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来雨坐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刚走出汽车站,就闻到了家乡护城河的味道,空气里还隐约夹着郁郁葱葱的柳树的叶子味儿和梧桐树的味道。汽车站距离孔府、孔庙距离非常近,走路也就几分钟的路程。说起这孔庙,也叫“夫子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老夫子的庙宇,位于市中心鼓楼西侧,这也是祭祀孔老夫子的本庙。由于孔子在古代曾被历代君王封赐“文宣王”、“元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封号,所以后人也有称之为“文庙”、“至圣庙”或“圣人庙”的。整个庙宇修建的气势恢宏,布局严谨,与金陵夫子庙、“北国江城”JL的文庙和首都京城的孔子庙并称为我国四大文庙,也是全国最大的“夫子庙”。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和避暑山庄并列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同时,它也与“孔府、孔林”相互辉应,形成当地最著名的“三孔”旅游胜地。
孔庙到处是精美的石雕,门前刻有醒目的碑文——“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几个大字。秦来雨见到,很谦恭地对此深深鞠礼,心里默默说道:“我热爱的家乡,我终于回来了。”秦来雨之所以对孔庙如此崇敬,一是由于家庭教育所影响,二是因为孔庙本身就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和东方建筑艺术的宝库,是国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蕴藏文物最多的一座。正如明代诗人戴璟谒孔夫子庙时所留诗篇:“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两千多年来,它以特有的风采,吸引着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和芸芸众生,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膜拜。人们在感叹孔庙那悠深的文化、精美的建筑之余,恐怕也会被孔庙内参天蔽日的古树所折服。
秦来雨望着孔庙里面一棵棵的参天大树,在傍晚霞光的折射下,它们还是那么的挺拔清翠。这些古树都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漫长的岁月,树龄已高,历史悠久,多以高大乔木为主,常见的有圆柏、侧柏、楷树以及唐槐、宋银杏等。由于历代帝王多推崇孔子,所以据史书记载大规模的“三孔”植树就有五次之多,由于时间过长,大多呈粗大、扭曲、苍老和雄壮的姿态。它们中多数为一、二级古树,以柏树纯林的形式存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古柏林之一。
在孔庙里这些矗立着的多棵参天古树中,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龙桧、凤桧和“先师手植桧”。
在奎文阁后面的东侧,有一棵奇特的桧树。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来曲阜孔庙祭拜孔子后,曾在此摸过此树,由此沾上帝王之气,树干表面显出龙纹,龙头在树根部分。很多导游美其名曰:“大家用手从龙头处摸到龙身,可以庇佑自己青云直上。”大成门旁有一棵桧树,就是著名的“先师手植桧”。相传是孔子亲手所栽。这棵古树见证了孔庙两千多年的历史。持敬门旁边的一棵名为“柏上桑”的古树:相传此柏树种植于元代,后枯死,树心成粉状。飞鸟衔桑树的种子于树上,后来竟从柏树中间长出了一棵桑树。栢桑同株,蔚为奇观。大成殿西侧有一棵古柏,叫“触奸柏”,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至今已近700多年。一次,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孔,经过此树下,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官帽。后人说此树有知,可辨忠奸,就称它为“触奸树”或“辨奸柏”。
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其中有两棵古槐还留有趣味浓生的传说。
“辟雍”殿西的圆水池旁,高矗一棵古槐,它的主干呈罗锅状,上部向南倾斜,人们叫此槐为“罗锅槐”。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因“辟雍”殿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是皇帝讲学的地方,由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务的刘墉主持修建。辟雍竣工后,刘墉陪乾隆及众官员视察。众人来到辟雍西,立刻就看到这棵明显的罗锅古槐。因刘墉是个罗锅,乾隆灵机一动,说:“众位爱卿,你们看此槐像谁?”众官心里明白,却不好回答。乾隆又说:“此槐罗锅,有失大雅”,于是下旨,砍掉罗锅槐。刘墉脑子转的比乾隆还快,立刻说:“万岁,使不得,此老槐虽相貌丑陋,但却是年代久远的古槐。在国子监里,终日听圣人经典,饱含国学文墨之气,虽表陋而内秀。现在辟雍落成,以后将经常聆听圣上教诲,乃是大大的忠臣也”。乾隆听了,只好说:“罗锅失雅,砍去修直”。
