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什么时间,古代还是今天,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中国还是外国,人际关系都一样重要!是的,这是真正的聪明人都必须深刻体悟的关键秘密。不懂这一点,你就干脆去荒野中隐居吧!不要再踏入社会闯荡了!因为不懂人际关系等于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6.讼卦——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与人争执
十字路口,恰好绿灯将要变红,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因抢行撞在一起摔倒了。爬起来后,两人都气愤不已,吵闹得不可开交。转眼间,顺畅的街道就堵了很多人车。很快,交警也来了,喊道:“怎么回事?别吵了!”两个人赶紧说起缘由。
这就是最简单的“讼”。《易经·讼》中的“象”对此进行了描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争论时,大多数人都认定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好斗的人在一起,还会为了面子歪曲事实。这时,争辩就开始走向“歪路”。
《易经·讼》曰:“有孚窒惕,中吉;终凶。”意思是,诚实守信被阻塞,这时就要警戒。如果坚守正道,就会吉祥。但坚持争讼到底,最后就会有凶险。应尽量避免冲突。
讼卦本意不是教给大家怎样去争论,而是希望大家停止争论,以公正的态度,去化解争论,让双方都满意,防止事情在歪路上越走越远,两败俱伤。
1915年,美国发生了最激烈的罢工,长达两年之久。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的工人,因为薪水问题,也参加了罢工。当时,小洛克菲勒负责管理这家公司。当时民怨沸腾,最后军队前来镇压,射杀了罢工工人。但是,作为第一负责者,小洛克菲勒则是花了几个星期结交好友,并和罢工代表做了一番谈判。
他的演说内容是这样的: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们见面,还包括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
我真的很高兴站在这里,相信,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
假如这次聚会两周前举行,那么,对大家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识大家之中的几个人。但是,我很幸运,时间恰好。上周以来,我拜访了整个南区矿场附近的营地,并且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
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了面。可以说,现在我们并不算陌生人,甚至可以是朋友。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
听到这样的话,工人很快安静下来,因为小洛克菲勒不是以对手的角度与他们商谈,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于是,工人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小洛克菲勒一一记下,并做了相应的解答。
最终,这场本来不可幸免的暴乱运动,被小洛克菲勒平息了。工厂非但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反而因为工人工作的积极性,而扭转了产品生产的危机。当然,小洛克菲勒也得到了工人们的称赞。
记住,争论永远不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争论。
当然,遇到让人冒火的问题,人往往会情绪失控,说话做事也会不理智,步步紧逼,一图口舌之快,而对方也是火爆的脾气,不肯退让。这时一场争论就成了死局。那么,这时要怎么做呢?
《易经·讼》“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意思是,如果仔细思考后,觉得以和为贵,退出争论,坚守正道,就不会有什么损失。
大多数人争论,多是怀着“不争馒头也争口气”的心理,但是一口气上来,就可能“脑溢血”。此时,不妨长舒一口气,退一步海阔天空。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出了个宰相,名叫张英。一次,张英的亲戚与邻居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人的宅子都是祖传的,时间很是久远,已经弄不清楚谁是谁非,成了一本糊涂账。为了多争一点儿地,两家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争执不成,张家人飞书京城,将此事告诉了张英,希望请他出面摆平事端。张英见了来信,当即挥起大笔题写了四句短诗,命人将信寄出。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读了信,很快拆了围墙,让了三尺。邻居看到如此,心有惭愧,也退让了三尺。一时的争执,转眼因为双方的互让变成了六尺巷。此事风传于当地,宰相张英及其族人也是备受称赞,当然,张英的官做得也越来越稳健。
试想,人生中除了你死我亡的生死之争,没有任何争论值得较真。遇到事不妨大度些,把眼光放长远些,吃点小亏,损伤点儿小面子,也不是什么坏事。退一步不仅成全别人,自己还能获得豁达心宽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如果非要斤斤计较,仗着自己的名大财粗,步步紧逼,一心求胜。那么,即使芝麻大点儿的事,也能闹出血案。
这是一件真事:
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不小心碰了一个女孩子的轿车。女孩很是气愤,下车大骂,要求修车师傅赔偿两千块钱。修车师傅没钱,而碰车事件,女孩子也有责任,所以据理力争。两个人争执之中,修车师傅又弄脏了女孩的上衣。
于是,眨眼间,两千块的赔偿翻到了一万。
女孩看修车师傅不赔钱,气愤地打电话给父母。很快,从对面的高档小区中,赶来一对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女。女孩父母一看闺女衣服脏了,不问青红皂白,上前将修车师傅暴打一顿,并让他赶紧拿两万块钱,否则,他的修车摊子就别干了。
修车师傅被打得头破血流,被迫同意回家拿钱。十五分钟后,修车师傅回来了。女孩子的父亲,走上前准备拿钱,顺便还想讽刺两句。没想到,修车师傅从衣服底下掏出的不是钱,而是一把长刀,转眼间女孩父亲倒在血泊中,接着修车师傅又杀死了女孩母亲和女孩子。最后,坐在血泊中等待警车……
有什么争论能大于生命呢?以为自己靠着争论和暴力胜利了,但是,输掉的却是性命。《易经》曰:“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意思是,即使赐给他皮革绶带,短时间内三次被剥夺。任何问题,想以争执取胜,即使胜利了也不会长久。因为对方不是甘心退让,而是被逼而忍,一旦对方不能忍,悲剧就会发生。
相反,不去争,恐怕问题早就解决了。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不是示弱的沉默,是不计较,也是不把自己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是采取最好的方式保护自己,寻找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甚至,即使遇到恶人,也不妨退一步。有句话说得好:“被狗咬了,还能咬狗一口?”
