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500000021

第21章 一个人的谢幕(1)

当繁华落尽,她也只能亦步亦趋地走向陌路。她嚼着岁月的苦药,艰难地跋涉在生活的路途。此路遥遥,注定要她去受人世的苦,经年经岁地去受活着的煎熬。她到底不是一个与人相交而欢的人,她能做的,只是裹着生命的华衣,一人走向末路。

永结无情游

她带着泪入睡,那泪在绣暗花的锦被上洇开,又被窗隙中泻出来的一小缕无情的月光阴干。她梦见了她的爱人,他在她身边,说着好听的话,无非是“岁月静好”云云,但总是说到她心脏最柔软的地方去了。

然而,当她蓦然醒来的时候,却发现,爱人是没有了的。更令她惊讶的是——这个世界已经换了天。

明明之前还是繁华奢靡的大上海,有着考究而弥漫脂粉香气的气氛,但睁开眼,清醒过来,看到的却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若说原来的上海,满目望去都是有些褪色的斑斓,此时便只有如火一般烧到心里去的红了。共产党的到来,起初只是让这个名叫张爱玲的女子怔了怔。改天换日,她怕吗?不——不怕的。她经历过香港沦陷、上海沦陷,还怕这个?

她是个对政治没有兴趣的人。谁做主,对她的小生活来说,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她依旧可以留在这所隔绝人寰的公寓里,想想逝去的人与恋情,写一点痴男怨女的故事。

然而,时局似乎并不允许她如此。在那个红色的年代,张爱玲这个仅关注爱情,并且身上不可避免地带着旧时代烙印的女子,必然不是当局喜欢的对象。更可怕的是,张爱玲与“汉奸”胡兰成的往事,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幸运的是,一开始,在留在大陆的文化人受到第一波“大清洗”的时候,张爱玲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但她到底还是敏感地察觉到了。她知道自己想要写的是什么,她不愿自己将来的所有文字,都被打上“红色”的烙印。另外,留在大陆,她的物质生活,恐怕也是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的——有一回,参加某活动,她穿着自己认为已经非常朴素的衣衫,仍然被侧目。

“朴素”是那个时代的口号,但这个口号却是张爱玲的死敌。没有自由的创作氛围,也没有物质的保障,自己爱的人与爱自己的人也都不在这里,为什么还要留下来呢?

张爱玲决定,要离开大陆。

起初,她是不愿出国的——那么便去台湾或者香港。台湾岛上,盘踞着刚刚吃了败仗,一蹶不振的国民党,气氛也很是紧张。相比之下,香港的境况就要好上许多了。更令张爱玲满意的是,香港大学也在那个时期复校。

何必留在这个已经渐陌生,甚至开始变得可怕的地方呢?在审查还不算太严格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张爱玲以继续完成学业为由,前往香港。

她当然也是不舍得上海的——她出生、她成长、她笔下大部分人物生活的地方。然而,她熟悉的上海,霓虹灯、舞会、舞女的姿态与绅士的笑,似乎都一霎便消失尽了。这座城市原本如一个烫着头发、穿着旗袍与高跟鞋的女人,她一举一动都有着让人感到心动的魅力,而她转过身去吸食鸦片时,又让人感到颓唐而疲惫。但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仿佛一下子就被消灭了底气。美丽的妆容都被剥夺了,如同一个惊惶中的女人,抱着双臂,瞪大眼睛。