而更著名的是彝伦堂前西侧的”复苏槐“。树高约十五米,由两棵主干组成,其双干周长均为两米五六左右,似一对孪生兄弟并肩而立。此槐种植于元代,据说是许衡所植。相传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国子监的师生们发现后,纷纷传颂,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兆,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这年正赶上大学士蒋溥奉旨到孔庙祭先师,他得知此事后,竟夜宿国子监,绘成一副古槐图,得到乾隆的嘉奖。乾隆皇帝也作《御制国学古槐诗》一首,并下旨把古槐用琉璃围墙保护起来,还命人将古槐诗和蒋溥的古槐图及众大臣的诗文镌刻在碑上,立在树旁。
此事《日下旧闻考》也有记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时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文中所谓“槐市”也有典故——在周代时的太学旁,有一大片槐树林。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为了互通有无,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树林里,各自拿出家乡的土特产或书籍等互通有无,或进行买卖。因都是文人进行交易,故出现和气礼让的景象,人们称为“槐市”,以后槐市也就泛指国子监。文句中的“槐市众生”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就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着监生们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位登公卿。
看来,国槐和国子监有着世世代代的不解之缘。
这些古树枝茂密,生机勃勃。一棵古树,见证一段历史,传承一种文化;一株名木,讲述一个故事,记载一段传奇。无论是苍松翠柏,还是古槐银杏,它们每一棵都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装扮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也为这古庙平添了几分蓬勃的朝气。
这些古树名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闪烁奇异光彩的传世之宝。郭沫若先生曾赞扬它们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推移,它们愈发弥足珍贵。
树上一年四季都有鸟类选择在此建立安乐巢,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生生息息,一代代繁育,形成了孔庙又一独特的景观。
秦来雨依稀曾记得在许多年前,早晨上学的路上透过这孔庙的西墙,就能看到很多美丽的白鹭、灰鹭在孔庙的柏树枝上飞舞,唱歌。看到这些野生的精灵飞来飞去,感到会有一个很好的心情,好多在附近的居民也都说会经常被鸟叫声吵醒,但没有人去轰赶这些美丽的精灵,因此鹭鸟和兰花还被评为曲阜的市鸟、市花。
孔庙东侧,即阙里街一带,含孔庙阙里故宅。阙里街位于SD省曲阜城中央部位,孔庙东墙外,只与孙庙一墙之隔,大街南北走向,街上有著名的“孔子故宅门”(即“阙里故宅门”)“钟楼”、“阙里坊”三大建筑。这三大建筑把阙里大街装饰得格外古朴典雅,引人注目,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曾到这里。
“孔子故宅门”位于孔庙毓粹门外靠北一小门,座北向南,正对阙里大街,门高四米六,宽三米六八,顶覆灰瓦,门涂红漆,相传孔子曾居住于此。顶覆灰瓦,门涂红漆,门上按封建等级制度规定,横额木雕兽状阀阅四个,此门夹于孔庙与孔府之间,是整个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是当年孔子故宅通向阙里大街的通道,阙氏家族的祖先在孔子之前就早已到达这里,生息繁衍,人丁兴旺,以勤劳的智慧创建着故里,春秋时期,将阙氏家族居住之地,贯之以“里”,故得名于“阙里”(春秋时街道通称“里”),始祖阙弁与孔子为邻,且是孔子的邻里长辈。“孔子故宅门”内有御碑一座,内立乾隆皇帝亲笔书“故宅门赞”石碑一幢,赞曰:“居庙之左,阙门斯故,添贯不绝,意存后素,徘徊仰瞻,心焉学步,告尔后人,由兹义路”。相连的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栏,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侧建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乾隆御书《故宅井赞》碑。另有鲁壁、诗礼堂以及崇圣祠。祠内把孔子以上五世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东西阶下有孔氏世系碑两块。故宅门内有纪念建筑一间,相传是孔子当年居住的草堂故址。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征在便带孔子离开了陬邑,来到曲阜阙里定居在此居住。
