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可怕的地震,全国许多个省份都有震感,特别是家乡四川受灾最严重。临时接受救灾任务后还没有来得及给家里打电话,我不清楚家人的情况,很担心。第一次来到救灾前线,这里的受灾严重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到处是残垣断壁,山路也总是不通,前面的工兵开了路,我们才能继续前进,走走停停的。我对家里人的思念更加强烈了。这里离家乡广元不到100公里,两个小时就能到家,可是我的战场在这里。救灾时,一个老乡对我说:“小伙子,我很佩服你,这里离你的家乡不到100公里,你却能来到我们这儿。”他不知道,我早已经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乡了啊!
5月18日;列兵;史永果
早上七点钟我们就出发了。透过车窗看外面的世界,高低起伏的山脉,绿意盎然的树木,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唯有不时看见的倒塌的房子,让我们心里一阵一阵地悸动。下车之后,我们就沿着小路开始步行,随后又是一整天的辛苦。记得当兵的时候,父亲告诉我,到了部队要好好干,锻炼自己。《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说过,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自己现在这样应该算是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吧!
5月18日;副指导员;张旭昌
今天有件事很让我感动。碧口镇年逾七旬的老人王凤珍,家里4间房子全部倒塌,儿女均在外地打工,因通讯中断一时联系不上,见解放军前来救援,她没有让我们搬粮食,而是请求我们把装有现金和首饰的小布袋从废墟里挖出来。九班长王养玉听了老人的话,二话没说,第一个进到危房中,班里其他四名战士积极协助,大家一起用双手在瓦砾中刨找,整整往下刨了一米多深才将老人的小布袋找到。当老人接过战士递上的钱物,看到有的战士手蹭掉了皮、磨出了血,她热泪盈眶,连声说:“兵娃娃们,太谢谢你们了……”二班长说:“看见您,就好像看见我远方的父母一样,怎么能不帮忙呢!”
5月18日;列兵;柯承业
今天已经是参加救灾的第四天了。昨天夜里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余震,好在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上午我们不像前几天那样从危房中抢运物资,而是从倒塌的房屋废墟中抢救物资,工程量明显比以前大了很多。有时进展很慢也很辛苦。为了在废墟下找到一位老乡的户口本,我两手都磨出了血。下午,我们打扫碧口镇道路两旁的垃圾。镇上有很多老乡,对我们都很热情,送来了矿泉水和饮料。但是我们有纪律,不该拿的我们一点都不会拿。
5月18日;星期日;晴;战士;薛建雄
昨天劳动了一天,今天有点腰酸背痛。一早,我们又去了塌方现场。昨夜下了一场雨,昨天下午清理过的地方又被塌方堵住了,我有点泄气。因为山上的情况不明,于是部队老远就停下了,营长、教导员先上去看,说有一大块土石悬在半山腰,不先搞掉在下面作业太危险。一会老乡扛着几根长木棍子和好多绳子上来了,二连的两个班长,经过一番讨论后,因为我瘦、灵活、有劲,这差事被我抢着了。连长给我腰上缠了三根绳子,教导员又检查了几遍,后面十几个人把我拉着,慢慢地下到半山腰。风很大,又踩不着东西,使不上力,我的身体左右摇晃起来。费尽周折,我终于踩到了那块悬石上,蹬一蹬,有点晃动,但死活蹬不倒。上面的撬杠递下来了,我费了好大劲,还是不行。我的腿有些软了,喉咙被土呛得连气都喘不上来。又从上面递了两根橇杠下来,互为支点,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地蹬,一下,两下,三下……“轰”的一声,悬石终于塌了,并造成周边连续塌方,尘土弥漫了整个山谷。我被及时拉了上来,大家都松了口气,他们比我还紧张。我的后背都湿透了,是因为劳累也因为紧张。
说实话,当时我也怕。
5月19日;星期天;晴;士官;刘汝超
今天好辛苦啊!足足走了三四十公里山路,真的难以承受。乡亲们都生活在困难中。一位老大爷,子女都在外打工。一个人从地震中逃出来,身无分文,东吃一顿,西凑一顿,大爷消瘦的脸颊和黑黑的眼眶让我格外难受。我当时就把自己仅有的70多块钱硬塞到了老乡手里,却忘记了自己连给家里打电话的钱都没有了。晚上回到连队已经八点多了,帐篷里竟然有了无线电话,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5月19日;上等兵;刘备
今天是最近几天最辛苦的一天。我们帮助老乡搬了几千斤粮食,还打扫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卫生。晚上八点回到营区的时候,全身又酸又痛。于是我们就跟连长建议洗澡。八点半的时候,我们就整队出发了。大家拿着洗漱用品,喊着口号,高高兴兴地到河里洗澡。河水很清凉,我们在里面打水仗,我还给大家表演了几个漂亮的仰泳动作。大家都说我的动作很帅呢!
