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500000003

第3章 我的特务生涯(2)

中统组织庞大,机构复杂,遍布全国的特工近两万人,这些人一是来自蒋介石浙江官僚嫡系;二是蒋的私人关系;三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叛变大革命的叛徒、托派分子;四是从国民党中央党校(中央政治大学前身)、黄埔和中央军校中选拔的学生;五是从反动帮会、流氓集团中物色;六是反动党派;七是中统自办的训练班、海外班、侨训班、青干班、江北训练班、妇干班学员中选拔;八是由“CC”派和国民党中要人和私人关系介绍。

有一段时期中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特务机关,局本部认为做得最好的,是贵州省党部调查统计室(简称黔室),由谷正鼎亲自掌握,主持人是“四?一二”后的叛徒程惕予,又叫铁如、迪庐。此人长于训练,精通组织。黔室的特务工作效率高,纪律性也强,因此调了10余人到局本部工作,有的破格提升。

张道藩、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等人的贵州地方势力也是中统的一股力量。黔室曾利用天主教神父在石门坎搞了三年多的调查工作,写了长达几十万字的专案材料交重庆局本部,还诱骗苗族中的富豪参加中统外围组织。

湖南调统室(简称湘室),主任是韩中石,他专门制造派系摩擦,局本部很不满意,他同薛岳也闹矛盾,因此湖南的工作时常遭到斥责。他被徐恩曾大骂一顿之后,才同军统局搞好了关系,在反共工作方面合作,曾在茶陵、攸县查出中共地下组织,专案报告重庆。

安徽调统室(简称皖室),主任甘秀春。他专与反蒋桂系军阀李品仙斗法,又与徐君佩为首的三青团势力搏斗,也是个摩擦专家。

中统办过青干班、江北青年干部训练班、海外情报工作人员训练班、中央青年干部训练班等,对受训人员施行政治、军事、技术、特技项目训练。

教材除《孙中山全集》之外,还有戴季陶和周佛海的著作,陈立夫的《唯生论》、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以及《政治哲学的历史根源》、《政治目的与政治手段的关系问题》、《政权问题》、《政治技术与群众心理》、《先秦政治思想》、《人类生物性的体察与政治运用》、《社会势力的诱导与运用》、《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唯物主义》、《议会政治与布尔什维克的比较研究》、《三民主义的政治效用》、《国际现势》等。

军事方面则施于班、排、连、营、团制式教练,教材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筑城学》、《典范令》、《地形识别》、《夜间战术》、《射击教范》等。

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命徐恩曾再搞一个组织,徐召集王思诚、谢永存和一批专员开会,决定搞一个全国性的“党员调查网”,为中央当耳目,作惩治奸邪、整肃贪污的调查机构。由谢永存起草办法,经徐恩曾、陈立夫在“CC”高级会议上提出修改补充后,再送蒋介石核准,以建立起这个规模巨大的特务外围组织,并在重庆各中央机关、军队、学校、社团、公会、工会、工厂、工商、邮电、交通部门开展建网工作。党网通信员由两个特务介绍加入,经审查委员会审查合格,予以接收。每人发给有代号的手册一份,内附蒋介石手令。调查对象把共产党列为首位,进步社团、党派、反蒋人物、地方军阀、日伪汉奸、帮会组织以及贪污舞弊、囤积居奇者等也都被列为对象。调查网办公室的代名是“许清”(即准许清查所列对象的活动),通信处是重庆邮政信箱91号,通信员用自己代号代替姓名,仅半年时间,便网罗了三四千人,有高级简任文官、少将武官、一般行政人员、教授、讲师、教师、大中学生、社团负责人、工人、商人及有党员身份的袍哥等各色人物。还搞了一个经济检查人员训练班,训练大批特务。训练教材有《情报业务概要》、《总裁言行录》、《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讲义》、《化装术》、《射击术》、《驾驶术》、《骑术》、《摄影术》、《擒拿术》、《跟踪盯梢》等,此外还训练爆破、绑架、暗杀、掩护、隐蔽、密写、密码、帮会组织黑话、江湖行当内幕等业务技巧及有关社会知识。

