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0300000069

第69章 寻找曹雪芹,是一场“小蝌蚪找妈妈”的笑话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小蝌蚪找妈妈》。当小蝌蚪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闹了很多笑话,因为它只是在虾公公那里得到了关于妈妈的一些表象特征,然后去对号入座,结果错把鲤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母亲,闹出了不少笑话。幸好它慢慢长大,蜕掉了尾巴,皮肤也变成了青绿色,从小蝌蚪变身了小青蛙,这一下不需要别人指点,它自己就很容易地在荷叶上找到了青蛙妈妈。

-

▎可悲:癞蛤蟆成了千里马

-

这个故事有点类似于著名的寓言“按图索骥”,说的都是错把一些表象特征、蛛丝马迹当做唯一真相,结果是盲人摸象,把乌龟当青蛙妈妈,将癞蛤蟆当作千里马。

寻找《红楼梦》的作者,一百年来无数红迷、红学家都在孜孜以求、苦苦查证。直到上世纪民国大学者胡适一语论定:《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那曹雪芹究竟是谁呢?你能在历史上找出曹雪芹这个人吗?

民国大教育家、红学索隐派代表蔡元培,曾如此追问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青年才俊胡适。

为了找到曹雪芹,胡适先生以及后来的红学家,便开始了一场类似“小蝌蚪找妈妈”的行动。

他们笃信,能写出《红楼梦》这么伟大作品的“曹雪芹”,不可能不在历史上留下蛛丝马迹。于是,他们在大量的清人笔记诗文等故纸堆里翻找,只要找到雪芹、芹溪、芹圃等字眼,便如获至宝。

功夫不如有心人,还真的找到了一些只言片语、蛛丝马迹,在清朝旗人贵族敦诚敦敏兄弟,富察明义以及袁枚等人的诗文笔记里,还真的出现了曹雪芹、芹圃与红楼梦的相关字眼。并由此确定曹雪芹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霑。胡适并进一步推断,既然作者是曹寅之孙,那他写的《红楼梦》自然是一部感世伤生、哀伤家道败落的著作,根本不是蔡元培认为的“悼明责清”之作。

至于伟大的“曹雪芹”为何只留下了一部《红楼梦》,此外连一首像样的诗都没留下来?

至于敦诚敦敏兄弟是唯一见过“曹雪芹”的,却只字不提曹是作者,也不提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反倒是没有和“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富察明义、袁枚等人的大体推测,却被胡适等人当作了铁证……

这些问题,胡适等红学家已经无心顾及了,因为他们已经自认为找到了答案,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至于你说“这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他们就会反问你:那你说谁是小蝌蚪的妈妈?那你说谁是“曹雪芹”?自己找不出来,别人找到了你又叽叽歪歪,那么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几十年,还不如你?

这样的声色俱厉的责问,老沧在网上听到了无数次。要是在二十年前,我等人微言轻,即便自认为有理,也没地说去。所幸今天网络平台广阔,才有了草根发声的平台渠道,才让无数红迷了解到截然不同于官方红学的另一种解读。

传说张家湾发现了曹雪芹的墓石

-

▎可气:红学硬生生成了“曹学”

-

胡适的考证派红学,其伟大‘功绩’不只是在于替《红楼梦》找到了作者,更在于根据这个自以为是的“答案”,推论出了红学两条重要结论:

一是曹雪芹真的姓曹,是曹寅之孙;

二是红楼梦是影写曹家家事,贾宝玉的原型是作者,是一部自传小说。

这两条结论,组成了一条铁轨,从此红学这条列车,沿着这条铁轨驶向了永远不能抵达的“曹家店”!

列车司机,从胡适,到俞平伯,到周汝昌,到冯其庸,到今天的李希凡等。虽历经岁月沧桑变幻,他们驶向曹家店的决心,从未懈怠,从未改变!

