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应玉玲等的要求,梅丽芳又谈起了她在甘肃和四川几乎旅行家般的神奇经历,谈起了她家乡浙江宁波,也谈起了她的父亲,她父亲曾带她去过很多的地方,她父亲受祖母的影响很深,她的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年轻时是一个大家闺秀。父亲特别对寺院感兴趣。在杭州,他们去过西湖,去过虎丘寺;在北京,他们去过碧云寺和香山寺;在洛阳,他们去过白马寺;在开封,他们去过相国寺;在苏州,他们去过寒山寺。另外,她还去过兰州,那儿在冬天是个很冷的地方,春天又有很大的沙尘暴。她说她还打算去湖南的张家界和岳阳楼游览。当她谈起这些的时候,她的山区新朋友只是静静的听着,他们听得很入迷因为她说的这些令他们闻所未闻。连平时自恃“口才不错”的罗平听着梅丽芳的讲述变得沉默不语了。罗小琪当然也不例外,他从不乱插嘴,他不喜欢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打断人家。
接着,她详细地谈起了在攀枝花的生活,她在那儿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那里的老师那里的同学对她很好,离开他们她真有点舍不得。她父母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偏僻的小镇,同样,他父母去那里是因为那里的山区发现了一些大规模的稀有金属矿藏。她曾一度热爱那里的生活,那里的山水,那里善良的村民。她喜爱那里的人们说话时字正腔圆的口音,并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她还向这些新朋友演示了几句四川话。这些孩子听了感到非常新奇而悦耳。哦,他们听得那么入迷,令玉玲和巧玲在她面前有些自叹不如。她的经历那么丰富,眼界那么宽阔,说起话来那么娓娓动听,他们从她的话语中毫无困难地理解了她在那个遥远的地方的与他们不同的生活。他们真有些羡慕她。
在后来的时间里,她说起了自己与一个彝族小姑娘的友谊。那是一个聪明热情的女孩,也很善良,她的家住在河边,家里有阿爸阿妈和一个弟弟。当她转入那所学校时,她俩曾一度是同桌。不久,她俩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她几次去了她家做客。那小姑娘经常带着她弟弟到矿区去捡矿石卖。一年前,小河边要修建一座发电站,她的一家也就跟许多人家一样移民走了,到此时她还没有那位姑娘的消息。她还谈起了苗族人的风俗习惯,他们的风俗习惯真奇特,例如苗族青年举行婚礼时,男方要送给女方一束黑线作为假发;新郎和伴郎在离开新娘的家前要对新娘的亲戚进行跪谢;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要哭泣以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还有新娘在进新郎的家时,道师在家门口高举着一只叫着的大公鸡,以示新郎的祖先允许新娘的灵魂进入家谱,从此,新娘就是男方的人了,等等。
不过罗平和小琪注意的是她描述那里独特的气候和一次坐车经过秦岭时的经历。在说起四川的秋天多雨的季节时,她不知不觉地引用了一首古诗,其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她说这两句诗时,信手拈来,亲切自然,从此“巴山夜雨”这个词嵌入了小琪的脑海中。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一想起这个词,他就想起了这个下午,她与大伙儿在这个亭阁里聊天的情景。她还谈起了四川的历代文人,杜甫草堂,陈子昂,苏轼,一直到当代的郭沫若,巴金和魏明伦。当然,她很喜欢文学,对这方面的知识也相当丰富。对这些文人的谈论令她的话像一股清新的晨风一样吹入他的脑中,那么清新,那么自然,沁人心脾。
她在四川攀枝花的大部分生活经历她都已讲完了,大伙儿都听得尽兴。不过玉玲在听她谈四川文人时便不那么懂了,因为她对文学一窍不通。什么苏轼,什么陈子昂,这些名字陌生而新奇,但这些又吸引着她,而且使她对说话者更加佩服。
当梅丽芳的故事讲完后,大伙儿开始活跃起来。男孩子开始在附近走动和嬉闹,而女孩子开始做各种游戏。罗玉玲也叫小琪参与其中。罗小琪很高兴能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梅丽芳教他们做从四川学来的各种花样的游戏,其中有一种游戏叫做分解词意,使这个词的本来含意在一个句子中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如“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就不再具有“中国”这个“国家”的意义。“日本”在句子“今日本来可以空闲”中也失去了它原来的含义。后来,他们又做起了成语接龙,给字“穿衣”等游戏。然后是猜谜语,最后是罗巧玲开始向大家表演傣族舞。
