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最后一刻,他们才恍然大悟,他们渴盼已久的冥冥未知不过是死亡罢了。有人一无所为,静心守望;有人则煞有介事地忙碌,他们没有那么悲哀。但实质上,他们的生命是一样的。
在思索的瞬间,我们才真实地活着,沉思是生命中唯一敏锐的瞬间。一切思想必是忧郁的,尘寰之中,人的命运只是悲剧,终于悲哀、痛苦和死亡。
然而,一位美国哲人曾说:“宁与柏拉图同悲,不与槽猪同乐。”
想想:如若混沌可能存在的话,我们那秩序井然的宇宙将溃陷于茫茫混沌之中,必将出现新的秩序,否则,混沌本身即是秩序。新秩序会优于旧秩序吗?何以如此?秩序摧毁后的发展、新秩序的诞生,必有无数机会浮现在先于一切时间的永恒里。
即便是毫无意义、永无止境的发展,我们亦应臻于完美。未臻于完美,是因为完美并不存在,不仅绝不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亦不存在于一切星球。假如某个星球已臻于完美,已至全知全能的境界,它就会竭力让茫茫的宇宙受益于它的完美。谁能阻止呢?什么能阻止呢?
什么是完美?
难道不是稳定、静止、永恒和死亡吗?渴望完美,或许是我们最可怜的精神弱点。
严格地说,人,能够想象一种空间的混沌,于是,我们亦应该想象时间的混沌。时间的混沌是怎样的呢?
我们永远不要裁决自然,责备自然,谴责自然。我们应该裁决自己,责备自己,谴责自己,因为自然赋予我们智慧和理智,赋予我们攻击她的武器。贬低自然,即是贬低我们自己。
我们的眼睛一旦凝望明星,我们便凝望着明生的光芒,虽然它已为亿万的光年所磨灭,但我们建立了交流和联系。我们只需阐释。
睡时方垂髫,醒来已黄发。我们在摇篮的旅途中,发现自己身在坟墓的边缘。
我们那么好奇,想知道生活在山侧那悦人的小镇里的人在做什么。你希望他们做什么呢?他们正等待死亡。等待也罢,不等待也罢,死亡总是如期降临。谁选择了那个时刻呢?毋庸置疑,是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世界,生存的斗争是一切生命的基本原则,死亡所萦绕的生命,在一切领域皆如此,只有矿物例外,矿物界的秘密仍不为人知。何以这样呢?这难道不像想象爱、善、乐的原则那样轻松吗?通过爱、善、乐的德行,生命才欢乐而安逸。这难道不是一个烦人的象征吗?世上发生的一切为何不发生在异域?世界为何该遭受这般奇特的诅咒?
我们在预兆中发现,未来常混淆于昔日。这岂不证明,未来、昔日本相邻吗?这岂不证明,未来、昔日、一衣带水,共存今日吗?
我们的一切都归功于亡人,他们不是死者,他们活在我们中间,或活在身体的细胞里,或活在灵魂的回忆里。我们不与他们往来,我们只与生者往来,他们曾经是、依然是,也将永远是那些生者。作为死者,他们已不再生存,他们从未给予我们生命的迹象。
有人曾问我,那微妙的胚芽和细胞永藏着对死者的回忆,这是什么意思。我说的是世代相传的神秘胚芽,深藏于男人和女人身上:染色体,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如让·罗斯唐所说:“遗传物质的特殊基因座。”远古的祖先将它们传给我们,活在我们身上,它们亦将永远活着,被我们传给最遥远的后代。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魂,但不再是无影无踪的灵魂,不再是假设的灵魂了。在显微镜下,不时会瞥见它们,它们的灵性比呼吸的奥秘要低吗?
