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成功了,看着他们笼罩在光环里,一些人在充满羡慕的同时,又慨叹自己平凡的命运。可是,当我们认真寻找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往往发现他们曾经也很平凡,甚至遭受了许多磨难。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舞台,完全是因为他们坚强、执着的奋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舞台,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台下十年功”的恒心和毅力。
打开上帝的另一扇门
他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从小热爱橄榄球,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
然而,在他16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
那天,他兴致勃勃地去参加一场学校里的期末橄榄球比赛。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他被踢中了头部。顿时,他感觉头一震,脑海里一片空白,左眼有剧烈的疼痛感,使他几乎昏厥过去。
他被老师和同学们送到了医院。在痛楚与忐忑中等待的他,竟迎来了一个让他心如刀绞的检查结果——左眼视网膜脱落。尽管医生想尽办法想挽救他的左眼视力,并先后进行了3次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医生不得不无奈地宣布:从今以后,他的左眼将彻底失明。
他躺在医院漆黑的病房里,感到无尽的悲哀——因为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橄榄球场上尽情地驰骋了;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拥有完整的视觉了;即使在阅读时,他也不得不经常停下来休息一下,以保证自己的右眼不那么疲惫。
这时的他消沉至极,世上的一切似乎对他都没有了意义。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哪里都不想去,什么也不愿做,颓然地过着每一天。
看到他如此难过,他的父亲感到无比痛心。经过一阵深思熟虑后,父亲决定专门做一次关于“我们需要视力”的布道。布道的那一天,他拗不过父亲的再三恳求,去参加了那场布道。
在布道中,父亲对人们说:“失明无疑是人生中最令人痛心的残障之一,那些被剥夺视力的人失去了太多的东西。”
听了父亲的话后,他感到更加悲哀了。然而布道完之后,父亲却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孩子,不过你比别人幸运,起码你还有一只健康的右眼。离开橄榄球场,对于你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可以使你对你的另一份追求更加专注。你不是喜欢政治吗?孩子,你要记住,上帝每对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只要你不对自己丧失信心,上帝就不会遗弃你;相反,你会成为上帝的宠儿。”
父亲的话使他心里感到豁然开朗——是啊,我还拥有其他许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要为一些失去并且不再回来的东西而耿耿于怀呢?只要我选择坚强,上帝的另一扇门将对我永远敞开!
从此,他重新走出家门,重新回到学校,努力读书,并专注于政治。24岁时,他发表了自己所谓的“苏格兰红皮书”,俨然以英国首相的口气对苏格兰的状况进行分析。
后来,他在爱丁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再后来,他进入政坛,并迅速脱颖而出。46岁时,他当上了英国的财政大臣,并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财政大臣。56岁时,他接替布莱尔成为英国第52任首相。
这位优秀的政治家就是戈登·布朗。
当那些反对派借他的盲眼嘲笑他、攻击他时,他是这么回应的:“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着向前!”
上帝为他关上一扇门,正是为了让他毫不犹豫地走向另一扇门。
没有永远的“灰老鼠”
在学校时,她是那种极其沉闷的人,她的打扮穿着非常简朴,色彩单调乏味,毫无生气。她像个书呆子一样,整天跟书本打交道,甚至在等车上学时,她也总是聚精会神地盯着书本,对周围的事物毫无兴趣。
高中时的一天,正当她独自默默地向校外走去的时候,她忽然听到背后有人用讥笑的语气说:“瞧,那就是我们班的‘灰老鼠’,全班最没劲的一个女生!”
她回过头,看见班上的两个男生正跟其他班的几个女生望着她窃窃私语,并不时发出大笑声。她知道他们是在议论她,两颊立刻绯红起来,想尽快走出那些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可是刺耳的话还是从背后传来:“你看她穿的那身衣服,真是土得要命,怎么看我都觉得她不属于这个时代,我想她都不应该是地球人,哈哈!”“你们知道吗,连班上最差劲的男生也不会正眼瞧她一下!”
她的内心被深深地伤害了,泪水夺眶而出,她狂奔着出校门,上了车,然后回到家,冲进自己的房间里,扑在床上,号啕大哭起来。
这时,她的父亲——一位新教的牧师走了进来,亲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哽咽着将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你要知道,发光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蒙上一块灰色的布而失去光泽,它只是被暂时忽略而已。而且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它不引人注目,也就会少受些干扰、少受些破坏,可以一心一意地积蓄力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一旦适当的机会来临,掩盖在它身上的这块灰布就会被揭开,它耀眼的光芒必将令整个世界感到惊讶!”
