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处听惊雷,暗黄的灯光,伴随不远处池塘里朦胧的蛙声。很多时候,都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需要一个陌生的倾听者,听我讲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还有我的那些或天真或无知的想法,听完笑一笑,走开了,只要不嘲笑我是一个奇葩或者疯子就好。还需要一个忠实的读者,陌生的,翻完那些只言片语,认真品评分析一下这个写字人,无论是从文字的角度还是从处世的角度。美国有一种小馆子叫做“tablefortwo”,人们可以邀请一个陌生人来共度一杯咖啡、一杯美酒的时光。觉得很有情调,人有时候需要一种和陌生人之间的默契和交流,去审视真正的自己。
闲着的时候能做的最多的就是置身于生活疾苦,并真正体会瞬时快乐和无尽艰难的永恒循环。生活的细节教会人含着眼泪成长,从一个眼神中看到岁月,从一声叹惋中看到命运,从一顿晚餐中看到生活本身,从一种状态中看到社会。纵使每天有那么多正能量激励我们,过日子终究是过日子,很多细微处,能让人顿悟成年之前的无知,也能让人看到未来几十年里的艰辛。在老家农村,人的情感会被无意夸大,本来不值一提的所谓开心事会因太久以来的清苦而显得格外耀眼,和自己无关的人离开世界也会因不绝的鞭炮声无端添几分悲伤。
不愿意将就,任何事情都是,其实有时候就是倔。不愿意将就吃不喜欢吃的菜,比如芹菜、苦瓜、各种肉,不愿意将就和不喜欢的人来往,比如性格太张扬的、话太多的(尤其是male),不愿意将就听一首不爱听的音乐,比如太聒噪的、节奏快得看不赢歌词的,不愿意将就看完一本不喜欢的书,比如成功法宝、职场鸡汤等,不愿意将就混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愿意将就改变某些原则上的主观意识,不愿意将就谈一场恋爱走进将就的婚姻过将就着的日子······
窗外起风了,初夏的夜晚透着丝丝凉意。周围已没有了灯光,深夜里,偶尔有一些来往车辆车灯的光透过玻璃撒在地面上,我抬起头,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又开始发呆。妈妈怕我睡前没关好窗户,悄悄走进房间,发现我还没睡,于是八卦了一小会儿,起身走时妈妈说:“你什么时候说话能快一点啊,让人听得想睡觉!”这是被妈唠唠叨叨提醒过无数次的问题。我一边去关门一边说:“本来就该睡觉啦!”
2015年5月某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