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众反复的琢磨,“石头”“鸡蛋”“现实”“精神”,他们都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家属,基本上都是高知识分子,对于这样一番话各有各的感悟,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年轻人能够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称之为“天才”一点都不为过。
于是现场掌声雷动。
吴悠见现场观众的反应突然感觉,“似乎这个‘逼’装的有点过了”,但是谁会在意呢?
“刚刚吴悠对于摇滚的理解确实发人深思,也许这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领悟的。”
“就我手上拿到的资料来说,吴悠你在高考的时候其实是落榜了的,对吗?”覃秋萍开始揭老底。
一般人肯定就跟着主持人走了,然后就是俗套的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乐一起、让你的眼泪流得没个完。
在另一个时空“艺术人生”做到了极致,吴悠怎么可能上套呢?
“没有啊,我记得我考的很好啊,语文全县第一。”吴悠耍无赖道,也确实他的语文成绩高考确实是全县第一,只是理科成绩简直惨不忍睹,不然也不会一个二本都考不上。
覃秋萍一愣,暗道:“小混蛋,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我记得你理科好像是全年级倒数的。”
刚说完,吴悠大喊:“导演,这段掐了别播。”
现场观众都大笑。
在他们看来吴悠已经完全褪去了那个报纸上“摇滚之父”的外衣,很亲和没有距离感,很有才华但是偶尔也会跟孩子一样耍无赖。
“那是什么让你决定走上音乐这条道路的呢?”覃秋萍还是不死心,一副非要把吴悠整哭的架势。
吴悠笑道:“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机会?”
吴悠就把一中毕业演出的时候被黎院长看中免试进入京师音乐学院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么说一是为了节目效果,另外就是大多数上访谈节目的明星,当被问起这么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当艺人的时候都会这么说,因为华夏人性格内敛,你要让他们实话说自己当初就是为了出名、为了红,才选择当艺人的,保管第二天就要面临被骂的窘境。
在这点上吴悠看得是比较清楚的。
“那你父母对于你选择上音乐学院而没有选择复读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谈到父母,吴悠严肃起来,“失望肯定是有的,但是他们跟我谈过之后还是决定支持我。”
“那么就你个人来讲,对于走上这条路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吴悠自信的一笑:“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现场再度响起了掌声。
“据我所知,你现在已经在担任一家音响制品公司的音乐总监了,你还会回到京师音乐学院继续学业吗?”
吴悠心中暗骂:“姐姐,这是要赶净杀绝啊!”
“当然,我现在还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很多知识还是要从学院里汲取。”
“感谢吴悠的到来,今天的节目时间过的实在是太快了,跟你的聊天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节目最后,我想代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在你所有创作的歌曲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现场导演打着手势意思可以结束了,覃秋萍却并不打算放过吴悠。
吴悠暗翻白眼:“我可一点意犹未尽的感觉都没有。”
“追梦赤子心”
覃秋萍很意外,“为什么?”在她看来吴悠的歌里面“追梦赤子心”的质量并不是最高的那一批。
“这是第二个问题了。”吴悠却摇头微笑着拒绝回答。
录制完毕,吴悠跟现场观众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覃秋萍还在追着问为什么是追梦赤子心。
“因为我喜欢啊!”吴悠说完在覃秋萍气得跳脚大骂声中溜掉了。
录制的这期节目在礼拜六的晚上七点半开播,由于“百位歌星演唱会”的火爆,这档节目也打响了名气,开播之前也做了宣传,“摇滚之父”的第一档电视节目也吸引了几乎所有能收到京师台的摇滚迷。
在这档节目里,吴悠清晰的出现在电视上,不再是劣质的油墨照片,不再是光影中闪烁的侧脸,他就这么活生生的坐在椅子上对着摄像机,跟主持人开着玩笑,跟现场观众互动。
这也是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个传说当中的“摇滚之父”,没有想象中的高傲,也没有意气风发,有的只是一张普通的样貌和随时都透着自信微笑着的脸庞。
当节目播放到“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这段时,电视机前有人沉默、思索,有人默默擦拭泪水,有人抱头痛哭。
他们由于生活的经历不同对于这句话的感悟也不同,但是这句话带给他们的震撼却是一样的,“现实”坚硬的跟石头一样,而人的“精神”脆弱的看起来就像是鸡蛋,他们始终坚信,鸡蛋总有磕破石头的一天,但是往往撞的头破血流。
也许他们会忘记某年某月某一天,他们曾经这样失声痛哭,但是不会忘记一个叫做吴悠的青年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节目播放结束后,京师日报以“现实坚如磐石,精神的蛋却永垂不朽。”为标题,探讨式的文笔却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响。
而华夏青年报也不甘落后,以“一个蛋磕破石头的故事”为标题,文章写的激情高昂,结合吴悠如何在高考落榜后如何一路走来最终成为“摇滚之父”,简直把吴悠写成了一个为了梦想勇于拼搏、牺牲的伟大战士,看得吴悠自己脸红之余,不由的暗爽,“哥就是这么伟大,对,一定是这样的。”
广省晚报在知道了吴悠居然就是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摇滚之父”后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从吴悠小学一直道高中的一些事迹都翻了出来,当然基本上都是夸他的,在他们的报到下,吴悠简直就是一个五讲四美,为了华夏四个现代化做出卓越贡献的有为青年,看得吴父都一个劲的纳闷,“自己儿子真有这么好?那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被训得跟孙子似的,难道是我记错了?”
阳城市政府也迅速的做出反应,给吴悠家送来了,“阳城优秀青年”的奖状和旗帜,另外阳城市教委提拔吴悠的父亲为“中心小学”的教导处主任,虽然吴父属于“文艺中年”,对于做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但是从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下子坐上了教导处主任的位置,也不由的有些暗爽。
自此吴悠这个名字在阳城家喻户晓,不听话的孩子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看看人家吴悠怎么怎么样,你再看看你!吴悠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也成了传说当中“别人家的孩子”的一天。
不过这些跟吴悠还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因为实在离得太远,虽然父母打电话过来说了情况,但是他还感受不到。
可是身边的情况他却是感触很深,之前随便戴个口罩墨镜就可以出门了,现在不全副武装压根就出不了门,在被堵了几次之后吴悠才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寄托和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已经开始无法阻挡,换句话来说就是人们已经开始“追星”了。
跟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相比,人们对于明星的追捧绝对是“疯狂”的、非理性的,而争夺“粉丝”将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赢家,赢得鲜花和掌声以及一切,输的人输掉全部,并且被一个标签永远的贴在灵魂深处,这个词叫做“过气”。
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蹿红,预示着娱乐圈正式进入了“明星时代”,也预示着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