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人们脱口而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季节,一叶知秋是真的,炎热退去,丝丝凉意让人除了觉得舒适,还有一些伤感,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文士悲秋。我想用写文来自顾自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惶恐不安以及无法言表的孤独,又总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怕下笔就被无形贴上伤感忧郁悲观一系列标签,但命途多舛从来就是这个年纪的人生存的主题。好些时日不认真伏案敲键盘写自己所想了,琐事繁杂,难得泡一杯淡茶,披一件外套,塞上耳机,翘着二郎腿,并没有文思如泉涌,只是率性地码自己觉得舒服的字。
烈日下仍有衣衫褴褛的乞讨者,餐馆里的服务员大晚上仍忙得走路都是小跑,人才市场里永远都摩肩接踵,办公室永恒的话题仍是工资以及老板,交际圈的人们周末仍穿梭在各个行业与各种人胡说八道着,老板们深夜仍在酒桌上夸夸其谈,辛苦的庄稼人天黑了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拼着命,孩子们暑假仍在上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补习课......我想,也许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只是在不顾一切地生存吧!生存只是柴米油盐挣钱买房买车,而生活除了生存,更有脚下的路,远方的诗,身后的影子,天边的落日,杯中的美酒,夜晚的星星点点,未涉足的大好河山,以及看似虚无的文学、人生、理想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向往。
总想用思维去麻木生活,反倒被生活麻木了思维。越来越多的时候,强烈感受到一种愚钝,身体和思想在一条路上往相反的方向行走着,像做梦一样,我想转过身体去倒追思想已经回不去,我想背过思想去追赶身体却感到异常艰难。偶尔低头读诗抬头看天空都要被自己感动,不是别的,走心的事情越来越难做,这是一种怪现象,我们一边大肆放言要跟从自己的内心,一边又除了机械地生存着外极少去真正为自己的心投入,多半时候低头只是为了看手机,抬头只是为了看天气。看的字越来越多,读的文越来越少,坐的车越来越多,看的风景越来越少,说的话越来越多,想的东西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这是一种常被感知到又常被忽略的恶性循环。
时常怜悯周遭人水深火热的生活,也常泪眼婆娑,同情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孩子,为不能给亲人朋友更多帮助而自责,可怜那些为挣一点饭钱低声下气求人的人们。但仔细想来,谁不是赤脚行走在炽热的大街上只为觅得一点生存的资本?谁不是某条路上的独行侠、苦行僧?以前总被朋友们总结归纳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探出头来看看”,现在想想真是羡慕那时候的自己。当慢慢意识到自己也在水深火热中时竟已很难再认真自我沉醉了,这种相反的状态让人厌烦却又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摆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质疑这样一句经典:我曾经心情忧郁,因为我没有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一个人,他没有双脚。觉得这样的自我安慰有点阿Q,人们无法避免地常自动屏蔽别人的糟糕境遇,又情不自禁地放大自己遭遇的一切。其实也确实有点矛盾,伟人们一边告诉我们在为没有鞋子穿而忧郁时应看到那些没有健全双脚的人们,一边又在说真实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大半。去年爱上的音乐已经爱上整整一年,也是像现在这样不忙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然后单曲循环,越听越爱,越听越能清晰地说点什么感言之类,喜欢的音乐总是能清楚地记得最开始喜欢的理由和当时强烈的心理感受,所以很少有以前喜欢听后来不听的音乐,多半是越听越爱,越听越有感触。去年写的文字已经存在整整一年,有些只是只言片语,再看到,也仍能清楚地回想起当时的心境,很多刻骨铭心的感受,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一句平常的话、一个已经记不起面孔的人、一桌再平常不过的饭菜......但就是怎么也不会忘记,也不会经常提起。去年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也已经体会过整整一年,那时候工作的地方在长江边上,从此爱上落日,一发不可收拾,喜欢下班后追着落日踩着高跟鞋悠闲地走走停停,生怕错过每一个看点。也喜欢披星戴月地赶回家,只为欣赏桥上江边夜景以及多享受一个和母亲躺在一张床上长聊的夜晚,一首Enya的LongLongJourney单曲循环,道尽一切心事。去年坐过的咖啡馆已经离开整整一年,还记得去年这时节在老家第一次喝咖啡,一个人在某个街角,一杯咖啡,一个小本子,一本书,竟坐了整整一下午加一晚上,回时满脸泪痕。去年母亲给我置换的新床品已经存放整整一年,每次回家都不愿意睡自己的小屋,懒得收拾,更重要的是喜欢和母亲在她房间聊天。去年和小妹住过的逼仄小屋不知现在住着谁,去年救过我命的大侠不知现在过得怎么样,去年说要来看我的人不知现在在何方,去年爱看我文字的人不知现在是否还爱······所幸,去年喜欢的人现在还喜欢,去年喜欢我的人现在也还在身边。
喜欢的东西依然喜欢,厌烦的东西依然厌烦,未知的东西依然未知,过去的东西慢慢模糊,新鲜的东西慢慢平淡。有些内心的执拗比如安静地待在安静的地方,听安静的音乐,写安静的文字,仍不希望被任何人任何事物轻易改变,希望能一直对自己说“多庆幸我是我”,也希望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直相信,有些二十岁之前不相信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沉淀后慢慢变得相信。
炎热的夏天过完即是凉爽的秋天,人们已经再也没有人问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是而已。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