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跨栏测验,第一次跨跳,周彤的成绩是十一点一秒,体育老师说已达九十分的标准。她想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二次跨跳,因起跑过猛,在跨过第一个栏时,右脚尖触栏,一个趔趄,身体惯性地飞出,周彤摔倒了。
周彤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有同学关切地过来扶她,询问她是否摔伤了;也有同学窃窃地嘲笑。周彤懊恼地想:偶失前蹄,但心中不悔——摔倒了,还可以爬起来!
在某些人看来:周彤真傻——已经取得了九十分的好成绩,该满足了,何苦捱这一摔,实在大丢“face”。
周彤在懊恼中渐渐冷静下来,细细体味着个中滋味:
第一次跨栏,周彤就取得了好成绩,这实在太容易了些。周彤觉得自己的潜力没有最佳发挥,她相信自己会在第二次、第三次的再接再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更高、更快、更强”,这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为什么周彤不能在小小的体育测验中发扬这种精神呢?选择第二次跨栏,即使摔倒了,周彤也不悔。
同学的善意嘲笑,最初也如一石击水,在平静的心湖上漾起一圈圈羞愧的涟漪,但周彤细细思索、品味,心情渐渐归于平静。
失误是偶然的,正如你走在成功的道路上,失败也会突然来拜访你。有失败,必然会引来一些嘲笑,这很自然。当你有着这样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外来的压力泰然处之,淡然面对,将它如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你前进的步伐不止,希望与成功便与你近在咫尺。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倘有机会,周彤还要跨第三次、第四次栏,她要将她能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最好。
思绪如爬山虎的藤蔓沿着心壁越攀越高,越触越远,周彤想到了学习,想到了世间许许多多的事情:
一次考试失败,即使是一次大考失败——不也像走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成功之路上的一次“偶失前蹄”么?不必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否定了自己的能力,掩埋了自己的潜力,不必背着沉重的负担艰难挪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才会“更高、更快、更强”。不是有一句话说吗?——“总感叹自己错过头班车的人,他还会错过下一班车。”
人生的事,也许很难预料。即使成绩斐然,成就辉煌,世人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或都可称道的作法:
一是激流勇退,也许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纵观乐坛,新手如云,在香港流行乐坛:谭咏麟、张国荣、许冠杰、梅艳芳等“天皇巨星”级的歌手纷纷举行告别歌坛演唱会,而他们此时的歌唱事业恰如日中天。他们激流勇退,在另外的天地里开创出另一番辉煌事业:谭咏麟成为商业巨子,张国荣连登“金马影帝”的宝座等,从他们的身上,周彤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是精益求精。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已经实践证明。如:王羲之精研书法,成为一代书圣,《兰亭集序》千古流芳;杜甫“平生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且“读书破万卷”,终于“下笔如有神”,成为一代诗圣,而他的诗词,被称为“诗史”;莎士比亚穷毕生精力,撰写剧本,驰名世界;居里夫人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终于发现新元素“镭”。无数科学家都曾用实践和成果证明过精益求精的至善至美。
两种方法,孰长孰短?周彤觉得最好合二为一,应变化的世事,权衡利弊而变。
再细想,无论是激流勇退,还是精益求精,应该都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抵抗压力的精神:无论这压力来自漫天飞舞的谣言,还是来自客观存在的重重阻力!正如英国作家拜伦所言:“真有血性的人,既不曲意求得他人的重视,也不在乎别人的忽视。”
这世事,总得靠人自己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