阙里大街中段有钟楼一座,楼跨大街,中间一道拱门,供行人通行,楼与孔庙南角楼相连。现存的钟楼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即公元1302年),长方形,底大上小,系城门式建筑,高五米,长八米八,宽七米八,四梁八柱,鼎覆绿瓦,中央架红漆木一根,木架上悬铜钟一口,钟高一米四五,直径约一米一左右,钟口呈荷花形,上顶龙头组,钟身满铸篆字铭文,“阙里钟铭”和“八卦文”等。
阙里坊,为木构四柱三楹式,是曲阜现存的最早的木质牌坊,绿瓦覆顶,飞檐双重,彩绘斗拱,额题“阙里”二字。阙里坊建在阙里大街南端,四柱三楹,每楹三层梁坊,上有密集的斗拱和云龙秀花板,中间横匾一方,“阙里”二大金字光彩夺目,坊顶覆绿色琉璃瓦,挑角上均挂风铃,风起时则会叮当作响。
“阙里”发展到今天,仅存了明代“阙里”坊纪念性建筑及街道,即阙里街。在这条街上,存有阙里坊,孔子故宅和钟楼等标志性建筑作为历史沉淀后的宝贵遗迹。
这一故址,到今日,或多或少地淹没了许多历史的尘埃,形成了一个个文化坐标,但我们能从它的精心设计中,捕捉到历史的厚重感,并且能从它的厚重感中领悟到古人独具匠心的智慧,而这样的文物和智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研究。
秦来雨穿过这些地方,继续前行,抬头一看,不远处正是昔日常来玩逛的“五马祠街”。五马祠街,西起钟楼街东首,东至秉礼南路。街中段路北原有明朝后期修建的孔氏祠堂其名曰“五马家祠”而得名。这个家祠是孔尚经的家祠,曾做金华知府“五马”是知府的雅称,所以称“五马”,所以其家祠称“五马祠”,这个街因故名曰“五马祠街”。街道宽阔,西临孔府,夜市和小吃居多,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步行街和商业街。秦来雨脑袋里突然在这里勾起了很多他很多以前的回忆,以前经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逛街、购物,现在想想,一切都不再复返,而且那些小伙伴当兵的当兵,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都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了。秦来雨感叹着笑了一下,然后转身朝着家中的方向走了。
……………………………………………………………
回到家中,已是傍晚时分,秦来雨一进屋就听到电视机里传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是的,秦来雨的家乡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春秋旧战国时期就已酿有酒品。在《经典释文》载有“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故,据说早在唐代天宝四年,著名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人在鲁郡分手时,诗曰“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提起这“孔府家酒”,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白酒品牌,源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私酿酒坊,沿袭当年孔子及孔府家用酒坊的历史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白酒家文化的开创者,被称为“中国第一文化名酒”。孔府酿酒则始于明代,酿制的白酒为历代衍圣公(孔子后裔)进奉宫廷和馈赠达官贵人的专用酒,开始专为祭孔用,后因到孔府走访的达官贵人较多,又逐步转为宴席用酒。孔府家酒素以三香(闻香、入口香、回味香),三正(香正、味正、酒体正)而著称。孔府家酒历史悠久、驰明中外,是以浓香型白酒生产为主业的大型企业公司,曾开创了“白酒低度、包装古朴典雅、名人广告宣传、优质粮食酒出口第一”的四个先河。
所以,秦来雨一听到“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立刻感觉到这会儿自己真的是回到家了,瞬间精神抖擞起来。一进屋,只看了父亲秦有根坐在饭桌前吃菜喝酒,并未见到奶奶席晓瑛和母亲赵玉华的身影。秦有根正在抱着个大酒瓶在那自斟自饮,看样子已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了。
秦来雨一进屋,就大声说道:“爸,我回来了!”
秦有根听到自己的儿子的声音,立刻抬起头,站起身来,走上前望了秦来雨,两手扶着秦来雨的肩膀盯着秦来雨的面部端详了许久,嘴里说道:“来雨,你回来了啊。让老爹好好看看,我的儿子,你可算回来了……”说着,两只眼睛都湿润了。
秦来雨一边放下手里的东西,一边问道:“爸,我奶奶呢?”
“你奶奶这几天去你大姑家住了。”秦有根回答。
“那我妈呢?怎么不见她陪你一起吃饭啊?”秦来雨又问道。
“你妈……”秦有根说到这,停顿了下来,坐下端起酒杯,将酒杯中的白酒一饮而尽。
“怎么了?我妈她去哪了?”秦来雨听着有些不太对劲儿,接着又问道。
“你妈她……”秦有根欲言又止。
秦来雨见到父亲吞吞吐吐的样子,突然有种十分不祥的预感,赶紧走到秦有根的身边,大声问道:“爸,你怎么吞吞吐吐的呀?我妈她到底咋啦?”
