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景波点着头,待萧寂说完长篇大论之后,说:“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你不敢把自己的爱情变成现实,对么?”
萧寂听了他的质问,竟然有些发怔,喃喃说:“你几时有了这么敏锐的洞察力了?”
华景波有些惆怅地向窗外望去,说:“你讲了这么多话,却没有给我任何有价值的现实办法。”
萧寂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说:“你的苦恼,就是我更加确认爱情绝不可奢谈的有力论据,也是我必须远离浪漫爱情的前车之鉴。你不与我共同进退,盲目地向爱情发起了轻率的进攻,这就是对你的惩罚。天若有情天亦老,华老三,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秋天了。”
如今识遍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华景波彻彻底底意识到青春时节不仅有欢乐,也有那绵密如秋风的愁。
秋风庭院,庭院深深。
华景波在自家的庭院里接待了那个女孩。他们很默契地不去注视对方,都以秋水一般的眼神看着那株已经尽染风霜的老树。
一片叶子飘落,又一片叶子飘落。
华景波的心里陡然想起了校园里的操场,想起了那个替他寻找丢掉的心的女孩。
在一个女孩面前想着另一个女孩,是很不礼貌的。但是很想把绅士的角色演好的华景波在这个秋天委实是不知何去何从。
这个在他面前的女孩说话了:“毕业后,我一定回来。你回来么?”
华景波的心底泛起微澜,他想毕业后回来,不过他还想毕业后和那个他正在想着的女孩一起回来。
每到深秋的时候,人们都通常容易想到故乡,想到自家庭院里的炊烟和井水。多愁善感的华景芳对此深有体会。
萧寂踏着落叶走向教学楼,形影相吊的他,与这个深秋岑寂悠远的况味甚是相合。
在教学楼下,他遇到了同样形影相吊的华景芳,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出于同为天涯沦落,萧寂很友善地和华景芳到过了招呼,之后,就注意到了华景芳手中拿着的那本书。
那是当时很普及的梁晓声的《年轮》,萧寂决定和华景芳谈成一笔交易,说:“几时你读过了这本书,借给我看看。”
华景芳欣然同意了,不过提出了一个条件。
她的条件是萧寂把他最近所写的的自传体的东西借给她看看。
萧寂心底一惊,奇怪她怎么会知道自己最近又在闲来无事中鼓捣出来的自传体的东西。随即,他就联想到了自己之前不胫而走的那一个自传体的东西。
他可以隐约地猜出,华景芳也许看过了自己之前的自传体的东西,否则她不会有兴趣再看最近的。
虽然做出了这么多推理,萧寂还是没有把华景芳与华景波窃走自己的书联系起来,更没有对华氏姐弟之间深层次的关系进行联想。
这是他以后追悔不已的事情。
萧寂也慨然应允了,因为他实实在在禁受不住华景芳手中那本《年轮》的诱惑,他是个读书人,一直都是,书对他的吸引力有时候会大于爱情。
嗜书如命却视爱情如草芥的萧寂也许过于相信了一句很古老的话----书中自有颜如玉。
因为同是喜欢读书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萧寂和华景芳就熟络起来。
一次,萧寂在课间的时候突发感想,说:“秋来月明,古人说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在这样的时节,分外让人想家。在这样的时节,如果带了一捧家乡的土,该有多么温暖的诗意。”
华景芳听到他的感慨,深有同感,说:“是呵,何时回家,一定要带回一捧故乡的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