抗日战争初期,由桂永清负责,在武昌珞珈山办了一个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训练团,以后迁至四川綦江县,吸收从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印度、泰国、缅甸、越南等归国的华侨青年参加受训。桂永清与徐恩曾交换了一个名单,以一个来自新加坡叫罗剑雄的上校教官为首,以方博之(泰国)、古秉文(印尼)、陈锦江(婆罗洲)等为教官,负责海外情报人员的训练。

中统派往海外的特工是以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名义作掩护开展工作的。

戴笠一直存心垄断国民党特务组织,一心想消灭中统。因此,利用徐恩曾搞走私的案件,布置倒徐工作,想一棍子打死中统。殊不知徐恩曾虽然垮了台,戴笠自己也坠机而死。戴死后,由叶秀峰继任中统局局长。蒋介石当然不能放弃这个组织,中统仍然存在,但逐渐老化衰弱,其原因有人事变迁、经费削减(中统是实支实报,无预算只有决算)、罪恶活动加剧、叛逆激增等。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中统在大陆也消亡了。

中统主要人物

徐恩曾,字可均,上海人,留美学工科,自己能驾驶和修理汽车、坦克。1935年,抛弃糟糠之妻,与留苏女叛徒费侠(湖北黄陂人)姘居。通过费侠拉拢留苏叛徒、托派分子西门宗华、叶青(任卓宣)为蒋介石效犬马之劳。平时对人一副伪善面孔,好似“敦厚长者”一样,实际是心怀险恶、凶狠毒辣之徒。此人嗜好收“干儿”、“养子”,如姚文元便是其中之一,他能厚着脸皮呼只长他十来岁的费侠“妈妈”!

刘次萧,山东人,曾在军阀、政客门下做幕僚。因是朱家骅系统人物,所以能接替濮孟九的主任秘书之职,但无实权。

王恩诚,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黄埔二期学生,中统老牌特务,任第二组组长,是徐恩曾的亲信,中统主要人物,后调粮食部当帮办,控制粮食部门。

梁辅承,改组派分子,抗战初期受到徐恩曾赏识,成为中统一时红人。特工非常讲究系统、资历和官阶,因他不是调查科出身,又不是“CC”分子,是半路出家的,所以非中统嫡系,徐的其他亲信都把他视为外人,因而免不了发生矛盾。终遭排斥,由张国栋接替他的第一组组长。

张国栋,广西人,留日学生。原是第一组二科科长,对徐恩曾绝对服从,做工作拼命卖力,不偷奸耍滑,所以在中统局里能够站得住脚,一直干到徐恩曾因走私案垮台后,才被“CC”调到内政部当司长。解放后被捕,1975年获宽大释放。

项本善,安徽人。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在中大读书时加入“CC”。他常在中大开黑名单,打秘密报告,徐恩曾很器重他。因此,他在中统局长期主管全国情报系统。后组织经济检查大队(简称经检队),查出日伪汉奸通过重庆官僚奸商大规模从沦陷区向重庆大后方走私情况,牵连到中央各部门的高级官员与南京汪记政权重要角色勾结的一条黑带,这条黑带也系着中统、军统的主要人物,使蒋介石和二陈大吃一惊。项是个独身主义者,至死未曾结婚。1940年,他不愿再干,要求离职,徐恩曾劝他留下,对他不使用纪律(中统是终身职务,提出离职是最大忌讳,轻则永远监禁,重则处死。特务自己说的“风吹得进去,雷打不出来”,他是未被执行纪律的仅有者)。他坚决要走,徐虽然很生气,但终于放他走了。后被陈诚派到三青团中央团部任调查处处长,是由他的亲戚郭骥(字外川,任过社会部人事处长)向陈诚推荐的。陈诚很器重他,把他培养成心腹。在一次到湖北途中,因汽车翻车而死。

