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他派人刺探殷商的动静,探子回到岐周禀报说:“殷商大概要出乱子了。”武王说:“乱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武王说:“还不是时候。”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程度加重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贤德的人都出逃了。”武王说:“还不是时候。”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很厉害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老百姓都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了。”武王说:“啊!”赶快把这种情况告诉太公望,太公望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作暴乱;贤德的人出逃,叫作崩溃;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叫作刑法太苛刻。它的混乱达到极点了,已经无以复加了。”
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队和商纣王决战,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临时凑了十七万人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
原文 周武王,始诛纣(zhòu)①,八百载②,最长久。周辙东③,王纲坠④。逞干戈⑤,尚游说(shuì)⑥。
注释①诛:诛杀。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会合西南各族起兵伐纣,取得牧野大捷,纣王兵败自焚。②八百载:自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立国,至公元前256年周赧(nǎn)王被秦昭王所灭,周朝共立三十四王,八百余年。③周辙东:指周平王将国都镐(今陕西西安沣河以西)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辙:这里指代车,意思是搬迁。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次年平王东迁,历史上称平王东迁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④王纲:王朝的统治。坠:衰落。⑤逞干戈:炫耀武力。指诸侯纷纷称王称霸。⑥尚游说:谋士、政客凭借口才劝说各国诸侯采纳他们的计策主张。尚:崇尚。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延续了八百多年,统治的时间最为长久。自从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东边的洛阳后,周朝的纲纪和法度就开始衰落了。诸侯国炫耀武力,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纷纷向诸侯国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故事链接
1.牧野之战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亲率战车300乘,虎贲(精锐武士)3000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联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子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子辛惊闻周军来袭,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据《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子辛见大势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子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
2.平王东迁
西周末年,周王朝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时,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荒淫残暴的周幽王宠信褒姒,任用佞臣虢石父。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废除太子宜臼,驱逐申后,并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国人异常愤怒。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与西夷犬戎的蛮荒部落联合,共同举兵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众叛亲离,举烽火征兵,却没有一个诸侯愿意前来救驾,于是被乱兵杀死在骊山下。诸侯们遂共立故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平王。
西夷犬戎不仅杀死周幽王,也把京都(镐京)抢掠一空,申侯没有想到联合缯、西夷等蛮荒部落的后果就是引狼入室。为了逃避犬戎的连年骚扰,加之镐京已经残破不堪,不能为都,平王决定向东迁都洛邑,他盘算着洛邑在天下中心,代表着天子仪表,当年周公曾经在洛邑修筑了宫殿,本来是天子巡视诸侯的时候用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也不用重新花费人力财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但是,周平王这个念头遭到了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对,他们都说:镐京左边有函谷关,右边有蜀的险要地势,有山的险峻崔嵬作屏障,还有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这是天下形胜之地,而洛阳虽然地势平坦,但是开阔的地形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如果有敌人打来,那将是四面受敌,这正是我们先祖建都镐京而不选洛邑的原因啊!何况现在战事刚结束,百废俱兴,您应该励精图治,节俭开支,休养生息才是。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不怕西夷等蛮荒部落的侵扰,您一味躲避,是躲不了的呀。
周平王不听,坚持迁都。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平王东迁以后,的确避免了西夷等部落的连年侵扰,而且洛阳也更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没有西北关中一带的年年干旱。但迁都并没能挽救衰微的周王室,平王在位五十余年,尽管设法抑制诸侯的崛起,但是周王室却像将要倾塌的大厦,已经无法挽救,而齐、楚、秦、晋则慢慢开始强大。整个国家的实际权力,也已经掌握在了诸侯的手中。
原文 始春秋①,终战国②,五霸强③,七雄出④。嬴(yíng)秦氏⑤,始兼并⑥,传二世⑦,楚汉争⑧。
注释①春秋: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期,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②战国: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历史时期,因当时各诸侯国间连年战争而得名。③五霸:五个春秋时代的霸主。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④七雄:战国时代七个强国,齐、楚、秦、燕、赵、魏、韩。⑤嬴秦氏:秦国国君嬴姓,所以秦也称嬴秦,这里指秦始皇嬴政。⑥兼并:并吞。秦王嬴政十年间先后消灭了其余战国六强,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王朝,并自称始皇帝。⑦二世:秦始皇儿子,名胡亥,继承始皇为二世皇帝。⑧楚:楚霸王项羽。汉:汉王刘邦。争:争权。秦传至二世,天下又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译文东周开始于春秋时期,结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争夺霸主地位,称为“五霸”;战国时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七个诸侯国割据一方称雄,称为“七雄”。秦王嬴政掌握权力,把其他六个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始皇的帝位只传到秦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的局面。
