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求助,
赵兮日夜兼程赶回赵国,路上已经顾不得头晕症状,怀里踹着卖掉货物的钱,心中踹踹不安。心想,是否父亲已经处刑了,还是侯府忙不过来。但愿老天保佑。一想起那个自称是侯府工资的人,心中已经是一万分的恨意。小小的人在这凄凉的夜,异国的夜越加孤单,无助。赵兮已经不敢想象父亲没了自己会如何难过,一家人会如何。
一夜都在赶路,将近午时才赶到邯郸城门,一路回家,一进门,赵兮哭着跪在孔氏面前,打叫:“母亲,快点去救父亲!”孔氏急了:“兮儿,你父亲怎么了,为何没跟你一起回来,你别一直哭,你起来说清楚”,赵兮起身把一路缘由,事情经过缓缓的说出。孔氏低沉的哭了几声,然后就思想起来:“看来你们是给别人当了替罪羊,你父亲,我是想办法去求人,你哥哥去了学堂,暂且先不要告诉他,只不过,侯府是官宦人家,再求也就是求命了。我只能求求了。”赵兮被母亲此时的平静在她当时以致整个人生深深留下了映像。
孔氏回房间坐到书桌前,思索半日,书写了一封信,“不孝女孔氏敬上,父亲大人可安好,多日未曾问及家中,一则家中遭遇难事,不敢造次,二则原想过几日带两个子女回家中已问候两个长辈,女儿实难处理上诉难事,夫君因入燕侯府进供货物,不想中人圈套,背上了害死燕侯爷的罪过,已被扣押,一家人已经六神无主,望父亲大人想法解决一二,女儿不甚感激,事情紧急,望速决。”孔氏把信塞到一个木盒中,出门给了门口一个家仆。这个家仆是是孔氏带来的,家仆常年帮着孔氏送信,自然是知其信的重要性,仅仅骑马一夜,便将信送入孔府中。
到了楚国孔府,孔府已经是白日忙乱时辰,可孔父好像得知今日有事,守在门口果然,家仆送信过来,便下马去了下人房中休息,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孔父取下信,看完心中已经沉下半边。。。这孔府原是孔子一族的书香之家,整个孔府也是一直低调做人做事,在楚国孔家是隐形的大族,只因为是孔子的后人。鲁国被楚国灭了之后,大部分的大族随之迁到楚国,孔家就是其中一个。很少人知道孔家的来历,在楚国乃至各书香世家,孔家说话也算是有点分量,只能书信去燕国侯府。只怕还能挽回一点余地。
这边赵家,孔家为赵父忙的上下心慌。而那白衣少年却也在府中对蒙面家仆集子说到:“我让你打听的事可有眉目?”“公子,燕侯去世之后,那商人也被抓了,然后说是要给侯爷赔命。”少年听罢一丝愧疚感“人是我们杀得,不能让无关之人承担。那你想个办法移花接木,把人给我救出来。”家仆只能应声。“在下知道,必定办成这事。”第二日,孔父书信再由家仆送至赵家,书道:“家中已知,必想法决断,勿让家中太过悲伤。”寥寥数字,却已让孔氏吃下了定心丸,孔氏知父亲必然会想法,凭孔家地位,纵然是不能无罪放出,起码能保住性命。
家仆集子连夜偷进至府中,趁着夜色,将一个人化妆成赵国商人也就是赵父的模样,混进收押犯人的地方。集子进门并无二话,只说到“我家公子说了,救你性命,无需多问,快跟我走。”说罢,把打晕的假犯人推过去,“敢问你是何人,为何救我,赵某被人陷害实在无法只求保住性命。”未等赵父说完,集子已把其拉出门外,之见牢房外并无看守之人,不用想,必是集子引开去了,还有几个人倒在墙角处。趁着燕侯府办丧事的管理疏忽,集子把赵父送出城外,“无需多做无用功,快些回到你原来的地方,今后不要踏足燕国了,免得引火****。”
说罢,集子驾着一匹快马奔西而去。赵父原想问其来历,如今看来只得保命要紧,自己雇了一辆马车回家而去。此时的孔府还未想起一个绝佳的理由去燕侯府求情,因两日后就要应邀去参加燕侯的葬礼,只能到时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