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杨慌慌张张的跑到杨吉祥面前,提心吊胆的问道:“二爸,咋啦?小石头呢?”
杨吉祥看到他们惊慌的样子解释说:“没啥事,刚才文旺他们在村里打电话过来,说是一会儿过来一块热闹热闹,让咱们稍等一会。”
正说着呢,刘隽也快步赶到了,她说:“给你们打电话谁都不接,德叔他们听见咱这里放的热闹,问是不是烤把子了,俺说你们刚开始,他们让咱打开大门这就过来。”
村里每年都在马路中间烤把子,好多大人孩子都躲到房根底下看热闹,稍不注意就会有人伤着,村周围放着不少的柴火垛更不安全,确实没有合适的地方,文旺每年对村里的人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出现火灾和伤人事件,今年一些烤把子的爱好者们聚集在马路上正准备开始呢,突然间听到村外噼里啪啦的响起密集的鞭炮声,随之就是震天雷和礼花弹的响声,人们商量干脆大家都凑到一起,在村外的空间地上集中起来,共同热闹一番。文旺他们给韩杨打电话时无人接听,就知道他们在鞭炮声中听不到电话铃声,所以就给杨吉祥打了电话。
然而王金德听到外面想起了鞭炮雷鸣的声音,急忙搬着鞭炮出来凑热闹,却听到声音是从村外面传来的,问孟桂珍说:“韩杨没跟你们说公司里要烤把子的事呀?听着声音好像不是一两个人在放鞭炮,是不是有人在那里烤把子了?”
孟桂珍也觉得好奇,白天没听说晚上有烤把子的事呀,看着礼花弹在天空中开花的方向确实是在公司的位置,她也是先给韩杨打电话无人接听,又给刘隽打的电话。
村里人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大楼前面停满了摩托车、电动车、面包车、农用三轮车。
孟桂珍拉来了慢慢一皮卡车人,看到草把子不太多,有不辞辛苦的回到家里拉来一些芝麻秸秆儿。
众人拾材火焰高,各种秸秆都有,象征着来年五谷丰登,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这些好热闹的人们凑到一起恨不得越热闹越好越高兴,建议要把村委会的大鼓拉过来撂个场子,文旺兴致勃勃的说:“大伙儿别着急,爷爷就在楼上了,他老人家从年轻就爱打鼓,等会咱们就回去把鼓拉来,今晚就好好地热闹一下。”
韩杨拉着父亲和杨吉祥、刘隽、小石头儿回到楼上跟爷爷一说,可把老人乐坏了,急忙穿上防寒服跟着来到楼下,见到大伙儿乐呵呵的打招呼。刘隽搬出来一张饭桌,摆上糖果香烟和茶水。
韩杨也被搞得措手不及,仓库的钥匙在吴琼那里,冷酷的钥匙有冯丽娟带着,这可咋办?他赶紧的叫上孟桂珍又返回她家小卖部,为大伙儿搬来了几箱桔子。又让文健和文军拉出去六十组礼花弹,并嘱咐他们清理好燃放场地,一定要注意安全。
文旺几个人拉着大鼓回来了,爷爷一下来的精气神儿,甩开膀子像年轻人一样,领着二十几个人把锣鼓家伙敲起来,声音节奏悦耳,公司里顿时有人闹起来了。
不远处火光冲天,鞭炮齐鸣,震天雷和礼花弹拉着长长的尾巴飞向天空,随着巨大的响声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想要把漆黑的夜空撕破,星空不再遥远,夜空不再黑暗,烟花闪烁的瞬间,大地亮如白昼,用宋丹丹小品里的话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也就差没有红旗招展了。
人越来越多,外面虽冷,小石头去不愿意进屋,韩杨只好解开自己的外衣,让小石头儿背靠着自己的前胸紧紧地裹住,看着熊熊燃烧的烈火和冲上天空的烟花,看到这个热闹场面,韩杨心里非常高兴。
有好多人也带来了鞭炮礼花,加上韩杨拉出来的,足足放了一个小时,春晚已经开演了,人们还不愿离去,文健领着一些年轻人找到刘隽打开活动室去唱歌跳舞,到了九点多才肯罢休。
爷爷今天真的卖力气了,从大伙儿离去之后,仍然余兴未尽,因为敲鼓敲得通身是汗,杨吉祥怕他感冒了,早早的让他回屋休息,看到韩杨抱着孩子进来高兴地说:“圈儿呀!看爷爷的身体咋样啊?俺觉得越敲身体越轻松,你文旺哥说是你让他们把鼓拉来的,是不?”
韩杨哄着老人说:“爷爷,只要你高兴咋乐呵都行,今天咱就是为了热闹,要不是您说烤把子热闹点,咱今天哪里有这么热闹啊!爷爷,您是不是早就算计到村里人会过来呀?你老人家太圣明了!”