后来,有人提议唱歌,立即得到大家的附和,罗小玲第一个唱,她唱的是《校园的早晨》,罗巧玲唱的是《让我独自流泪》,梅丽芳唱的是《在远处的你》,罗平唱的是《小背篓》,他的那种沙哑的声音和怪模怪样的神态,令玉玲姐和巧玲暗中忍不住要笑。最后,轮到罗小琪唱了,当刚刚唱完歌还处在兴奋之中的罗平叫他的名字时,大家开始为他鼓掌。罗玉玲叫他吹口琴,小琪歉意地说他今日没有带口琴来。“我还是给你们唱首歌吧。”他有些腼腆地说。得到大家的同意,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唱道:
《老水牛》
“那条水牛,迈着方步
冷漠地朝前方瞧瞧
像个老哲学家在思考
偶尔欣赏两旁的风景
慢条斯理地上山吃草
夏天来了,牛虻搔扰,
甩甩尾巴,甩不走烦恼
走进河里,洗个好澡
像个笨拙的水手不肯上岸了”
他的歌唱赢得了大家的一致鼓掌喝采。在大家的要求下,他被执拗不过,不得不又接着唱下去:
《校园的梦》
“走在校园小道
留下行行足迹
抬头仰望蓝天
凝望朝霞升起
听着美好乐音
操场传来笑声
手里捧着书本
一声‘Goodmorning‘
在此美好时刻
憧憬如梦明天”
《小蜻蜓》
“黄昏中草地上那一群
它们晶莹剔透的眼睛
是珠珠水晶玻璃
薄薄的羽翼轻扇
是我们萌生的希翼
留下快乐时光
小蜻蜓飞呀飞
小小尾巴轻轻点
彩霞天边笑
水面起涟漪”
《时光一去如流水》
“时光一去如流水
你我往事堪回味
青梅竹马几回梦
两小无猜时时随
如今你已无影踪
抛下旧人忆空梦
待到他日归故里
伊人已去已成风
……”
《青草》
“青草从雪堆里冒出
风把日子冻得很瘦
没有花儿的笑脸
只留下回忆
通红的眼神
在旅途
难抑思亲的疲乏
待明朝
会有那
轻歌飞向你的耳畔
……”
他唱了很多很多支,当他唱的时候,在一旁的梅丽芳便很认真地望着他,他的歌声显然感染了大家,也感染了她。她望着他的时候,他也望着她,后来就对着她唱了。最后他唱道:
“楚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江头潮已平
江头潮已平
……”
唱完后,罗小琪直直地望着梅丽芳。她有一阵也直直地望着他。而那些伙伴们则非常兴奋,因为他们的小音乐家在这位远方的客人面前表现得多么出色。他们真为他而自豪。
“这些歌是你自己编的吗?”过了一会儿,梅丽芳笑着问他。
“大多数是。”罗小琪回答。
“他能识谱,也能编歌呢。”在一旁的堂姐有些得意地说。
“他爸爸以前是镇里剧团的演员。”罗平说。
“前年,在省城举行全省少年业余歌手比赛,他还得过奖,在电视上出现过呢。”罗玉玲姐说,“他还会吹笛子,口琴和拉提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说着,罗小琪又微微红了脸,目光不由再次望着梅丽芳,而她则对他赞许地一笑。
“‘楚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唱得真好。”她说。
可他有些谦虚而羞窘地摇摇头,然而心底涌起一股细小的虚荣的暧流。
“这是一首古歌。”罗平扶了一下眼镜自作聪明地说。
“什么古歌?”梅丽芳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罗平像女孩子一样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皮笑说。
接着,大家又继续刚才中断了的游戏,这回是讲笑话和说故事。这时一些男孩子们坐不下去了,又开始离开亭子在附近嬉闹起来,但始终离这些女孩子不远。梅丽芳仍像以前一样是大伙儿注意的中心。但她开始有些心不在焉,显然罗小琪的歌声还在影响着她的心情,坐在中间的她不时地回头望望他,对他轻然一笑,而罗小琪则迎着她的目光回以一笑。
在天黑以前,他们一道出了亭子,踏着草丛去一个不远的山崖下看那口岩。这是梅丽芳今天来的主要目的。由于没有手提灯,他们只是打算走进洞口看看。在去的路上,罗玉玲给她讲起了一些有关鸟岩的事情。她告诉梅丽芳,鸟岩里面很长,景物很好,岔洞也很多,到里面去容易迷路。因此进去必须结绳而入,或用石灰做记号。她还说起了多年前的一个男子到里面的阴河里抓鱼,一不小心在里面迷了路,后来电筒耗尽了电池,结果在里面呆了七天七夜,最后当村里人找到他时,他已饿得奄奄一息了。这个故事使梅丽芳很感兴趣。不过,她说,如果她要进去,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绝不会冒险而入。况且,她也会等到方便的时候和几个有经验的伙伴一起去里面探险的。
他们来到了鸟岩前。这里真是一个好去处。它在一个不大的黑石崖下面,石崖上长着一些矮小的灌木丛和一两棵奇形怪状的小松树。小松树枝叶纷纷横披,显得苍劲有力。石崖下面是一个小山谷,底部有一条不太大的溪流,流水淙淙,隐约可闻。已近傍晚,暮色渐起,鸟儿在附近噪晚,不时有一道细细的黑色的闪电从岩洞进出。晚风乍起,摇动附近的灌木丛,给人以稍稍秋的凉意。梅丽芳和她的伙伴站在一撮浅浅的草丛里,她望着眼前的黑黑的洞口,兴意盎然。
“以后,我也许真的会进去看看。”她对身边的伙伴说。
“进去时带够电池灯泡就行了。”她的伙伴说。
梅丽芳点点头。于是大伙儿又看了一会儿,才返身回去。
回到村里时,已近黄昏。梅丽芳并没有接受玉玲的挽留,在她家过夜,而是要回学校,因为她的母亲在等她。她的朋友送了她一程,直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双方才分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