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转到食品方面,张明军笑着说道:“兄弟!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查过我们家家谱呀?我外祖家好几代人都是做食品生意的,不知道你想做哪类食品。”
韩杨高兴地说:“是这样的,根据咱将军营的生产特点,针对市场的需求,不瞒你说,我准备办一个食品加工厂,现在公司在外面建立了几个销售网点,所需货物很多,但是咱公司的产品的样数却远远达不到市场销售的需求,因为是本公司的专卖店,又不想卖别人的货物,所以,市场上啥产品走俏咱就做啥,原料方面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做食品生意应该是最容易赚钱的了,比如,咱有二百来亩地的冬枣树地,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太红太成熟了,销售商不愿意要,不熟的时候,糖分又达不到,摘下来的冬枣要剩下不少的卖不出去,还要储藏起来,时间长了要损失不少,假如能把新鲜的冬枣做成酥脆的干品拿到市场上销售,这一难题不就解决了吗,再比如说,咱将军营的土质最适于种些薯类产品和果树,市场上卖的薯片、薯条之类的产品,大部分都含有膨化剂和添加剂,咱要是做出纯天然的食品一定能够在市场上畅销。前些天我去灵寿县办事,恰巧遇到一宗交通事故,顺便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事后,他的家人找到了我,原来受伤的人是他们本地有名的酱菜王,手艺相当的不错,在他家吃饭时,无意之中还攀上了亲戚,他的酱制品手艺也是祖传的,能制作好多种产品,我还参观了他的作坊,现在他的家人们都不愿意他这么辛劳的做下去了,他怕这些手艺在他这辈上失传,仍然坚持要做下去。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试探过他,要是真能把他请过来的话,肯定能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对啦!王玥嫂子!你现在就去拿点酱菜上来,让张工品尝品尝,这可是酱菜王的独家妙法腌制的,自己种的东西咱自己吃着肯定放心。”
王玥下去后,迅速地端上了两盘酱菜,咸淡可口,咀嚼起来又脆又香。
张明军连连点头称赞,端起酒杯,操着一口流利的天津方言对大家说:“兄弟姐妹们!今天我这是第二次又来到咱将军营,跟大伙儿有缘坐在一起吃饭,心里非常的高兴,刚才刘隽妹妹给我把你们介绍的非常清楚,这回我也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名字大伙儿都知道叫张明军,天津人,不怕大伙儿笑话,因为外祖家是做食品买卖的,姥姥姥爷能用土方法做出几十种各种各样的糕点。我从小就爱去外祖家,是一个响当当的吃货。父辈年轻的时候,正好赶上文革时期,因为我们家成分高,我父亲说不上媳妇,我奶奶可着急了,跟我姨奶奶家要了个闺女,就是现在的我妈妈,我姨奶奶就成了我姥姥了,现在我爸和我妈时不时的还开玩笑说我是近亲结婚的“残杂余孽”呢!不过,值得万幸的是,我跟我妹妹哥俩都自我感觉良好,哈哈哈……。”
张明军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逗得大家又笑了起来。特别是孟桂珍高兴的站起来,走到张明军面前笑着说:“张工,今天在座的人都说上,恐怕没有比咱俩在一起呆的时间长的了吧!本来还真的想跟你同饮一杯,现在身不由己了,就以水代酒吧!”
冯丽娟见缝插针,故意逗着孟桂珍高声说:“张工,老孟第一次跟你喝酒就用水代替,可没有见到她的诚心呀!上午她还说跟你同吃同住好几个月了,在一起好几个月就这么点感情呀?”
孟桂珍扭过头对冯丽娟说:“丽娟,你个活冤家!你咋整俺就那么高兴啊!你真想让俺喝酒呀?有能耐拿酒瓶子来开…开…开,开玩笑呢!咯咯咯……”
文娟也帮着冯丽娟火上加油,拿起酒瓶子对孟桂珍说:“小婶子!你要是再敢说开…开…开,俺就真敢给你来个倒…倒…倒,你可别耍赖说喝…喝…喝不了。咯咯咯……。”
大家的笑声不断,欢乐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
刘金明在一旁笑过之后,端起酒杯想起哄似的对大家说:“张工是老孟的师傅,老孟时俺的师傅,俺仨都是师徒关系,俗话说好啊,要想学得会就得跟着师傅睡,俺到现在也没跟师傅睡过,所以学业不精,愧对师傅们了,今天俺就借花献佛,敬师傅们喝杯酒吧!”
