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一到王府,萧子良满面春风地把举荐之事告诉他,并开玩笑地说:“从此你我同朝为官了。”范缜谢过萧子良,犹豫了一下,说起官兵强抢百姓财物之事,并感叹百姓种种疾苦,但萧子良却不以为然:“贫富都是因果报应、六世轮回的结果。他们前世作恶,如今理当受些惩罚。”范缜据理力争:“人生在世好比花在树上,同长一树的花被风吹落,有的落到高处洁净的地方,有的却落到低处污秽的地方。落到洁净地方的是王爷这样的人,而落到了污秽之地的则是在下这般的人。这两者之间的贵贱确实有不同的地方,但又何来的因果报应呢?王爷如此英明之人,难道连这样的道理也不懂吗?”萧子良无言以对,生气地拂袖而去。
第二天,在金銮殿上,范缜再次说起百姓疾苦,并进谏齐武帝取消建造陵台的工程。齐武帝很不高兴,因为他认为陵台是他死后神魂安息的地方,意义重大。但范缜却不识时务地说:“我以为人的肉体是本质的东西,灵魂只是人体的一种功能。肉体存在,灵魂就存在;肉体死亡,灵魂也就随之消灭。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就像刀口与锋利的关系,刀是物质,锋利只是刀口的作用,离开了刀口就无所谓锋利。因此,如果说,肉体消失而神魂仍在,岂不是无稽之谈吗?”齐武帝气得发抖,大家不欢而散。文武百官对范缜议论纷纷,只有萧衍暗地里支持他。
为了驳斥一些谬论,范缜写下了论著《神灭论》,并以奏章的形式呈给了齐武帝。齐武帝怒不可遏,把萧子良叫来,严厉斥问:“这就是你举荐的人?”萧子良诚惶诚恐,答应给齐武帝一满意的答复。
当夜,萧子良将范缜召到王府,要求他将文章销毁,并说:“以你的才学,只要好好干,完全可以做中书侍郎,何必发表这种不合时宜的议论呢?”范缜不为所动,笑道:“假如我范缜靠卖论取官的话,再大些的官也能做到,何止这区区中书侍郎呢!”萧子良一怒之下将他押入大牢,革职查办。幸而萧衍冒死替他求情,才免掉杀头之罪。
两年以后,改朝换代,萧衍成了梁朝的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梁武帝,范缜被无罪释放了。他得知萧衍做了皇帝很高兴,满以为百姓再也不会受苦了。可是,当他走出监牢时,看见的第一幕便是随处可见趾高气扬的僧侣,全国上下都在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百姓苦不堪言。范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就在这时,萧衍派人来请范缜进宫。
范缜发现萧衍完全变了,无奈之下,再次拿出尘封的《神灭论》,公开刊刻。萧衍无计可施,想以荣华富贵收买,使他归依。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范缜却主动要求辞官,云游各地。他说:“皇上以大兴迷信而立国,而臣则认为世间无神。因此,臣若再为官,非但不能为朝廷出力,甚至还会触怒皇上。”萧衍暗暗佩服范缜的聪明,但是又担心他去别国为官,对梁朝造成很大的威胁。左右为难时,有人提议:让学识渊博的僧侣和大臣与其辩论,让他心服口服。
于是,金銮殿上便有了激动人心的一幕:萧衍找来僧侣、大臣共六十六人与范缜辩论,却无人能及。一僧侣理屈词穷,骂道:“呜呼范子!竟不知祖宗所在!”范缜大义凛然地驳道:“呜呼此子,知其祖宗所在,却不肯从而往之!”范缜据理力争,终于把所有的人都驳得哑口无言。后来,萧衍无可奈何,就把他放逐到广州去了。
名师点评:
范缜就是这样一个有骨气的人,为捍卫真理,坚持真理,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不要说功名利禄不能打动他,就是为此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