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1月份,《叛逆的世界》已经接近完结了,不仅如此,随着收视率超过10%和网络上,如在微博以及贴吧,甚至是各个论坛之上,已经有了将近3000万的讨论量。在这个只有一亿三千多万多网民的时代,而且很多还是属于只看看不说话的,潜水党远比键盘党多,所以这个时候的键盘党也显得更加疯狂,如果不出门只上网的话,你能感受到的只是这个世界慢慢的恶意,反正就是一出门就会死人的那种。
这时候的大家还是热衷于所谓的国外先进产品,当然了,这时候中国的山寨和技术力量还达不到十年后那个产业化结构这么完美的时候,所以质量管理还是显得有些混乱的,反正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丢上市场的意思。于是,这时候可以说是国内美分党的一个黄金时代了,五毛党还是缺乏足够了力量支持啊。
话题扯远了,回到《叛逆的世界》上面,后半段的剧情里,黎星刻已经开始大放异彩了,从东北指挥百万大军西进、北上、南下,三大战役被他打得有声有色,一跃成为世界级人物,而这时候鲁鲁修则是在EU战场上大放异彩,兵临巴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两大主角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成长。
其实原作里面的鲁鲁修是看不到成长,到哪里都是“地板王子”,从一开始的新宿区利用地形,那时候是看的很爽了,但是到了后面,被利用了两三次东京租界区的神奇城市构造、大决战则是直接炸了富士山,就连黎星刻也被带歪顺便黑了一把大天朝的豆腐渣工程……这其实就是RB人一贯的思维了,没有战略而只有战术,就算是二战,除了万岁冲锋和神风特攻队,RB也没有太多的可以言说的战略,即使是偷袭珍珠港,也不过是一次战术欺骗上的成功而已(然而罗瘸子是不是有意放水还未可知)。
而在这里,两位主角成长都从黑色骑士团前期的地形破坏战术开始转到可以利用国际大势的战略上了,虽然仍旧突出表现了机甲的力量,但是在定位上也仅仅是快速突进型的山和城市作战武器,毕竟庞愉的本身除了卖萝卜这一个想法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想突出人的一些变化,这不得不说是文青们的一种通病了。
然而随着播出时间的越来越靠后,已经没有人把这部动画片当做是自己传统认识上的动画片了,因为在《叛逆的世界》里,有着C世界这个设定之后,加上世界大战的背景,一切的无奈、谎言、希望都在这个世界里得到了具象化,每种GEASS都是一种欲望的体现,也是面具和谎言所遮掩的东西。这些东西即使是大人们看起来也是需要思考的,或者在社会上翻滚了多年的老油条,此时看到的也就是自己当年的一个缩影罢了。
当然了,作为动画片,还是需要有一些爽点的,不能像历史正剧的电视剧一样一味地过于沉重,而且这个还是要卖周边的,于是就有了动画中联合国的诞生,黎星刻担任联合国·军三军总司令……总之就是槽点满满了,当然了,许多知道结局的书友也把结局放了上去,当知道中国会成为战后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整的大国之后,一个“中国的历史超级YY神作”的名称就跑不掉了。
但是其中有关黎星刻个人的经历还是被拎出来单独分析了一大段:
“黎星刻这个人看书的时候觉得像是按照太祖来改的,但是现在就觉得,这其实是两个人的融合,前半段是还有着一定理想主义的少帅张汉卿,后半段才是有着独到战略眼光的开国太祖。少帅张汉卿,继承父业,少年就掌握了权力,当时东北三省数十万军队都遵从他的号令,于是年轻气盛之下,中东路事件也就发生了,可以说这是他一个年轻人的毛病了。黎星刻可以说是被美化了的张汉卿,同样是继承父业,年轻得志,但是他已经能做到审时度势,不否认他的能力就是最大外挂,但是Geass就算是再厉害,也没能让他看穿人心,失败的太久了,当初那些追随他父亲一起的同志也变成了当初他们所反对者的模样,于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黎星刻最终还是被赶了下来。而在重新回归黑色骑士团之后,他终于是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战略和政治眼光一样不差,甚至还有着极高的武力值,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有史以来所追求的最完美的形象了,即使是这样,黎星刻变得更加果决和狠辣,但是他依旧没有忘记当初自己心中的希望——天子。”
“天子,在《叛逆的世界》里是中华联合帝国的最高领导者,从大汉帝国一直传承至今的千年帝国的继承者,看似很牛13,但是其实就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一个被掌握的傀儡。这样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一看起来就十分让人十分具有保护欲,但是这就是爱情吗?不,在现实中,这个天子其实就是一种中华传承延续至今的象征,黎星刻爱天子,其实他更爱的是这个国家,不管他变成了什么样子,他的心一直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手段而已。”
“所以这样子看来,动画中的中华联合帝国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影射和缩影,而黎星刻的形象变化就是一个当初国内革命先辈们对于国家的未来从迷茫到清晰并且坚定的一个过程,黎星刻承担了所有正面角色的融合,至于当初那些反动派和汉奸,卖国的大宦官集团以及背叛了大同主义的大同党徒就是这些人的表现。”
看了上面这一段评论,网友们顿时觉得高大上了:
“我在看的是机甲,结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中国近代史,我居然还无法反驳了。”
“当初看书的时候只当做是历史幻想类,没想到居然是一部影射现实的政治小说啊!”
“绝对是比肩《1984》的神作!”
“楼上S13了,就国内这些人的水准,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没错,中国无大师了,文学已经变成了宣传工具!”
“卖国美分滚粗……”
“***去死!”
“……¥%#……%¥”
“……%&*……”
其实这一篇评论是当时庞愉发下去的人物,因为庞愉突然想到,中国人喜欢评论历史,就连一些历史事件也喜欢解读出一些自己认为很深刻的东西,于是我们的语文课里面就有了阅读理解,于是我们就时常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最近又说了什么什么话,尤其是“两棵树”和“晚安!”……
不过即使如此,庞愉也要为这个写评论的给出一个阅读理解满分,这个牛13吹得很有水平啊,而且是在一本正经的吹,让庞愉都以为自己写的就是这样了。
“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