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你可曾想过,别人对你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虚情假意的称赞呢?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他们固有的意识中,来自别人的称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其实,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有些人对你的称赞并不是发自其内心的,而是虚伪的,你甚至还可以从别人的称赞声中读懂对方的心理特征。那么,真的能从别人的称赞声中读懂这个人的心理特征吗?
FBI前任局长胡佛就曾这样表示过:“有时别人对你的称赞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因为其中有些称赞有很多虚假的成分。而用虚假方式对你进行称赞的人大多是怀着虚情假意心理特征的人。”在胡佛看来,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言语沟通中,虽然时常可以听到对方对自己的称赞,但有些称赞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而且称赞之中或许还暗藏有发出称赞之人很多不为人知的心理特征。比如,一个级别低的人在与一个级别比自己高的人的沟通中,为了实现他级别提升的目标,他或许就会对级别高的人采用虚假的称赞方式。例如:“您看起来真年轻!”“您一定是拥有过人智慧的人,否则怎么可能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如果仅从称赞的内容来看,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别人发自内心的称赞,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有时看似真诚称赞的背后却蕴藏着发出称赞之人的很多不可告人的心理特征,不过这个心理特征往往会被这个人隐藏得很深。
“从别人的称赞声中可以很直观地察觉到这个人的心理特征,这是有效读懂人心的一种策略。”每当胡佛和别人说起这句话时,都会深有感触,因为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他的身上。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白宫举行的一次圣诞节宴会上,胡佛被邀请参加宴会。在金碧辉煌的宴会大厅里聚集了美国的政要,而这些人大多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宴会中的胡佛正站在大厅靠近吧台的位置上喝着手中的鸡尾酒时,从不远处向他走来一位身穿黑色西服的中年男子,只见这名中年男子面带微笑地来到胡佛面前,与其打了招呼,并紧握住胡佛的手对他说道:“胡佛先生竭尽所能地在情报事业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实在是令人钦佩,国家能拥有您这样的人物,会感到自豪的。”其实,胡佛每天都会得到外界一些人不同的称赞,虽有些是发自内心的,但也有一些是虚情假意的。根据胡佛的分析,那些发出虚情假意的称赞的人大多带有一定目的性,而且他们大多具有利用他人做某事的心理特征。其实,胡佛也深知在宴会厅内称赞自己的人在很早以前和自己还因为政见的不一致而发生过争执,并且这个人还有很多政敌,而他突然称赞自己很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根据这样的分析,胡佛清楚地知道了这名中年男子的心理特征,即:先对自己大加赞赏,因为这样能极大地增进彼此间的互信,然后借助自身(胡佛)在美国政界的影响力为自己(在宴会厅内称赞胡佛的人)“撑腰”,从而实现他打压政治对手的目的。
中年男子本以为通过称赞胡佛而起到拉拢他的目的,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胡佛听完他的称赞后并没有露出笑容,而是神情严肃地离开了。虽然此事已经告一段落,但这名中年男子总是非常疑惑,他不知道胡佛是通过何种方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揣摩得如此透彻。正如他所疑惑的那样,有人曾找到胡佛问其原因,胡佛对此表示道:“其实从他开始对我称赞的言语中分析,他就不是用真诚的言语对我进行称赞的,因为他的语气中透露出的更多是虚假以及不真实的成分,而通过这些我就可以判断出他所说的每一句都是虚假的,都是想为了讨好我而说出的带有目的性的言语。在这种情况下,我读懂了他的心理特征,也就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虽然这对于他来说可能会备感意外,或许他认为他对我的称赞可以掩饰住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但他的言语最终还是出卖了他,而我通过他的言语便得知了他想利用我的心理特征。”
从胡佛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胡佛之所以能准确地摸透中年男子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打击政敌的心理特征,关键就在于他能通过中年男子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读懂其心理特征,因为胡佛从多年的心理研究中懂得了一个人的言语是这个人的心理最真实表现的道理,因此他才能够如此快速且准确地读懂中年男子的心理特征。