陈文昭,女,叛徒。她掌握一批男女喽啰专搞资料,把全部资料分目增删,完全由她设计指挥。

高骞,中央大学学生,由“CC”送其往意大利留学,专在罗马学习法西斯特务工作。是中统局少壮派人物,很受徐恩曾信任,任第三组组长,专搞特务训练。

谢永存,中央政大毕业,陈立夫得意门生,所以能接替高骞的第三组组长,所训练的特务散布全国。

徐白光,广东梅县人,在中统仅次于徐恩曾、王思诚、濮孟九的地位,控制全国公路铁路特务系统。

杨为,字拔一,江苏人,留苏叛徒,在中统局任研究室主任,对共产党组织和保卫工作很内行,专门研究用共产党的工作方法来对付共产党。

孙翼谋,江苏人,任人事科科长,专管人事升迁调补、表册、档案、证件。

陈庆斋,江苏人,中统老牌特务。原是帮会流氓头子,任过重庆实验区区长,专搞行动工作。跟随徐恩曾直到徐垮台。l949年逃往台湾,后迁居美国。

加入干社

我投入“CC”之后,在南京市小组活动。l935年春,陈立夫召我谈话,给我一封信,要我去上海原公共租界汉口路绸业银行三楼“晨报新闻资料编辑部”,见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王延松。同时告诉我,他已同王通了长途电话,讲了我去上海见王的事。我当天乘快车去上海,见了王延松之后,才知他不仅是上海市党部执委,还是总商会常务理事、绸业银行总经理、大新绸缎公司总经理。所谓“晨报新闻资料编辑部”是掩饰“上海联欢社”的面纱,联欢社实质上是“CC”党政军特人员和上海金融界头面人物、帮会头子的秘密活动地点,也是“CC”化身——干社的社址。

军统的灵魂是复兴社。中统的灵魂是“CC”,“CC”化身是干社。王延松对我说:“立夫先生要你来上海见我,是要你加入干社,同时要你加入青帮。你在“CC”资历不深,不能直接拜在立夫先生门下,由我介绍你拜在潘公展先生门下,加入干社也由我介绍。”

第二天我填了入社申请书和誓词,随即在孙中山先生遗像和蒋介石像前宣誓入社。

干社是遵照蒋介石号召的“苦干、实干、硬干”的含义来命名。它以德国法西斯党为模式,采用绝对秘密和隐蔽手段,对社员实行单线、纵向的组织联系,绝对不准发生横向的关系。除奉行“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誓死保卫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外,其目的是“消灭共产党”、“反共救国”。入社人必须是国民党员和“CC”分子,由社长、副社长介绍,填入社申请书和宣誓,入社后不发证件,只有档案和卡片。

干社设正副社长各一人,社长是吴醒亚,湖北黄陂人,留日学生,曾在大元帅府任机要秘书,后任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代理安徽省主席,又是中央委员。在上海势力很大,青帮辈分高,与杨虎、杜月笙平起平坐。副社长潘公展,浙江湖州人,与陈立夫兄弟是同乡,与虞洽卿和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私交密切,同为蒋介石核心人物。

社长下设干事会,以“甘世威”为代名,干事会下设新闻、出版、教育、宣传、戏剧、电影等组,各组有正、副主任各一人,组员若干人,各组设秘书一人。

干事会干事长丁默村,湖南人,是与戴笠、徐恩曾齐名的特务头子,曾为汪记国民党中常委、特工总部主任、社会部部长、浙江省省主席。副干事长陶百川,浙江绍兴人,上海市党部执委、《晨报》总主笔、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是西山会议派叶楚伧亲信。

文书组主任黄教斋,“CC”中坚分子;事务组主任陈宝骅(化名肖赐),是陈立夫嫡堂兄弟,“CC”血亲骨干,中统少将级人员;情报组主任李士群,浙江人,留苏学生,中共叛徒,中统少将级特务,后为汪记和日寇特工头子,被日寇毒死。