作为第一代列车司机,胡适本人晚年反倒对《红楼梦》意兴阑珊了,当年他考证《红楼梦》本来就是一时兴起,只是为了证明他在美国学的那一套逻辑学、杜威主义,要比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高明得多,倒不是因为他本人对《红楼梦》有多喜欢。相反他直言《红楼梦》的思想文学价值,还不如《儒林外史》,晚年劝诫年轻人不要研究《红楼梦》。

的确,按照胡适的考证,这样一部感世伤生的家事自传作品,确实难以称得上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但作为红学列车成就最高的老司机周汝昌老先生,坚定地沿着胡适铺设的轨道,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穷毕生之精力,终于将红学列车驶达了子虚乌有的“曹家店”。因为经过周老先生对曹家的历史不断地深入挖掘,将书中贾府之事、贾宝玉等人自行脑补成曹家事、曹家人,终于将一部《红楼梦》彻头彻尾变成了一部《曹氏家史》,红学也彻底变成了曹学,乌龟真的成了青蛙妈妈,癞蛤蟆真的成了千里马。

呜呼,这样的红学,终将会被证明,是中国学术研究史上最大的笑话。

有人说,古人白纸黑字的记录难道还有假?那些记录又不是胡适伪造的,你凭什么说人家是盲人摸象、小蝌蚪找妈妈?

那是古人白纸黑字的记载是不假,可说到底那也只是“只言片语”,做不得铁证,更不能当做唯一真相。“红楼梦”的真相还得从《红楼梦》里去找。

红学家当然反复研读过《红楼梦》的文本,而且各个抄本以及里面的批语都翻烂了。可同样的文字,无数的红学家硬是要往曹家去套。胡适当初起码还从敦诚敦敏等清人诗文笔记里,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而后来的曹学家,连故纸堆都懒得翻了,直接将将“曹雪芹”等同于贾宝玉,等同于曹寅子孙曹霑!

作为文学研究竟然草率到如此地步,还大言不惭美其名曰是学术研讨会!我看分明是自行脑补大会!比如大作家刘心武对秦可卿的原型研究,认为她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这不是自行脑补、脑洞大开的情节是什么?可有半点史料证据支撑?

-

▎可叹:附会演绎当真人真事

-

首先,将曹雪芹当作唯一作者,这种学术考证就很草率。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只是根据甲戌本第一回楔子后面关于此书来历的那段话: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

这段话,和前面此书来历(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的故事一样,是附会演绎之说,这是古典文学常有之事,比如《水浒传》演绎出一百零八条好汉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西游记》里有开篇天地会元造化之功和天下四大部洲的介绍,《镜花缘》里百花仙子的前世渊源。

胡适等红学家从这段话里单单挑出了一个“曹雪芹”当做唯一作者,实在难以服众。依照这段话,那也是空空道人根据石头上文字录下来的,后来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空空道人才是第一作者啊(当然‘石头’才是第一作者)。

有人肯定扑哧一下,空空道人、情僧明显是杜撰的人物,怎么会是作者?

那老沧我也要捻须一笑:你既然知道空空道人是杜撰的人名,那为何肯定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就是真人真名?

既然空空道人(情僧)是附会演绎的杜撰人名,为何偏偏曹雪芹就是真名真姓?总不能因为“曹雪芹”三字看起来像真名就认为是真的姓名吧。

曹雪芹就真的姓曹?

这是关于曹雪芹作者论的第一个大疑问,姑且先放在这。

我们再看这个曹雪芹究竟做了什么工作。仔细再读下这段文字: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可见他的工作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

有两个字很重要——后因。也就是先得有个本子,有个底本,才能供他批阅、增删。这个底本从何处来?

书中说是从空空道人那里来。

所以,真要寻找《红楼梦》的作者,那就得去清代找到那个既做过道士又做过和尚的空空道人或情僧!书中贾宝玉也被证明后来“做过两回和尚”,那曹寅的子孙可有做过道士做过和尚的人选?

有人拿出甲戌本那条批语说事,这条批语是这么说的: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

曹学家就由此认定,所谓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都是曹雪芹的化名,真正的作者其实就是“曹雪芹”他一人!批书人脂砚斋这条批语就是铁证!

这的确是很有力的证据,可细一想,又不对啊,跟前面的问题一样啊,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是化名,那“曹雪芹”就不是化名?作者既然如此煞费苦心、草蛇灰线,生怕有涉朝政,避免引来文祸,为何偏偏在第一回就把作者的真实姓名自己曝出来了?你当作者是憨豆先生,是拿身家性命来搞笑的么?