故事链接
1.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首位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今河北省邯郸市),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过,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2.刘邦斩蛇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条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蒙眬,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把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罢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天子,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乃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原文 高祖兴①,汉业建,至孝平②,王莽(mnɡ)篡③。光武兴④,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⑤。
注释①高祖:汉高祖刘邦。兴:兴起。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西汉王朝。②孝平:汉平帝,在位仅五年便被王莽毒杀,西汉灭亡。③王莽:汉元帝皇后侄,以外戚掌权。后毒死平帝,于公元8年篡夺政权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④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3年王莽新朝被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朝,史称“光武中兴”。⑤献:汉献帝,东汉末代皇帝。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译文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光武帝刘秀打败王莽,恢复国号为汉,他复兴的汉朝被称为东汉。西汉和东汉一共延续四百多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原文 魏蜀吴①,争汉鼎②,号三国,迄(qì)两晋③。宋齐继④,梁陈承⑤,为南朝⑥,都(dū)金陵⑦。
注释①魏: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献帝于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吴: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229年称帝,史称孙吴、东吴。魏、蜀、吴三国鼎立,历史号称三国时期。②鼎:传国宝器,象征国家政权、江山社稷。③迄:到。两晋:西晋和东晋的合称。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都洛阳,是谓西晋。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④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以区别后来的赵宋。齐: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⑤梁:公元520年萧衍(yǎn)代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⑥南朝:自刘裕建宋到陈为隋灭,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⑦都金陵:南朝四代皆建都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南京古称建业、建康、金陵等名。
译文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汉朝的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这段历史被称为“三国”,一直延续到西晋和东晋两个时代。东晋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长江以南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它们的国都皆建在金陵。
原文 北元魏①,分东西②,宇文周③,与高齐④。迨(dài)至隋⑤,一土宇⑥,不再传⑦,失统绪⑧。
注释①北:北朝。元魏:北魏。公元386年北方鲜卑族拓跋珪(guī)称王,国号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北魏为元魏。②分东西: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③宇文周:北周。公元557年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④高齐:北齐。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国号齐,史称北齐、高齐。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政权与南朝一直对峙,历史上称为南北朝时期。⑤迨:等到,及。隋: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史称隋文帝。⑥一:统一。土宇:天下。⑦不再传:隋朝于二代皇帝炀帝时亡国,社稷不再传续。⑧统绪:一脉相传的系统。指帝位世代传承。
译文与“南朝”政权同时存在的,统治北方的王朝是“北朝”。北朝最先兴起的是元魏王朝,北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到了隋朝,国家又实现了统一,但是隋朝的帝位没有传上两代,很快就灭亡了。
原文 唐高祖①,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②。二十传③,三百载④,梁灭之⑤,国乃改。
注释①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太原留守,封唐国公,起兵反隋,攻克长安。公元618年隋朝灭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②国基:国家基业。③二十传:唐朝共传二十帝。④三百载:自公元618年至907年,唐朝统治近三百年。⑤梁: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
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创立了大唐王朝的基业。唐朝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统治了近三百年。最后被后梁王朝灭掉,国号才有改变。
故事链接
1.李渊开国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非常残暴、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卒修造通济渠,改造邗沟,前后花了六年的时间开凿大运河。同时,他还营建东都洛阳,大兴土木,每月平均都有两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他发动了三次征发高丽的战争,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导致千千万万的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隋朝末年,隋炀帝变得更加骄奢淫逸,人民靠树皮、野菜充饥,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