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8200000017

第17章 小精灵的大秘密

勤妹子午饭时间给表哥回了个信息,说蜂胶已收到。只有休息时间才可以碰手机,公司制度规定是手机不能带进工作区。

如今的快递真的很快、很方便,舅舅让表哥寄来的蜂胶,昨天寄的今天就到了,舅舅在山里,平常办点啥事都是让在镇上的表哥操办。

这一次的蜂胶是给一同事办的,这位同事的老爸因为长期喝酒应酬得了脂肪肝,吃蜂胶可以改善。

勤妹子看看新到的蜂胶,尽管对于她来说并不陌生,可还是觉得不好看,一坨一坨的像马粪似的。勤妹子第一次看到蜂场怎么采集蜂胶是上中学那会,那时很好奇蜜蜂鬼斧神工打造的全等六边形蜂巢,从这点而言蜜蜂是空间利用的高手。记得第一次吃到刚刚从蜂巢上割下的蜂蜡,甜到心坎却很清爽。第一次看到离合桶,蜂蜜被这家伙从蜂巢上被分离下来。冬天的蜜品种较少,椴木蜜,枇杷蜜,夏天的蜜可就多了,槐花蜜、龙眼蜜、乌桕蜜等等。

听舅舅说,他们养蜂是受政策保护的,不仅不需要支付占地费,连高速路的过路费也免。勤妹子问过舅舅为何有这种政策性支持时,憨厚的舅舅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蜂蜜荒废在山野里也是浪费了,所以要支持我们。”

这个回答好接地气,好久没听过那么朴实的答案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有效利用。表哥说的就略微显得有文化一些,他说这个政策的扶持,其实这种也是对农业的一种支持,首先养蜂业作为一种随着花期变化而全国各地四处游走的行业,蜜蜂传授花粉,蜂业发展有利于农业丰收。在中国这种油价只升不降的地方,交通费用无疑是养蜂业主要成本之一,省去了过路费,在市场价格稳定的时候蜂农的收入明显会增多。人都是短视且趋利的,收入增多很多人趋之若鹜,那从另一方面而言,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我们南方的蜂农每年都是三月份出去,差不多到了中秋节前后,蜜蜂都从北边退场回来,也就意味着这一年的采蜜结束了!回家了!

勤妹子算得上半个蜂二代吧,清楚的知道养蜂是忙碌的也是休闲的,采蜜期忙碌起来的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没事的时候,一天到晚吃了饭就是睡觉,要么就是去附近蜂友看看,聊聊天。有时候整个一个月呆在大山里面没事做!

很多朋友或许不明白养蜂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说到养蜂,也许很多朋友想到的只是简单的假蜜,在外面的时候,遇到陌生的朋友说自己家养蜜蜂,一般人家都是这样说的:

第一句话是,养蜂好啊,听说很赚钱一年几十万。第二句就是,你们会掺假吧,现在好难买到真蜂蜜!现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想像的是,蜂蜜里面肯定要掺点东西的,还有人说蜂蜜会加水

勤妹子知道蜂农是怎么在外面过野外生活的日子,知道他们为了追花,转场换地的艰辛,有时候在外面他们连喝水都不方便,他们在外面不是租房子住的,更不是能买到快餐的。

舅舅说,他养蜂四十年的体会,养蜂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技术活,同时也需要你在陌生地方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更需要你的劳动体力能跟的上!

这样算下来一个比较成熟的蜂农,两夫妻一年忙到头,连十万都保证不了的话,只能说明中国蜂蜜的收购价太低了,或者说中国人在蜂产品消费商还很低,他们那样所忙碌着,比不上很多进城打工的夫妻!

勤妹子听舅舅说,他们的冬天怎么过?舅舅他们在秋季取蜜时,就要为蜂群留足越冬粮,这粮食就是蜜蜂自己酿造的蜂蜜;冬季来临,蜂农要提前检查蜂群的越冬粮是否充足。如果越冬粮不够,蜂农可将白糖和水以2比1的比例,溶解成白糖液喂养蜂群。

装蜂粮的容器,一定要在上面附上草节、木花等物体,防止蜜蜂食用时掉进蜜液里淹死。越冬粮质量的好坏,也影响蜂群的存活,越冬粮质优,大部分能被消化,蜂群安静稳定,不春衰,春繁迅速;越冬粮质劣,蜂群食后容易形成大肚子病,轻者部分病死,重者全群灭亡。

蜂群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至8℃,过高或过低都要影响蜂群进入休眠状态。保温措施主要在入冬前和早春时节开展,入冬后,在海拔1200米以下,基本适合蜂群冬眠,不需要过多管理;要随时关注气温走向,当温度低于0℃和高于8℃,都要要采取控温措施。

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蜜蜂活动将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需要防热降温,适当增加通风口,让蜂箱内温度降低,设法让蜂群进入休眠。

在防寒方面,巢门不能正对北方,防止冷风灌入。高山地区在-2℃以下气温中,蜂群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既消耗大量粮食又使工蜂老化缩短寿命。夜晚把巢门关小或封住,填堵箱缝和风洞;必要情况下,采取升温措施防寒。蜂群数量过少,也不利于越冬,可采取蜂群合并和‘双王越冬‘的办法,增加蜂箱的热量。