它们贮存着先辈一切经历、一切禀赋、一切瑕疵、一切体魄和德行,这一切亦将永存于后辈的细胞里。它们代表着我们生命中一切活着的死者,也代表着一切即将诞生的孩子。它们是人类和民族的全部过去和全部未来,也将吸收我们的身边人留给我们个人的回忆,因为,我们置身茫茫的人海,亦是人类的后代。
在这些细胞的生命里,我们仅是一瞬,细胞的生命将如地球那么漫长,人类灭绝,它们才随之消失。它们珍藏着整个历史,甚至珍藏着史前和人类未来的全部历史。
让我们谨记,在这方面,人类如此,天地间一切生命亦是如此。
无人知之,天使亦不知。
人死之后,我们为何不再纪念他的华诞纪念仙逝的周年,即是纪念新生。
信奉灵魂的人与怀疑回忆的人,衣饰虽异,差异却远非我们所想的那么多。
生存即是浪掷我们所欠死亡的光阴,永恒的死亡却不浪掷光阴。
让我们承认灵魂的存在,不因幻象的必要,而因我们要合情合理地告诉自己,不管你以为灵魂多么伟大、多么完美,它永远不会像主宰宇宙的灵魂那么伟大、那么完美、那么全知、那么强劲,否则,宇宙就不复存在了,或者说,从来就不曾存在。
一切与虚无,不存在任何比较。我们所谓的虚无即是存在,我们说不存在,即是创造了存在。虚无是难以想象的。勉强而思虚无,我们就将虚无化为存在,否则,我们的思想就没有价值。我们只能否定其存在,以肯定存在。
一切都是运动。要紧的不是运动的结果,而是运动本身。两种相悖而中和的运动变成他物,遵循另一种方向。这一切的结局都必是漫无止境的混乱吗?为什么呢?这混乱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的秩序。一无所失,一无所获,因为一切都发生在无限所包围的容器里。万物不能逃离没有出口的地方,万物亦不能深入没有入口的地方。
我们难以领悟一无所失,我们以为,万物皆在外部,万物皆发生在我们身外。而宇宙中,万物皆在内部,万物必发生在宇宙之中。
万物皆无终极,唯一可以想象的终极就是静止,或抵达虚无,一不毁灭自己便不能存在的虚无。
我们告慰死者:“我们将会重逢。”这极可能。芸芸的组合在漫漫的岁月里,重新组合成今日的情形。这一切芸芸的组合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们称为死亡的长眠中,它们倏忽即逝。因此,告慰死者:“聚首再相逢!”并非愚行,对于亡人,时间已不复存在。
我们若不在身外相逢,我们亦在灵魂里重逢,他们避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必与他们相逢。
悠悠岁月流逝之后,我们与众多的亡灵重聚,这又有何之裨益呢?三四十年后,我们与友人相逢,却再也认不出他了。我们几乎无话可说。同我们从不交谈却偶尔照面的邻人相比,他更淡然、更陌生。
亡魂影响我们吗?亡魂在我们的灵魂里吗?当然,因为亡魂的生命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只能是亡魂。然而,我们深知,只有我们的先辈活在我们的灵魂里。异乡的亡魂、血缘不同的亡魂,只能以他们的回忆、他们的典范影响我们,那是我们所唤醒的回忆和典范。
当亡魂仍在我们的灵魂里,仍在那微妙的胚芽中时,我们的后辈便已继承了我们一切思想的回声、我们一切经历、一切痛苦的果实,在出世以前的黑暗中,他们即准备受益于这一切;而我们那无影无踪的先辈,则默默地沉浸在新的获取和征服的欢乐中,获取和征服我们那些永恒的生命。
我们深信,我们的后辈将会认识和理解我们所不认识、所不理解的许多事情。在我们的灵魂里,在我们生命那黑暗的深渊,他们早已认识,总有一天会在耀眼的白日里学习和认识的事情,那一天,他们将如约降生尘世。
我们常常拥有他们将要认识、将要理解的事物,这是极可能的,因为,我们即是未来的他们,即便他们仍是我们的祖先。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意识、我们的理智虽不知晓,我们却早已活在我们的本能中,活在我们那更真诚、更深沉的生命中,那是我们孩子的生命,亦是孩子的孩子的生命。我们分享他们的生命,正如我们依然分享我们父母的生命。我们来自过去,虽然我们仍在今日,但我们亦会步入未来。
只要我们活着,昨日和明日便会存在。当我们不复存在的时候,纵然我们仍是明日,我们亦将变为昨日。
我们熟知的亡魂和我们同宗的亡魂前来拜访我们,仿佛我们曾邀请他们参加午餐。人们亦可以想象相反的情景。这一次,演员是活在我们的灵魂里仍未诞生的人。我们未来的孩子、我们的子孙后代,正等待着未来降生人世的时刻,他们将敲响我们的大门,闯入我们的饭厅。我们生育了那些将要参加午宴的人们,他们早已是未来的他们了,想想我们的茫然、我们的惶惑,想想我们的恐惧吧!我们将变成什么样的工程师、化学家、发明家、冒险家、英雄、医生和罪犯呢?在消亡的人类中,我们将变成什么样的奴隶和悲惨的苦命人呢?在消亡的人类中,我们将变成什么样的遗物呢?我们会目睹巨人或侏儒吗?我们会目睹健壮的体魄或不治的堕落吗?什么是生物学和医学呢?我们希望什么,恐惧什么呢?
那千年之后将代表我们的人呢?我们是史前先父的孩子,当我们在他的穴居前走下汽车和飞机,邀请他参加野餐,他会怎么说呢?我们的进化日新月异,我们今日正置危难之秋,难道岁月流逝之后我们不比他更惊讶吗?