张爱玲依依不舍地挥别这座城市,临走之前,姑姑张茂渊好似预料到了将来会发生的一切,将曾经的照片,都交给她保管。

该离开的时候总要到来,张爱玲收拾包袱,踏上了永诀故乡之行。她忐忑不安,心里有些惆怅,但又是怀着希冀的。一路上一切都还算顺利。

离开上海之前,她的行李接受了检查。她回忆道:“离开上海的前夕,检查行李的青年干部是北方人,但是似乎是新来的,来自华中一带开办的干部训练班。当时国家是禁止黄金外流的。我身上唯一的金饰是五六岁的时候戴的一副包金小藤镯,有浅色纹路棕色粗藤上镶着蟠龙蝙蝠。我说这是包金的饰品,检察人员要检查弄清这个是不是黄金饰品,是不是真的只是包金的饰品。他用小刀刮金属雕刻的光滑的背面,偏偏从前包裹的金子又特别厚,刮来刮去还是金,不是银。刮了半天,终于有一小块泛着白色。他瞥见我脸上有点心痛的神气,便道:‘这位同志的脸相很诚实,她说是包金就是包金’”。(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没有太多的刁难,到底还是过去了这一关。只是,旧时光如镯子上的金屑剥落,留下一段白,如同疤痕。

就此,三十二岁的张爱玲,一生中第二次踏上了香港岛。

在香港,张爱玲没有看到上次匆匆逃离时的绝望氛围。这座岛屿又复活了,带着欣欣向荣又更加“新式”的做派,向张爱玲打了个招呼。

但这一次到香港,又与上一回的情形全然不同。上一回来的时候,张爱玲还是个少女,也有大家族小姐的身家,至少不必为生计发愁。这一次,她却已经是个成熟的女人——一个没有人撑腰,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女人。在港大念书的同时,她还要为生计发愁。

为了节省钱,张爱玲就寄居在基督教青年会,以此免去租房的花销。但吃、穿、行,仍是要钱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香港的确是繁华,较之多年前,只好不坏。但这繁华并不属于张爱玲,她没有能力让自己去享受那繁华带来的乐趣。

有人说,在一个人生命里,理想是最重要的。然而,这话也是不愁温饱的人说说罢了。若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都不能维持,哪里还有能量来追逐理想?何况,再次入读港大,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不过是张爱玲逃离大陆的一个借口。

生活窘困,还读什么书?那便退学吧。张爱玲再次离开了港大。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远走日本的炎樱忽然来信,说自己能够在日本为张爱玲找到工作。清高也好,不愿求人也好,既然往日好友已提出相助,为何不顺着台阶下?何况——与炎樱一起的日子,真是人生中少有的快乐与轻松吧。何不去见一见,这位非常怀念的故人呢?

仅仅在香港待了两个月,张爱玲便去了日本。

来香港时,还是炎热的夏天,热情的岛屿给人希望。而走的时候,却是秋天了。凉飕飕,冷冷清清,真是与这世情一般。

她踏上开往日本的海轮,带着母亲当年周游列国时用的箱子。那只箱子上,有母亲的痕迹,这个强大而自由的女人,将女儿远远地抛开,追逐自己的爱与幸福。她是强大的,也是可怕的。但——不管怎么说,她是张爱玲崇拜的人。

在海轮上,面对茫茫的大海,张爱玲也许感到自己的前途也如这海一般迷茫。从大陆到香港,再到日本,她如同飞蓬一般辗转,却不知道自己终究是要去往何方。

张爱玲到了日本后,到底遇到了什么?她和炎樱一起,做了怎样的努力?在日本的三个月,她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人们只知道,三个月后,她再次回到了香港。

那三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炎樱的许诺,为什么成为一纸空谈?且不说细枝末节,连事情的大概走向,都湮灭在历史的灰烬里了。人们猜测,是不是她在日本遇到了曾经的爱人胡兰成?或者说,似《同学少年多不贱》里写的一样,当年的一对好友,一个落魄,一个蒸蒸日上,到底拉开了距离。再怀念往昔,也免不了尴尬。

第三次来到香港岛的张爱玲,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学校也回不去了——因为学费与奖学金问题的纠葛,与学校的关系,彻底陷入僵局。

本来张爱玲打算再次入学,但港大怎会允许一个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于是,港大不但拒绝了张爱玲的申请,还要求她补上欠的四百来元学费。张爱玲当然不愿意还,因为多年前,她离开港大时,学校还欠着她一笔奖学金。

