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你读书纯粹就是浪费你家的粮食。”于是家喻很听话地离开了学校,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家里省点大米。当然离校之前没忘记给老师一个鼻青脸肿。回来总结了一下,家喻认为,老师这次好像是对的。在校自己除了吃得比较多之外,另外为一些少女开展了一下启蒙教育,其余的好像真没什么建树。
当然离校对于村里人可是不小的大事,必须找一个不太跌面子的理由才好。成绩差,这个,长得也不是脑瘫样,再说以后还要娶媳妇,这个理由后果太严重。装病,长得熊一样,易露馅。家境贫寒,供不起,好像家里还没到这份田地。最后还是感觉实话实说好,和老师打架了,至少算是诚实了一回。结果是这个理由,换来了村里人大多赞许的眼光,好像老师该打似的。
当然在家自然不会比学校吃的少,为了坚持贯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指导方针,最后老爸不得不把家喻赶出了家门。
听说叔父在h城混的不错,于是家喻直奔h城而来。路上,偶然听到人家望着他的背影议论“这个人的长相,不去杀猪可惜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家喻不禁感慨,果然智慧在民间。于是,家喻想到打猪的主意。摸摸口袋,还剩千把块。对,卖猪肉去,至少对得起这张脸。
最后,家喻逗留在a城。本来是想在批发市场搞个半头猪去卖的,但是摸摸自己的钱包,家喻刚激起的创业激情,一下子就像那高潮后的男人焉巴了。走在路上,看见悠闲漫步的母猪。家喻心里暗骂,这猪怎么不去死呀。去死,死猪。家喻忽然灵光一闪,对呀,在家乡那些病死猪老便宜了。干嘛不搞一两头来卖卖。反正,那病死的和杀死的好像也没多大区别,相对猪来说,那病死比杀死还是要仁慈得多。打定注意,家喻开始了他的创业史。
靠那复印的一大叠,贴在各村电线杆上的收购死猪的广告,家喻猪肉的货源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该怎么把这些猪肉卖出去了?都说,农民工好忽悠,于是,他来到了一个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工业区门口,摆起了他的猪肉摊。死猪肉嘛,自然没有别的摊位肉水灵,但是价格又不敢太低,拍露馅。好在家喻的卖的肉,量足。不像别的摊位上的电子秤,一手机放上去,半斤。人多的地方自然生意总不会太差,人多偏又都是农民工那么生意肯定爆棚,果不其然,不一会半头猪就卖出了一半。生意如此火爆,家喻不禁幻想以后家喻牌猪肉遍布大街的情形。
“你的摊位费交了没有?”一个身穿制服的家伙对着家喻咆哮道。
“什么?”说着家喻拿起了杀猪刀,家喻可是从没被人咆哮过,就连当初老师对他说话都要谨小慎微。
那个家伙见情形不对,留下句“你等着。”就屁颠地跑了。
不一会儿5,6个制服杀气腾腾地过来了,这下轮到家喻傻了。双拳敌不过四腿,家喻很自觉地溜了。剩下的家喻牌猪肉自然成了别人的下饭菜了。确认自己已经安全后,家喻吐了口气“真是黑暗呀!”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收保护费的情形,于是摆摆头又来了一句“真是黑暗。”看来,得转移整地。
但是,无论家喻跑到哪里摆摊都能碰到制服。最后,总有半边家喻牌猪肉成了这些制服的下饭菜。没几天,家喻有点气馁了,卖一半送一半,算下来每天等于白干。还冒着每天被称砣锤的风险。这样想来,家喻有退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