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胡率部进驻西安,对延安采取合围战术。此时由洛阳传来一条消息:有个人掘到一块古碑,上刻“一轮古月照中华”七个字。凡在自高自大者身边,自然不缺阿谀奉承之辈、溜须拍马之徒,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立刻讨好道:“古月者胡也,这必是应在将军身上。”胡宗南问道:“应验什么呢?”奉承者故作思索状,沉吟半晌,然后说:“当年陕西人李自成也是掘得古碑,上书‘十八子主神器’,后乃称帝。”说到这里,猛然觉得这个典故用得不妥,在他们眼里,李自成乃是“草寇”,再说,如果胡宗南称帝,不是要和蒋总统争高下么?连忙说道:“当然现在已经废除帝制。但将军素有‘两北王’之称。所以嘛,必是应验将有大任于将军。消灭共军,复兴党国,‘西北王’,雄风再振!”众人附和道:“对极对极!古月‘照’中华呀!”
众人如此吹捧,胡宗南本来就自高自大,听了十分生高兴,便下令把西安附近的“终南山”改为“宗南山”,把王曲的“青龙岭”改为“兴隆岭”。这样一来,好像就成了“宗南兴隆”,加上“‘胡’照中华”,真是一副上合“天意”、下顺“人情”的样子了。
不久,胡宗南进入延安,报纸上特大号黑体字印着胡宗南,电台里妖娆的声音播放着胡宗南,胡宗南的名字响彻四方,胡宗南的灵魂也飘飘然,他要把延安改名为“宗南县”。
但是更改县名就比不得给山岭改名那样随心所欲了,必须报请中央政府审定,公文往返耗时费事,但胡宗南不厌其烦地把手续都办齐了,只等最后通过了。
“宗南县”还没有批下来,解放军就打了回来,国民党军队被逐出延安。此后,国民党一蹶不振,终至崩溃,胡宗南既未兴隆,也未“照中华”,反倒落得个凄惨结局。
“西北王”胡宗南凄楚结局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毕业生。1928年充当蒋介石整编后的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1929年第一师奉命进攻皖系军阀孙传芳得胜后,在河南信阳再次扩编,胡改任第一旅旅长。不久发生蒋、冯、阎大战,第一师师长徐庭瑶在陇海一战中受重伤,蒋介石命胡宗南代理第一师师长继续作战。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他冷静沉着,指挥果断,便正式任命为第一师师长。他善体蒋介石用意,将第一师团以上干部完全换为黄埔军校生。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在广东召开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胡宗南在会议上作重点发言:“共产党之所以放弃江西的根据地,到处流窜,是因为没有苏联的援助,连根据地也保不住了。只有转移到新疆或者外蒙附近,才能取得苏联的物质援助,进而在甘、青、新一带打通国际通道,伺机反扑……”
蒋介石认为他的分析有道理、有见解,是一个有头脑而且忠诚于自己的人,便将第一师扩建为第一军,升胡为军长,该师黄埔系各级军官也随之依次升迁,由此形成了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雏形,所以军中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军”。这话有褒有贬,看你怎样去理解。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胡宗南第一军开赴前线进入一战区,不久被任命为第17集团军总司令,指挥上海战事。蒋介石为解决后顾之忧彻底消灭共产党,任命他为第34集团军总司令。调他坐镇西北,为使胡便于指挥陕西、甘肃、新疆和河南、山西第八战区的部队,又任命他为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这样胡宗南便直接统辖19个军和两个独立师,指挥50余万兵力,成为“西北王”,雄踞西北不可一世。抗战胜利后副长官部改为西安绥靖公署。
1946年,蒋介石迫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压力及全国人民的呼声,搞了一个假裁军,即只改番号不减人,名亡实存的把戏,将各集团军改为军,军整编为师,师整编为旅。为确保关中地区的安全,调胡的整编第一师进驻晋南运城。万未料到遭受解放军的攻击,损失一个团的兵力(等于一个旅)。胡宗南急调30师和90师两个师占领浮山阵地,哪知又遭到解放军太岳兵团的阻击,活捉第一旅旅长黄正诚。两次惨败使兵力锐减,胡宗南只得加紧整训。
不久,蒋介石命胡宗南率领直属部队15万人,纠合甘、青、宁的马家军5万余人,组成20余万人马扑向延安。胡宗南认为要打开进攻延安的门户,必须首先攻下马栏、宜君、正宁一带的囊形地带,便召集旅长以上军官开军事会议。胡狂妄地说:“要消灭共产党首先要攻下延安,消灭在陕甘宁地区的共军主力和中枢机关,在两个月内解决陕甘宁边区军事问题,六个月内消灭全部共军,所以必须首先夺下囊形地带,希望大家努力完成任务。”
会议以后便以董钊第1军、刘戡第29军(等于两个集团军)编成两个兵团,分左右采取钳形攻势。不料当整编第48旅(等于一个师)进入西华池时,遭到解放军伏击,旅长何奇被击毙。董部兵团的19师在金盘湾遭到解放军抵抗,形成对峙状态。