她仔细地品味父亲的话。是啊,被人忽略、被人低估,这未尝不一件好事,只要自己躲在角落里不是沮丧,不是沉沦,而是努力,而是拼搏,那么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她对父亲点了点头,充满自信地说:“我明白了,爸爸。你放心,以后我再也不会在意别人的那些嘲笑与讥讽了,他们爱说这些无聊的东西,就由他们说去吧。”
父亲微笑着说:“很好,你要做的,不是对别人的嘲笑采取什么回击,而是比同龄人更出色。”
父亲走出房间后,她将父亲说的那句“比同龄人更出色”的话写在一张卡片上,贴在自己的床头,并决心要将这句话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奋斗不息。
从那以后,她更加发奋地读书。她的成绩总是那么优秀,并在后来的日子里拿下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这时,沉闷的她突然决定投身于政治。
在短短的十年之后,她以95%的高票当选为基民盟主席,成为这个历来由男人主导、思想比较保守的党派的第一位女党魁。
刚进入仕途时,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拘谨和腼腆。当她接过基民盟大印之初,许多人并不看好她,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靠他人提携而走上权力巅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个临时收拾“烂摊子”的过渡人物,特别是党内那些野心勃勃的新生代政治家,私下里都在打着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盘。然而,她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老练,并牢牢地掌控着局面,那些自命不凡的政治家们逐渐被她的政治魅力所折服。
2005年11月22日,她在竞选中打败施罗德,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2009年10月28日,她再次胜选,连任德国总理;2013年9月22日,她再次赢得选举胜利,第三次出任总理——她创造了历史。
她就是安格拉·默克尔。
这个当年校园里的“灰老鼠”,终于掀开了掩盖在自己身上的“灰布”,光芒四射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从被人忽略的角落中,充满自信地走了出来,出色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
当别人好奇地探寻默克尔的“制胜法宝”时,对默克尔有着深刻了解的老同事辛德赫尔姆说:“一个15年来以不同角色出现在联邦政治舞台上的女人,人们并不真正认识她。因此,她常常被对手所低估,她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她的‘不知名’。”可是,一旦她拥有了自己的舞台,她就将最完美的自我展示给了世人。
李明博——勤奋是传奇的开始
在韩国人的眼里,李明博绝对是一个传奇。因为他曾依靠捡垃圾完成学业,又因为蹲过监狱而找不到工作,但后来他却成了韩国总统。
1941年12月,李明博生于日本大阪,他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1945年日本战败后,李明博一家被迫迁回朝鲜半岛。在此次旅途中,他们遭受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运送家当的船只遇到风浪沉入了海底。从此,他们家境一贫如洗。为了养家,父亲只好到牧场打工赚钱,母亲则卖起了海鲜,小小年纪的李明博也开始沿街叫卖糕点、水果、火柴。
由于家境贫寒,到了念书的年纪,进入学校的李明博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极其勤奋,成绩非常优秀。在李明博念初中时,他的二哥考进了汉城大学(今首尔大学)。父母无力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于是他们打算让李明博辍学。一位老师听说品学兼优的李明博要辍学,非常不舍,决定让李明博以抄写教案抵学费的方式来完成初中学业。就这样,李明博读完了初中,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浦项市东智商业高中夜校。
高中毕业后,李明博随家人搬到了汉城(今首尔)。在那里,他一边做苦力、扫大街,一边捧着从旧书店买来的参考书苦读。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不久就顺利考上了高丽大学。入学前的那段时间,为了凑足学费,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捡垃圾挣钱。在艰苦环境中,李明博形成了坚韧、努力的性格,在同学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
但没过多久,灾难再次降临到李明博的头上——由于不满军政府的统治,他带头参加游行,结果被宪兵抓了起来,并被判处3年徒刑。6个月后,李明博被放了出来。他从未如此沮丧过:一个蹲过监狱的人,还有前途吗?此时,母亲对他说了一句话:“你的人生怎能就这么结束?”“是的,不能就这么结束!”李明博攥紧了拳头。
刚开始时,李明博果然连最卑贱的工作都找不到,“有前科”成了压在他身上的一座大山。直到1965年,李明博终于在一家名为“现代工程公司”(现代集团前身)的小企业谋到一份差事。这时的李明博,非常珍惜这份难得的工作,他工作总是比别人更勤奋、更卖力,并且敢问敢做,极具拼搏精神,于是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一年多后,他被派到利比亚寻找工程建设项目。刚到非洲时,为了跟利比亚官员打交道,他可以在人家门前耐心地等上8个小时;为了让对方尽早接受他,他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当地的风俗习惯记得烂熟于心。几个月后,他因为揽到的项目最多而被擢升为组长。29岁他就晋升为公司理事,35岁一跃而成为社长,46岁当上公司荣誉会长……李明博凭着自己认真的态度和非凡的能力,在现代集团的晋升速度如坐火箭。
后来,李明博弃商从政,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和真诚赢得了民众的支持。2008年2月,他宣誓就任韩国总统。