其实这段批语很好理解,作者在开篇楔子中附会演绎了一个故事,目的是让朝廷无法查找书的真正来历和真正作者。楔子说这部书是一个叫空空道人的道士从一块大圆石上抄录下来的,至于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等人,只是对这部书做了题名和进一步的加工,他们都是和空空道人一样,都是附会虚拟的人物。又或许真有其人,但姓名都是化名!朝廷真要追查,总不可能把天下叫“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的人都抓去问罪吧。

如此看来,那就有几种可能:

1)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其实都是虚构的,他们都是作者的化身,他们都是作者自己;

2)空空道人(情僧)是作者,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只是对此书做了题名增删。

有一点需要认清:《石头记》成书在前,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题名增删在后,没有《石头记》,他们就无从题名、批阅、增删。

如此看来,“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究竟是不是真名真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第一作者。

可胡适偏偏挑了“曹雪芹”这个人,将其当做唯一作者。

-

▎可疑:那段话真的是开篇楔子的内容?

-

关于开篇楔子那段话,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段话真的是属于开篇楔子的内容吗?

有古本里压根没有“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后因曹雪芹……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段话!

也就是《石头记》的文本就没有这段话,《石头记》的楔子在交代此书的来历时,只写到空空道人将《石头记》抄去检阅一番,做了删改,压根没有写后来《石头记》后来多次改名,以及“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等人的事。

其实只要稍微揣摩一下语境语意,就很容易发现“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后因曹雪芹……”这段话是后来添加的,压根不属于《石头记》开篇楔子的内容。开篇楔子就是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开始,至“(空空道人)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结束。这才是完整的楔子内容,楔子就是以附会演绎的方式讲述了《石头记》的来历,说的便是补天石去红尘历幻一番的故事。

请注意,楔子只说此书叫《石头记》,提到的人物只有空空道人。至于《石头记》后来叫《情僧录》,叫《风月宝鉴》,叫《红楼梦》,叫《金陵十二钗》,以及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三人,都不属于原本楔子的内容。

那楔子后面那段话到底是谁添加的呢?

很可能是就是甲戌本里才有的,最大的嫌疑,很可能是批书人,因为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暴露了——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脂砚斋再评,即重评,所以甲戌本的书名是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但这段话很可能又是“曹雪芹”添加的,因为后面那首诗,是曹雪芹题的。

(曹雪芹)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其实曹雪芹的这首诗,就向读者表明了:他不是作者,作者另有其人。

历来红学家一直将这首诗当作是曹雪芹的自我感叹,其实是曹雪芹对作者苦心孤诣写下这本书,却没有多少人解“其中味”而深感遗憾,是曹雪芹替作者鸣不平。曹雪芹当然能体会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因为他对《石头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岂会看不懂作者的满腹辛酸和书中的斑斑血泪?

脂砚斋、畸笏叟等批书人,自然也能体会作者的辛酸血泪,但他们读的根本不是作者的《石头记》,而是曹雪芹批阅增删的《红楼梦》(曹雪芹题名《金陵十二钗》),只不过在甲戌本里,依然用了《石头记》的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于曹雪芹前后增删了五次,在此过程中,脂砚斋已经参与了评点,于是我们在批语中看到了“俟雪芹”、“命芹溪删去”这类的字句,这些批语很多是在初评时留下的,以至于在重评本(即甲戌本)里,我们明显看到曹雪芹已经按照批语做了修改。

如此看来,批书人和这个曹雪芹关系很密切,保持着互动的,但脂砚斋等人又多次叹息某某章节迷失无稿,比如“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如果《石头记》的作者真的是曹雪芹,脂砚斋等人又何须哀叹无稿?直接问曹雪芹要即可,即使曹雪芹那里也没有底稿,但大体情节也总是记得吧,重新补充完善也非难事啊!