社员来源主要是吴醒亚、潘公展、“CC”分子及中统系统、中央党部系统的人。

社员通信,以社员名序编有代号,代替姓名。

干社下属的外围单位:晨报社,是“CC”机关报,社长潘公展,总笔陶百川,主笔樊仲云、王新命、袁学裕。总编何西亚,总经理宓季芳。

社会新闻周刊社,社长丁默邨,撰稿人李士群、唐惠民、张师石、陈霭云(女,中共叛徒)。

外论编辑社,社长方复如,主编袁学易,是三日刊,用日、法、英、俄、德文印刷。

社会主义月刊社(原名《民族主义月刊》),社长主编都是周毓英一人唱独角戏。

大沪晚报社,社长李思弘,主编张修明,我为驻京记者。

上海工人运动促进会(代名力社),会长陆京士,组织有一个庞大的“工人行动大队”,有统一服装,配有武器和自行车,由陆京士指挥。

上海妇女协会,会长金光楣(代名“进社”),勾结天厨味精厂老板娘吴载仪,以协会取代上海市妇女会。

上海大学生联谊会(代名“青社”),骨干分子有严祖仁、何景文、刘修如等(均“干社”社员),光华大学有胡志宁,上海法学院有沈新儒,中法工学院有梁梅初,东吴大学有任立群,这些人都配有武器,专门制造学潮,嫁祸中共。

又入青帮

1935年在上海,我经王延松引进投入潘公展门下为徒,开始厕身于帮会的活动。

我的投师的仪式是在王延松家大厅举行的。潘公展长袍马褂端坐中间太师椅上,手捧黄旗,两边肃立10余个贴身徒弟,大徒弟传下话来:“引进师导新贵人‘记名头’。”王延松引我进厅,向潘公展磕了三个头,交上填好祖宗三代的文表,便退到厅外。王延松对我说,这是第一步手续。休息片刻后又引我进厅,行“小香堂”仪式。抬头一看香案上供着潘祖师香位,一炉香一对烛,旁边有小王爷牌位(即门外小爷),我上香行礼后,退到外面“刷船”(即净面),再进厅请潘公展“传道”,这叫“传称”,从此以后,“外出姓潘,在家本姓”。王延松说:“这是‘小香堂’,是半步手续。”

正午至饭厅吃午饭后,进“大香堂”,香案上是五炉香,三对烛,一炉叫“子孙炉”,一根红绳叫“牵头联香火”。潘公展身边坐了六七个不认识的人,他们是不同字辈的“传道师”,其中一个高声说:“三节两寿要去拜,送礼磕头礼应该。”(三节是春节、端午、中秋,两寿是师父、师母生日)。

我肃立潘公展面前,恭请师父“传道”。潘公展便传“心、顶、佛、吒、罗、呢”六法,一面以手示意位置:“心”在心口、“顶”在头顶、“佛”在口部、“吒”在左肩、“罗”在右肩、“呢”在腹脐。“大香堂”完毕后,便是“开山门”仪式。这项仪式颇严肃,潘公展端坐中间,手捧黄旗,两脚左右八字分开,身边站着“开过山门”的“三老”(引进师、传道师、本命师)。我肃立中间,大徒弟接过他手中黄旗,潘公展起身以右手按我心、顶、佛、吒、罗、呢六部位点法。然后,将我左右手分开叫“开山门”。回身坐在太师椅上,开口说:“你从今以后可在帮内人面前,左手大拇指成弓形,别人便知你是开过山门的人。”接着,向我宣布“四不”:一不准奸淫偷盗;二不准提闸放水;三不准背师收徒;四不准欺师灭祖。如有违犯,“轻则开除,重则处死”。

稍停片刻,接着宣布九条铁律:投师如投胎,一岁为师百岁为徒;一徒不拜二师;同参(字辈)如手足;只准师不认徒,不准徒不认师;不准出卖帮规……如有违犯处以剥皮抽筋极刑。

我叩头后说:“谨遵师训。”便退出到餐厅用晚餐。这是师父的“家宴”,有鸡鸭鱼鹅,取“四海”之意,五个小包子是“五湖”,一杯酒乃“一心要皈依佛法”。“家宴”后,王延松传我帮中暗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本书共20讲,内容包括:《诗经》的传统研究与现代视角、《庄子》研究浅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关汉卿剧作人物论等。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 700天极地生还

    700天极地生还

    本书记述了上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这次探险之旅堪称英雄年代的最后一次伟大的探险,亦是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史诗。1914年8月,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率领27人的探险队,乘坐“坚忍号”探险船,启程前往南大西洋,志在夺取探险史上最后一个未被认领的荣誉: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然而,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却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十个月后,探险船被彻底挤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700个日夜,才得以脱困获救。
  • 用情点击