“你妈她……她去你三姨家了。”秦有根回答说。
“咳!老爹,你吓我了一大跳。她啥时候去的啊?”秦来雨边洗手边问着说。
“前两天去的。来雨,你饿了吧,赶紧坐下来吃饭吧。”秦有根扯开了话题,招呼着儿子坐过来一起吃饭。
“嗯,我都饿了一天了,马上过来。”秦来雨用擦着手回答到。
“爸,你说你咋又喝上了酒啦?不是叫你少喝吗?以后这酒要少喝,对身体不好。我看今天做的啥好吃的,嘿嘿,我还真的是点饿了呢……”秦来雨边坐下来说着边开始吃饭,秦有根担心秦来雨又要问起妻子赵玉华的事情,索性就岔开话题,问起他在学校过的如何,学习如何什么的。
……………………………………………………………
吃完饭,秦来雨把桌子擦干净,又洗好了碗筷,便匆匆睡觉去了,他打算明日早点起床,去二姑家去看望一下奶奶席晓瑛,顺便再去三姨家探望一下三姨赵玉芝和三姨父邱学峰,然后再陪着母亲赵玉华一起回家来。
次日一大清早,秦来雨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出门吃了早饭,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去了二姑秦翠荣家。
这二姑秦翠荣和二姑父张宝山婚后的第二年生下一小女儿,取名叫张彩凤,现如今都快上小学了。这个小妹妹打记事儿开始好像就没怎么和秦来雨见过几次面,可是不知道怎么得,秦来雨见到她长的聪明可爱,虽然是吴甜甜的继父张宝山与二姑秦翠荣所生,对她却有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好像见到亲生妹妹一般,估计也是因为自己是独生子的缘故吧。
到了二姑秦翠荣家,正抱着小女儿有说有笑的秦翠荣见到是自己的侄子秦来雨来了,立刻高兴地站起来说:“俺大侄子来了啊,快进屋,二姑都想你了。彩凤,快叫表哥。”小女儿张彩凤对面前这位大表哥并没有啥深刻印象,坐在那里没有吱声。秦翠荣拍了下小女儿的小屁股,赶紧又说:“彩凤,你不记得啦?这是舅舅家的来雨表哥啊,小时候你哭了,还是你来雨表哥陪着你、哄着你一起玩。你不记得啦?快点叫表哥。”
张彩凤瞪了瞪圆圆的小眼睛想了一下,然后叫了声:“表哥。”
秦来雨看了看张彩凤,然后笑着说道:“哟!这是俺小妹啊?都长这么高了。”然后掏出一块钱,塞到张彩凤手里说:“彩凤,表哥给你钱钱去买好吃的,拿着哈,放在口袋里装着,别丢了哦。”
秦翠荣赶紧拦着说:“来雨,你给她钱干嘛?你小妹也不会花。”
“谁说我不会花啊。我会花!”张彩凤在那撅着嘴说道。
“哈哈!看见了没?二姑,谁说俺小妹不会花钱啊。对,彩凤,哥让你拿着你就拿着,乖啊。”秦来雨笑着说。
“来雨,你不是还没到放假的时间吗?怎么现在回家来了啊?”二姑秦翠荣问。
“我请假回来的,二姑。也快考试了,过两天我就回去了。二姑,你和二姑父都挺好的吧?”秦来雨回到。
“都挺好。俺大侄子就是长脸,考上了大学,你在大学里呆的咋样啊?来雨。”二姑秦翠荣又问道。
“挺好的,二姑,学得东西比以前更深奥了。对了,二姑,俺奶奶不是在你家住着吗?怎么没见她老人家呢?”秦来雨问起了席晓瑛的情况。
“你奶奶前天搬到你大姑家去住了,说想她大闺女了。她老人家身体一直很好,腿脚也利落,自己走着就去了。害得我紧张地还找了她老半天,后来去了你大姑家才知道,这老太太,走也不跟我说一声。”秦翠荣回答说。
“哈哈!那就好啊!身体好比啥都强,我也就放心啦。”秦来雨回应着说。
“是啊,大侄子。古老话讲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空你就去你大姑家看看你奶奶去,老太太在家念叨着你,挺想你的。你大姑也可想你了,你只来这里不去她家,她会挑理的。”二姑秦翠荣提醒说。
“嗯,我知道了。对了,二姑,我昨天回家没有见到俺妈,俺爹说她去俺三姨家了。我准备先去俺三姨家呢。”来雨讲到这里,二姑秦翠荣忽然脸色一变,眉头也跟着皱了两下。
秦来雨观察到了这个细节,然后好奇地问道:“咋啦?二姑。”
秦翠荣反问了一句:“来雨,你爹难道没有告诉你,他们俩人离婚了吗?”