由此可见,曹雪芹也是真的没有“狱神庙”、“卫若兰射圃”等情节的稿子,因为曹雪芹压根不是《石头记》的作者,他只是得到了一个《石头记》的本子,“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已。

脂砚斋等人觉得《石头记》原文中秦可卿“遗簪”、“更衣”的情节不合适,于是“命芹溪删去”,曹雪芹便删去了;脂砚斋等人发觉《石头记》原著“缺中秋诗”,便“俟雪芹”填上,后来便填上了——可见曹雪芹非常出色地完成他的工作:批阅增删,进一步剔除《红楼梦》的毛刺,删除润色书中的“碍语”,以免触及文祸。至于那些迷失的稿子,曹雪芹也无能为力。

当然,我们可以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因为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石头记》进行了长达十年、前后五次的批阅、增删、润色,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的面貌。

-

▎可笑:曹雪芹就一定得姓曹?

-

总之,从《石头记》的文本推断,压根得不出“曹雪芹是作者”的结论,只能说“曹雪芹”跟红楼梦有关系,对红楼梦做了重要的增删润色工作,但不能等同于是作者,更不能被当作第一作者,因为他是以《石头记》为底本来批阅增删的。而胡适等红学家偏偏抛开文本,去清人的故纸堆里查找一个叫“雪芹”“芹溪”的人。问题是甲戌本楔子后面那段话已经明确说明:曹雪芹只是增删润色人,不是作者,你还偏偏将曹雪芹当作作者,还是唯一作者,去考证这曹雪芹究竟是哪家姓曹的子孙,这不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吗?

再次回到曹雪芹究竟是不是姓曹的问题。

看到“曹雪芹”三个字,就认为曹雪芹姓曹?

这样的学术逻辑本身就很可笑。照此说,那鲁迅是不是就姓鲁,巴金就得姓巴,老舍真的姓舍!我沧海客是不是得姓沧?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是不是得是东方不败的后人?

红学家翻遍了清人的诗文笔记,找到了“曹雪芹”,找到了“雪芹”,找到了“芹溪”、“芹圃”、“梦阮”、“曹霑”,最后确定为曹寅之孙(或之子),这一路寻来,真的是经历了类似于“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苦历程。

那如何把这些人名归为同一个人呢?红学家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请看百度百科词条: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百度百科“曹雪芹”词条)

厉害吧,管你多少名、多少字、多少号,只要加一个“又”即可。至于名和字不搭配对应的问题,也顾不上了。(古人的名和字讲究对应的,比如岳飞,字鹏举;唐寅,字伯虎。而曹霑的名和梦阮的字,完全对应不上)

曹雪芹画像,殊不知这样的发型在乾隆朝是要被砍头的

红学家又创造性地为这个“曹雪芹”做了画像,建了故居,写了传记,隆重举办了纪念活动,甚至还拍了电视剧,弄得全国人民不信也得信了,可这一切跟《红楼梦》有几毛钱关系?

张家湾发现的所谓曹霑的墓石,于是红楼梦和张家湾扯上关系

小蝌蚪是幸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蜕掉了蝌蚪样貌,变成了和青蛙妈妈一样的模样,所以才找到了妈妈。要是它一直是蝌蚪的模样,只能根据别人描述的一些特征去寻找妈妈,只会不断地闹笑话。

大学者胡适也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当时最早的抄本,里面有前所未见的红字批语——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可他偏偏放着这么好的本子不看,不好好研读文本和批语,却又秘不示人。不愿借给自己的老师蔡元培先生观阅,但很大方地借给了自己的粉丝时年十九岁的周汝昌。再后来上海博物馆花费80万美元巨资从美国将此本购回。

胡适放着现成好东西不顾,偏偏去翻清人的故纸堆里找一个叫“曹雪芹”的人,结果找来找去,找到了曹寅之孙所谓“曹霑”。可人家曹寅的真正后裔在族谱里并没有“曹霑”这人。

倒是前些年曝出几幅清朝人画的画,上面的题名赫然是“种芹人曹霑”,引得冯其庸等红学家无比激动,那可是伟大的“曹雪芹”的真迹画稿啊。后来不知怎的,红学家认为这个“种芹人曹霑”并不是“曹雪芹”,空欢喜一场(因为曹霑本来就不是曹雪芹啊)。