    用情点击

    本书以“点击广州时政,刻录广州映像”为主线,精选了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的新闻报道、评论、纪实作品,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双层视角,记录和评述了广州在高等教育、政治建设等各方面的表现。
  • 关于女人和男人

    关于女人和男人

    本书集冰心《关于女人》与《关于男人》两书之篇目,记录了许多冰心的亲人、朋友、文字清丽淳和、情感细腻动人,让读者与她笔下人物话的同时将中国过去近一个世界里的历史及文坛事件一一浏览。
热门推荐
  • 父辈的江山

    父辈的江山

    本书讲述了在国难当头之时,武汉一个家庭为国分忧、抗争、坚韧与悲欢离合。
  • 生在农村,混在都市

    生在农村,混在都市

    人生多苦难,贵在多坚持,款款深情徒手敬岁月,一腔热血洒青春。
  • 唯武独侠

    唯武独侠

    他们争做着天下第一,他们大隐隐于市回归平凡,他们是我们向往的世界,他们是我们的摸仿者,只因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们崇拜他们。
  • 绝色毒医王妃

    绝色毒医王妃

    穿越而来,她自带防毒雷达。哔哔——啥?姨娘凶狠,外加蛇蝎庶妹?哔哔——呀!包办婚姻,老公还看不上她?没关系,凭她超高智商,灭杀渣渣只在转瞬之间。绝色容颜,吸引狂蜂浪蝶无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白莲花什么的都弱爆了

    快穿之白莲花什么的都弱爆了

    身为一个合格的女配,要让男主男配们恨得咬牙切齿,同时还要衬托出女主的纯洁美好……个屁!身为一个合格的黑化女配,姐要抢女主男人,夺女主机缘,带女主光环!切~恨姐?!来吧来吧,恨姐吧!再恨也没用!哦哦哦,你说什么?你爱姐?别别别,接受不起,女主大人虽说小的抢了你的一切你也不要自暴自弃啊!但,这些再好,黎歌也深刻的记得自己的使命,在所有人爱自己爱的不要不要时,激怒反派黑心大boss,然后任他杀,激起男主男配们的斗气,杀死boss从此带着这个世界一起走向人生巅峰!可,boss不给发盒饭怎么办?很急在线等!诶诶诶!你干啥?要说话好好说!不发盒饭也行,你别扒我衣服啊!boss对此只说了两个字“呵呵……”
  • 遗失的天堂迷失的梦

    遗失的天堂迷失的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风云已去,一个王朝的颓败,便意味着另外一个王朝的兴起,在这天翻地覆地变化之中,蕴含着人世间多少冷暖风情。几百年前,朱元璋含辛茹苦建立的大明王朝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努尔哈赤的国耻家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明朝。抛头颅,洒热血,努尔哈赤的血汗,换来了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兴旺。在这明亡清兴的六十余年中,又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作为一个君王,一个臣子,一个普通的百姓,又该做一个怎样的选择呢?兄弟情义,儿女情长,选择什么才是我们人间正道的沧桑?血雨腥风的冤家,难以割舍的感情,面对着大敌当前,身为一个民族的统率,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中,去体验一下那个朝代的烟雨风云吧!
  • 校园邂逅

    校园邂逅

    校园那次邂逅,她拿起玫瑰,走到他的身旁,他默默看着,身边闪烁着阳光....
  • 心灵幻境

    心灵幻境

    每个人如今都活在幻境当中,区别在于,有些人懵懂,有些人沉沦。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长恩书神

    长恩书神

    我是蒲媞,出生于腊月,可是我的母亲不要我,或许是缘分,腊月中,幸得德光寺因摩什伽师父收留,因在菩提树下,所以,便给我取名为菩提,但因我是女孩,便改谐音曰蒲媞···我叫卫彻,是燕苏太子,我的母亲是燕苏皇后,可是,你又知,我乃红妆?佛说:执着,是人生苦海里的轮回,我的执着呢?能否等到你转身后的凝眸…乐然——世人道我呆子一个,可,二十年的隐忍,终是要为一人破戒,那寺庙可愿为我戴上红妆?宇文启——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那个菩提树下的女子,我终归负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