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长安城,行了五六天的路程,总算是到了京杭运河沿线的一个码头。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沿路商铺林立,好一派繁华之景。
承乾和我早已换上世家子弟的衣裳,但依然是贵气十足。贺兰楚石包下了一艘大的货船,原因很简单,随行的百十来个侍卫自然是大船才能容下。
我和承乾现在是谢家的少爷,少奶奶。而贺兰楚石则是谢府的管家。随行的侍卫自是府中护院。
我们坐的船以前是专运粟米的,现在仍可看到散落的米粒。所以当贺兰楚石拍出5000两白银时,船主都吓傻了。毕竟这年头拿船运上百十号人的还真不多见。
我和承乾坐在船身的前舱里,看着左右船只来来往往,我们乐得自在的欣赏着这市井风情。这江南在前隋时可谓是繁华昌盛。隋炀帝在江都广修殿宇,也吸引着众多商人前往江南寻找商机。加上江南水资源丰沛,航运便利商业迅速的发展起来。到隋末时,已是极盛。隋末唐初,战乱不断,江南的商业发展有所停滞。但李二陛下即位后,政治清明,百姓安乐,江南又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船行的不快,在这船只相连的运河中想开快怕是也不行的吧。正好也可欣赏一番两岸的景色。两岸的商铺里小贩卖力的叫卖着,世家公子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小厮就这么沿路闲逛着。那临河小楼里传出歌女飘渺的歌声,让人觉得如幻如痴。迎面而来的一艘乌篷船里,一个歌女在弹着琵琶。充满异域风情的琵琶声让人断定这是一个胡姬。大唐自平定突厥后,东突厥内迁。这胡人出现在乌篷船上自是不足为奇了。
这歌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想起那首著名的《琵琶行》,不禁有些感伤。“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只是这胡姬是远离家乡,而我是轮落到异世了。
碍于此行的目的,我没有像白居易一样“移船相邀见”,静静的听着那琵琶声应也是一种享受吧。
承乾轻柔的声音在船舱回响起“心宜,都言江南才女多如繁星。这一行你就不怕我来几次一夜风流。”听出他话语中的挑逗意味,我也不生气,淡淡的说道:“江南才子多如牛毛,我要是跟谁跑了,你可找不到。”
承乾微躺在船舱里,双眼望着窗外:“只怕还没人敢抢你走。如果有,那我一定要吸干他的血。”这时我才明白他不只是我的那一半,更是大唐的太子,他是有能力做到的。
“心宜,你说我这次去江南是要彻查官场贪墨弊案呢,还是装装样子点到为止呢?”承乾的语气平静的像一汪清泉。
“恩?这要看你怎么想的了。点到为止自可左右逢源,但对国家毫无利处。若是彻查只怕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我抚摸着他俊秀的面庞,感受着他炙热的体温。
“我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那些官场的利益我不要也罢。”承乾的面部毫无表情,让你猜不到他的真实想法。
“你怕什么,既然陛下让你彻查,你就彻查。记住这天下永远是陛下的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他的意愿。”
承乾长叹一口气:“只是不知又要牵连多少人啊。”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江南官场贪墨之事由来已久。如若坐视不管,恐怕会尾大不掉啊。”我为承乾分析着利弊,至于这决定吗,还要他自己来。
“我知道的,心宜。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的。承乾紧紧的搂住我,耳语道。
“到了余杭府我们自是不能去住府衙的。正好汉王叔在城北有一处别院还算清净,我们正好可以住上一段时日。”承乾的声音伴着粗粗的气息声,让人觉得有些诡异。
一听是李元昌的宅子,我就有些条件反射的厌恶,只是一想到又不能去住旅店,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船缓缓的驶在运河中,照这样的速度,得半个月才能到余杭府吧。
不时有几只水鸟飞过,掠走一两只鱼儿。
游江南,这个我在二十一世纪儿时的梦想,竟然要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实现了。
(本人喜欢将轻松的章节和紧张的章节穿插起来写。所以当大家看到有些平淡的章节时,就证明,刺激的章节就要来了。要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