7.师卦——义气怎么讲才算好朋友
战争中,什么样的军队才算王者之师、胜利之师?
《易经》的答案是:正义的军队。
一支正义的军队,首先,他的领导者必须是有正面形象。《易经·师》曰:“师,贞。丈人吉,无咎。”意思是说,出兵必须兴正义之师,还要有威望、有谋略的人做主帅,只有这样才吉利,也不容易招致失败和祸患。
西伯侯姬昌爱护百姓,勤于政事,很多百姓和官员纷纷奔投姬昌。当姬昌举起大旗,反商纣,救民于水火,百姓自然很是拥戴。因为出师正义,个人号召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各路诸侯纷纷投奔,大军直发殷都。
相反,貌似正统的商纣王则是“失义”的。昏庸无道,残杀了良将忠臣和无辜百姓,一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失道的领导者,也得不到别人的效忠。牧野之战,姬昌的大军一到,纣王暂时组织的部队就倒戈相向,轻车熟路带着姬昌的部队攻下了殷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领导者的正义与否,出师“有义”与否,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败。领导者的形象越正面,战争越正义,跟随的人也就越多,民心也就越倾向于此。甚至,这种号召力,可以让一个无兵之将,瞬间拥有千军万马。
拿破仑?波拿巴从科西嘉岛逃离,举臂一呼,法国各地年轻人很快就奔走相告,紧紧追随其身后。不到三天,旧部加上新兵,拿破仑就集结了几十万的军队。
为什么?
因为他是军神的化身,他曾以“常胜”之姿,从劣势的法国战争中,带领法国士兵驱逐了国家的侵略者。这就是正面形象的力量。
相应的,一旦领导者失去了正面形象,他就失去了胜利的青睐。军事也是如此。拿破仑最后失败,不是因为他不够强,士兵不够多,而是因为他在入侵他国,是不正义的。
战争是残酷的,它往往将人性中最丑恶、最血腥的东西剥离出来。所以,一个正义的领导人领导的正义之师,才是战争的必须,也才是民心所向。而在《易经》师卦中,倡导的就是正义。
当然,战争发生几率小。但是,面对一些十恶不赦的人,也要考虑如何取得胜利。同两军交战相同,个人与个人的对抗,正义也是最好的盾牌。
《墨子?经说上》说:“义,至以天下为芬。”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义”和“利”既对立又统一,“利”一旦惠及天下人,就成了“义”。当一个人的“义”成为天下的事,那么,他的背后就是天下人的支撑。即使没有成功,舆论也会帮助他走向成功。
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奢香是明朝西南地区的一位彝族首领。她的丈夫曾是当地元明两朝的宣抚使。丈夫病逝后,奢香奉命代袭贵州宣慰使职。但是,当时贵州都指挥使马晔,视少数民族为蛮夷,企图先打击彝族各部头领,然后再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见奢香是个年轻妇女,而且政绩卓越,马晔就把矛头对准了她。
一次,马晔借机抓走了奢香,命人脱下她的衣服,拷打其背部。马晔想借此激怒奢香,扩大事态,一旦奢香起兵造反,就可将她及其部下一举拿下。
果然,被激怒的彝族民众要求奢香率众起义反抗。奢香却很镇定,被打之后,她决定进京上诉。劝说部下后,奢香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向朱元璋控告了马晔妄图激起民变的劣行。朱元璋对此很是气愤,派人查办此事,最终严惩了马晔,嘉奖了深明大义的奢香。
面对马晔,奢香没有硬实力,只能以软实力——以义取胜。而在这个过程中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易经·师》曰:“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意思是,行军打仗要纪律严明,纪律不好必然失败。
对于奢香来说,想要成功,必须隐忍,接受拷打。这是原则的问题。因为马晔在此是代表朝廷,杀了马晔就是和朝廷作对。当马晔将此事上报朝廷,自己不管怎样陈述,也会以“谋反”定罪。所以,想要成功,必须站在正确、正义的一面,让朝廷来做出公正决定。
最终,奢香果然不费一兵一卒杀马晔于无形。让自己立于正面的位置,说话才会有分量,才会服众。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深明大义,林子大了,出现一两个小人也正常。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
《易经·师》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意思是,君主发布命令,封功臣为诸侯大附,小人不可重用。于国家、军队,重用小人就会乱国;于生活,按小人的意思办事,就会做错事。所以,遇到小人,就要好好筹划一下。
一次,朝廷大臣贾复从京城去汝南郡。途中,贾复的一个属下在颖川杀了人,寇恂立刻派人将其抓住并在大街上砍头示众。贾复在汝南郡听到这件事,气得破口大骂。扬言说:“我若见到寇恂,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寇恂知道贾复的脾性,决定躲开贾复。一个武官对寇恂说:“难道您怕贾复吗?您放心,有我跟在您身边,他只要动手,我就不客气!”
