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方卫强接着说道:“趁着又黑又乱,我俩一口气跑了出来,也不知郭剑石老汉奸死了没有,反正是闹了他一通,叫他想起来也怕。”
众人笑得肚疼,敏洪道:“你这两兄弟到底是鸡鸣狗盗之徒,连抗日都抗出特色。锦华,再说说你在清真寺庙那边的事。”
锦华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我领命去了东门,寻思如何才能搞出一个大动静,于是偷偷把手榴弹笼在棉袄袖子里,刚过了狮子汇,就见路上鬼子伪军荷枪实弹匆匆忙忙朝张家弄方向奔去,我怕有鬼子盘查,就近一转进了一条小弄堂,进去一看,却是不知不觉到了清真寺。
“原先我做灶匠时在不远处人家打过灶头,当时只听说我们嘉兴的清真寺原名叫真教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也算比较老的古迹了,在中国穆斯林中有点名声。
“走进大门,只见门对面立砖雕照壁,上刻有“天方咫尺”4字,转过照壁,门楼、大殿、讲堂、水房、清泉亭、古碑和清真女寺布局匀称,结构严谨,面积大概有3000多平方,尤其是讲经堂前立柱上的楹联“天经如皓日岂独照我”,“圣道如大路不禁人行”,真是气势非凡,讲经堂内悬有巨匾三幅,中间一块书写“普慈特慈”,两边则写“清真为本”和“真哉唯清”,笔法苍劲有力,据说乃是当代书法家王个簃、王遽常等人书写。
“我自小跟着叔父走街串巷见过不少大户人家,却从未仔细观赏过清真一派的建筑风格,今天也算长了见识,我进了第一道门厅,迎面就是四扇道貌岸然尖拱券状门,拱门大约近10米高,宽近4米,上面是葱头状的尖拱顶,拱门用的是辉绿石,图案华丽。进了大厅,却是一个穹窿顶,上有密肋八条,状似藻井,饰以龟纹,真是漂亮。”
说到此,立昆打断说:“快说说你是怎么干的吧,别说你那些打灶匠的门槛了。”
锦华略显尴尬地一笑说,“没办法,跟着叔父学了十来年手艺,平时见了奇特的建筑都想认真看一看,不说了,反正跟你们说了也不懂。”
锦华继续说道:“我一面观赏,一面寻思如何对敌,踱了几步,正在看一处门楣上草书“真教维清”的所在,忽听得身后一声:“萨拉姆。”我回头一看,只见暮色苍茫中一个头上缠裹着白长巾,身披褐色长袍的慈祥老者朝我施礼。
“我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说什么好,那位老者见了道,既然不是“穆斯达尼”(穆斯林)却如何到了这里?我怕老先生怪罪,急中生智道,我是来走亲戚的,正逢日本兵街上盘查,只得躲进来暂避一避。
“老先生听了,叹息一声道,既是躲兵祸,那么索性到里面来吧,说罢一指,我随老者走进讲堂北小院内的二层小楼,只见梁架上到处雕刻着各种花卉图案和不认识的阿拉伯文字,处处透出一股肃穆庄严的气息。
“老者告诉我,自己是这里的阿訇,下面就是穆斯林礼拜堂,寻常是不允许外人进来的,眼下兵荒马乱,救人行善也顾不得那么多规矩了。
“我只待了十来分钟,这时天色更暗,我想趁这个机会摸到塔弄鬼子宪兵司令部,跟阿訇打了招呼,出得门来,不远正是通济桥,我刚跨上桥,石径不曾迈得几步,忽然桥堍下有人叫我,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是个卖烤白薯的,暮色中面孔轮廓看得出原来是我们金鱼桥村出去阿三,这个阿三浪头蛮大,早先不知什么路道去了四川重庆,听说还当过几天袍哥,后来又到上海做水果生意,结识了当时贩苹果的杜月笙,十几年后杜月笙发迹成了青帮大佬,所以阿三逢人就吹嘘跟杜月笙杜老板有交情,我以为他一直在上海混世界,不想今天却在这里撞见,更不晓得他如何在这里卖起了烤白薯。
“当时阿三叫住我,我只得停了下来,打个招呼道,阿三哥如何在这里卖烤白薯?阿三摇头道,说不得难为情,现在做点生意饭都吃勿出。锦华现在弄点啥营生?
