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日,六月二十五日那天,我一个人去良乡办事,回来时路过书店,随意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名人名言录》,买回来后,我就开始看了,其中有一句是朱德(H。Stanley Judd)写得名言:不要为你所没有的抱怨,要珍惜你所拥有的。
我知道,你一天下来,时而会抱怨几次?
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曾说过一句话并不悲观的话:“我们很少去想已经有的东西,但却念念不忘得不到的东西。”
这句话足以发人深省。
富兰克林也曾感慨的说:我们从来不珍惜水的价值,直到井枯干了,才发现它的可贵。这是真的,在许多其他的事上也是如此。假如我们从来不缺乏衣食,关爱,自由,我们就会把这些视为平常,而不去珍惜。
有时候,缺乏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老师。不说别人,就说我吧!前些日子,停水了,没有水吃,更别说做别的,我跑到离住的地方,几米远去打水,一桶又一桶往回提可沉了,我平常都很少做力气活的,这下不得不做了,加上有没有煤气了,大热天,我又叫车回家里弄煤气,没有水断断续续一个月,后来修好,水来了。
没有再提水,邻居见了我笑着说:“这段时间没有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我说:“从这次经验里,我学到最大的功课就是,假如你有足够的水喝,有足够的食物吃,你就不应抱怨。”不幸,我们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抱怨不休,甚至养成了一种习惯。
昨天,你在网上对我说的那些事,我知道你在抱怨,你有没有想过,之前你还对家人说:“你要去武汉,后来你又决定去深圳,其实你比谁都心里明白,此时你的烦恼原由。
不管怎么说:“你是幸福的,有多少人想过你那样的日子,不说别人,就说我吧!你的孩子有人帮你带,你的工作又好,坐办公室,一个星期下来,还有休息,你可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报一个学习班,学《会计》或者《计算机》再或考一个学历,做这些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深造,也是决定你将来过什么样的日子,做你自己,谁又能比你更有资格呢?
对于“怨”,是中国人对待最亲密的人时最容易产生的神经质情绪,怨尤有时是付出感情过重而无以回报时,所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诿过行为,用意即在求得无法回报的解脱。
“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管子》书中的名言。为什么爱是恨的开始,德是怨的根本呢?《管子》认为,这是因为人们期待回报,也就是怀着欲望所致。
心怀这种情绪的人,一旦抱怨起所遭遇的障碍,总是夸大其词。出了问题,他习惯性埋怨身边的人:妻子,孩子,朋友,同事。他们的抱怨常胜过感谢,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生的错误上面:抱怨没有人了解他,抱怨别人对不起他,抱怨服务差劲,抱怨事情一大堆。。。
富兰克林说:“任何愚人都会批评,指责和抱怨——而且大多数的愚人正是这么做。
抱怨是没有用的,它会阻碍你有效率的生活,导致你自怨自艾,更重要的是它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我们的负面情绪,有百分之九十九是来自于对别人的抱怨,对事情的不满意。只要你肯立即停止抱怨,就像拔掉圣诞树的灯源,所有闪烁立刻停止,那些负面的情绪自然也立刻切断。
抱怨是没有自信者的避难所。自信是往前看,永远注意未来;抱怨是往后看,注意过去的不愉快,认定某些人做了不该做的事。
记得有一句话“悲哀总爱找人作伴”,许多人之所以对自己的生活抱怨不休,主要是因为在潜意识里,希望把我们拉到与他们相同的悲哀境地去。
我们要常在心里发问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在解决问题吗?或是我已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你老是怨天尤人,抱怨时运不济,因为你自己就是问题本身。要解决问题,只有先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