“啊???什么???”秦来雨听到这个消息,“噌”的一声站了起来,仿佛晴天霹雳一般,脸色变得特别苍白。
秦翠荣接着说道:“是的,来雨,你没听错,你爹和你妈离婚了。二姑本不想在这个时候告诉你,可是二姑实在是没有办法瞒着你。孩子,你等一下,二姑有东西拿给你。”秦翠荣说完,走进里屋好像去取什么。
秦来雨听到这些话,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眼睛大大的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秦翠荣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用手绢包着的扁扁的方形的东西,递给了秦来雨,嘴里说道:“来雨,这是你妈走时留给你的。她嘱咐我一定要亲手交到你的手里。你自己看看吧。”
秦来雨接过打开一看,是一张存折和母亲赵玉华一封亲笔写下的信。只见信中这样写到:
“吾儿来雨:见字如面!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妈妈可能已经不在家中了。请原谅妈妈的不辞而别,妈妈也实属无奈。
儿子,自从你去外地上学以后,你爹因工作不顺颓废失落不堪,终日依酒相伴,借酒浇愁。
而且他在你表哥宋建军的饭店里结交了几位狐朋狗友,并且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欠下了很多赌债。
母亲我屡次好言相劝,不但一点听不进去,反而在酒后非打即骂,脾气越来越暴躁,难以控制。
家里的东西被你爹摔的摔,卖的卖,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你奶奶也因此和他大闹一场,一气之下搬出了家,去了你两个姑姑家里生活。
妈妈知道离婚是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会对你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
担心你知道了会影响到你的学习,所以没有让咱家的任何人告诉你此事。
看着你爹他一天天越陷越深,外债欠的也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居然还成了个酒鬼,
妈妈真的无法再忍受和他一起在一起生活下去,
其实妈妈还担心有一天他会把咱家的房子也输掉,这样你回家的时候就连落脚的地儿也都没有了。
听说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平分,这样我就会依法获得其中的两间房子。
所以妈妈考虑实再三,实在是别无他法,只好忍痛选择和你爹去办了离婚手续。
这里留有一张存折,密码就是你自己的生日,
这是妈妈当时卖掉你姥爷家的老宅子剩余的钱,足够你读完大学了,妈妈给你留下了。
你的日记本妈妈带走了,你回到家不用再找了,因为看着它妈妈就会想起你。
请原谅妈妈做出这样的选择,妈妈实在无法忍受和一个这样的赌鬼、酒鬼生活在一起,
儿子,你永远都是妈妈的好儿子,请你相信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
一定要好好念完这个大学,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不要像你爹现在这样半途而废。
有时间妈妈会回来看你的,照顾好自己和你奶奶。妈妈爱你!……”
看着母亲留下的信,秦来雨实在读不下去了,两眼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哗哗直流。
秦来雨趴在二姑秦翠荣的怀里,一边哭一边喊:“二姑,这是为什么啊?这是为什么啊?我要我妈,我要我妈……”
二姑秦翠荣见到秦来雨哭的如此伤心,自己也跟着流着眼泪哭了起来,一边用手搂着秦来雨,一边安慰着说:“我的好侄子,别哭了,二姑看着心里也难受啊。好孩子,别难过了,二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乖……”
旁边的才几岁的小表妹张彩凤一看这娘俩坐在那抱头痛哭,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顿时屋子里哭声一片。
突然,秦来雨站起来,把存折和母亲赵玉华的留下的信递给了二姑秦翠荣让她收好,然后说:“不行,我要去把我妈找回来!二姑,你先把这些帮我收着,我现在就去找我妈。”说完就往急匆匆朝着外面走去。
秦翠荣跟着就往外走,一边拦着一边喊:“来雨,你吃点饭再走呀。二姑现在给你做饭……”
“我不吃了,二姑,我先走了啊。”秦来雨一边骑上自己的自行车,一边转过头回了一句。
“你慢点啊,别骑得那么快,看着点儿路上的车……”秦翠荣在后面冲着走远了的秦来雨大声喊着。
望着远去的侄子秦来雨,秦翠荣感叹道:“唉!这孩子,真是苦了他了……”摇了摇头,便转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