此时,我们需要亘古未见的先知天赋,三思之后,我们方知,从“先知”一词的可信意诉和词源意义来看,从未有过先知。让我们将此留给每一个人,留给他心中的寂静和秘密,让他自己想象他那未来的孩子,那是他应得的孩子,也是他的奖励和惩罚。
我们一旦死去,便融入了宇宙。
时间之零以前是什么,有人曾经疑惑吗?这就像询问非存在之前有何非存在,虚无之前有何虚无。虚无的地方,哪有存在?因为你所谓的虚无早已存在了。
什么也不能毁灭宇宙,宇宙的毁灭只能是新的建设。
我们只是那活着的死者,死亡的时刻,我们丧失了理智的意识。但另一种意识、我们的潜意识,将支撑我们的整个生命,引导我们的整个生命,表现我们肉体生命和理智生命那一切基本的行为、一切繁琐得惊人的行为。我们丧失了肉体,便会丧失这种意识吗?这不是永远存在的吗?这不会永远存在吗?这不是非瞬息、非个人回忆的真实意识,而只是对民族、对族爱的永恒回忆和一切回忆吗?
生存,即是遗忘死亡;死亡,即是遗忘生存。
死亡是永生,因为死亡是生命新的起点。
与友情相伴
在路上行走的我们,有时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虽然我们的亲人会时时给予我们安慰,但我们渴望友情的心灵,仍然会感到茫然。
我们在行进的路上时时抬起头来,在盛大的星空中寻找友情的星辰,期待着它的光芒照耀我们的心灵。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友情就像永不枯竭的泉水,我们的心灵在它的滋润下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却有些人宁愿孤独,是因为在没有友情和爱的人群中生活,那种苦闷正如一句古代拉丁谚语所说的:“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人们的面目淡如一张图案,人们的语言则不过是一片噪声,使得人们宁可逃避也不愿进入了。
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友情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其性格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医学告诉我们,“沙沙帕拉”可以理通肝气,磁铁粉可理通脾气,硫磺粉可以理通肺气,海狸胶可以治疗头昏。然而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可以舒通心灵之郁闷的。只有对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劝慰。总之,那沉重地压在你心头的一切,通过友情的肩头而被分担了。
正因为如此,甚至连许多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能没有友谊。以致许多人竟宁愿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追求它。本来君王是不能享受友谊的。因为友谊的基本条件是平等,而君王与臣民的地位却太悬殊了。于是许多君王便不得不把他所宠爱的人擢升为“宠臣”或“近侍”,以便能与他们亲近。
不要损伤自己的心。
确实,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会成为损伤自己心的人。实际上,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友谊对于人生,真像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如果以上所说已证明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因为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朋友能给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种平心静气的讨论都能把搅扰着你心头的一团乱麻,整理得井然有序。当人把一种设想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也就渐渐看到了它们可能招来的后果。有人曾对波斯王说:“思想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则是张开的绣毯。”所以有时与朋友做一小时的促膝交谈可以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聪明。
其实即使没有一个能对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也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而增长见识。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锐利。对一个人来说,与其把一种想法紧锁在心头,倒不如哪怕把它倾吐给一座雕像,也是多少有点益处的。
一个人自身所发生的理智之光,是往往受到感情、习惯、偏见的影响而不那么明亮的。俗话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恰好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一是关于事业的。
就前者而言,朋友的良言劝诫是一味最好的药。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往往由于在紧要关头听不到朋友的忠告,而做出后悔莫及的错事。人尽管也可以自己劝诫自己,但毕竟如圣雅各所说:“虽然照过镜子,可终究是忘了原形。”
就事业而言,有些人认为两双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比一双眼睛见到的更多,或者以为一个发怒的人未必没有一个沉默的人聪明,或者以为毛瑟枪不论托在自己肩上放,还是支在一个支架上放会打得一样准。总之,认为有没有别人的帮助结果都一样。但这些话其实是十分骄傲而愚蠢的说法。在听取意见的时候,有人喜欢一会儿问问这个人,一会儿又问问那个人。这当然比不问任何人好。但也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两种危险。一是这种零敲碎打来的意见可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因为最好的忠告只能来自诚实而公正的友人。另外这些不同源泉的意见还可能会互相矛盾,使你莫衷一是,不知所从。比如你有病求医,这位医生虽会治这种病却不了解你的身体情况,结果服了他的药这种病虽然好了,却又使你得了另一种新病。所以最可靠的忠告,也还是只能来自最了解你事业情况的友人。
友情是人最珍贵的财富,无论你走到哪儿,身处何方,都会有一段温馨的回忆伴随着你。
人生是有限的。有多少事情来不及做完就死去了。
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
人生是一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