老人笑呵呵的说:“算计啥呀?俺知道你早就安排好了,怕俺在这里过年寂寞,特意让俺高兴罢了,你爹跟你二爸他们才不想这些事儿呢!”
祖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恭维都得一家人都哈哈大笑。
刘隽从韩杨怀里接过孩子逗着老人说:“爷爷,你老这样说大爸和俺爹,他们不高兴了咋办呀?”
爷爷理直气壮的说:“他俩不高兴有啥呀?当初他俩还不愿意跟你们来这里住呢!反正俺愿意跟着孙子,你跟铁圈儿上哪里去俺都愿意跟着。”
奶奶笑着说:“你这老头子,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也不长出息了,跟着孩子们干啥呀,让他们啥都别做了天天守着你呀!”
韩杨笑着说:“奶奶,你跟我姥姥还有我爷爷都跟着我才高兴呢!不是还有我爹我娘和二爸二妈他们吗?咱一家人啥时候都不分开,不管在哪里都在一起过。”
杨吉祥和韩宝庆听了都很高兴,唐金霞和杨玉萍烧火溜饺子去了,韩杨逗着孩子跟爷爷奶奶姥姥说话,刘隽准备着碗筷。
饺子煮熟了,韩杨和刘隽帮着唐金霞和杨玉萍刚把热气腾腾的端到桌子上,刘隽抻了抻韩杨衣角并且使了个眼色,韩杨马上意识到她的用意,赶忙往后退了两步,刘隽跪在地板上依次给老人们每人磕头,韩杨照本宣科也是如此,刚要起身的时候,猛然想起刘隽要他磕头的事,他故意高声笑着说:“嫂子,我可等着你发红包了,里面装的是一顺百顺啊还是万事如意啊?”
刘隽赶紧拉着他笑着说:“好兄弟!免了,你的好心嫂子领了,一顺百顺万事如意都行。”
韩杨就坡下驴,站起来抱过小石头儿,按着事先排练的表演起来。
小家伙儿非常机灵,跪在地上一个一个的磕头,小嘴里还念念有词儿:“太爷爷好!过年好!身体好!年年都给石头儿发红包儿。太奶奶好!过年好!身体好!年年都给石头儿发红包儿。大爷爷好!过年好!身体好!年年都给石头儿发红包儿。……”
轮到给杨玉萍磕头的时候,杨玉萍怕饺子凉了,高兴的抱起他来深深地亲了一口说:“好宝贝!大奶奶不让你磕头了,等吃完饺子奶奶给你发红包。”
谁也没想到小石头儿冲着杨玉萍伸出小手突然高声说:“大奶奶,大人不让磕头就是不想给红包儿,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逗得大家都笑了。
唐金霞问道:“石头儿!谁跟你这样说的?”
小石头儿天真的回答说:“干爹!干爹告诉俺的。”
韩杨笑着说:“行啦!快吃饺子吧!爷爷奶奶都疼你,早就给你准备好大红包了,你看这么多呢!”说着从口袋了拿出一大摞红包来。
刘隽问道:“你这是多少红包呀?”
韩杨笑着说:“咱全家人每人一个,每个红包里面是一千,总共是九千,你知道这叫啥吗?添一千凑一万年年进九,趁十张加九十长命百岁。嫂子!你替孩子收着吧!咱爷爷说了,往后每年都有。是不是呀?爷爷!”
爷爷高兴的支支吾吾的说:“嗯、嗯,有、有,往后哪年都有。”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钱是韩杨故意这样说的,下午择韭菜的时候,韩杨就对老人们说过,今年只给小石头一人发红包,每人一份儿早就给准备好了。谁都没想到红包里面装这么多钱是真的。
韩杨从母亲手里接过小石头儿,在他的小脸蛋儿上亲了一口说:“小子毛儿!快谢谢太爷爷!”
孩子依偎在韩杨的怀里大声说:“谢谢太爷爷!太爷爷过年好!身体好!年年都给石头儿发红包儿。”又把大家都笑了。
“好啦,好啦,红包已经到手了,别没完没了的啦!快吃饺子长岁了。”韩杨笑着说道。
一家人两家姓,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刘隽心里比谁都高兴,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红包说:“儿子,快快的长,长大以后像你干爹一样有出息,挣老多老多的钱给爷爷奶奶和太爷太奶奶们发大红包!”
吃完饺子已经十一点钟了,刘隽主动的去洗刷碗筷,其他人细赏着春晚的节目,韩杨跟大家说出去各处转转。
从一阵阵急促的鞭炮声中就知道村里的人们开始吃饺子了,今晚肯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以往的惯例是吃完了饺子之后,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打打麻将斗斗小牌,一玩就是一个通宵达旦,初一早晨在成群结队的围着村里有老人的人家串门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