再后来曝出来北京西郊一栋老房子上有曹雪芹的题诗,又有刻有“芹圃”的木箱,多家电视台还当作惊天发现报道。但这一次红学家倒没有闻风而动,可能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笑话闹太多了,也或许是那墙上题诗的内容大多出自古人的诗作,并非原创,怎么看都像是穷酸秀才的涂鸦,绝对不能想象《红楼梦》的作者会那样拾人牙慧涂鸦。那件事闹腾了一阵也不了了之了。

由于胡适等人的结论已经深入人心,刘心武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进一步将曹学的影响扩大,以至于无数的红迷,一读到贾宝玉,就想起曹寅的孙子,一看到贾府就想到曹家,于是也跟着曹学家们,将《红楼梦》里的场景自行脑补成清朝贵族家庭生活的场面。更有大作家王朔愤恨道:“《红楼梦》电视剧就该拍成清装剧,剧中人物就该说京片子,要拍汉服版,就去拍《金瓶梅》,那是你们汉人的东西”。

为了满足这些人的心愿,还真有好事者费心绘制了清装版的红楼梦人物画像,并精选其中的金陵十二钗,供奉于北京大观园内。可在红迷看来,这样的清装版画像,实在太辣研究,于是赶紧翻出清朝孙温的绘本来洗洗眼。

同类推荐
  • 底层的抗争

    底层的抗争

    科技是否能与法术和智谋抗衡而三分天下。华夏浩瀚的历史中法术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怎样才是正确的应对姿势呢?好奇?底层的平民如何面对自己生存了几十年却扔然对自己来说十分陌生的世界,刀枪不入的神功护体,诡秘莫测的法术一介平民如何应对?撒豆成兵,剪纸为人的另类解读,想知道白莲教与普通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吗?积年的乱世中,黄牛与一群社会底层活不下去的人民选择抗争,看黄牛如何抵抗白莲宗与文人的重压。
  • 晚清旧事

    晚清旧事

    本书属于黑色童话,以晚清基督教传教为背景,讲述了一位中法混血小女孩被世人当作妖魔对待的故事。
  • 长恨玉

    长恨玉

    刘义灭晋建宋、与拓跋极建立的魏朝南北对立,史称南北朝!刘义病重、却临时改意、欲废太子刘重而立周王刘隆?为何周王提前知晓太子欲逼宫?刘义还未断气、周王便发动“正安门变”灭了东宫上下一百余三人!顺利登位、隔年又主导“班门叛案”!亲令影林卫诛杀上将军班卫一家四十三口!一时悬案重重如迷雾萦绕整个应天城。然、太子心腹汪伦潜逃,帝设赤幽营极力追杀,已然一十三年!汪伦终于死了、民间却有先太子后人存世之说,建有“旧龙会”。流言四起、刘宋皇帝的即位之谜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几乎同时、大将军王晓突然发难,明乃班卫之子,欲求皇帝平反当年弥天惨案!大宋皇朝、如同春木逢雷,浊烟四起,孰是孰非、谜团不解、何以为存……
  • 三国:最终幻想

    三国:最终幻想

    玄幻式三国,非纯历史……叶阳自小失去双亲,谜一般的能力让人琢磨不透,当一个热血青年穿越到三国的乱世之中,究竟是一统天下还是遵从天意,我不是一个无敌的人,我没有那些能力!我只想活出自己!活出风格!
  • 崛起之新中华

    崛起之新中华

    一次雨天的意外,一位坚信工业强国的伪军事、历史迷,侥幸魂穿清末,并逐步投身于一个略显不同的保路运动,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运动,以强势独裁者的身份,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中华!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有如此多的热血青年,为了心中的信念和民族独立,从容的献出所有鲜血和生命,用死亡去闯出一条道路。没有后退,没有怨言,只有从不低下的高贵头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谨以此拙作,献于近百年来,每一个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富强完整的先辈烈士……由此,可以上溯至1840年!
热门推荐
  • 异瞳太子的多面小狂妃

    异瞳太子的多面小狂妃

    她本是现代性格迥异的一代兵王,却因一次暗杀而穿到异世与她同名的寒茜公主身上,而这个寒茜公主居然是个刚出生的婴儿,她表示深深的肝疼。而他是异月国的太子,有着血蓝两色的瞳孔。为人冷酷无情。当异世兵王遇上冷酷太子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大家拭目以待吧!
  • 九天狂女