说钱,让人感到俗气。但人又都是爱钱的:没有钱,哪里有安逸的生活,哪里有宝马、香车、美人?张爱玲是爱钱的,但在钱的问题上缠杂不清,到底让人觉得讨厌。这场关于“钱”的拉锯战,让张爱玲与港大文学院院长之间的关系到了非常恶劣的程度。

没奈何,张爱玲唯有带着母亲留下来的古董去赔礼,却仍然没有让对方彻底消气。张爱玲从来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小市民,但这样放低姿态,的确是难以启齿的羞耻。

在香港的生活,窘迫是基调。香港是一座自由与繁华的城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看似美好的自由与繁华的表象底下,是冷酷无情。没有生活来源,张爱玲希望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本来,她有希望做一名翻译。但后来,她却因为是从大陆来,而被怀疑是共产党方面的卧底,最终与这工作失之交臂。

从离开大陆开始,好运似乎就没有降临到张爱玲身上。就算幼年时曾遭到继母的苛刻,好歹也是能够吃饱穿暖,所缺的只是新衣服。而这个时候呢?一个孤立无援的女人,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赚取。何况,她是除了做“天才”之外,对什么都一窍不通的女人。

不过,值得庆幸的,还是张爱玲是“天才”——一个在文学方面,天赋异禀的能手。张爱玲数年前便在大陆有了名头,这让美国新闻署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对她产生了兴趣。所谓的“新闻署”,当然与政治也脱不了关系。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大陆与美国方面关系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美国当然需要推销自己,并对“敌方”作反面宣传了。

就这样,张爱玲获得了一份翻译的工作。起先,她只是将一些英文著作翻译成中文。后来,她将一部反面宣传共产党的《荻村传》翻译为英文。在这段日子里,她还创作了《秧歌》与《赤地》,都有些“反共”的意思。有人说,这是在“新闻署”的授意下创作的。但就张爱玲本人来说,何尝不是对共产党有些“怨怼”。若不是大陆换了天,她的上海,会变成一个陌生的城市吗?她会被迫远走他乡吗?

在政治上,张爱玲是为人所诟病的:先是嫁了汉奸,又跑去香港,为美国人撰文“黑”共产党。但她不过是一个小女人,不过为情势所迫,吃口饭而已。小说本身,也是充满了文学性——连胡适看了《秧歌》都大加赞赏。

张爱玲在香港一共居住了三年。这三年的时光,比以往的任何时候让她成长得都多。若说与胡兰成的感情,让她从一个“理论感情专家”完成了一次悲伤又带着幻梦般美好的实践,那么在香港的三年,就让张爱玲彻彻底底地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成为了经历者。

以往的她,都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此刻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世界。她要获得生存的空间……与旁人接触,虽然让张爱玲感到苦恼,但也让她幸运地结识了也是在“新闻署”工作的宋淇夫妇——在她接下来的生命中,都与他们有着联系。

不过,在香港的生活,也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胡兰成新书《今生今世》出版,有记者来采访张爱玲,这让她必须不断搬家。

张爱玲终究喜欢做的是旁观者。对于她来说,在不必与人交流的环境里,才是最快乐的。香港……太嘈杂,周围的人对她的窥视欲太强烈,到底不是个久居的地方。索性走得太远一点,再远一点,在没有人打扰她的地方,在更广阔的地方,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生活。

在“新闻署”负责人的担保下,张爱玲去了美国。被她远远抛在身后的,是大陆,是香港,是日本。是那些她曾经爱过的,又爱过她的人。他们曾经伴着她,走了或长或短的一段。但他们终究还是纷纷离开了。她孑然一身,身上映着青灰的月影,走向自己苍凉的结尾。

是永结无情游,相期……此生,相会无期了。

放入另一个胸膛的温暖

一个孤身女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定是不知所措的。不论她看起来多么独立和强大,在一个身边来往的都是不同肤色的人的地方,总会感到无援。