胡佛的案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不要认为你对别人虚情假意的言语称赞,就能拉拢对方的心,因为你对别人虚情假意的称赞能让别人更加清楚地看出你的心理特征,而这样一来,你对别人的称赞不仅不能使你拉拢到别人的心,还会令人对你产生厌恶之感。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就可以看出,当一个人为了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时,就必须要用一些方法进行伪装,而这个伪装方式可以是身体上的伪装,也可以是外表上的伪装,更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伪装。在胡佛看来,即使这个人想用语言进行伪装,即对别人采用虚假的称赞迷惑对方,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露出破绽,这个破绽就是其最真实的心理想法。而只要别人能够识破其心理,自然不会受其迷惑。
四、语速的快慢也能显示出对手的心理密码
人类是高级生物体,人与动物最直接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具备自己独特的语言。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人的语言是一套音义相结合的复杂系统,更是一个特殊装置。”人与人在说话时,不会像动物般吼叫,而是会采用语言进行思想沟通。人所说的话是其心理、感情以及态度的真实流露,而其说话速度的快慢在很多人看来是最平常的事情,但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认为,说话速度的快慢能直接反映出说话者心理最真实的状态。
FBI高级特工查理·威廉·米勒曾表示过:“从一个人说话速度的快慢中可以察觉到这个人心里的所思所想。”在他看来,一个心理健康且感情细腻的人在不同场合或不同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说话速度。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每个人或许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和说话速度。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是性情缓慢之人,说话吞吞吐吐,不急不躁,就算再着急的事情,他也照样会用其独特的缓慢说话速度来叙述给别人听;可有些人的脾气却非常急,说话速度能快到让人听不清他们在讲些什么,而别人也根本没有插嘴的机会。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的说话速度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即这部分人采用的是中速的语速与人交流。总之,语速是每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性格特性所致。大多数情况下,说话速度缓慢的人大多比较厚道老实且性格属于内向类型,甚至还会给人木讷的感觉;而说话速度快的人,往往是比较精明的人,且热情外向,偏向于张扬的性格。
而在现实中,人们可以较深刻地感受到说话速度中传递出的人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从一个人说话速度的快慢中判断出这个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比如,一个人平常与人沟通时口若悬河、伶牙俐齿,而当他们面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情时,却变得反应迟钝,甚至吞吞吐吐,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判定这个人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进行了隐瞒,或者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表现出了心虚和底气不足的情况。
曾经对FBI进行过心理培训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鲁德斯曾用恋人之间的案例告诉人们语速快慢背后存在的心理特征。一男子可以在朋友面前谈笑自如,甚至是风流倜傥,并保持快速的说话速度,可是一旦面对面和自己喜欢的女士沟通时,他往往就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要说什么,有时即使有话要说也会含含糊糊,语速缺少连贯性。而这样的信号所传递出的就是这样的心理特征:他喜欢这名女士。
一个平常说话吞吞吐吐、慢慢悠悠的人,面对别人对自己指责的言语时,如果他采用了快速的说话速度并大声进行反驳,那么这就表明别人对他的话语是无端诽谤,而他用快速的说话速度表明是他抗击无端诽谤的决心。但如果这个人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反驳的话语,那么别人指责他的可能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并缺少底气,才半天说不出反驳的话语。而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时,就一定是他想要强调什么,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语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因而,只要你留意他的语速变化,你就能捕捉到他的内心变化。”这是查理·威廉·米勒对FBI进行培训时曾说过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语速的变化虽然看似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些心理特征,而当你在与一个人交谈时只要掌握了其心理特征,那么接下来你们的交流基本可以在愉快中结束。
五、挖掘暗语背后的秘密——FBI最得意的读心命门
