次会谈。
第一次会谈,商鞅说的很带劲,秦孝公一直打瞌睡。
地点:秦宫一角
人物:秦君、景监、商鞅
秦君:这个同志还是很不错的嘛!明天让他还来跟我聊天,不,外面天已经黑了,别回去了。我们立即召开卧谈会。
景监:老实交代都干啥坏事了?
商鞅:我们是真心的。(血脉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