留学生在美国的状态,是於梨华与严歌苓都描写过的——尤其是女留学生。来自并不宽裕的家庭的她们,不但要完成学业,还要在白种人的夹缝中讨生活,赚取足以支撑日常开销的一点工资。

然而,她们又是有希望的——学成之后,便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或者返回国内。与这些更类于“过客”的女留学生相比,打算在美国度过余生的张爱玲,境况更加艰难。虽然她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文学天赋,但她孤僻的性格,注定让她的每一步,都不会容易。

那是一个秋天,一辆海轮驶出香港维多利亚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站在甲板上,看着那座在视线里越来越模糊的岛屿。

那是一座繁华却又冷漠的岛屿。它给她留下无限的回忆,又为她带来无限的伤感。她那色调稍明快些的青年时代,在这座岛屿上留下一串串褪色的笑,她落魄的中年时代,又在这座岛屿上留下无数不堪。

它终于在滚滚的海水与灰色天空的交界处消失了。名叫张爱玲的女人转过身来,她知道,她需要向前走,面对新的生活。

人说美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是对所有人而言。对张爱玲而言,这个陌生的国度,带来的是比香港更加难以忍受的艰难。在度过难堪的几个月之后,张爱玲向基因会求助,进入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是为有才华却又生活窘迫的作家建立的,张爱玲在这里工作,基本的生活开销得到了保障。

按说,在文艺营中应该有不少写作的“同行”。这些人,都是有才华的。起码,与张爱玲处在同一个精神层面上。与这样的人一起,张爱玲应该能够感觉到快慰些,或者能够结交到与她性格相契的朋友。然而,不过三十余岁的张爱玲,已经被命运的艰难与坎坷消磨掉了希望。她不愿与人来往,把自己藏在一层厚厚的保护壳里,甚至与自己的同事都鲜有交流。

每天,她都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读书、写字。她见到了无数的苍凉,无数的悲欢离合。它们就那样静静地在她的脑海里浮动,等她将它们打捞起来,写成令人伤感的文字。旁人的嘈杂喧嚷,她没有兴趣参与,甚至连旁观都不屑了。她只是觉得太累:试图让他人知晓甚至了解自己的心意,是多么困难又可笑的事情。

有一天,她听到自己的工作室外,照例传来嘈杂的声音——她的同行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她本来该如往常一样,对这不属于她的热烈一笑置之的。但这一天,不知为什么,她竟鬼使神差地想出去看看。命运的转盘就这样悄然转动,命中注定的相逢就在下一个转角等待。

她站在大厅里,有些局促,神经紧张起来。她环顾四周,人们带着各种有趣的表情,试图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见解,费心费力,不知是否徒劳。她知道,他们都是“天才”。这里集中着许多甚至比她更加出色的天才。这时她忽然感到些快慰,她不再是那个出类拔萃,但永远像是“异类”的、孤单的天才了。这样待在许多“天才”中间,沸腾的人声虽然讨厌,但未尝不让她感到自己是实实在在地属于这个群体的,她不再是奇怪的一个。

她的视线掠过许多人的面孔,最终停留在一个男人的脸上。他已经不再年轻了。他高而壮实,头发花白,生着典型的白种人的高鼻子,蓄了一点胡须,看起来是个顶普通的西方老头子。但他的双眼里,却闪着熠熠的光辉。他正在对身边的几个人讲着什么,而听众们也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

同类推荐
  •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本书通过对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故乡的采访,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回故乡的故事,揭示他们作为国之栋梁的成因,那就是故乡文化的熏陶、故乡人民的培育。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北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著的。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毕昇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们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热门推荐
  • 逆天宠妃:王爷缠上身