如今在韩国,李明博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奋斗榜样。他的传奇人生被改编为热播电视剧;他记载自己成功经验的自传,创下了重印一百多次的高纪录。
在人生之路上,机遇可以成为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但要最终走向成功,勤奋才是硬道理。
公平要靠自己争取
当康多莉扎·赖斯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纽约时报》周刊声称:赖斯的青云直上,能让一代在“待在监狱会比在某个公司的董事会中任职更有前途”这种信仰下成长的美国年轻黑人明白,“黑色力量”意味着什么。四年后,当赖斯接替鲍威尔成为美国国务卿时,美国年轻黑人更是瞪大了眼睛。
1954年出生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赖斯,虽然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并且从小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自己的黑色皮肤,她从小对种族隔离制就有着深切的体会,因为她所出生的那个地方,正是种族隔离制极其盛行的地方。
在种族隔离阴影的笼罩下,黑人在各个方面都深受歧视。小赖斯从小就感受到自己与白人小孩的不同,似乎无论自己走到哪儿、做什么,都低人一等,这让她感到非常沮丧和疑惑。
为此,小赖斯曾不解地问父亲:“爸爸,为什么我们和白人享受的待遇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这么不平等的环境里?”
父亲抚摸着小赖斯的头说:“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在伯明翰以外有更多的机会,如果你勤奋学习,力争上游,就会得到回报。你可能在餐馆里买不到一个汉堡包,但也有可能当上总统。”
为了使小赖斯的心灵保持独立和自强,也为了表示对黑人隔离制度的不满和抗议,父亲宁愿他们回家上厕所也不让小赖斯使用种族隔离的公共设施,并且从不乘坐种族隔离的公共汽车。父亲用这种方式,使小赖斯深深地懂得:没有什么是上天注定的,一切不平等都可以被挑战,人的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赖斯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奋斗”的种子,她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公平”。为此,她在学习上非常用功,成绩出色,一年级和七年级都跳级了;15岁时就进入丹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19岁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来,她又获得了圣母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6岁时,她获得了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并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她还多才多艺,精通四门语言;钢琴弹得很出色,曾经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网球和花样滑冰玩得非常好——她从不因为自己是黑人,而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再后来,她步入政坛,并逐步成为美国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处在不公平的环境里,不要自卑,更不要自暴自弃,只要我们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不公平”反而会成为一笔可以促使我们走向成功的珍贵财富。
挫折是机遇的前奏
曾荫权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一名收入低微的员警。20世纪50年代,曾家五子一女与父母,一家8口,居住中国在香港荷里活员警宿舍。后来由于舅母早逝,父母不但要抚养他们6兄妹,还要抚养3个表兄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是家中长子,曾荫权从小就非常懂事,课余之时在家里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很小就出去打工帮补家计。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要车尼龙袋赚家用,而他整个读预科的时间,要教夜校才能应付书本费和学费。
虽然家境不好,自己又要勤工俭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读书的热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不断提高自我的要求。
预科毕业时,曾荫权被香港大学建筑系录取。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他是既欣喜又沮丧——欣喜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沮丧的是,家境如此拮据,如何供得起自己读大学?何况自己下面还有这么多幼小的弟弟妹妹需要抚养。
于是,曾荫权不得不将那张心爱的录取通知书压进箱底,遗憾地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开始投身社会寻找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辉瑞药厂的西药推销员;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二级行政主任职系,加入政府公务员行列。
无论是做哪一份工作,曾荫权都认真对待。他知道自己的起点低,因此做事比别人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