孟桂珍平时就爱说爱逗,除了跟韩杨说话还让着个劲头,对其他人从不服输,今天端着水杯本来想周到周到,没想到一下子招来大伙儿的热烈猛攻,她笑着拿起苹果酒瓶子,倒了满满一杯说:“刘金明,你这个汉奸!冯丽娟和文娟给你啥便宜占了,你叛变到她俩那边去了,你也别把病虎当老猫看,来,张工,你是俺师傅,俺先敬你,你喝半杯俺全干了,咱俩喝完了俺还等着俺徒弟敬酒呢!”
文娟见她真喝,急忙上前去拦,可咋拦都没能拦下,她一仰脖子把整杯的果酒喝了下去。然后对刘金明说:“金明,看见俺是咋跟师傅喝酒的了吗?你可是俺带出来的亲徒弟,自个看着办吧!”
冯丽娟和文娟也看傻眼了,一再埋怨她说:“德婶子,咱们这不是开玩笑嘛!你咋说喝就喝呢!大伙坐在一块不就图个热闹嘛!”
孟桂珍满不在乎的说:“亲人们呀!放心吧!俺老孟是啥性格你们谁不知道呀!在公司里你们对俺的照顾,比俺在家里都好,其实俺哪有这么金贵呀!今天大伙都高兴,俺也任性一回。”
韩杨认真的说:“小婶子!开玩笑归开玩笑,可玩笑不能开大了呀!金明哥,快给你师傅们敬个酒吧!”
刘金明明白韩杨的意思,急忙站起来,点头哈腰的走到孟桂珍的身边想赔罪似的说:“师傅!俺这个汉奸徒弟给你敬个酒,俺先跟师父端起来,不过徒弟有个要求,师傅端一端,徒弟全喝干,你可千万别再喝啦!”
张明军紧跟着说:“孟姐,就按刘厂长说的办,我看出你的性格来了,要不是特殊情况,你一定也是海量。”
冯丽娟紧挨着孟桂珍,顺手把她手里的酒杯抢了过去说:“可惜了的果酒都让你糟蹋了,究竟是你想喝还是你肚子里的狗崽子想喝呀?你要是真的馋酒,整不好这狗崽子以准是个酒鬼。”
大家伙儿又是一阵的哄笑。
韩杨见刘金明自己喝了半口杯白酒回到座位上坐下,便对张明军说:“对啦!张工,你刚才讲到外祖家能用土方法制作几十种各式各样的糕点是吗?”
张明军回答说:“是呀!你刚才说过把想冬枣做成香甜酥脆可口的干品这活我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市面上所有的糕点,小时候我在外祖家都看见过。”
“像这么好的传统手艺只有二位老人家会吗?”韩杨急切的问道。
张明军笑着说:“那哪能呀!我大舅跟我老姨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大舅退休前还在糕点厂做过经理呢!老姨退休前也是糕点厂的技术员,要不说你今天问我算是问着了呢!如果你办食品厂要是真用得着他们的话,这个我一定帮你办到,咱就是想么法也能把他们忽悠来。”
韩杨举起酒杯高兴地说:“好!我先提前谢谢大哥!你对将军营也了解不少,咱农村人说话办事直来直去,就会实实在在的,你们秦总也喜欢咱这一点,所以对我这里的养鸡场倍加关心,等她老人家春节过来时,我跟他仔细的谈谈,看能不能再给一些技术力量上的支持,来!咱兄弟姐妹们今天开怀畅饮,干杯!”
张明军微笑着说:“韩总!你的意思我明白,你不说我也能看出来,我们秦总跟你们的关系那绝对非同一般,我去过好多养殖场,从利润待遇方面哪个鸡场都跟你无法相比,有时候秦总说起你来,就像讲传奇小说一样,对你那绝对是一百个信任。”
韩杨非常谦虚的说:“张工,此话过誉了,那都是秦总忽悠你们玩的,有啥传奇的呀!我韩杨要不是有他们这些巨人抬举着我,恐怕我现在还跟在座的亲人们喂猪呢!总而言之,我韩杨长这么大,这创业的路上遇到的好人太多了,像振海大哥这样的亲戚咱就不用说了,养猪场的齐大爷,六十岁的人了,一年四季任劳任怨的替我管理着猪场,从来没有出现过半点疏漏,当然还有在座的亲人们,啥事都不用我去操心,不管我在不在家,出去多久,他们都会把工作干得漂漂亮亮,张大哥,不瞒你说,我因为摊上官司半年多的时间没有回家,等我回来后,家里的工作仍然是井井有条,我韩杨有何德何能呀?要不是有这一大帮亲朋好友的真心帮助和支持,我有再大的能耐也早就黄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