“我随口道,还不是老花头替人家打灶头。正想走开,忽然想起空着双手容易使人起疑,眼前拎一篮烤白薯正好,手臂弯着看不出来,于是向阿三要了一只破篮子,装了十来只烤白薯,嘴巴里说照顾阿三生意,阿三开心得不得了,给我装得满满当当,我走到暗处,把手榴弹塞在篮底,上面是一篮子冒着热气的烤白薯,大摇大摆地疾步走到塔弄西段同官里孩儿塔。
“说起这座孩儿塔,早先有只故事。”锦华越说越起劲,“同官里孩儿塔的地名塔名来历和含义很多,我打灶头东家进西家出听到过三种讲法,一种讲法是《水浒传》里北宋大太监童贯征方腊经过时所建,取其名字谐音,所以得名同官里;还有一种讲法是当时由官员们集资建塔,因此叫同官,至于孩儿塔,说的是因塔东北有孩儿桥故而得名孩儿塔。
“第三种说法就神乎其神了,传说从前有一小孩父母早亡,与奶奶(嘉兴人叫亲妈)相依为命,亲妈太宠爱小孩,不舍得动孙子一根指头,故而小孩从小缺乏管教,毫无教养。有一天正巧县官路过此家门口,偶尔听见屋里小孩爆粗口辱骂亲妈,骂得粗弊难听,县官是个孔夫子的忠实信徒,讲究非礼勿听非礼莫看,既然当了父母官,训化民风也是一大责任,于是便停轿询问,知晓事情原委后批评说这小孩太不明事理,亲妈却百般袒护其孙,说我孙子还小,不懂事,县太爷日理万机,何必拿这区区小事跟我们升斗小民过不去。这个糊涂老亲妈不巧碰上个书呆子县官,眼见得老太婆胡搅蛮缠,书呆子县官动了怒,你说小孩没教养是小事,他却认定事关风化一定要从小事抓起。
“于是县官命衙役拿了一钵头盐,一钵头糖放在小孩面前,县官说如果小孩不辨盐糖那说明确实是个傻子,还可脱罪。谁知那小孩想都没想就取糖吃,嘴里还大骂县官。
“县官大怒道,既然啥都不懂却为啥吃糖不吃盐?小小年纪就这样专横,以后长大肯定是个刁徒,一怒之下便喝令将小孩痛打一顿。谁知这小孩确实顽劣,被打之后竟然跳河自尽了。亲妈呼天抢地自不必说,就是县官也是事出无心,有点后悔,心疼至极,特意买只铜棺材安葬小孩,略表自己的忏悔之情。
“却说有一天正下着小雨,亲妈仿佛依稀听得门外有孙子的脚步声,开门一看,雨里有个小孩穿件红肚兜跑来跑去,仔细一看是他孙子,亲妈刚想叫唤却又不见了。以后街坊邻里口口相传,说是那小孩冤魂化为妖魅,一到下雨天戴着红肚兜出没在附近,铜官里成了阴森鬼魅之地。
“后来日子久了县官和乡邻们商量提出解决之法,无非是建塔镇压,一则祭奠冤魂,一则镇压妖魅,这塔建成后便称铜官塔,也叫孩儿塔。
“到了塔弄同官里,鬼子宪兵司令部那两座青砖大洋房赫然阴森,门口有两个鬼子哨兵,我只作路过,一丝儿没有停留,转了一圈到了后面,掏出手榴弹一拉弦就隔墙扔了进去。”
锦华讲得高兴,敏洪道:“各位兄弟,虽说此次比较顺利,搅扰了鬼子一番,但以后还是得多加小心。”
众人兴奋不已,毫无睡意,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