    九天狂女

    穿越后发现竟然穿成女的,而且还在狼群,未知的身世,离奇的遭遇。
  • 宠溺之妖孽人生

    宠溺之妖孽人生

    顾音:我觉得咱俩一点都不适合。温庭彦:适合是什么呢?是不管阿音讨厌我、喜欢我、嫌弃我、爱恋我,我都要死皮赖脸地待在阿音身边啊。当你所爱的人不再相信爱情该怎么办?温妖孽:那就宠溺她到融化冰山的那一天。升级、捉鬼、穿越、揭阴谋,斗人斗鬼斗斗神,自有妖孽保驾护航~欢迎圈养本书,求鞭笞)^o^(
  • 在时光中走过

    在时光中走过

    在李木子十五岁那年,林扬突然间闯入了她的人生,那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与她同岁的男孩也将占据她此后的一生。而林扬的生命当中也会有一个叫木子的女孩陪伴了他此后的余生,林扬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每次他回头是她总是在他身后,而他也理所应当的对她好,因为早已习惯。当林扬明白自己对木子的感情的时候,而她已经放手。这是一份长达十余年的暗恋,一个女生对心里的那份执着,这是青春的回忆。其实给予大树的养分不只是土壤,还有它旁边的小树,只是人们都忘了小树的存在,只记得土壤,连大树也忘记了。
  • 轮回守墓人

    轮回守墓人

    我叫沈三道,大学专业,殡葬,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守墓人。平时和死人打交道,给死人化妆,甚至陪死人睡觉。因为家族关系,我甚至被爷爷说活不到三十岁并且断后。杀厉鬼,斗僵尸,解阴书,能否逆天变命。恶鬼本善,人心所恶。作者QQ:472480626欢迎来交朋友昂。
  • 幽史巫踪

    幽史巫踪

    古往今来不为人知的传说是真是假?令人闻风葬胆的恐怖隐秘是否属实?数不胜数的神秘失踪,怪异的现象,真相又究竟埋没在哪里?是人为,还是另有企图。一个普通的小编辑,一个怪异的团队,闯入了神奇的世界中。
  • 蜜爱成欢:冷少的甜宠妻

    蜜爱成欢:冷少的甜宠妻

    她明明是来捉奸的,怎么反倒被人给强上了?靠,对方竟然还是OC集团的冷清大BOSS!什么?他竟要她嫁给他!这是走了狗屎运,还是掉进了火坑里?呵!婚后生活更精彩,各路小三来挑衅,她都一一来击败,本姑娘可不是好惹的!直到某一天,她终于知道他竟然是……一纸离婚协议书递到他的面前,他看都未看撕成碎片,冷冷道,“你休想和我离婚!”五年后,夏威夷的海滩上,他与她再次相遇!而她的身边却多了一个阳光帅气的护花使者,和一个喊她妈咪的粉团小奶包。“这次你休想再逃出我的世界!”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
  • 重生娇妻:杀手老婆不好惹

    重生娇妻:杀手老婆不好惹

    她,前世是国际杀手,却因为一次任务意外死亡;重生后,她是三线明星,一路走红,只为寻找死亡真相。他,是京城萧少,豪门世家,妥妥的“高富帅”,人前他是“夜色”的幕后Boss,暗地里却是和国安部配合,守护着这个国家。一次次的交际,让他们在交锋中产生好感。强者与强者的对决,你准备好了么?
  • 和EXO之间的相遇

    和EXO之间的相遇

    初次遇到了EXO就成了他们的小公主,后来经过了努力变成了明星。
  • 手的十种语言

    手的十种语言

    著名画家黄秋雨失踪两天之后,尸体在颍河里被一个渔人发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队长方立言奉命侦破这起命案。他在调查中发现,黄秋雨生前创作的组画《手的十种语言》中的最后十幅全部以女性裸体为内容,这其中牵涉到了市委书记的妻子,而黄秋雨被盗的日记和绘画,似乎都与这有关。就在命案调查接近真相的时候,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突然死于一场车祸,而两年前试图谋杀黄秋雨的凶手也浮出水面,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