暗语虽然是人们交流中的一种方式,但FBI却能从暗语中得知其背后暗藏的秘密。比如在一次FBI与犯罪分子交锋的案例中,FBI就是通过暗语读懂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有效制止了犯罪活动的发生。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纽约金融街一家银行的运钞车险些被劫匪劫持,幸好被FBI特工及时发现才避免了财物上受到损失。这一天早上9点,运钞车像往常一样停靠在银行门口,由押运人员从车里将放有钞票的保险箱提到银行里,而此时银行对面一家饮料店里则有两名身穿黑色风衣、头戴黑色礼帽的人在目不转睛地看着运钞车中的保险箱。恰巧,此时FBI资深特工威廉·慕斯也在饮料店里喝果汁,而且他就坐在两名行踪诡异的人后面的座位上。威廉·慕斯点了一杯果汁后便假装翻看起书架上的杂志,暗暗观察了几分钟后,他发现自己前面的两名行踪诡异的人依旧注视着对面运钞车一动不动。看到这种情况威廉·慕斯假装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喝着杯中的果汁。5分钟过去了,他不经意间发现前面的两个人将头靠得很近,而其中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还在低声细语。虽然威廉·慕斯没听清他们谈话的内容,但他隐约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于是,威廉·慕斯随即提高了警惕,继续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名行踪诡异的人站起身,漫不经心地在饮料店里走了一圈,好像在查看饮料店的情况,经验丰富的威廉·慕斯意识到这是其在观察现场环境,于是他假装拿起书并喝着杯中的果汁。当此人回到座位上后,便和另外一个人说起了暗语,说完以后并用手指向了对面的运钞车。威廉·慕斯从两名行踪诡异的人所说的暗语中推断出,他们很可能正酝酿着要抢劫运钞车。
随后,两名行踪诡异的人不再说话,而是大口喝着杯中的果汁,而当他们将果汁喝完后,再一次说起了暗语。但是,说完这次暗语之后他们将手伸进了肩上斜挎的布包中。见此状况,威廉·慕斯立即警觉起来,也不由得将手放在了挂在腰间的手枪上。一分钟后,两名行踪诡异的人忽然站起身,跑出饮料店向运钞车跑去。威廉·慕斯也迅速跑出饮料店,尾随在两名行踪诡异的人后面。当行踪诡异的人来到运钞车前掏出包中的手枪准备实施抢劫时,却被身后威廉·慕斯传来的一声大吼吓得慌了神儿,丢下枪后想逃跑,而威廉·慕斯继续大吼道:“举起手来,蹲到墙角处!”无奈之下,两名行踪诡异的人只得乖乖地蹲在地上束手就擒。就这样,威廉·慕斯成功制止了一起抢劫案的发生。
其实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威廉·慕斯之所以能成功制止这起抢劫案的发生,是从行踪诡异人的暗语中发现秘密后及时采取了行动,从而避免了犯罪的发生。当FBI总部得知威廉·慕斯在此次案例中的表现后,不仅对其提出了表彰,还号召其他特工也像他一样掌握从暗语中读懂对方心理特征的技巧。而在表彰会上,威廉·慕斯向台下的FBI特工传授了以下从暗语中读懂对方心理的技巧。
(一)细心观察才是直击对手心理特征的首要因素
在威廉·慕斯看来,要从对手的暗语中读懂他们的心理特征,首先要做到细心观察。比如细心观察对方的言语特征等。通过观察后,就可以初步判断对方心里的想法。本案中,威廉·慕斯就是通过细心观察的方式观察到犯罪分子总是低声细语地说暗语的,这在威廉·慕斯看来,他们这是明显地想隐藏内心的秘密。
(二)分析暗语所处的环境
在威廉·慕斯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暗语都存在问题。比如情人之间在温馨浪漫的环境中所说的暗语可能代表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呢喃;子女和父母在家庭里的暗语反映的是亲情的一种表露。而本案中两名行踪诡异的人在饮料店盯着对面的运钞车而说的暗语就值得人怀疑。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内心的意图会充分暴露出来——抢劫运钞车。经验丰富的威廉·慕斯看到两名行踪诡异的人总是在说暗语,并将目光停留在运钞车上时,就判定两名行踪诡异的人心里有作案的想法。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犯罪的发生,威廉·慕斯就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三)从暗语的使用频率中洞察出对手的心理特征
在威廉·慕斯看来,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不公开的方式告诉给别人采取的方法就是说暗语,这本身毋庸置疑,但如果暗语使用的频率过多,问题就可能不那么简单了。FBI心理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约翰·波特尔曾这样表示过:“一个人在对别人说暗语时,大多都是将不便于公开的信息告诉给了这个人,可当这个人向别人说的暗语过多时,就会让人感觉到他们心里有很多秘密,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他们暗语的使用频率得知他们的心理特征。”比如本案中的两名行踪诡异的人第一次说暗语时,并没有引起威廉·慕斯的怀疑,但当他们在第二次、第三次说暗语时,便引起了威廉·慕斯的注意。而最终事态的发展正如威廉·慕斯所料的那样,两名行踪诡异的人想抢劫运钞车。
由此可以看出,暗语确实是一种能洞察出对方心理特征的手段。
六、从说话方式的差异中寻找出对手的性格特点
语言作为人类的第二种表情,可以透露出一个人内在的很多特征。比如性格、兴趣、遇事的态度、对人的感觉,等等。同样,要想了解一个人的习性,通过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是完成这一目的最直接方式。虽然有的人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但是别人却可以通过他的说话方式来了解他的个性和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