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勤妹子看了几篇内容差不多的文章,都在分析未来什么行业会火。
很多人在分析行业么?这些做分析的人靠什么赚钱呢?
同时也有很多的人都在找行业,哪一行前景看好,容易赚钱呢?
老李说,别看那些吧,看多了就分不清自己适合哪一行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不是找行业,也不想着颠覆,他们就踏实的模仿行业第一名的就够了。
还真的别说,还真的有人赚到了,这不,群里就有一个人,真的是很多很多东西都不懂,可以说真的是属于电脑小白那种,哪怕只是问什么叫链接,他肯定说这个太深奥了。但是他却能真的赚到钱,而且还能赚得很舒服。
为什么呢?勤妹子有时就爱刨根问底。
应该说也没啥秘诀,就是愿意放下自己,然后从小事一点一点的做起。没本事就真的不必想着去创新,就是模仿别人就够了。好比有人还吐槽说腾讯不创新呢!腾讯不是很赚钱吗?
别想复杂了就行,想着赚钱就行,想着有结果就行,至少在生意很小很小的时候,不能老想着去创新。
那靠卖什么的呢?
群里这个朋友是卖舞台灯光调理的。因为他以前在酒吧里上班,专门调整那个舞台灯光的。现在没做了,直接自己录制教程教人家做舞台灯光的条理。其实,你要是懂得理发,你把他录制了,肯定也是可以卖得出去得。上次有个朋友得朋友,他家是开馒头店的,结果录制几个视频,教人家这么蒸馒头,不懂还可以打电话问,也卖得很好。因为世界很大,真得有人就想学蒸馒头,但是又是蒸不好,蒸不成的,有人指导,很快就成功了,哈哈嘿。
很古老的理论认为,转行要谨慎,不熟悉的生意不能做。时代不同了,行业算个啥?跨转一个行业就如同构架一个故事那么简单。微商们通过快乐讲故事的方式,自由分享经验,探讨资源整合,在不知不觉中开展跨界合作。
更有意思的是,勤妹子觉得即便讲故事也不再是故事本身,而是新的生意原型。
老李把勤妹子这种体验扩展开来,成了这个样子的表达,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制作图书、改编电影、改编游戏,成为商业符号和大众消费品。在开放循环的气氛中,故事是圆心,内容是根基。如何讲故事,如何卖故事是更多牛逼微商面对的主题。
老李读过一本书,名字叫《故事动物》,讲述了人与故事的关系。该书作者认为,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故事来生活。人是能讲故事、听故事的猴子。比如一个动漫,只是简单几何形状的动态,有人却能演绎出一个故事。人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这种演绎能力。传统观念认为,故事属于文化范畴,不属于科学、自然,故事来自文化,受到文化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文化,但它是人类自然组成的一部分。孩子用本能的方式讲故事,我们不用教,即使我们长大了,也离不开这样一个虚幻和想象的世界。
老李写这本微商故事,难道也源于这本书的启发么?
如何使故事获取关注?老李提出,人每天在想不同的小故事,这是一种本能,但要使其集中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要有说服力、让人感同身受。人的大脑机能会使人认同一些看上去假的东西。因为艺术有感染性,艺术的“病毒”可以传染到你身上。“人物+问题+危机困难+如何化解”,很多故事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走的,但一些好故事可能不走这条路。比如一个人一生中最惨的一天,会是一个好故事素材。但故事不管怎么写,最终要说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是说新的讲故事方式一出来,原来的叙事方式就不再受欢迎,现在人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故事,这其实是最大的变化。
在营销理论界,一些“跨界”的高论都似乎在演绎,行业越来越不算个啥。微信转发中就足以可以思考种种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