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在梦里见到发小,拿着手机给我念一些文字,是熟悉的事,村里发生的事。
今天早上,发小就在网上和我说起那些事。
告诉我,村里捐钱建的那个楼房,建好了,和平常人居住的一样,好几层,不过这个房子,只是清明节祭祖时用的,那些一直在外省市住的村里人回家乡祭祖时,就在个楼房里吃饭,休息。我笑了说道:“在梦里,我见过,发小问我,知不知道家里捐了多少钱,我回道:“知道,我父亲捐了五百,发小说:“她的父亲捐了一仟,多少是一片心。
是啊!村里有钱的人家,捐得更多,接着,我和发小说到前两天,村里刚发生的事,我二娘七十多了,前几天刚走了,发小说到是谁啊!我都不知道,后来我说我堂哥的名,她才想起来。
其实我很想打个电话,和大堂哥说两句,可是我不知道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
提到村里的事,发小和我都有种说不出悲伤感,感慨良多。
村里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前年我回家,还见过她,去年我回家,没有见到她。
这位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曾经是村队长,一个曾经是小学人民教师。
四个大孙子,一个孙女,还有几个曾孙。
按理说:“这位老人很幸福能看到家丁兴旺,可又有谁知道,她此时的情景呢!
大儿子在马路边盖了三层楼的楼房,二儿子,在村口也盖了三层楼的楼房,不过二儿子,在前几年因病去逝了。
四个大孙子,有两个考上大学,后来参加工作落户城里了,还有两个都在深圳工作,孙女嫁到了南京。
这位老人,在前几年,身体可好了,哄了一个又一个曾孙,因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了,从此走路就没有从前方便了。
前年春节,我去商店买东西,经过她家门口,她还叫出了我的名子,我带着孩子去她家和她家的曾孙女玩了一会,她虽然走路不方便,但还是我小时候见过时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变。
去年的春节,我回家了,忽然之间,不见了好几位老人,后来听说:“那些老人走了。
当人们说到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时,我的心都凉了。
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老人,我真的不明白,不,我应该知道,因为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此时的老人,饱一顿饿一餐,住在后山那间老屋里,老屋对面的房早就没有人住了,有的还倒坍了,老屋后面是山,左侧边是一片竹林,右侧边是一片沙树林,她的儿女,想起就给她一口吃,想不起来,就饿着。
从村口到老屋要走两分钟左右,绕两个弯才到。
那天下午,我也不知为什么,就想去村里头转一圈,还用手机拍了许多相片,走着走着,就到老人住的地方,我上台阶往里看了看,门留了一条缝,里面看上去很黑,我想过去看看,可是孩子我又担心怕她走丢或拌倒,我和孩子从老人住的老屋门口经过,来到了我小时常走的小路,我们俩走着走着,前面没有路了,由于树和竹子长满了,把路给拦住了,还有刺,我问孩子怕不怕,她回道:“不怕,我对孩子说起,我小时候的事情,孩子没有让我抱,而是自己走,等过了那条小路,我发现孩子的手给划破了,我很后悔,为什么要走那条路。心疼孩子,也回想起,我所站在地方,是小时候,母亲洗衣服的地,这个水塘的水,干了,也是母亲唱歌给我听的地,我终于明白了,当年母亲的用意,那首歌是告诉我过日子要细。
当年情景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老屋也一直都在我的梦里,虽然现在已经不在了,可童年的点点滴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
现在村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老人们不快乐呢?
偶尔邻居和父亲的对话被我听到了,邻居问父亲,活着有什么意思,尤其是像他们大小岁数的,儿子多的三个,老娘去逝时,大儿子为挣钱,不回来。再说儿子少的,一个儿子的,就一个老娘也不让和自己住,就让老娘住在门孔塘的土砖破屋里,没有柴烧了,自己得上山弄去,没有菜了,自己得亲自种去。
听邻居说完,我想了想,在家的这些子,我也看到了,的确如此,村里的老人做得很苦,而她们的儿女,没事打打牌,宁愿输了,也不会给老人用的。
因此我暗暗下决心,告诉自己,不管自己的生活怎样,是穷也好,是富也好,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就是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