    逆天宠妃:王爷缠上身

    冷柒颜,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亲手死在她最爱的男人手里。冷柒颜,风云大陆冷家三小姐。容貌丑陋,经脉堵塞,是一个无法修炼的废材。一朝穿越,她成为了她,同样名字让记忆更深入人心。再次睁眼,曾经人人嘲笑喊打的废物,却让所有人都惊呆了。翻手覆云,逆天改命,素手医仙,让人闻风丧胆的暗夜阁阁主。当曾经的废物变成惊世奇才,当曾经丑陋的容貌褪去,她已不再是以前的她。当她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端之时,在她的身边一直有着一个他,他始终站在她身前护她宠她。夜,如果我们之间的爱情不能长久,那我宁愿没有感情!颜儿,遇见你是命中注定,如果没有你,那么我的生命就无任何意义!【前世的千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相守】
  • 重生娱乐教皇

    重生娱乐教皇

    嗯哼!身为本文的原女主,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具体情况:姓名:柳熙儿身份:三流女星,肤白,貌美。现状:一,我被渣男骗财骗感情了。二,我被霸道总裁抛弃了。三,我演技差人品糟被滚出娱乐圈了。四,我欠了一屁股债,被高利贷追杀了。五,我原来是被捡来的,我身世坑爹了。六,总之,你见过比我更惨的吗?任天行:“闪边,看本教主给你玩个炮灰逆袭!”
  • 青春如泡沫

    青春如泡沫

    女主和她的闺蜜从初生牛犊到成熟稳重的蜕变感谢他们一直陪在她们的身边,不离不弃
  • 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

    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

    本书分“不做工作的奴隶”、“你是老鹰还是鸭子”、“态度决定一切 ”、“在工作中提升人生价值” 四篇。
  • 对不起我是妖

    对不起我是妖

    当孤独感受到你当时间在追你当命运遵循着你当记忆回忆起你当你容不下天当天向你求自由你会答应吗?
  • 黑执事恶魔之约

    黑执事恶魔之约

    “我的执事这些年过的还好吗”“你是......”本篇文章是夏尔变恶魔后的故事,脑洞较大。
  • 重生大唐初年

    重生大唐初年

    赵志一个八零后的普通青年因为一次意外,重生到了唐初。为了不在像前世那样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决定奋发图强从活一回,结果不知不觉间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顶偏了历史的轨道。
  • 东宫

    东宫

    昔日是丞相之女,备受宠爱。初遇良人,少女怀情。一朝入宫,陷入皇权争夺的漩涡。后宫群芳,情薄时尚可云端安身立命,却也要时时提防有人拉你下水。最可悲的是,说好的情真意切却是阴谋一场。后宫中,得不到帝宠的女子是最可怜,何况是一枚棋子。红颜恩宠,仗势欺人。后宫这个是非之地怕是无法久留。牢狱灾,心灰意冷。这一生,出了宫门,便不愿再返回这个牢笼。幸好的是,还有一个人,一直守候着,呵护着她,穷尽一生的热情只为博红颜一笑。终于,他们彼此正视内心,离开那些是是非非,肮脏不堪。桃花村里恬淡生活,这下半辈子,愿与知心人携手共度,从此,朝堂庙宇,宫殿美景,皆是浮云。天涯近处,有你的地方,风景安静。
  • 独宠萌妃:王妃萌萌哒

    独宠萌妃:王妃萌萌哒

    一朝穿越,她萌性不改,誓要笑死人不偿命。他贵为王爷。冰山,万年面瘫是他的标签,他,誓要宠她如命。小妾来袭,不过是个渣而已,分分钟秒杀的事!伪善白莲花,爱装?一次让你装个够!烂桃花?某爷表示交给他!女主名言:姐一般不记仇,因为有仇一般都报了。男主名言:如果她是毒,那么他甘之若饴。
  • 这个世界你不懂

    这个世界你不懂

    神界最强大的两位神因为一件东西对决而双双陨落,却将地球上一个倒霉小子周墨的命运彻底改变了。诸位看官,且看周墨如何从一个穷屌丝,开始改变命运,不断升级轻松搞笑。讲义气,重感情,一路杀敌,一路高歌猛进,成就一段令人神往的无道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