舅舅说,在蜂群越冬过程中,尤其注意防燥、防潮、防光、防震、防病以及鼠害。蜜蜂具有趋光的特性,冬季蜂场要遮盖、避光,尽量减少蜜蜂空飞消耗体能,但是蜜蜂越冬离不开新鲜空气,要防止蜂尸、杂物堵塞巢门而闷死。雪天还要防止积雪将巢门封闭。

还有一点是让勤妹子听来感到很新鲜的,在蜂场内是严禁剧烈声响和燃放鞭炮的,蜜蜂喜欢环境安静,怕震动声响,尤其在越冬后期蜜蜂体质很弱,腹内积粪难以忍受,若受震动惊吓往往落脾冻僵死亡。

勤妹子自从卖蜂蜜之后,就开始养成一个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点点滴滴对小蜜蜂的认知和理解记录在空间日志里,分享给想自己一样喜爱蜂蜜和蜜蜂的朋友。

同类推荐
  • 勋鹿爱你不将就

    勋鹿爱你不将就

    喂!小子,你看看我啊!你不是说你喜欢我吗?这就是你喜欢我的态度吗?――by肖卢喂!你不要以为我很喜欢你你就可以对我大吼大叫,你不要忘了,我才是你的老公,我是攻。――by诗心
  • 一世霸宠:独宠一千零一夜

    一世霸宠:独宠一千零一夜

    小片段:老公,今天你儿子欺负我“”嗯,我明天就把他送到爸妈家去。”“总裁,夫人买了俩个百货公司说是您把夫人给气着了”“嗯,你去吧市中心的所有百货公司买下来,让她消消气总而言之这是一篇甜死人不偿命的甜文
  • 鱼儿需要阳光

    鱼儿需要阳光

    这是一本关于普通女孩的爱情际遇史,又或者是都市女孩能够相信爱情的故事,又或者是奋斗中的女孩的梦想。当自卑女遇上多情男,他们的爱情究竟是怎样展开的。
  • 超级系统之都市悍女
  • 重生还躺枪

    重生还躺枪

    林加可上辈子加这辈子永远都在被自己的朋友圈连累,所谓的躺着也中枪说的就是她。身为名门淑媛,虽然本来的目标是公主风淑女,不过既然生活都变成这样了,那不如直接——成为女王御姐踩死那群糟心的小妖精吧!
热门推荐
  • 总裁乖乖宠:恋爱十三年

    总裁乖乖宠:恋爱十三年

    “你想离婚?滚吧,回家再说。”他是无良总裁,霸道地占着得了绝症的她,既不亲也不抱,连让她暖床都不愿意。就干占着,不让步不退步。“切,稀罕你是吧?”本爱他如痴,却遭受打击,呵呵哒,老子又不是非要为你抛弃整片树林,结婚什么的滚天边去吧,老子照样撩男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更新慢,慎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花语当道

    花语当道

    天之始,降任与人。以其身驱自然之力,寒冰、火焰、雷电,看一片小小花瓣,搅动风云。
  • 河流深处

    河流深处

    清澈的河水隐藏了多少黑暗的秘密,呆萌特种兵大神和高智商女主的虐恋共同侦破一个有一个疑难案件,可最终能否突破他们心中的那层防线,是离别还是重放弃还是挣扎,我将与你共同见证。
  • 妖孽一生一双人

    妖孽一生一双人

    据说那御冥阁阁主最近迷上了一个小丫头。传说小丫头冷漠无情。传说小丫头残忍可怕。传说小丫头杀人如麻。……阁主大人:“你们说谎!我的小丫头最可爱!”阁主大人:“你们乱说!我的小丫头最善良!”阁主大人:“啊呸呸呸,我的小丫头最讨喜!”众人:“……”阁主大人,你要不要这么幼稚?你家小媳妇看着你呢!阁主大人一脸平静,撒娇说道:“媳妇儿,他们说我骗人!”众人无辜脸……小丫头:“你没骗人哟,我们都是诚实的乖宝宝!”小丫头笑靥如花,看得阁主大人好一阵失神。
  • 痕烬

    痕烬

    也许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不断走向孤独的旅途,在亚仕图,对于力量的痴迷所唤醒的贪婪和欲望,使每个人学会了背叛,学会了生存。也许冷血就是这个世界里最残酷的法则,坚强的外表掩盖了多少柔弱的内心。他站在人生的最低点,仰望着这片充斥着杀戮与残暴的世界,未来的路像是黑暗中潜伏的梦魇,一步步蚕食着他倔强的内心,亲情,友情,爱情,任何的羁绊都是他不断前行的力量,也许最终有一天,他也能够踏足在这个世界的尽头
  • 旷世绝宠

    旷世绝宠

    本以为身负重责,却发现事有蹊跷,到底前方的路该如何行走?如风道:“你是我今生的志。”志者,上士下心,士为知己者死,心慕红颜而生!馨儿莞尔,这异世如何,且看我们携手同行。
  • 明月照海录

    明月照海录

    当他遇见了她,当她遇见了他,一根亲情的纽带将他们绑到一起,初遇时不言声的承诺伴随着他们一生彼此的付出,也许孤寂的人对亲情的认识更深刻
  • 晴天与安好

    晴天与安好

    晴天在孤儿院时认安好为弟弟,在晴天家人找到晴天时,晴天带着安好回家,在十年后,安好消失,那年安好十六岁,晴天十九岁。七年后安好回来,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哦!
  • 藏在屏幕里的懵懂岁月

    藏在屏幕里的懵懂岁月

    感谢世间所有的缘,让你们如此耀眼,即使深处黑暗也不曾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