3月19日延安军队和机关作了有计划的转移,胡宗南的先头部队才得以进入延安。进入后才发现延安是一座空城,胡宗南一无所得。他很清楚并未与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主力又在哪里?摸不清楚。经他分析后判断解放军主力必在安塞以东、蟠龙以西地区。便命董钊率五个整编旅(等于五个师)的兵力向安塞“扫荡”。胡宗南避免与解放军全面接触采取合围,遭到解放军阻击,损失重大,便撤回延安。
胡宗南根据总部电台侦测,判断解放军主力在瓦窑堡西南面,于是命两个兵团在蟠龙以西从南向北再来一次“扫荡”。董钊、刘戡两部又屡遭阻击,167旅旅长李昆岗被俘,整编29军遭伏击全军覆没,刘戡自杀而死。
胡宗南自1947年3月19日进入延安至1948年4月20日撤离延安退到关中,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但没有消灭解放军主力,反而自己损失11个旅的十余万兵力。他退到汉中后便决定以秦岭山区为根据地,掩蔽整补,争取时间伺机反扑,但又遭到解放军发动的宝鸡、荔北、扶风、眉县等战役打击,损失了7个军和1个师,他的高级机动性的机械化军只剩下残破的第一军了。他只好重新布置,把兵力放在东起安康、西至天水一带,以保自己控制的汉中地区,并依四川天险,利用川北二十几个县的资源建立大巴山根据地,以秦岭为游击区抗拒解放大西南。
1949年,人民解放军向西南大进军。坐镇在重庆的蒋介石逃向成都,妄图固守四川保卫西南,胡宗南则想突围,据守西康和滇西,打通滇缅路免遭围歼,保存实力以待后图。但形势所逼,蒋介石于12月10日不得不飞逃台湾。
12月18日,胡宗南暗中请示蒋介石准备突围向雅安转进,结果陷入解放军重重包围之中。胡的军事集团已濒临寿终时刻,便舍众飞向海口。蒋介石得报异常愤怒,要以临阵脱逃之罪杀他。但蒋的谋士钱大钧、顾祝同、黄少谷等劝蒋说:“先生明鉴,危急之时不宜杀大将,倘被激反投向共军。他手里尚有20万兵力,如能幡然改悔拼死一战,共军伤亡必重,请先生三思。”
蒋介石听后,联想到不久前陈布雷、戴传贤的死谏已成亲离,傅作义、高树勋、陈仪等的起义又是众叛,自己培养胡宗南,一生倚为心腹,竟不战而逃,以致如今四面楚歌。想到这里不禁心里发寒,眉头一皱,长叹一声命发电令:“命胡宗南戴罪立功,不然军法严惩。”胡宗南得令后只得硬着头皮返回四川,到西康不久,终觉大势已去,决意逃走,便仍伪装效忠悔过迷惑蒋介石。1950年,他乘飞机逃到台湾,“西北王”的军事集团至此彻底粉碎。胡宗南逃到台湾后侥幸未被蒋介石杀头,但一直坐冷板凳,军政之中连一个闲职都没有,境况凄楚至极。
重庆谈判趣闻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摆出和谈姿态,邀请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当得知毛主席接受邀请后,特工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我自然要分担诸如监视、保护、刺探之类的任务,从而知道一些当时发生的趣闻轶事,摘记如下:
猜谜语谈判期间,由中苏友好协会出面,邀请国共两方的代表和新闻记者参加酒会,借此联络感情。酒会以后有清唱、跳舞之类的余兴节目。有人提出增加一项猜谜活动,得到同意后,这人便出了个谜语,谜面是“日本因此投降”,谜目是“打我国古代人名一”。
立刻有两人同时说出谜底,一个说屈原,一个说苏武。说屈原的是《中央日报》的记者,他解释说日本是因美国的原子弹而投降的,所以谜底是屈原。另一个是延安《解放日报》的记者,解释说日本是因为苏联出兵击溃了它的主力关东军而决定投降的,所以谜底是苏武。
一条编得并不十分高明的谜语竟然出现一谜两底的情况,并且两底都说得过去,引起会场诸人的议论。由此可见国共双方的政见是多么不同,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更毋庸置疑了。
《大公报》并未造谣吴鼎昌,国民政府文官长,此人计谋百出,是蒋介石的一个智囊人物。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前夕,他向蒋献计:抗战八年,国人强烈要求和平,不如摆出姿态,指名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一来顺乎民情,二来置中共于尴尬境地,因为他预料毛泽东绝不会亲临重庆,陷身险地,这样国民党就可宣传共产党不愿和平。如果毛泽东来了,延安失却主脑,国民党就可趁机接受日军投降抢收地盘,并且调兵遣将,作内战准备。
蒋介石同意他的建议,并叫他立即起草好邀请电报,发往延安。
8月15日,吴鼎昌把电报稿交给《大公报》社,要求在当天的《大公报》上把这条举世瞩目的新闻发出来。谁知《大公报》将当天报样送审时,被新闻检查所扣下,送侍从室审核。陈布雷审核后断然说道:“绝无此事。这类文稿都是由我起草的,我怎么不知道?纯系《大公报》社造谣。扣发!”
结果,这条消息15日没有发出来,待陈布雷向蒋介石核对,得知真情后,第二天才在各报一齐刊发。
林间狭路巧相逢重庆歌乐山脚有一建筑群叫做“林园”,曾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蒋介石官邸。这里环境幽雅,房舍精致,天然景和人工景浑然一体。林间有一片怪石群,称作“石涛”,石涛间有一石桌、四石凳,今称之为“谈判桌”,这有个典故。
却说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蒋介石在林园设晚宴接风,宴后蒋介石对毛泽东说,这里很安静,你就在这里休息,希望你能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