寇恂笑着说:“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你听说过吧!蔺相如有勇有谋,连秦王都让他三分,可遇到廉颇为难他时,他却让着廉颇。难道他是怕廉颇吗?他是在顾全大局,为国家着想!我寇恂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呢?”
但贾复毕竟是朝廷来的重臣,他路经颍川,作为太守的寇恂避而不见是说不过去的。寇恂就吩咐人准备了丰盛的酒饭,等到贾复来的时候,寇恂属下的官员们就前去相迎赴宴。等到他们酒足饭饱的时候,寇恂就突然赶来表示欢迎,随即推说有事在身,匆忙离开。贾复想派人去追,也因为属下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只好作罢。
如果是你,你可以做到吗?
记住,大义背后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大义背后避免面临着大的风险。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正的大义却不一定需要直面,而是可以曲线救国。
遭遇了小人,不妨采取其他方式,避免和他正面冲突,既保全了自己,成全了自己的美名,还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
8.比卦——不要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人是群居动物,如果离了群,就如同孤狼,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即使曾经有多么辉煌的经历,也逃不出一个寂寥萧索、孤独终老的晚年。
1995年9月8日清晨,一代才女张爱玲被发现死于洛杉矶的公寓里,而此时,她已经去世六七天了。在大洋彼岸,死时都无人得知,死得如此凄凉而又孤独。
张爱玲的一生如果能用一个短语来形容,那必定是“蛮荒式的孤独”!
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情,她过早地看到了人生苍凉寒冷的一面。张爱玲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常人所拥有的幸福,她与胡兰成短暂的爱情使她的余生仿佛燃烧殆尽的灰烬。她对胡兰成说,“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也不至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萎谢”这个词承载着太多悲凉,当亲情和爱情都已消解,最终她毅然决然地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过,直到一个人孤独地死在异乡。
客死他乡,身边无友。一个人这样死去,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死而死矣这并不是最悲剧的人生。最悲剧的莫过于,人还活着,但已身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想要自己的人生避免这个状况,不妨学习一下《易经》“比”卦。
《易经·比》曰:“比,吉。原筮,元永贞。不宁方来,后夫凶。”意思是,亲近慎重、善良、能长久坚守正道的人,不会有过失。不顺从的诸侯来亲近,落在后面的人会有凶险。
一个人孤立无援的境地,往往是自己造成的。总有些人不喜欢人情世故,喜欢独来独往,以为以自己之力就可以解决所有难题,而跟别人相处就是浪费时间。这样的人春风得意只能自得其乐,麻烦缠身也少有人助。
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只秃鹫快死了,它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悲伤。赶紧祈求神仙,相信他们会保佑我。”
秃鹫妈妈哭道:“孩子!哪位神仙能可怜你?你每次出门,都到他们的祭坛上偷吃祭品。这些神仙都被你得罪遍了……”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有自己不能跳过的坎,这就需要别人来帮助。但是,平时把人得罪光了,危机时却想着别人来帮助,自然别人都不情愿。所以,想要别人帮助,平时就要多积累人气,多多结交他人。
那么,如何去结交他人,避免自己陷于孤立无援之地呢?
《易经·比》给了我们答案:
第一,做人真诚自信,懂得亲近别人。
《易经·比》曰:“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意思是,内心真诚自信,相互亲近,自然无过。诚信如同美酒溢出瓶外,最终会有意外的吉祥。
平时真诚做人,与人相亲相助,别人有难之时,真心帮助。那么自己出现了麻烦,不需求助,就会有人主动上门帮忙。
第二,不要带着虚伪应对他人。
《易经·比》曰:“六二:比之自内,贞吉。”意思是,结交亲近他人从内心而出,坚守正道,可获得吉祥。
现在很多人结交别人,多是因为这个人对于自己是“有利”的,带着功利心去攀援对方。态度之中,自然带着谄媚,说话也是小心至上,生怕别人不愿意与自己结交。结果,当你把对方看成“功利”的,对方也就是表面应付于你。你遇到困难,他自然也会袖手旁观。
记住,结交于人,没有真心,自然不能换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