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前任代理局长托马斯·J·皮卡德曾经说过:“现实中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身体语言各不相同,比如,男性的肢体语言要比女性的肢体语言丰富很多,而老人和儿童的肢体语言更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肢体语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而读懂这些身体语言背后的秘密,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人心,还能为实战总结更多的经验。”
正如托马斯·J·皮卡德局长所说的那样,FBI特工为以后能够高效地破获案件,日常工作中他们就经常会从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的人入手,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这些人身体语言背后的秘密。因为FBI特工相信,读懂身体语言的变化,是识别人心变化的不二法则。
一、FBI戳穿对手谎言惯用的招数
FBI特工在实战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与其掌握过硬的技能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一套分析对手身体语言的方法。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FBI特工就是通过自身掌握的这些方法有效地戳穿对手的谎言。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FBI特工在实战中惯用的戳穿对手谎言的招数,因为这些招数是他们制胜的关键因素。
招数一:不提及自身以及姓名。FBI行为分析组专家奥里森·怀特曾经说过:“人在撒谎时会自然地感觉到不舒服,这样的人也会本能地将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话中分离出去。比如,当询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如期赴约时,他们会抱怨说他们的汽车抛锚了,不得不将其修好。而说谎者会用‘车抛锚了’代替‘我的车抛锚了’。”
在奥里森·怀特看来,如果向别人提问时,对方总是反复地将“我”省略,就有被怀疑的理由了。也就是说,说谎话的人不会使用他们在谎言中所涉及人的姓名。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现了丑闻,在向全国的电视讲话中,他没有使用“莫妮卡”(也就是丑闻中的女主角),而是用“我根本和那个女人没有关系”这句话来掩饰自己的谎言。
招数二:重复性地问撒谎者同样一个问题。奥里森·怀特在研究中发现,当问一个人问题时,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回答会保持不变,因此一些说谎者就会想“看来我已经蒙混过关了”。而问话者需要注意的是,当问完第二次以后要停留一定的时间后再发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这期间要让说谎者的身体平静下来,即当说谎者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自己的身体放松变成正常状态时,趁他们不注意之时再次问他们相同的问题。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说谎者要么是恼羞成怒,要么就是倾向于坦白,因为他们没有处在说谎的状态中。奥里森·怀特认为,当从一个人口中说出:“之前我不是早就和你交代这些事情了吗?”然后表现得急躁不安,这样的人大多是在撒谎。
招数三:说谎时眼睛会向右上方看。奥里森·怀特在观察中发现,聪明狡猾的说谎者会专注地盯着说话者的眼睛,而且瞳孔不断膨胀。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说谎者是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的,因此聪明狡猾的人学会了反其道而行之,以避免被别人察觉,从而掩饰自身的说谎行为。事实上,当说谎者直视别人以表示“我没有问题”的时候,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他们的眼球会非常干燥,从而使眨眼频率增多,而也正是因为这个信息,才泄露了他们的谎言。
此外,奥里森·怀特还认为,当人的眼球转动时,表明他们的大脑也在高速运转着。对于大多数说谎的人来说,当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之时,眼球的运动方向通常是在右上方。因为这种动作是一种反射性动作,除非说谎者接受过严格的训练,否则很难装出来。
招数四:说谎者从不会健忘。很多时候,人们很少能够清楚地记住发生过的所有事情,而记住某一个时间段里的所有细节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问一个人从公司离开到回家吃饭期间都做了什么,这个人难免会出现记不清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反复纠正自己,努力将思绪理顺。因此会听到他们说:当我从公司离开后,驱车经过一个街区后才回到家——噢,不对,在离开公司前我给我妻子打了电话,让她在一家商店门口等我。
而奥里森·怀特则认为,当别人让说谎者陈述这些问题时,他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是因为说谎者在头脑里已经将一切的假设情况想好了,而且每个细节都不会出差错。
招数五:从说话声音和声调突变中揭穿说谎者。一般情况下,人在说话时其声音非常平稳,而如果出现突然升高音调的状况就需要警惕了,因为这说明对方很可能在说谎。通常,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掩饰自己脆弱的内心。
