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秀满的问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这就是NC投资(韩国)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林宇浩的公司。
一年前SM的股东因为经济危机卖了自己手里的股份,李秀满也是非常的可惜,可惜那时候他自己手里没钱,所以最后只能“忍痛割爱”,同意NC投资(韩国)的收购请求,虽然事实上是NC投资(韩国)“忍痛”被他割了几十万美元的“爱”。
而且在签署收购合同的同时,李秀满还要求对方保证以后不得干预自己对公司的运营,本来他是希望这样可以打消对方收购的想法,结果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同意了,只是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请自己教导他们旗下一名艺人,但是到现在还没找过自己。
所有的这些在当时的李秀满看来简直是有些诡异,这是家什么投资公司呀?哪有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的资本家内?李秀满本人就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打拼过,所以很清楚这些资本家的嘴脸和手法:
慢慢的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直到最后控股公司,然后再视情况是自己经营或是高价专卖给别人,这才是一家称职的风险投资公司应该的做派呀。
但是这家NC投资(韩国)公司完全不是这样干的呀!
在合同签署后,NC投资(韩国)就真的没再关注过自己,除了定期的派出财务人员查账外,就是在例行的董事会上,也经常是安静的听取报告,从没对自己的经营提出过任何的质疑和建议。
尼玛这太不科学了!
原本这应该是李秀满最满意的合作形式,但是NC投资(韩国)的这种行为还真是让他纠结困惑的很长时间。直到后来,慢慢的从电视台的朋友那里知道了NC投资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和MBC即将建立合作的消息,李秀满才稍微的放下心来,
“对吗!这才是贪婪的大投资公司应该做的事吗!”
不过在他庆幸的同时,内心也有一点小小的失落,如果NC投资与MBC合作属正常的话,那之前入股SM娱乐然后又不管不问的行为,就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太弱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罢了。
不过这些小小的失落打扰不了李秀满发现自己找了一个最完美的合伙人的喜悦,让公司上市的想法此时已经是不可抑制的在他的心中滋生起来。
但是毕竟不知道对方在了解自己的想法后,是不是还会出现什么变故,所以李秀满也是非常谨慎的,在心里将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想了又想,应对方案也反复的研究了很多遍,最后实在是发现找不出什么毛病来了,这才有了之前刘秀满约朴弘基吃饭的事情。
李秀满心里的真实想法林宇浩是没法知道的,他这个时候正呆在朴宏基的办公室,忙着了解关于韩国高斯达克市场的一些情况呢。
这个韩国的高斯达克市场无论名称和功能其实和美国的纳斯达克非常的相像,于1996年7月1日开市交易,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中小型风险企业的发展,为这些企业创造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
尤其是1997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新政府进行了强有力的企业结构调整,并针对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把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大、经营灵活、回报率高而风险也大的中小型风险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谋求把中小型风险企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此时的高斯达克市场作为韩国唯一的为高技术企业服务的市场,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综合指数在近一年不断上扬,交易额迅速飙升,接连创出新高。
指数飙高是韩国众多小型企业希望借高斯达克市场实现财富的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那入市门槛低就是这些企业疯狂申请加入高斯达克市场的根本原因。
就比如说像SM娱乐这样的娱乐公司,在高斯达克的企业类别里可以被归为一般性企业,而一般性企业最低的上市门槛条件仅仅是要求建立企业为3年,股东交付的资本金为5亿韩元,股票分散率为20%,有经常收益,无资本蚕食情况,负债比例不超过同行业的1.5倍且监察委员会监事没有意见即可。
李秀满的SM娱乐现在注册员工只有几个艺人和经纪人,其它的什么化妆师、服装师什么的都是雇佣的,不算正式员工,而且这几年公司的账面流水都表现不错,完全满足这最低门槛的要求。
而对于一些从事高科技研发的风险公司,高斯达克的的入市标准仅仅是要求其股票分散比例达到20%,监察委员会监事认为适合上市,即可登记上市。
“我去,这入市条件定的也太简单了吧!”
林宇浩看完这些后有点不敢相信的想到。
即使以林宇浩现在的水平,他也有信心在这样的股票市场里大捞一把,就简单的举个例子,以NC投资(韩国)为风险投资商,随便找几个人,在美国或欧洲买点韩国还没有的专利技术,在韩国成立一家皮包公司。
经营一年后,公司的账目肯定是可以做到盈利的。皮包公司本来运营成本就低,而且做出的产品可以直接卖给NC投资(韩国)或是关联企业,然后这些产品返销到美国或欧洲,这样做不但能给市场制造产品高端畅销的假象,同时还可以获得韩国政府的出口税收优惠。
一年之后按规定可以申请上市了。在这期间,只要懂得宣传和公关,让市场觉得自己的产品在海外市场是如何的受欢迎和紧俏,韩国政府是如何如何大力扶持的,那么上市就成功了一半。
再有半年到一年的审核时间,公司就能正式上市,然后按照规定风险投资在半年内不能抛售。
OK,没问题,那我就再等半年。
就这样,最快两年的时间,林宇浩就能将手里的这件皮包公司变成一个韩国高斯达克市场上的香饽饽,再往后的话就是看情况找下家接盘了或是直接将公司打包出售,按照高斯达克目前的发展势头和热度,林宇浩觉得轻轻松松赚几十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而且在他将这个想法给朴宏基说了后,想看看是否可行,而朴宏基的回答是如果由专人来操作的话,两年至少能有百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