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5400000012

第12章 谈中国少数民族迁入城市——以昆明为例

“城市化”就是从乡村生活到城市生活之转移过程(钱伯斯,1985,102)。城市中来自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新居民对城市生活之适应,一直是城市人类学的研究课题之一(佩尔特,1979,334—337)。

中国少数民族近40年来陆续迁入很多城市。作者曾在昆明居住多年,与那里的少数民族移民有过多年交往,这里以昆明为例,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城市化作一初步探索。

—族别、职业和居住模式

据1982年的人口普査,昆明的少数民族共有368138人,其中包括昆明四周山区原住民族(彝、白、苗、傈僳等)280000人以及在城区居住已久的少数民族等约50000人。据估计,40年来陆续迁入昆明的少数民族约有30000人至40000人。(《昆明市情》,14页;《昆明民族、民俗和宗教调查》,8页。)

近年来迁入昆明的少数民族有20余种,其中包括彝、白、傣、哈尼、纳西等民族。他们迁入昆明市内的情况,不外乎下列几种:

1.少数民族原来的首领(世俗的或宗教的)早在50年代便在政府安排下迁入昆明定居,有人还在政府中担任荣誉性职务;

2.熟悉本族语文、文化的人士来到政府机关或学校中任职或任教;

3.一些少数民族青年来到昆明的大学或民族院校读书,毕业后有一部分留在昆明工作;

4.近1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昆明也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吸引了大批农民,其中包括来自少数民族的农民。尽管对他们的居留有很多限制,但其中终会有一部分人在昆明定居。

由于上述几种迁入方式,昆明的少数民族移民一般不存在失业问题。即使少数民族农民,也是在生活已有保障的前提下迁入的。各少数民族移民在昆明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从政府官员、演员、文化机构(电台、电视台、民族出版社等)工作人员、学校教师,直至工人。至于近年来迁入的农民、个体商人或独立手工业者,便从事他们擅长的手艺,如白族从事木工和建筑,回族卖羊肉串,某些彝族支系(阿细人、撒尼人)的妇女制作和贩卖本族传统剌绣品卖给外国旅游者,更多的出售本民族风味食品。像国外城市中某一职业专由某一移民群体担任,如美国很多黑人从事洗碗、清除垃圾、搬运等工作(莱保,1967,59),在昆明是不存任的。

昆明的少数民族移民在居住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国外城市的移民一般是按族群聚居。所谓“唐人街”便是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纽约的意大利人甚至按其籍贯而分住不同的街区(琼斯,1960)。即使是移民中的贫困户,其所住的窝棚(squat—tersettlements)或贫民窟也都是按原来的亲属群体和地域群体而集中建立的(巴沙姆,1978)。但在昆明同在中国其他城市一样,人们还不能选择住处或自建住房,一般只能住在分配给他们的宿舍或租用的公房中。即使是腰缠万金的个体户,现在也不能随便在昆明自建私房。故在中国城市中,移民的居住模式是分散型的。仅有回族集中居住在顺城街一带,他们原是昆明居民,并非近年迁入。

来到城市时,往往不能适应,于是便发生可称为“文化震撼”(culturalshock)的各种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首先是居化坏境方面。他们初入城市时,一个突出的感觉便是人口拥挤,声音嘈杂,令他们“心烦”。他们经常对笔者盛赞故乡山村的静逾和安宁。

其次是城市生活方式。他们初来时,对城市生活方式很不习惯。他们嘲笑那些烫发的妇女,称之为“老母熊”。他们认为城市饮食“口味不好”。傣族移民就常常感叹没有可口的酸竹笋和调味用的香茅草。景颇族移民则认为家乡的野菜比昆明的蔬菜好吃得多。他们对城市人的做饭方式尤感不惯。60年代,作者在昆明曾见一位独龙族老人仍在水泥地上支三足架煮饭,而不使用宿舍中已为他准备好的炉灶。时至今日,虽然云南民族学院内已有煤气设施,仍可见一些少数民族老妇用木柴煮肉,其理由是:

“煤气烧出的肉不香。”

他们不会或不愿使用较为现代化的一些生活设施。他们不是把垃圾倒在现成的垃圾箱中,而是采用烧的办法处理垃圾,仿佛在他们故乡的田野上烧草积肥一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少数民族移民很难接受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有些保持父系大家庭制度的民族,对于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后,多与父母分居,而且关系淡薄这一点,便常持批判的态度。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常常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隔阂。

城市是一个大“熔炉”。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终将接受统一的城市文化(巴劳,1978,343—344)。在这方面,昆明也不例外。

据我多年观察,少数民族移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过程,常因年龄、性别、职业等而各有不同。下列几点是普遍性的现象:

1.青年较年长者较先适应,男子比妇女较先适应。有些大学生入校一年便穿上牛仔裤,而有些早在50年代就迁入昆明的老年妇女至今仍着民族服装。

2.“白领”工作者似乎比从事较简单劳动的工作者较先适应。

3.原来杂居的民族(他们已有与外族交往的经验)比原来聚居的民族觉先适应。

4.进入城山后经常与他族交往者较之只与本族交往者,较易适应城市生沽。

5,生活方式(特别是服装)方面的变化发生较早,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变化最后发生。