比如FBI特工在审问一名犯罪嫌疑人时,当问及一些对他而言的敏感信息时,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会一改以往平和的语气,而且突然抬高声调和说话的声音,这基本可以判定他们的内心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招数六:真笑和假笑能说明一切。奥里森·怀特在观察中发现,人真正的微笑应该是均匀的,在面部两边也是对称的,但微笑来得快,却消失得慢,因为它牵扯了从鼻子到嘴角处的皱纹,以及眼睛四周的笑纹。而经过伪装的笑容来得比较慢,而且在微笑时面部两边也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一侧做出不真实的表情时,另一侧就会做出积极的表情,以便进行伪装。更为明显的是,虚假的笑眼部的肌肉根本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此外,奥里森·怀特还认为,在“伪装的脸”上,一个人的某个表情闪现的时间非常短。通过研究,他发现,一个人维持某一个特定的表情(伪装的)仅仅有短短的几秒钟时间,比如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谈及莫尼卡·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明显地皱了一下,但在短短的几秒时间内却又恢复了平静。但这足以说明克林顿在撒谎。
招数七:说谎时鼻子会变大。或许一些人会问:“说谎和鼻子有什么关联呢?”在奥里森·怀特看来,人在说谎时由于面部会变红,随着体内的血液流到脸上的越来越多,鼻子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虽然鼻子出现的膨胀是肉眼看不到的,但说谎者会感觉鼻子不舒服,于是就会不经意地去触摸鼻子(这可以说是说谎的标志)。
招数八:说谎的人习惯触摸自己。奥里森·怀特发现,说谎的人大多习惯触摸自己,就好比是黑猩猩在受到压抑时梳妆打扮自己一样。奥里森·怀特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被测试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而且被测试者在得到指令前、撒谎前以及撒谎后不同时间段内的非语言行为会被记录下来,还会与其不撒谎时的行为做比较。实验表明,在被测试者接受指令后,回答会变得简短,并且还伴随有用手指触摸身体部位的动作。为此,奥里森·怀特强调:“人在说谎的时候,越极力想掩饰谎言,越是会因为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出自己说谎的信息。”
二、FBI从女人挽着男人胳膊的动作中读懂的弦外之音
FBI行为心理专家凯恩·米特曾经说过:“现实中,男人和女人不仅仅是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在身体语言方面也存在不同,而这从女人在大街上挽着男人胳膊这样的动作中就可以看出。”在米特看来,女人做出这样的行为举止背后是包含一定意义的。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总能看到一些女士面带微笑地挽着男人的胳膊,而且她们看上去非常陶醉,也非常开心。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女人在大街上挽着男人的胳膊是年轻人才会做的事情,但凯恩·米特通过观察发现,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并不只是年轻女人的“专利”,很多中年女人或者老年女人也会有这样的动作表现。而凯恩·米特在此前曾设想,也许是女人们的胳膊被冻凉了需要让男人暖和才会挽着他们的胳膊的,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推翻了此前这个幼稚可笑的想法,并找到了女人喜欢挽男人胳膊的原因。其实,这种原因与女人自身的心理需求有很大关系——促使女人在大街上挽着男人胳膊的行为最直接的因素是她们心里对男人产生的好感和渴望被保护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女人挽男人胳膊的动作就会非常自然;相反,如果女人对一个男人不感兴趣或者不喜欢他时,很难做出挽着男人的行为,而其心理上也不会对男人产生被保护的心理需求。
凯恩·米特从对行为心理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女人都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接触来向男人表达亲密和善意,但男人似乎不喜欢这样,他们更习惯于直来直往,很少会像女人那样喜欢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达亲密感。而儿童大多也喜欢依偎在家长面前,这是人类本能属性的一个缩影。随着人们年纪的增长,人逐步摆脱了不成熟的状态,动物最原始的习性也开始呈现出“下坡路”的状态,并隐藏起来。当一个女人不善于或者不好意思表达自身情感之时,她们往往就会用最原始的身体接触等方式向外释放出自己的情感,而接收情感的对象大多是男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人与儿童比男人更具动物特性。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子大多是注重感情的人,在考虑某一件事情之时大多也会凭其感觉,并且她们会相信感觉。或许正是因为女人的感觉往往会比男人更加敏锐,因此,女人才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作为替代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凯恩·米特博士甚至还开玩笑地和FBI特工说道:“当你们在与女朋友甜蜜约会时,要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不仅要学会用耳朵仔细聆听女友在说什么,还要用眼睛去看女友在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到女友心理的真实意图。”
凯恩·米特在研究中还发现,现实中的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警觉心理,也就是人的“安全范围”感觉。每一个人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向四处蔓延,形成一个圆形的“心理防御阵地”,而这个阵地是他们认为最安全的。但是当有人误闯入“心理防御阵地”后,这些人感觉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于是其心理就会发生预警,随即便会产生反抗。