5月19日;某士兵
今天早上起床,我们在集合的地方集体默哀了三分钟。听连长说,后面三天被定为国难日了。为了能够让灾区的人民好过一点,再辛苦一点也值得。中午,我们每人吃了一包方便面,虽然没吃饱,但是心里却很充实。这可能是我长这么大干的最有意义的事了。晚上回营房的时候,我们给老乡集体唱了一曲《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老乡们听着听着都流下了眼泪。我也险些就哭了。
5月20日;星期五;晴;列兵;曹晟
抗震救灾这段日子,使我受益匪浅。什么叫做无私奉献?什么叫做大爱胸怀?什么叫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灾难无情人有情,是啊,作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我感到无比光荣。时间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消融不了我们团结向上的心灵,灾难冲垮了人墙,但只会让我们越挫越勇,更加一往无前。在挨家挨户的救援中每个人都在唱响一首壮丽的凯歌,战友们高唱着真诚,谱写着感动,用无私的情怀串起感动的浪潮。一根木桩两个人抬,一个馒头两个人吃,一口清水两个人喝。在哈工大的课堂上,我们感受不到这种情怀。
一样的情怀一样的爱!
5月22日;星期四;晴;某士兵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修理营官兵,奉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于5月20日从玉皇乡抵达磨坝藏族乡实施救灾任务。十几天来,在与灾区人民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我们耳闻目睹了该乡党委书记符兆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等不靠、不屈不挠、齐心协力、奋勇自救的鲜活一幕。在大灾面前,他和广大干部表现出了超凡的镇定、沉着、快捷和灵活,第一时间把惊慌失措的群众疏散到了安全地带,第一时间组建了各村的抢险救灾队,第一时间组织乡干部分头赶赴各村了解灾情,自救互救行动在余震中有力、有序、有效地迅速展开。在关键时刻,乡党委起到了主心骨和顶梁柱的作用。这次地震,全乡老人、孩子和学生无一伤亡。
我们来到磨坝乡的第二天深夜,乡党委书记符兆林才从最偏远的东岳山村风尘仆仆视察灾情回来。他连脸都来不及洗,就连夜召开了乡干部大会,汇总情况、分析灾情、布置任务、实施自救,会一直开到凌晨两点。这样的情景,我们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屡见不鲜。第二天,天刚一亮,他就主动来到部队的帐篷前,看望部队、介绍情况、嘘寒问暖,让我们颇感意外。“5·12”地震发生的瞬间,符书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磨坝乡中心小学。他不顾大地的颤抖,连上衣都来不及穿,第一个冲到学校里,大声喊着让师生们赶快离开教室。在他和老师们的镇定指挥下,全校472名师生一个不少地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带,而此时学校的教学楼还在不停地摇晃。
让符书记揪心的是,乡里唯一的通外公路被震后塌方完全封死了。这是一条连着群众生命的“生死路”,在震后伤亡不明的情况下,若有大量伤员运不下山,山下的救援队伍上不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而现在让他火烧眉毛的还不止这些,房屋倒塌,群众需要安置;水渠被堵,需要疏通;饮用水中断,管道需要抢修;电力中断,需要查明。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公路被堵,一堵百堵;通讯中断,灾情不明;群众慌乱,会忙中添乱;水渠被堵,会造成堰塞湖;饮用水中断,会造成疫情。危急时刻,是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种全面考验。而此刻,十万火急的一道道指令已从乡政府发出,乡干部下去了、抢险队组建了、群众疏散了、水渠疏通了,而此时,压在书记心头的仍是那条路。
路被堵了,群众着急,符书记更着急。灾情就是命令,在书记的号召下,群众的抗震自救决心和信心空前高涨,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觉悟和抗灾热情。短短两个小时,群众就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从刚开始的600多人一度增加到1200多人。那是何等壮观的作业场面。男人用锤砸、妇女用锹铲、孩子用手搬、老人烧开水,两头掘进,历时七天七夜,终于在19日下午疏通了这条12.5公里长的“生死路”。部队能上来了,救灾物资也源源不断地上来了,群众心里有底了,符书记心里也亮堂了。
最令我们难忘的,是符书记口袋里的小本本,那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的是全乡的受灾数据,一村一社、一家一户,详详细细。这些数据都是他亲临一线,一点一滴记下来的,全乡8个行政村,30个社,1293户群众,各家各户,家里什么情况,受灾到什么程度,他都能说上来。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的肩上有5226名群众啊,不容马虎,不容懈怠!”然而,最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在分发救灾物资的时候,群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支持、忍耐和大度,满院子都是从各村前来领取救灾物资的群众,却无一人高声喧哗,无一人无理取闹,无一人挑三拣四,各种救灾物资都是在第一时间快速、合理地分发并张榜公布,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正如潘家湾村支书曹长林所说:“符书记掌握的灾情比我们村干部知道的都细,他分发物资,我们打心眼里服气。”学校优先、卫生院优先、重灾户优先、“三孤”户优先、“三无”户优先、藏族群众优先,受灾重的多分点,受灾轻的少得点,让每家每户都沐浴到了党中央的关怀与温暖,而乡政府至今还在用彩条布搭建的四处漏风的简易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