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一篇文章名,也许是因为和作者有同感吧!大家都是二十多岁,将立未立,就先尚且保持蹲着的姿势吧!庸懒的日子里,尽管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比如,马上要期末考试,我的书上一片空白,更不知考点为何物,比如,身边人的工作都多少有些眉目,而我,只有一次次的毫无消息和依然不慌不忙的状态,又比如,洗面奶沐浴露神马的都该买了,牙刷早该换了,我却总是在要用的时候才想起来,还比如,冬天来了,秋衣秋裤棉袄什么的该洗洗晒晒了,我却还盯着秋天的尾巴出神地发着呆。那么多人羡慕我悠闲自在,逍遥小资的大学生活,的确,和很多人相比,也许是值得羡慕的。
又有些日子没有远游了,心里总是痒痒。一直想再回苏州看看金鸡湖的夜景,坐在湖边发发呆,还有一直说去但一直没去的周庄,以及上海的老房子。前几天又读淳子的作品,依然是关于那些上海女人的故事,便越是迫不及待想去看看,寻找那些红颜们的足迹。有胡蝶的妖艳美丽,有阮玲玉的才华横溢,也有张爱玲的惊世骇俗。多想行走在那些陈旧的巷子里,感受那一抹渐行渐远的历史。我仍说不清楚每个月从生活费中抠出百把块钱买书的意义何在,只知道,这似乎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拿到生活费总想着这个月买点什么书好呢。朋友笑话我说,我的爱好总是那么奢侈,整钱。没钱的日子里总要穷讲究,寻求所谓的小资生活。
母亲的身体终于好些了,这是近日里知道的最好的消息了,也让我拿起电话不再感到那么沉重和心酸,更多的也许只是想念。虽然生活依然清苦,可毕竟免受很多皮肉之痛。昨天大清早接到爸爸的电话,没什么事,瞎聊了几分钟,微微感受到老人家一点微妙的想念,让我开心了一整天,幸福感,很多时候很简单。晚上,某孩子说想我了,让我赶紧回家,她期待我放假总是多于期待她自己放假,在她的意识里,只要放假,我就可以回家了,于是她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买票。四五岁的孩子,也开始懂得思念。
三两本书,一个本子,一支笔,便能轻松而惬意地过完一整天。在这里,一切都是安静的。在省图书馆连着待了两三天,朋友曾经调侃,817路公交车是专为我开的,起点坐到终点,刚好学校到省图书馆。大清早坐车出门,找个靠窗的地方,看看书,抄抄写写,偶尔玩玩手机,天黑了,踏着月色一路欣赏着武汉夜景归来,摆脱一切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心的聒噪和喧嚣,逍遥,尽在于此。很多时候,裙子,淡妆,高跟鞋,其实与dating无关,我喜欢用心打扮一番,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非因为要去见谁。
蒋方舟来武汉了,这个好些年前就成为天才作家的85后,有幸在充满咖啡香的书店与之会面。并非为她的文字和才华所动,真正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她是如此年轻,却有着与她年龄极为不符的成熟和睿智。那声音,分明还是个不太成熟的女孩的声音,然而她的语言却完全遮盖了她外表上一切不成熟的表现。签售会快完了,我正要出去,路上碰到一个约摸四十五岁上下年纪的满身酒味的男的,问我签售会完了没,他还赶不赶得到,很着急的样子,手里正拿着那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我告诉他还没有,他好像松了一大口气,急匆匆地走了,后来我在书店逛了一圈,又碰到那男的,我问:“嘿,你赶上了吗?”“嗯”他答。“你是他老师还是什么人?”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或许是她老师。“不是,朋友。”回答很简单。也许过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吧,我猜想。她一定很感动吧!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