凯恩·米特认为,越是两个不熟悉的人,心理距离就会越大,身体距离也会被拉大。但如果两个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这种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比如,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等,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能会缩小至零,而如此一来,也就容易产生肢体上的亲密关系。因此,如果你的女朋友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胳膊,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安全范围”,而你们之间也不存在心理上的距离。
现实中或许有些男人对女人的这种表达亲密关系的方式没有弄清楚,当女人的身体向他们靠拢过来时,他们误以为是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于是便心花怒放,可结果往往会令他们大失所望。其实女人之所以在大街上做出挽着男人胳膊的亲密动作,并不完全是为了想要肉体上的接触,更多的是来自于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
而FBI就能够从女人做出的身体动作中读懂隐藏在内的弦外之音,因为这是每一名FBI特工必须要掌握的身体分析术,更是其识人的宝典。
三、FBI从孩子多变的身体语言中发现的“秘密”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费尔德曼曾多次对FBI探员进行过培训。在他对FBI进行培训期间,他曾讲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自然界中的小兽在母兽离开巢穴之时,由于缺少了和母兽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会逐渐变得安静。在这种情况下,小兽本能地限制了自身的活动,从而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营养消耗都得以降低。其实,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保存体力,让自己活得更长一些,因为它们不知道母兽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巢穴。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小兽由于母兽不在身边,发育往往会相对迟缓一些。其实,费尔德曼教授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不仅对于小动物,对于儿童来说,与母亲的亲密交流就好比像阳光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他认为,相对于语言交流,身体方面的交流是人类更原始、更本能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费尔德曼经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场完整的沟通和交流中,肢体语言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而语言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其进行的肢体语言所占的比例还要高,这是因为孩子的语言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更愿意也更容易接收来自外界的非语言交流,而他们也更擅长用肢体语言传递自身所要表达的信息。费尔德曼经过多年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以下这些在小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的肢体语言:
(一)吮吸手指
在费尔德曼教授看来,孩子如果做出吮吸手指的动作,表明他们的内心感到了不安或者紧张,即这是他们自身做出的一种“安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或许很多人认为,孩子吸手指没什么大不了,是一种正常现象,而有些的确如此——在费尔德曼看来,有些孩子吮吸手指是他们吮吸母乳、奶瓶的延伸,是孩子们的一种本能动作。但大多数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动作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一个平时不去吮吸手指的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里反复地吮吸手指,这可能就是他们的“安慰行为”了,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或许产生了不安或恐惧。因而,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最好回想一下,孩子最近是否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而费尔德曼建议父母,当看到这种情况后,不要强行地将孩子的手指拿下,这样非常有可能让孩子的这个动作成为习惯。其实,孩子需要的或许是父母更多的关注。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关注,或许就会用叛逆、闹事等方式寻求父母的关注。
(二)手臂冻结
很多时候,当原本积极主动的孩子变得不积极,甚至是呈现出回避态度时,就说明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一些波动。比如,孩子每次在和家庭成员碰面时,都会无比热情地和每个人拥抱,但有一天,孩子忽然躲开了家庭成员的拥抱,或者冷淡地拒绝了家庭成员的牵手等,而此时孩子的这些肢体行为就表明他正在偏离自身的基线行为(大概就是正常行为的意思)。或许当孩子出现这些肢体动作后,一些父母会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太没礼貌!”之类的指责话语批评孩子。其实,孩子的反应说明他感觉到了外界的某种威胁或者经历了让他们害怕的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孤独,要加强与其沟通。
(三)伸展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