三发展传统文化和建立民族社团

中国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虽然多有工作,在生活水平上与城市原有居民相差不大,但他们一想到本民族中尚在农村的亲友所过的贫困生活,就像世界其他城市中少数民族一样,倾向于把城乡生活的差别看成民族间的不平等。再加上由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之不同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的隔阂,少数民族移民便会有一种压抑感。他们与城市中其他族群的人在较长时期内不可能有亲密的关系(柯恩1974;布徳莱,1978)。这就导致了本民族认同的加强。即使是原不相识的人,只要属于同一民族,能以自己民族的语言交谈,会倍感亲切。他们遇事相互帮助,经济上互通有无,并经常会晤和集会。

在昆明的各少数民族移民中,一年中最大的一次集会就是本族的传统节日。昆明原来只有回族按时举行各种节庆活动。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迁入昆明人数之增多,很多民族也开始在昆明举办传统节庆活动。例如:傣族移民过泼水节,彝族和白族移民过火把节,景颇族移民跳“总戈”。最近,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也都在昆明举办自己的节日。每当过各族的节日时,在昆明的该族成员便齐集过节场所唱歌跳舞,举行仪式。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重建本族文化传统,这也使青年一代有机会学习本民族文化。

近年来,在昆明的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中,还成立了以研究本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各种学术团体。已正式成立的有“云南彝学会”和“纳西族文化研究会”等。前者还出版了《彝族文化》这一刊物。

这些学会除研究本族文化之外,还起到联络民族感情的作用。但它们与非洲(如尼日利亚、加纳等地)的“自愿性社团”又有所不同,会员们没有什么应尽义务,也没有为新入城的本族成员寻找工作的职能,他们的活动在文化方面。在这一点上,他们很像在纽约已获得固定职业的印第安人所组织的某些社团(利特尔,1965;布阮勒51973)。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他们深恐民族传统文化不能继续下去,于是兴起研究、继承、发扬民族文化(歌舞、食物、节庆)的热潮。

结语

在过去的人类学文献中,中国城市和日本城市一样,向来被视为一种由单一民族居住的典型(基辛,1976,57)。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出现了一批多民族的城市,而昆明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预料,随着今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的少数民族移民必将越来越多。研究目前已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的适应过程和民族关系,对今后解决城市中少数民族移民的社会问题,将是有帮助的。

同类推荐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热门推荐
  • 半月妖

    半月妖

    “带我走好不好?”“为何?”“无处可去,无处可依”“………”从此,一妖一仙虐恋上映“杀了我可好?”“那便下辈子吧……”
  •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吸血鬼笔记

    吸血鬼笔记

    波澜壮阔的吸血鬼世界,连同千年来轮回往复的猎人集团,以及意图不轨的外族势力,将于神州大地迸裂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吸血鬼笔记》。
  • 邪魅王爷的腹黑王妃

    邪魅王爷的腹黑王妃

    尽管,她将她的心冰封起来,可是,他还是用他的一片炽热去融化!!!
  • 现世炎黄

    现世炎黄

    生活在魂域的封林被赶出家族,和他父亲被迫来到现世。无意间父子救了他们的死对头,魔域的魔女,紧接着,一连串的事件开始发生……
  • 就这几招让孩子胜出

    就这几招让孩子胜出

    您是初为人父母的80后年轻家长,还是家有青春期叛逆儿童的苦恼父母? 成功的教育是一种唤醒艺术,也是一种帮助孩子脱颖而出的力量。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竞争会有一些不合适,我们的一些家长也在刻意消除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孩子的影响,但我们也终要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 霸道校草别想逃

    霸道校草别想逃

    一个是霸道冰冷的王子,一个呆萌可爱的邻家女孩,当他们碰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火花?女主失去记忆,看男主怎样唤醒
  • 妖王殿下:上神请到碗里来

    妖王殿下:上神请到碗里来

    蓬莱仙岛,仙雾缭绕,亭台楼阁,若隐若现,美轮美奂,一个是自天地被父神所创之时的上神琼华,一个是潋滟魅惑,诱尽苍生的妖王。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时间飞逝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却不知两个人的命运因一场偶遇而牵扯到了一起。
  • 网游之萝莉成神记

    网游之萝莉成神记

    芷月一直是个天之骄女宠爱的哥哥不幸患冰冻人症,现实世界无法治愈的绝症被‘异界’创造奇迹的广告吸引,进入游戏世界寻找治愈方法有真爱,有渣男,有友情,有背叛最终,凭借无敌的运气和善良之心找到治愈哥哥的途径且顺手成为‘异界’霸主
  • 虫岚

    虫岚

    一个任性的决定让杜天岚从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回到了十九岁时的青春年华。虽然周围的一切看似熟悉却又有所不同,但是带着当世最强虫机设计师的记忆回到过去的他,已经不可能被任何人所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