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文章我每篇都看了!”
“嘿嘿,过奖啦,胡思乱想而已。”
“文艺女青年,未来作家,老同学,以后天天去找你签名!”
“哈哈,别嘲笑我了,那会儿估计该是我找你们签名了吧!”
“别这么不自信嘛,大家都看好你哦!”
······
渐渐地,居然有些愚昧地陶醉在诸如此类的对话中,仿佛是我真的快要成为所谓作家了。然而每当安静下来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背后告诉我:年轻人,醒醒吧!收敛一下那些青天白日梦吧!其实我从未想过要怎样怎样成名,当然首先是我没有那资本。人们总是只看到他们光辉的那一面,有谁会在意名人们背后的千辛万苦?不过是时常幻想能有一两本自己的代表作,能有不多不少的读者,不冷不热的市场,不多不少的收入,没有职业作家那般境界,也非网络写手那般凡俗,这是所谓的中庸吗?
太小资,好像很令人羡慕,在老家农村,也许更遭人议论吧!没钱,却不愿意过穷**丝该过的日子,不再流连于任何街边地摊,却总关注专卖店里那些打折的衣服和断码的鞋,穷人讲小资真尴尬,当初是谁还在教室里跟学生讲: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该有一点所谓的小资情怀,不然太没品位。难道我是小资路上的苦行僧?
听到各种关于如何实现我的文艺梦想的建议,有人说,去写几部网络小说吧,一旦火了就不得了了,你要相信网络的力量;又有人说,开通一个微博,我们帮你顶,各种评,各种转;还有人说,你应该去乡村工作几年,在基层工作,人的心灵更加空旷,你可以有更大的思维空间......
对于梦想,我并没有很迫切想要追求成功,三十,四十,五十或者六十都无所谓,只是害怕在离它越来越近的时候突然丢了,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想有一家自己的咖啡店,在不偏僻也不繁华的街角,装修不怎么高大上,但很特别,不必生意火爆,但求给人们带来一些惬意、安心,能让奔跑的人们慢下脚步来安静地思考自己,让文青们认真看看书写写文,也让自己在谋得一点生活资本的同时在充满咖啡香的书房里读读写写,或者只是认真发发呆。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来捣乱,我也不会动手打他,由他去吧,等他慢慢长大,我会培养他一两个兴趣爱好,不一定是读书,也许是弹琴、踢球、唱歌跳舞......等他成人后,我会偶尔和他在我的咖啡店长谈人生、社会,也或者我们并不讲很多话,只是安静地坐一会儿,分开时他觉得我教会他明白很多东西,我觉得他真的长大了。爱人时常光顾小店,并不以老板的身份。不忙的下午过来蹭蹭空调或者晒晒太阳,顺便用他笨拙的手脚为我用心磨一杯咖啡,虽然不一定好喝,但我会情不自禁地虐一把单身狗们。晚上他有空就来陪我,不忙的时候他也陪我一起看书,或者一起探讨一下人生啊文学啊什么的,或者认真看看我写的文字,加以评价。也或者,我们因为孩子、老人出现一些裂痕,彼此冷战,我不肯回家,深夜他过来哄我把我接回家。朋友们隔三差五过来看看我,照顾一下生意,讲讲各自的近况,问问我最近过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新作,也许很快离去,也许坐很久才走,也许坐到饭点蹭顿饭再走。
也完全可能是一辈子在上班,一辈子在等工资,或者经过无数次跳槽后,最后吃着泡面宅在家里拼命地赶着稿子,家人朋友不理解,也或者,咖啡店生意惨淡,被迫关门。毕竟生活是个强奸犯,梦想就是她的目标对象之一,但愿每个走在追梦路上的人都是命运的宠儿。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